楊照:松本清張是個傳奇 逼日本人看清自己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推薦序

  歷久彌新的「清張傳奇」——閱讀松本清張

  楊照

  松本清張是個傳奇,無法複製的文學史,甚至是人類文化史傳奇。

  出生於1909年的松本清張,直到1953年以《某<小倉日記>傳》獲芥川獎(1952年度下半期),正式在日本文壇嶄露頭角,已經是四十出頭的中年人了。

  之後,松本清張才遷居東京,在此之前,他大半生四十幾歲鬱居在北九州的小倉市,說他是個日本戰後文化的邊緣人,是個東京人眼中的南方鄉巴佬,絕不為過。

  然而,這樣一個邊緣人、鄉巴佬,一到東京,卻立即躍居中心。1957年的《點與線》、《眼之壁》,1958年《零的焦點》,1959年《波之塔》、《霧之旗》、《小說帝銀事件》,1960年《球形荒野》、《砂器》,一連串傑作相繼發表,同時跨入非小說世界調查的艱難領域,寫作《日本的黑霧》,每一本書幾乎都像重錘一般,打在日本社會集體的心靈上。

  遷居東京五年內,松本清張已經崛起成為日本最暢銷的小說作者。松本清張也成了全日本報刊雜誌最積極拉攏的連載作家。爭取松本清張作品連載,不再只是一種促銷報刊的表現,而是維持報刊地位的激烈鬥爭。「什麼?竟然沒有清張的小說?」被這樣評論的報刊,當然就快速喪失讀者的支持和尊敬了。

  「非要有清張不可!」逼得松本清張長時期每天平均寫作9000字,才能應付各方所要,他後來的住所特別把一樓完全空出來當招待室,供各報刊編輯們等候休息,他則在樓上埋首疾書,寫完了再將稿件用藤籃吊下來,讓編輯帶回去排印。多少東京編輯經常進出松本清張住宅,很難見到清張本人,不過卻有機會也有充分時間可以和同行寒暄、聊天。

  差不多四十年的寫作生涯,松本清張完成了將近八百部作品。這樣的數量,本身就是難以超越的;不過更不可能超越的,是松本清張作品的「分量」。

  日本文壇早有「清張革命」之說。「清張革命」最早指的是松本清張徹底改造了日本推理小說,讓推理小說這個原本浮誇、通俗、帶有濃厚遊戲性質的文類,一轉而變得渾厚、嚴肅。「清張革命」確立了「社會派」在推理小說界數十年不動搖的正統地位,更預示了後來推理小說許多次文類的開拓空間。

  然而清張革命的影響並不限於推理小說範圍,甚至不限於文學領域,更深沉的意涵,表現在一種新的「戰後心態」的開展,一種日本新正義觀的大膽探索。

  松本清張只有小學文憑的最基礎學歷,而且家中貧困,小倉時代也不曾幹過什麼收入豐厚、地位穩定的工作。1929年他20歲時,還曾被小倉警察逮捕,用竹刀痛打拷問,1933年,「特高」監視中的松本清張又被刻意徵召進行軍事訓練,大大影響了他在《朝日新聞》的工作。這些經歷,註定使得松本清張看到、感受到日本社會很不一樣的一面,也讓松本清張一輩子對於國家體制充滿不信任的敵意。

  1950年代後期,松本清張雄踞日本暢銷作家冠軍寶座二十多年,不過「書暢銷」卻不見得等於「受歡迎」,松本清張從來不是日本「最受歡迎」的作家。

  他沒有得到「文化勳章」,他也沒有得到「國民榮譽獎」。不管是日本政府或民間,在考慮重點選擇外翼日本戰後作家作品時,幾乎都主動跳過松本清張。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安部工房,乃至後來的村上春樹都有大量英譯作品,相對的,最多日本人閱讀的松本清張,卻一直走不出日本。

  這中間牽涉的不止是通俗文學與純文學的隔閡而已。更重要的,日本人普遍不願外人透過松本清張的筆來看日本、了解日本。

  如果要選一部作品代表松本清張的整體風格,我一定選《日本的黑霧》。這麼說吧,松本清張寫作的出發原點,就是認定日本上空籠罩著種種黑霧,他的責任,就是努力撥開黑霧,逼日本人看到、看清自己真正醜惡的一面。

  日本人多麼重視「面子」,又多麼會裝點表面的秩序與美,即使遭遇二次大戰戰敗那樣的大挫折,倖存的日本人都不想也不敢認真檢討,看看自己的國家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日本政治思想家丸山真男,戰後幹冒大不韙直言檢討「天皇制」,檢討日本政治文化中的戰爭責任,是難得的「良心之鐘」。從一個角度看,松本清張和丸山真男其實扮演的是同樣的角色,松本清張的「良心之鐘」不是要喚醒日本人,而是要叫日本人承認自己本來就是清醒的,不能再假裝沒看見、沒聽見,不能再假裝對於周遭發生的事沒感覺。

  推理小說是松本清張的工具,他能寫出那麼多精彩的推理小說,因為他不靠巧思,他的推理是為了探究犯罪的動機,鋪陳犯罪動機又是為了彰顯社會正義。「清張革命」真正革掉的,是日本文化的「表層意義」,是日本社會習慣性的「忽略壓抑」。透過一部部小說,松本清張不允許日本人繼續將不愉快的記憶、難堪的狀況、痛苦的責任,全部堆到集體潛意識的黑暗角落裡去。

  「清張革命」號召日本人過「整全生活」,別偷偷摸摸的一邊冠冕堂皇,一邊暗夜飲泣。松本清張小說裡的犯罪幾乎都來自於人的表裡不一,虛偽錯亂,想要推卸應該承擔的責任,想要冒充自己其實並不具備的高貴人格,是松本清張眼中最大、最可怕的罪惡。

  罪惡來自於掩藏、掩飾,來自於製造黑幕。可是人有推理的能力、推理的好奇心,比對、檢驗、追問、查證,這些手段讓黑幕不能得逞。日本人抱持著曖昧的心情,閱讀松本清張,因為他們知道松本清張不打算娛樂他們,松本清張追求的,是「正義的折磨」,在折磨中強迫讀者認知自己的正義概念,進而服膺正義原則。

  一個沒有推理習慣,缺乏推理能力的社會,必然招引來許多謊言,更多黑霧。今天在臺灣讀松本清張有何意義?意義大了!借人家「清張革命」來培養我們自己的推理傳統,更希望借人家「清張革命」的歷史視野,來透視、來驅趕籠罩著臺灣人的眾多謊言與社會黑霧。

相關焦點

  • 歷久彌新的「清張傳奇」——閱讀松本清張
    松本清張是個傳奇,無法複製的文學史,甚至是人類文化史傳奇。出生於1909年的松本清張,直到1953年以《某<小倉日記>傳》獲芥川獎(1952年度下半期),正式在日本文壇嶄露頭角,已經是四十出頭的中年人了。之後,松本清張才遷居東京,在此之前,他大半生四十幾歲鬱居在北九州的小倉市,說他是個日本戰後文化的邊緣人,是個東京人眼中的南方鄉巴佬,絕不為過。然而,這樣一個邊緣人、鄉巴佬,一到東京,卻立即躍居中心。
  • 讓東野圭吾膜拜的日本推理小說家松本清張,開創了社會派推理小說
    日本推理小說家松本清張,影響東野圭吾,宮部美雪等推理小說家。和柯南道爾、 阿加莎克裡斯蒂並稱世界推理小說三巨匠。他開創社會派推理小說,痴迷探究犯罪動機和社會現實,還和江戶川亂步 橫溝正史並為「日本推理文壇三大高峰」。
  • 松本清張《一個背叛日本的日本人》
    (日)松本清張 / 曹逸冰 譯/ 江蘇文藝出版社 / 2012-3 近日,一本剖析日本二戰真實心態的長篇懸疑小說——《一個背叛日本的日本人》出人意料地登上全國各大圖書暢銷榜。《一個背叛日本的日本人》作者是松本清張,他與柯南道爾、阿加莎·克裡斯蒂並列為世界推理小說三大宗師,在日本,更是被譽為「國民級」作家。根據他的作品改編的電影電視劇就多達13部,其盛名可以和金庸在中國的地位相媲美,當紅作家東野圭吾、宮部美幸等也尊稱松本清張為老師。
  • 《證明》:松本清張的社會筆記
    《證明》 [日]松本清張 著 東方出版社 二○一八年一月版松本清張創作過大量小說,如今也是各出版社再版的熱門對象。《證明》收錄的四部作品,在日本的評價也頗高。《留守宅事件》是該書的真正王牌,曾獲日本第三回小說現代讀者獎。這也是四部作品中唯一的本格推理小說,可以說是時刻表詭計的一例。松本清張本人不擅詭計,他的作品不會出現密室殺人等大型詭計。發生案件後,詢問不在場證明,獲得嫌疑人十天的行程安排。解謎要素就在這十天之中,嫌疑人要完成從東北地區到東京的殺人,但從行程時間看完全不可能。這是標準的不在場證明推理。
  • 從松本清張到東野圭吾,二戰後日本推理小說的發展路徑
    松本清張東野圭吾雖然明顯帶有松本清張的創作特點,然而在繼承松本清張的基礎上,他也將「本格派」與「社會派」兩種推理風格融為一體,形成了自己的寫作風格。一般來說,江戶川亂步首次建立了日本推理小說的基本型態,使其部分脫離了西方的影響;橫溝正史讓日本推理小說成功復活,並使之與日本社會結合,第二次脫離了西方的影響;松本清張創立的「社會派」推理小說,象徵著寫實主義的來臨,使得日本推理小說完全脫離了西方偵探小說的語境,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至此,日本推理小說正式誕生。
  • 松本清張:不賣弄的推理作家
    我讀的倒也不是他最有名的作品,比如《日本的黑霧》之流。常是手邊有什麼書,信手拈來,隨意取閱,倒也有種不期而遇的偶然的快樂。這段時間還興起了手機閱讀,上班途中、下班路上,碎片化時間用來讀點推理小說,恰恰適合消暑。  松本清張與柯南道爾、阿加莎·克裡斯蒂並稱世界推理小說三巨匠。阿加莎的書我早些年看了不少,松本清張的卻是去年才剛剛入門,說自己是個推理迷,實在有愧。
  • 松本清張:那些「壞女人」,有哪些讓人難忘的魅力?
    今天介紹一個日本作家,社會派推理的開山鼻祖松本清張。他的推理小說裡,常常有許多讓人印象深刻的壞女人。可能是自私吝嗇,對男朋友冷酷無情的老女人;也可能是把男人玩弄於股掌之間的老女人。這成為了松本清張小說世界裡著名的「壞女人」。但在松本清張的筆下,這些老女人又總是令人同情的。比如有一個老女人,早就過了適婚的年齡,性格古怪,相貌普通,省吃儉用,沒有朋友,同事並不喜歡她,她也不喜歡那些背後說她閒話的同事,人生最大愛好就是存錢。
  • 日本昭和時代的「文學良心」松本清張:用推理小說刻畫歷史
    松本清張作品《埋伏》透過松本清張的努力,「推理小說」這種通俗文學成功地進行了嬗變與更新,「推理」自此成為這個類型的代名詞,讓這種小說有了自己的發展方向。松本清張也因為自己獨特的風格,成為了瞄準社會問題的「社會派」推理小說的開山祖師。松本清張的文學視野和人文關懷如果說僅僅確立一種通俗文學的寫作套路,松本清張也不會得到「世界三大推理小說巨匠」的稱號。
  • 《砂器》松本清張-事與願違的結局
    讀過零的焦點、點與線,加上這本砂器,大佬松本清張的三大傑作都看完,要說感受的話,情節看似都在說生活的日常,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卻發生了事與願違的事情,當這樣的事情發生時,整本書的節奏明顯緊張起來,一開始就是兩個平凡的人走進酒吧,在眾目睽睽之下,所有人都看到了,但是包括服務員在內的人,都沒看清楚來著的面容,讓人都產生一種奇怪的感覺,這麼多人怎麼都沒看清呢?
  • 松本清張的短篇小說:社會派推理與普通人的隱秘角落
    這個男人就是被奉為日本社會派推理開創者的松本清張,此時他已近40歲。距離松本的文壇處女作《西鄉鈔》的發表還有兩年,而在此之前,他所做過的事情與文學無一點關聯。松本清張出生於九州小倉市一個窮困的小商販家庭,13歲輟學謀生,先後做過街頭小販、公司勤雜工、印刷廠學徒。慘澹的青春歲月,松本需要用盡全力與貧困搏鬥。
  • 松本清張《假笑》,關注日常生活中最隱秘的惡
    對每一個喜歡閱讀推理小說的人而言,松本清張一定是一個無法繞開的名字。但我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卻是在東野圭吾的作品《白夜行》裡:笹原潤三的腳步說不上輕快。他今天本不必出勤。很久沒有休假了,還以為今天可以悠遊地看點書。為了今天,他特地留著松本清張的新書沒看。
  • 太宰治松本清張都是豪宅
    夏目漱石、井上靖、江戶川亂步、松本清張……看過這些日本大作家的作品後,你是否會對他們的居所產生興趣?日前,新星出版社引進新書《文豪之家》,用翔實的資料和多角度照片呈現了太宰治、夏目漱石、井上靖、江戶川亂步、谷崎潤一郎等36位日本大作家的宅邸,以及他們的日常所用之物,比如江戶川亂步的書架、松本清張每日寫字的鋼筆、夏目漱石暖手煮茶的火缽等等。大文豪住宅挺低調夏目漱石、井上靖這兩位在中國擁有高知名度的大作家,他們的住宅挺低調。
  • 《假笑》:松本清張用平淡的白描手法,讓人一窺複雜真實的人性
    這是日本推理小說家松本清張在他的短篇小說《虛線的下繪》中反覆描寫的場景。日本暢銷書作家、推理小說大師東野圭吾曾說:「松本清張是影響我創作生涯最深的作家。」松本清張開創「社會派推理小說」,與柯南道爾、阿加莎·克裡斯蒂並稱世界推理小說三巨匠,與作家江戶川亂步、橫溝正史一起並稱為「日本推理文壇三大高峰」。
  • 松本清張《火神被殺》:當推理小說遇上日本古代史和神話故事……
    東野圭吾曾說過,松本清張是影響他創作生涯最深的作家。在他的大學時代,就讀完了松本清張的所有作品。01所以,松本清張何許人也?對於資深推理迷來說,顯然這根本就不是個問題。松本清張,那可是與柯南·道爾、阿加莎·克裡斯蒂並稱為「世界推理小說的三巨匠」呀,同時也是與江戶川亂步、橫溝正史並稱為「日本推理文壇的三高峰」呢。最主要的是,松本清張以現實主義的筆法,極大地拓展了推理小說的文學性內涵,創立了社會派推理,並且深刻影響了之後的推理小說作家,比如森村誠一、橫山秀夫、宮部美幸和東野圭吾等等。
  • 松本清張是否像報紙那樣過時了?
    日本推理小說家松本清張(1909-1992)以擅長刻畫「惡女」而著稱,《買地方報的女人》也是一個女人的犯罪故事。在編寫三卷本《松本清張短篇集》時,同為社會派推理代表的宮部美雪將此篇歸為「我的最愛」之中,原因大概是身為作家對「作家扮演偵探」的故事的偏愛吧。
  • 中年男人事業愛情難兩全,不是新生是絕境:松本清張《假笑》
    「就像抬頭便能看見月亮和太陽一樣,在推理小說的世界裡,一抬頭看見的就是松本清張的作品。他對我的影響遠遠超過我的想像。」這是宮部美雪對松本清張的評價。宮部美雪曾連續11年當選「日本最受歡迎女作家」。另一個把松本清張當做精神導師的作家是東野圭吾。他說:「松本清張是影響我創作生涯最深的作家。」松本清張是社會派推理小說之父。
  • 犬童一心將翻拍《零的焦點》 紀念松本清張誕辰
    犬童一心將翻拍《零的焦點》 紀念松本清張誕辰 時間:2008.12.1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未知
  • 讀書|松本清張和他的《死之枝》
    在介紹這本書之前,非常有必要帶大家了解下松本清張這位作家,看看其他作家的溢美之詞:「松本清張是影響我創作生涯最深的作家。」——東野圭吾「松本清張是社會派推理小說之父。」——京極夏彥「我是松本清張的超級粉絲。」——島田庄司「松本清張拓展了推理文學的範疇,寫出人性的黑暗,暴露出社會的黑暗面,毫不留情地展露讓人絕望的現實,激發讀者思考並探究更深層的本質。」
  • 松本清張與柯南道爾齊名,是東野圭吾師傅,社會派推理小說的翹楚
    喜歡推理小說的朋友,一定熟知松本清張這位日本推理小說家。1909年12月21日,今天是他110周年誕辰,一起進入松本清張的推理世界,以紀念這位齊名於柯南·道爾和阿加莎·克裡斯蒂的日本推理小說家吧。1950年,《朝日周刊》舉辦了「百萬人小說」徵文比賽,當時已經41歲的松本清張憑藉處女作《西鄉鈔票(西鄉紙幣)》獲得三等獎,開啟了後半生寫作生涯的序幕。1952年,松本清張憑藉《某〈小倉日記〉傳》獲得第28屆芥川龍之介獎,從此松本清張聲名遠揚。
  • 《隱秘的角落》涉嫌抄襲松本清張的懸疑經典
    很多人被《隱秘的角落》的片頭嚇著了——看到山頂、照相,不由想起松本清張的懸疑經典《年輕男子》,女主在風景這邊獨好的懸崖邊上給男友拍照,借著給男友整理領帶,猛力將其推下懸崖。不會也學著日本人來一手吧?儘管涉嫌抄襲(融梗、借鑑、致敬、分享、改編……),但鏡頭給的還行,沒有看過松本清張原著的觀眾可能會覺得禿然。接下來看了20分鐘,實在看不下去。超市偷東西很玄,假得很。看到張叔那裡尬得毛骨悚然,表演、對白一塌糊塗。評分高得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