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強調境外購物超5000元入境要徵稅(圖)

2020-12-21 搜狐網

  隨著國外「打折季」的臨近,不少大牌的「粉絲」也開始「蠢蠢欲動」,不過海關總署今年頒布的54號公告明確規定:自8月1日起進境居民旅客攜帶超出5000元人民幣的個人自用物品,經海關審核確屬自用的,海關對超出部分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徵稅,對不可分割的單件物品,全額徵稅。「一部iPad要徵1000塊的稅,我買來只有4000多。」「5000元人民幣的限額,一個大牌的包包也不止這個價吧?」……54號公告讓喜歡到國外「掃貨」的人們一時亂了陣腳。對於如何查驗的問題,海關有關人士表示,那些經常往來代購或者具備代購條件的人,比如旅行社的領隊等,都是海關重點「關注」的對象。

  商務部坐不住了!

  向海關總署發出諮詢函

  54號公告引起各方熱議,尤其是iPad入境是否該納稅,該繳多少稅已成熱門話題。海關向iPad徵收千元關稅的事件逐漸「發酵」。近日向海關總署發送了一份諮詢函,認為中國加入WTO後的重要承諾之一就是對各類計算機實施零關稅,海關向iPad徵收1000元進口稅與WTO規則不一致,20%的稅率過高,iPad完稅價格被高估。海關總署負責人則表示將於近期答疑解惑。

  留學生開始急了!

  從國外回來得「裸奔」

  針對54號公告,甚至有留學生發布了「回國攻略」:回國用塑膠袋裝行李,因為兩個手提箱就得2000元人民幣左右;iPad就地處理;回國只穿內衣內褲;課本、手機、電腦、MP4和相機全都扔掉,最好光著身子回來,保證自用物品金額低於5000元人民幣——結論:「裸奔」。對於這樣的說法,海關人員表示很誇張,其實在查驗現場,海關人員會根據旅客的實際情況酌情考慮,比如筆記本電腦、手機等屬於徵稅範圍的物品,明顯就是使用過的,即使旅客出境時忘了申報,一般海關人員也不會強行徵稅。 

 4大提醒

  靠譜

  其實進境居民旅客只能攜帶5000元人民幣以內的個人自用物品,並不是新規定,為什麼會在今年特別強調,並加強查驗了呢?對此,一位旅遊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眼下很多大牌的化妝品、服飾網購、代購越來越盛行,就像「跑單幫」一樣,賺取地區差價,對國內市場造成衝擊,也造成了國家稅收的損失。這大概是海關在今年「舊規重申」的主要原因。需要特別提醒的是,遊客不能因此抱有僥倖心理,否則一旦被海關查到,還是要交稅。  

提醒1:

  太高檔的最好別買

  根據第54號公告:進境居民旅客攜帶超出5000元人民幣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經海關審核確屬自用的,海關僅對超出部分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徵稅;對不可分割的單件物品,則全額徵稅。簡單說來,就是太高檔的最好別買。化妝品也是不少人在國外購買的「主力」商品,如果你買了一堆價值8000元人民幣的化妝品,那麼可以減去5000元的免徵額度後再計算稅額,即(8000-5000)x 稅率。但如果你買了一個價值9000元人民幣的大牌包包,那就不能享受5000元的免徵額度,而是全額徵稅,即9000 x 稅率。

  提醒2:

  手錶「分段」徵稅

  名牌手錶也是不少人出國時喜愛購買的商品之一,需要提醒的是,手錶的稅率也不低,而且是「分段」徵收的。

  如果手錶價格在5000元至1萬元之間的,按20%的稅率徵稅;如果手錶價格超過了1萬元,則按30%的稅率徵稅。

  有的是按稅率徵稅,有的則是定額稅,比如現在大熱的iPad,就是定額稅,雖然它的價格還不到5000元,但是因為它屬於微型計算機,所以在入關的時候,就必須繳納1000元的定額稅。

  提醒3:

  保留「發票」很重要

  到國外購物的,多以「大牌」為主,而國內和國外「大牌」的價格懸殊也比較大,海關在徵稅的時候,以哪種價格為準呢?南京海關駐祿口機場辦事處工作人員表示,具體可登陸海關總署網站,搜索《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個人郵遞物品進口稅稅則歸類表》、《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個人郵遞物品完稅價格表》。需要提醒旅客的是,海關在審定完稅價格時,境外購買物品的憑證是重要參考資料,旅客最好能予以提供。如果旅客不能提供境外購買的價格憑證,海關人員會以國內售價為準,如果以此徵稅,對旅客來說就不太划算了。

  提醒4:

  帶出去的也要申報

  帶進來的貴重物品需要交稅,那麼在國內購買的相機、手提電腦等貴重物品帶出去時,也別忘了到相關窗口進行申報。

  記者在採訪中得知,有的旅客出境時攜帶有相機、手提電腦等貴重物品而沒有及時申報,結果入境時就要面臨徵稅的尷尬。被海關檢查人員查驗到後,將按照相關價格和稅率計算。

  海關人員提醒旅客,出境時自己攜帶的相機、手提電腦等超過5000元的貴重物品,要主動申報,以獲取申報單,作為入境時的免稅憑證。 

 3大攻略

  離譜

  好不容易出一趟國,不「掃點貨」回來不甘心,但如果被海關「逮著」徵稅,那可就更不甘心了。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網友們也在網上爭相曬起了「避稅攻略」。只不過這些攻略聽起來挺好,想操作還是有點離譜的。  

攻略1

  拎塑膠袋出去背LV回來

  拎著塑膠袋出國,背個LV回來。不是要徵稅嗎?索性出國的時候隨身拎包都省了,直接把錢啊、卡啊都塞進塑膠袋裡,到了國外買下心儀已久的LV,直接將標牌一剪背身上,背在身上的包,回國的時候海關不查了吧?

  點評:這個做法聽起來很具操作性,而且對於那些在國外買大牌真正出於自用目的的人來說,更是顯得很實用。可百密一疏啊,您別忘了,按照規定,如果您背著LV出國的時候就得主動申報。總不能出境的時候就拿著塑膠袋申報說,這是我的LV吧。如果不能提供申報證明,又不能提供在國內購買的憑證,回國的時候被海關「逮著」了還得一分不差的把稅給交咯。

  攻略2:

  用假名牌換真大牌

  塑膠袋換LV風險太大,來個可靠點的,假名牌換真大牌。當然,這個方法依然針對自用人群。出國前就相中了PRADA的大衣,LV的包包,先整套A貨充「行頭」,出境前光明正大的主動申報:看好咯,這可都是我在國內購買的大牌啊。到了國外直奔專櫃,把朝思暮想的正品捧入懷中。回國過海關的時候,雄赳赳氣昂昂,遞上申報表,一出完美的「偷梁換柱」就此落幕。

  點評:這個做法聽起來比塑膠袋換LV要可靠一些,可兄弟姐妹們,這「投資」也比塑膠袋大了去了,粗製濫造的假名牌咱申報的時候也沒勇氣、沒膽量遞給海關人員,就算鼓足勇氣遞了過去,別忘了,海關有項職能是緝私打假,這能逃過人家的「火眼金睛」嗎?

  得,花點血本整套精仿的A貨吧,起碼人多混亂的時候也容易矇混過關,可這價格也不便宜啊,甚至都能趕上稅錢了。

  更要命的是,最終回國的時候要想把正品帶回來,那可得先把偽品扔了才行,畢竟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啊。

  攻略3:

  通過郵寄「曲線避稅」

  隨身攜帶「不方便」,能否採取「曲線政策」,把買好的東西從國外寄往國內呢?此外,據了解,應徵進口稅稅額在人民幣50元(含50元)以下的,海關予以免徵,那麼可不可以多郵寄幾樣東西分攤稅費呢?這是不少網友打的如意算盤。

  點評:如今,郵寄渠道也在「嚴打」。據悉,為了加強對海外代購行為的監管,根據海關總署的公告,9月1日起,個人郵寄進境物品,海關依法徵收進口稅,但應徵進口稅稅額在人民幣50元(含50元)以下的,海關予以免徵。個人寄自或寄往港、澳、臺地區的物品,每次限值為800元人民幣;寄自或寄往其它國家和地區的物品,每次限值為1000元人民幣。應徵進口稅稅額在人民幣50元(含50元)以下的,海關予以免徵,那麼這個稅額如何計算呢?其實很簡單,進口稅額=完稅價格*稅率。以服裝為例,如果要從國外郵寄入境一件上衣和一條褲子,那麼稅額就為:(300+200)*20%=100元。

  稅率參考

  適用10%稅率的物品:

  食品、飲料、鞋靴、醫療保健及美容器材、家具、文具用品、郵票等

  適用20%稅率的物品:

  紡織原材料、皮革皮毛及其製成品,攝影攝像、影音家電、空調、電冰箱及其配件、附件等

  適用30%稅率的物品:

  鐘錶及其配件、附件等

  適用50%稅率的物品:

  化妝品、酒類、菸草等

  影響不小

  讓香港自由行很「受傷」

  「5000元」這個門檻,讓香港的自助遊很「受傷」。記者昨日從南京多家出境遊組團社了解到,從今年9月1日起,對於進境旅客攜帶超出5000元人民幣的個人自用物品徵稅,海關方面明顯「收緊」,導致以購物為主的香港自由行業務量明顯減少。

  「香港自由行明顯少了很多。」一位旅遊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香港每年有兩個打折季,即每年七八月的暑期,聖誕節、春節期間。從往年的接待量來看,十月、十一月也是很多年輕人選擇香港自由行的旺季。比如每年的「萬聖節」,很多商家也會推出打折活動,但是去的人明顯比往年少了30%。原來,雖然徵稅的規定早幾年就出臺了,但是此前的執行力度很小,大家都沒有感覺到。從10月1日開始,海關執行力度明顯加大,管理非常嚴格。很多年輕人獲悉此消息後,算算帳,覺得去香港「折騰」一下買大牌,算上稅費,在價格上佔不到便宜,就放棄了。同時,像往年到了十一月,很多年輕白領就開始摩拳擦掌,謀劃著十二月去香港「掃貨」,紛紛向旅行社打聽行程,「今年諮詢的人少之又少。」

  導遊一再叮囑

  不要買「大件」

  不過其他出境遊線路,如歐美方向、新馬泰或者海島遊,對遊客而言,觀光大於購物,沒有因為購物限制而放棄出遊。「我們都會一再叮囑遊客不要買"大件"。」一位旅遊業內人士介紹說,但是大牌的價格實在太吸引人,有些遊客抵擋不住「誘惑」就買了,也有偶爾僥倖過關的情況。他表示,比如買一塊名表,價值一萬多元,戴在手上,海關沒有檢查是新表還是舊錶。也有遊客買的名牌包包或者衣服,索性剪掉吊牌使用,有時也能「瞞天過海」。

  通訊員 陳銀健

  本報記者 楊娟 薛玲

(責任編輯:楊建)

相關焦點

  • 海關總署新規:價值超五千元自用品入境要繳稅
    ■新快報記者 劉正旭 張藝  海關近期加強入境攜帶物品管理,攜帶超過5000元以上物品入境需徵稅。前日《東方日報》報導海關總署2010年54號公告並稱,這一舉措將打擊香港零售業。記者查證發現,海關總署的這一文件早在今年8月19日就已發出並生效,在保持5000元這個「準入門檻」不變的情況下,調整了需全額繳稅的20種商品,而近期大熱的ipad、iphone 等商品赫然入列。而該文件與更早之前發布的第43號公告構成了對入境物品管理的組合拳,其目的在於打擊代購和「水客」。
  • 海關詳解境外購物免稅規定 免稅額上限5000元
    一名中國籍旅客從巴黎回國,竟攜帶國際知名品牌皮包、皮帶、鞋、首飾和香水共計247件;一名中國籍導遊從日本回國,一次攜帶了80套名牌化妝品;一位航空公司機長「偷偷」交給機場維修人員的紙袋裡,竟然裝有10塊名牌手錶……   針對近日頻發的進境旅客違規攜帶物品事件,海關提醒,我國法規對居民境外購物、航空公司員工進出境都有明確規定
  • 商務部致函海關總署:入境納稅新規有違WTO規則
    本報資料圖片隨著國外「打折季」的臨近,不少大牌的「粉絲」也開始「蠢蠢欲動」,不過海關總署今年頒布的54號公告明確規定:自8月1日起進境居民旅客攜帶超出5000元人民幣的個人自用物品,經海關審核確屬自用的,海關對超出部分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徵稅,對不可分割的單件物品,全額徵稅。「一部iPad要徵1000塊的稅,我買來只有4000多。」
  • 海關總署:iPad等20種商品入關要全額徵稅
    入境時攜帶的手提電腦、相機等自用物品什麼情況下不用繳稅?日前,有關攜帶iPad等電腦產品入境時需繳納千元關稅的消息在網絡上風傳,不少市民對自用物品何時不用繳稅也充滿疑問。中山海關表示,旅客個人攜帶進境物品應以自用、合理數量為限;如果是自己攜帶出境的物品,想要避免進境時被徵稅,出境時主動申報很關鍵。
  • 出境購物取消免稅額度?海關闢謠:免稅額5000元不變
    海關闢謠:稅收新政不涉個人出境購物 旅客行李物品免稅額5000元不變   我國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新政已於4月8日起實施。針對網上流傳的「4月8日起個人出境購物沒有免稅額度,買1元的東西也要繳稅」的說法,廣州海關闢謠稱,新政面向的只是跨境電商,個人出境購物免稅額度沒有變化。
  • 商務部致函海關總署:iPad徵千元稅違WTO規則
    本報資料圖片隨著國外「打折季」的臨近,不少大牌的「粉絲」也開始「蠢蠢欲動」,不過海關總署今年頒布的54號公告明確規定:自8月1日起進境居民旅客攜帶超出5000元人民幣的個人自用物品,經海關審核確屬自用的,海關對超出部分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徵稅,對不可分割的單件物品,全額徵稅。「一部iPad要徵1000塊的稅,我買來只有4000多。」
  • 個人境外購物5000元免稅額變了嗎?怎麼判斷是「自用」... 看海關總署最新回應
    「出境購物買一元錢的東西也交稅」、「把商品扔掉損失也比交稅少」……隨著跨境電商新稅政的實施,網絡謠言四起,真相究竟如何?來源:央視新聞、中新網、第一財經今天(4月13日)上午,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對「海淘新政」作出回應。他表示,旅客在機場拋棄物品情況不屬實。同時他還表示,這次改革對旅客攜帶的個人自用物品管理辦法和攜帶的額度沒有調整。
  • 海外購買名牌包入境要申報 海關全額徵稅
    皇崗海關提醒旅客莫違規攜帶名牌手袋入境本報深圳訊 (記者餘琴 通訊員袁之胤、趙通、劉宏鋒)「自己買自己用的東西,也要申報徵稅麼?」前日下午,幾名旅客經皇崗海關入境時,被關員查獲其攜帶新購的LV手袋入境未申報,結果價值超限,被立案處理。
  • 消費者出境購物回國 入境超出部分都要徵稅放行
    來自境外需在中國境內機場轉乘國內航班的旅客,其攜帶入境的免稅液態物品應置於袋體完好無損且封口的透明塑膠袋中,並須出示購物憑證,經安全檢查確認無疑後方可攜帶。  入境超出部分都要徵稅放行  歐洲的奢侈品、美國的數碼產品,還有東南亞的水果,這些能不能攜帶?能帶多少?
  • 境外購物超五千元入關須繳稅 實行書面申報制度
    境外購物超五千元入關須繳稅 實行書面申報制度 2005年06月23日 08:06
  • 境外購物太任性 入境補稅「兩行淚」
    -海關工作人員查到一些禁止攜帶入境物品。  廈門網訊(文:廈門晚報記者翁華鴻、通訊員謝臻;圖:廈門晚報記者陳立新)春節以來,許多市民選擇出境度假。除了遊玩,購物當然是不能缺少的環節之一。  王詠潔說,在廈門口岸,某些大件行李不用過機,是因為現場有了「機坪預檢,智能審圖」項目,採用遠程集中審像。因此,託運行李無異常的旅客,在通過海關通道時只需要進行手提行李機檢。這一項目大幅提升了通關效率,減少了旅客在通關現場的等候時間。  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檔手錶、箱包等奢侈品逐漸成為入境攜帶的走俏商品。
  • 遊客境外購物回來別忘攜帶發票 否則可能多交稅
    原標題:遊客境外購物回來別忘攜帶發票 否則可能多交稅 國慶長假結束,很多出境遊客陸續返程。記者昨日從本地旅遊業界獲悉,有不少遊客在境外購物返回時忘記攜帶發票,這有可能帶來不便。 「昨天從巴黎返回福州,在上海入境時,團裡有幾位團員被抽檢,一位旅客攜帶的行李物品價值超過5000元人民幣,但又屬於自用、合理數量範圍內,海關工作人員將超出5000元人民幣的行李物品進行徵稅,其中一瓶香水按照完稅價格300元,稅率50%,徵收150元關稅。這位旅客為此和海關人員糾纏了半天,因為她認為實際價格只有100元左右,被徵收150元的關稅不合理。
  • 海關總署調整政策 郵購海外奶粉超2罐將徵稅
    本報訊(實習生王晟) 海關總署日前發布新的通告,奶粉應徵稅將隨進出境個人郵遞物品關稅免徵額度的調整改變,入境奶粉免徵稅將由原來的25千克降為現在的1.8千克。根據最新的奶粉應徵稅額度標準,按每罐奶粉900克計算,原來最多可寄27罐奶粉免徵關稅,現在調整為最多可寄2罐免徵稅。
  • 海關回應:個人攜帶入境物品的政策近期沒有變動
    一航班查出100多人……海關這樣回應 摘要 【機場嚴查代購?!海關回應:個人攜帶入境物品的政策近期沒有變動】長假正是出國購物的集中期,這兩天不少朋友圈都在轉一則微信,說上海浦東機場嚴查海外購物入境,所有人全部開箱排隊等待過機審查,僅一個航班查了100多人?記者向上海海關求證。
  • 海關總署回應「跨國郵寄商品超50元即徵關稅」
    中新網8月9日電 據海關總署網站消息,海關總署日前就調整進出境個人郵遞物品管理措施發布公告,從9月1日起,對個人郵寄物品應徵進口稅稅額在人民幣50元(含50元)以下的,海關予以免徵,此舉被有些人認為將增加海外代購成本,就此海關總署監管司有關負責人作出回應。
  • 海關提示個人攜帶入境物品別超額度
    國慶長假期間正是出國購物的集中期。不過,在購買貴重物品回國時要注意了,超出法律規定免稅額度的商品,還要補交相應的稅款。這兩天,不少微信朋友圈都在轉一則微信,說這兩天上海浦東機場正在嚴查海外購物進境,所有人全部開箱排隊等待過機審查,對此,網友眾說紛紜,有些說是和國慶長假有關,有些說和即將於明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電商法有關,還有的認為可能是海關近期出臺了新政,對代購又有新的要求。記者從上海海關方面獲悉,個人攜帶入境物品的政策近期沒有變動。海關提醒,市民購買貴重物品回國時務必先了解相關法律法規。
  • 海關對攜帶物品進境徵稅規定無變化 免稅限值為5000元
    海關對攜帶物品進境徵稅規定並無變化符合規定進境物品 免稅限值仍為5000元羊城晚報訊 記者馬漢青報導:近日,一些所謂海關攔下「代購」進行罰款的傳言又出現在網絡上。羊城晚報日前從有關通關問題專家了解到,海關有關旅客攜帶進境物品徵稅的規定並無變化,符合規定物品的免稅限值仍為5000元人民幣。同時,對違規攜帶超量貨物、物品入境且未主動申報的,也將同以往一樣依法處理。符合條件5000元以內免稅事實上,所謂海關攔下「代購」進行罰款的傳言,近年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在網絡上。
  • 海關總署監管司負責人:對物品徵稅不違反WTO規則
    海關總署監管司負責人黃熠11月16日答記者問。    問:IPAD徵稅是否違反WTO規則?    答:在入境的時候,對個人自用的IPAD徵稅不違反WTO規則。    世貿組織(WTO)規則主要是針對國家、地區間的貿易,涉及的是貨物。
  • 海關加大徵稅力度 購物天堂受傷中英街趁機興旺
    3個月前,中國海關總署發布了2010年「54號令」,規定出入境旅客所帶物品超出限額將被徵稅,並於9月1日開始實施。深圳海關隨後加大了抽檢力度,其中不僅包括了熱銷的iPad、iPhone4等電子產品,還包括了奶粉等日用品的限購。
  • 香港及日本等地折扣季來臨遭入境5000元關稅限制
    不過鑑於8月1日起,海關總署規定了進境攜帶超出5000元人民幣的個人自用物品要徵稅,這讓不少計劃出境「血拼」的遊客心存忌憚。今年折扣季,購物如何才能既過癮又無需擔心關稅問題呢?本報記者 薛玲 楊娟方式一:報團出遊特點:出入方便,親手挑選每年年底,都是港澳遊的旺季,原因無它,聖誕連著新年,是港澳地區各大商家的傳統折扣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