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樹,福地聖土,雪域高原,璀璨明珠

2020-09-20 碎片之旅

關注帶你領略不一樣的旅行體驗!

歡迎來評論區分享你的旅行點滴。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青海人,當外地的小夥伴們問我說:你們青海有海嗎?青海在東邊吧?我就需要澄清一下了。青海80%屬於青藏高原,面積全國第四,北有祁連山、阿爾金山,中有阿尼瑪卿山和巴顏喀(ka一聲)拉山,南有唐古拉山,這就足以說明青海在哪裡了吧。神奇的是在這座群山之巔的高原上還有湖,而且是面積有4456平方千米的青海湖,正因為青海湖,才讓很多小夥伴以為青海位於海島區吧。近年來隨著媒體的宣傳,青海湖已經眾所周知了,我就不多介紹了。


(紅色劃線區域是旅行路徑)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青海一個美麗的城市——玉樹市。聽到這個名字,有些許陌生,這個愜意又安祥的名字不是植物的那個「玉樹」,在藏語音譯中是「遺址」的意思。這裡93%的人是藏族同胞,玉樹市位於青海西南部,它距四川只有800多公裡。今年暑假,從西寧乘坐高客去看望老爸,玉樹市也是老爸工作了半輩子的地方,小時候身體不允許,老爸不許我去,因為比起西寧2200米的海拔,玉樹市4500米的海拔對我來說是個挑戰,這次經爸爸同意我決定只身前往800公裡的老爸的第二個故鄉。

準備好暈車藥暈車貼(本人愛暈車)、紅景天、葡萄糖水和食物(QQ糖很有用)下午就出發了,首先到達「湟源縣」。這是青海具有文化遺產代表省份之一。坐落於日月山東麓,素有「進藏咽喉」之稱,以旅遊景區命名又叫「丹噶爾古城」,是茶馬古道線上的商都,極為重要的交通要道,有「小北京」之美稱。

接著沿109國道到達「倒淌河小鎮」。因為小鎮在距國道較遠,看得不是很清楚,倒淌河確實看到了,顧名思義,它自東向西流(地殼運動,本作為青海湖自西向東外洩的直流因日月山隆起,首位相調,形成倒淌河)全長40公裡。


緊接著進入「柳梢溝隧道」這條隧道很長,之後會有明顯的溫差,然後到達「海南藏族自治州」在此已駛入214國道,然後就是綠毯地帶,湛藍的天空、悠悠的白雲、時而牛羊成群,時而帳篷炊煙。一覺睡醒還是這樣,直至七八個小時過去。


經過「花石峽」就到了吃飯休息的地方——瑪多縣,如果你是傍晚的班次,司機會組織大家在車內休息,為的是養精蓄銳迎接「高反」。美麗的扎陵湖就在東邊不遠處,此時離目的地只有全程的一半之遙。接著就經過「清水河鎮」「珍秦鎮」及「歇武鎮」,到這兒也意味著你已經到了「巴顏喀拉山」腳下,此時有很明顯的高原反應,你的零食包脹鼓鼓的,腦袋也是,頭痛很明顯,身體瞬間很疲乏。一陣高反之後,就臨來了早晨的朝陽,當陽光灑落在廣袤的草原上,那種心曠神怡的感覺是我沒有感受過的,太過美好。

一夜的寒霜將薄薄的紗衣附在小草上,青綠青綠的,直到陽光把他們輕輕拿走。到了目的地,車停在了「結古鎮」老爸早早來接我了,一路舟車勞頓,一進屋老爸已經準備了可口飯菜。我已經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悅,從窗戶就能看見遠處一座小山上那金碧輝煌的建築在向我招手,迫不及待去拍了張照片。

結古鎮是在玉樹地震時受災害程度最嚴重的地區,重建後,人口有2.3萬人,佔地230多公頃,80%為藏族同胞。也有了最負盛名的三座古寺,小鎮南邊是「結古寺」,正如圖片所看到的,中部是「禪古寺」北邊就是「文成公主廟」。因為佛教文化氣息濃厚,這裡有很多來自全國的遊客,還要很多外國人,他們被這裡的異域風情所吸引,有的甚至暫住在此常遊。這裡的本地人很熱情,傍晚時分,他們也參加廣場舞,老人小孩在音樂的曼妙旋律中一致起舞,笑容可掬,人手一串佛珠,這裡英俊的少年們被稱為「康巴漢子」。走在街上,鎮中心的「格薩爾」雕像威武雄壯,屹立在格薩爾王廣場之上。街邊有很多異域風情的小洋樓和酒吧、藏餐廳、酒店及川菜餐廳等,走在街上,人們都是異域風貌,街道乾淨整潔,每一個招牌下面都有一串藏語,又為小鎮增加了幾分美麗。


之後的幾天,去了「嘉那嘛呢廣場」因為這裡有世界上最大的破世界吉尼斯紀錄的嘛呢石堆遺址,該石堆由活佛「嘉那」創建於300多年前,在地震前就有283米長,南北寬74米,高2.6米。周遭圍繞了一圈轉經筒,要想走到石堆旁,先要轉完一圈的轉經筒,在這裡你會看見上億塊石頭所建成的龐大的藝術陣容,每一塊都有刻上經文,你會親眼見證藏族人民對大自然崇高的敬意,這裡的石頭不敢稱之為世俗的石頭,而是信仰的使臣。


文成公主廟

文成公主廟從遠處看像是一座世外神廟,坐落於兩山之間,有1300多年歷史,是唐一番古道的重要文化遺產之一,在藍天綠草的映襯下,它似乎更加光芒萬丈了。進廟時你需要放下行囊、摘掉帽子、脫掉鞋子,雙手合十心懷虔誠之意踏上藏毯走到公主佛像前接受喇嘛的聖泉之水,然後一飲而下。我以為文成公主是一位美若天仙的美女,殊不知是一位高大面善、戴有毗盧帽的佛像。看的時候那迷離的眼神太過逼真,小女子有些許敬畏,沒敢多看。


通天河

通天河因為受災,氣勢沒以往那樣洶湧,河兩邊沉積了很多泥沙,但師徒四人曬經的那幾塊大石頭依舊還在。


多麼美麗又神聖的地方,它會悄然洗滌你煩躁的內心,帶你去看距離天堂最近的美景。



關注每天與你分享旅行中的碎片點滴

你們的關注·點讚·收藏·分享是我前行的動力

相關焦點

  • 青海玉樹,福地聖土,雪域高原,璀璨明珠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青海人,當外地的小夥伴們問我說:你們青海有海嗎?青海在東邊吧?我就需要澄清一下了。青海80%屬於青藏高原,面積全國第四,北有祁連山、阿爾金山,中有阿尼瑪卿山和巴顏喀(ka一聲)拉山,南有唐古拉山,這就足以說明青海在哪裡了吧。神奇的是在這座群山之巔的高原上還有湖,而且是面積有4456平方千米的青海湖,正因為青海湖,才讓很多小夥伴以為青海位於海島區吧。
  • 中青網評:玉樹十年,雪域高原挺起不屈的力量
    青海玉樹撕開了一條裂縫,2000多人遇難。紮根在雪域高原的這棵「玉樹」受了傷。  十年過去了。一排排藏式新居、一所所新校園、一座座新醫院、一片片商貿新區、一條條寬闊道路出現在這片大地上。十年重建,撫平心靈的創痛,從災難走向新生、從悲壯走向豪邁。浴火重生後的美麗新玉樹,正向世人展現著一場災難過後的玉樹奇蹟與中國力量。
  • 青海玉樹地震十周年——哀悼逝者,致敬英雄
    在10年前,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發生6次地震,最高震級7.1級,地震震中位於縣城附近,此次地震共造成2698人遇難。今日,是青海玉樹地震十周年,值此悲痛節日,春霞園酒店不禁緬懷歷史。玉樹是我國平均海拔最高的一個縣,因此在發生地震後給救援人員帶來很大難度,當年短短20幾秒的時間就夷為平地的玉樹,結古鎮90%民房倒塌,道路被切斷,剎那間變成廢墟。
  • 青海玉樹:千畝林木 綠染高原(組圖)
    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高原千畝林木良種繁育實驗基地(4月16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趙玉和 攝4月16日,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高原千畝林木良種繁育實驗基地的護林員在為樹苗封蠟,防治病蟲害。新華社記者 趙玉和 攝
  • 玉樹文旅|玉樹構築「源、緣、圓、遠、願」五元素,成就藏族傳統...
    玉樹是什麼?玉樹是一片你躲得過物質的誘惑而卻躲不過精神與心靈、史詩與歌謠召喚的高天厚土。玉樹匯聚東方文明精華之地,一個生態報國綠色感恩的民族,一個感受生命存在、淨化心靈的三江源。身處中國腹地的玉樹,一個充斥於人間的、來自雪域的誘惑。
  • 雪域高原的「心連心」晚會
    青海歌手謝旦用一曲《回家過年》表達內心的愛戀與深情。原創舞蹈《和美青繡》中,一群身著粉色與藍色紗衣的年輕繡娘用輕柔曼妙的舞姿表達內心的喜悅和對新生活的展望。一曲西藏朗瑪《雪域新年》以竹笛、六弦琴和藏鼓的器樂方式為觀眾展示出傳統文化的迷人風採。
  • 高原明珠|雲端青海(一)
    青●海青藏高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地貌複雜多樣,地勢總體呈西高東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態勢,五分之四以上的地區為高原,東部多山,西部為高原和盆地。72.23萬平方公裡,轄2個地級市、6個自治州就是這樣一顆高原明珠
  • 青海玉樹:藏人不吃魚是怕殺生,為何對牛羊肉大快朵頤
    但在雪域,惡劣的環境下五穀雜糧並不能充分實現,從最先開始——藏人先祖,他們究竟要吃什麼才能繁衍下來,並且還提煉了哪些吃的學問?這次在青海玉樹旅行的時候,從熱情好客的玉樹人那裡,我第一次研究了他們對食物的發明,這幾乎是可以代表著整個藏地先祖了。
  •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天一:雪域高原上生命守望者
    雪域高原上的生命守望者--記中國工程院院士、高原醫學專家吳天一  新華網西寧8月31日電(記者王大千)身材清瘦、頭髮花白、面龐上刻著深深的皺紋……77歲的吳天一看上去和普通的古稀老人沒什麼兩樣。
  • 青藏高原的明珠(25)—玉樹禪古寺
    遊覽過文成公主廟,往玉樹回返,途中經過禪古寺,這個禪古寺前幾次到玉樹都沒聽說過,之前去文成公主廟也沒在中途看到,這次突然看到有一座「新建」寺廟,這才知道,這裡有個禪古寺。因為禪古寺原來不在這裡,上次來文成公主廟時並不知道該寺,玉樹地震後寺廟異地重建,這才在去往玉樹的途中看到了它。
  • 一場來自雪域高原的光影盛宴!「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東流」攝影...
    映象網訊 (記者 陳偉然 文/圖)10月31日,「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東流」攝影巡迴展河南站在河南省藝術中心文化館開幕。記者從開幕儀式上獲悉,此次攝影巡迴展河南站為期5天,共精選260多幅中外攝影大師的攝影作品。
  • 4000米雪域高原的「廣場舞」:玉樹雜多開了場「鍋莊快閃」
    【歐洲時報網】10月15日,記者隨瀾湄萬裡行中外媒體採訪團來到青海省玉樹州雜多市,在當地的蟲草廣場參加了一場大型「鍋莊派對」,數十位表演者身著華麗的康巴服飾,展現了藏區獨有的高原風情。雖然不遠處山頂積雪未化,但明快的音樂和灑脫的舞步卻讓整個廣場氣氛熱了起來。 中國藏族民眾能歌善舞,被譽為「能說話就能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的民族」。無論男女老少,都能隨著音樂翩翩起舞。
  • 高原上一片美麗的淨土,聖潔的玉樹!
    玉樹位於青海省的西南部,地處青藏高原東部,境內平均海拔近4500米。當我們走進青海玉樹,無限感嘆這片高天厚土。 三十八萬藏胞,人民自己當家作主,沿著通向幸福的天路,邁向小康富足。藏傳佛教,虔誠非俗; 寺廟經卷,被用心詠讀; 康巴藝術,藏文化的明珠;瑪尼堆的箴言,千百年在祈禱祝福; 結古的節慶,競技賽馬匯聚;雪蓮花起舞,令人傾慕
  • 青藏高原的明珠(27)—玉樹通天河
    後通往玉樹這條生命線上這座大橋的近況,二來也想和小夥伴們一起,再次看看三江源紀念碑。玉樹地震時,這座大橋遭到了部分損壞,但在當時,這條通往玉樹的生命線無論如何也不能中斷,於是,這座大橋在那段緊急時刻,仍然「帶傷」擔當起了重任。
  • 青藏高原的明珠(31)—玉樹三江源草原
    青藏高原群山起伏,河流眾多,有著獨特的高原特色。這裡的湖泊溼地面積在10000平方公裡以上,其中面積在500平方公裡以上的河流80多條,是重要的產流區和水源涵養源,號稱"中華水塔"。,在玉樹地區沒有任何的礦業和工業,更不可能有汙染產業存在,玉樹地區存在的,只有牧業。
  • 「雪域丹青•匠心築夢——青海唐卡繪畫藝術精品展」在京開幕
    、青海省文化和新聞出版廳共同舉辦的「雪域丹青•匠心築夢——青海唐卡繪畫藝術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是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具體行動,也是中國美術館對口支援青海的文化項目,旨在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傳播工匠精神。圖為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致辭。他表示:「這次展覽不僅是對青海文化事業的支持,更是對整個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支持。
  • 青藏高原的明珠(26)—新玉樹
    看完禪古寺趕回玉樹,在玉樹城中巡遊一番。如今的玉樹商業區也建成了現代化的風格,在我面前的是一座全新的玉樹新城區。從我個人的感覺,這樣的玉樹是玉樹也不是玉樹,因為沒有了地域特色。就在我感嘆玉樹的三年巨變時,2010年,一場大地震將玉樹毀於一旦。再次來到玉樹時,整個玉樹是一片廢墟、滿目瘡痍,七年之後,我再來玉樹,這裡崛起了一座玉樹新城。四次來玉樹,都給了我不同的深刻感受,如今看到了玉樹新城,讓我欣喜。新城讓玉樹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七年的建設,讓一片廢墟的玉樹,以一個現代化的玉樹重新在這片土地上站立了起來。這個巨變,是讓人感到震驚的。
  • 玉樹志願者:用愛融化冰封高原
    伊西松保在震前曾是青海民族大學的一名英文教師,當來自加拿大的「起步高原」組織的國際醫療隊抵達玉樹後,他顧不上折斷的肋骨和化膿的傷口,每天斜靠在椅子上,為醫生和傷員們用英、藏、漢三種語言不停地翻譯。雖然每天面對著20多個醫生,卻對自己的傷勢閉口不談。「那些日子裡很難入睡,不僅因為身體的疼痛,還有內心的焦灼。」他說。當醫療隊離開後,他又忙著救災物資的發放。
  • 青藏高原的明珠(33)—玉樹到囊謙
    在玉樹到囊謙的途中,不僅有草原,在不少山上都有摩崖石刻佛像。在這裡,時時處處都能感受到濃鬱的宗教氣氛。藍色的天,白色的雲,綠色的湖,這就是大美青海彎彎的山路直通山頂,這就是青海的道路塑料大棚也來到了青藏高原
  • 陳光:雪域高原的城
    飛機降落在貢嘎國際機場,我又一次踏上雪域高原。離開拉薩,沿雅魯藏布江西行250公裡,來到雪域高原上的歷史文化名城日喀則。這裡海拔3836米。2010年,青海玉樹發生7.1級地震,北京市負責援建。我應邀前去參加災後重建方案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