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寶雲寺邀您參加清明梁皇寶懺法會

2020-12-24 手機鳳凰網

寶雲寺往期梁皇寶懺法會回顧(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法鼓山寶雲寺)

寶雲寺往期梁皇寶懺法會回顧(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法鼓山寶雲寺)

寶雲寺往期梁皇寶懺法會每日法師說法(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法鼓山寶雲寺)

寶雲寺往期梁皇寶懺法會民眾共修(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法鼓山寶雲寺)

2019年3月30日至4月6日,法鼓山寶雲寺將舉辦為期7天的清明報恩祈福梁皇寶懺法會。法會將於3月30日下午安位灑淨,3月31日起每天上午8點30分開始禮拜《梁皇寶懺》,4月6日圓滿日上午8點舉行供佛齋天,下午3點舉行瑜伽焰口法會,法會同時設有佛前大供、消災超薦、打齋、贊普及十供養等護持項目。

清明時節即將到來,除了傳統的掃墓和祭祀,禮拜《梁皇寶懺》更是緬懷歷代祖先、感恩現世父母、祝福親友及一切眾生的好方法。寶雲寺一年一度的清明報恩祈福梁皇寶懺法會,不僅是法鼓山在中部地區最大型的年度共修勝會,並深具淨化身心、提升人品等效益。民眾在參與法會過程中,隨著法鼓山僧團法師的帶領,虔誠恭敬地禮佛、懺悔,層層消除業障,洗滌煩惱塵垢。每天法會前後,法師也將為大眾解說懺文的修行要點,提勉大眾依懺文內省是否身、口、意三業清淨,當身心清淨,福慧自然增加,人的質量也無形中獲得提升。歡迎大眾於清明連假期間,至寶雲寺拜懺共修、祈福消災、祈願合家平安。

歡迎關注鳳凰網佛教官方微信公眾號 「覺悟號」,做智慧的傳播者!

相關焦點

  • 法鼓山寶雲寺於清明節舉辦清明報恩梁皇寶懺法會
    佛教在線4月5日消息 據法鼓山全球信息網報導:法鼓山寶雲寺於四月五日清明節當天,邀請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蒞臨逢甲大學體育館,參加該寺所舉辦的清明報恩梁皇寶懺法會,與大眾一同禮佛拜懺。此次梁皇寶懺的主法法師由果醒法師、果元法師、果興法師輪流擔任。
  • 法鼓山農禪寺舉行「2018梁皇寶懺法會」
    往期法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法鼓山文宣處) 以佛教流傳1500多年的《梁皇寶懺》,為身心帶來清涼,祈願世界安定吉祥。農禪寺於2018年8月11日下午3點起,由法鼓山僧團領眾進行灑淨、結界及安位等儀程,8月12日首日就有近8千位民眾不畏風雨參與「2018梁皇寶懺法會」。 「慚愧懺悔是修行,懊悔是煩惱行」,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開示時表示,梁皇寶懺法會就是慈悲道場法會,勉勵大眾「時時以佛法的慧命為念,念念以大眾的道業為首,事事以眾生的苦樂為著眼,處處以諸佛的道場來照顧。
  • 寶雲普潤臺灣 寶雲寺啟建清明報恩祈福梁皇寶懺法會
    佛教在線臺灣訊 暨法鼓山寶雲寺2015年3月28日重建啟用後,隨即啟建一連七天「清明報恩祈福梁皇寶懺法會」,4月4日移至臺中市政府廣場舉行瑜伽焰口法會後,順利圓滿。法會期間,共近八千人次信眾從各地到寶雲寺參與共修,最後一天瑜伽焰口法會,更有二千五百多位信眾踴躍與會。
  • 法喜相傳20載 法鼓山農禪寺啟建梁皇寶懺法會
    虔心禮佛佛教在線臺灣訊 以正信的佛法、共修的力量,帶給世間安心且恆久的歡喜,法鼓山農禪寺承續三代師徒的信願,由四眾佛子齊心護持的「20周年梁皇寶懺法會」於2016年8月7日啟建,法會首日上午即有來自全國6千5百多位民眾
  • 臺灣法鼓山在農禪寺啟建「梁皇寶懺法會」
    臺灣法鼓山在農禪寺啟建「梁皇寶懺法會」
  • 臺灣法鼓山倡導孝親報恩 啟建「梁皇寶懺法會」
    2017年8月20日-8月26日,臺灣法鼓山在農禪寺啟建「梁皇寶懺法會」,歷經21年來的累積,已然成為帶給大眾感受團圓、心安的慈悲道場,如今透過「網絡直播」、「雲端祈福」等等數字弘法方式,更加拓展佛教共修精神的新頁。
  • 西林禪寺啟建護國息災《梁皇寶懺》法會
    2020年4月4日至8日(農曆三月十二至十六),西林禪寺舉行護國息災《梁皇寶懺》法會五永日,法會期間舉行「供奉諸天」儀式,設圓滿焰口,4月8日舉行放生及普佛儀式,願諸善上人廣結智慧善緣,共集菩提資糧。普願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 行善快樂心平安 萬眾護持農禪寺《梁皇寶懺》
    農禪寺梁皇寶懺法會法鼓山副住持果暉法師於法會圓滿前開示,《梁皇寶懺》文字優美,講述佛法的因果因緣觀,助益大眾從聞思當中,一念淨土照心、洗刷罪業,並以佛法的標準,作為身口意的指標;勸請大眾在法會後,仍然要複習、運用經文,將修行延續到每一天。
  • 18/03/25清明祈福報恩 法鼓山廣開慈悲法門舉行系列法會
    清明期間寶雲寺將舉辦梁皇寶懺及瑜伽焰口法會倡導慎終追遠、尊師孝親的法鼓山,將自3月下旬起,陸續於海內外各分寺院,透過舉辦《梁皇寶懺》、《地藏經》或念佛法會,以及網絡在線填寫「雲端牌位」,圓滿民眾緬懷祖輩、超薦先人,為親友祈福消災、延壽的感恩心念。
  • 法喜代代相傳 法鼓山農禪寺隆重啟建梁皇寶懺法會
    法鼓山農禪寺於2013年8月10啟建「2013年護國息災梁皇寶懺」法鼓山方丈果東法師慈悲開示居士虔誠誦經參加法會的居士信眾合影佛教在線臺灣訊 以正信的佛法萬眾同心、威儀整齊的殊勝場景,令許多首次參與佛教法會的民眾感動不已。提醒大眾秉持初發心、恆常心來懺除煩惱障礙,法鼓山方丈果東法師以「大家發心來修行,彼此感恩歡喜行;誠敬禮拜精進行,懺悔發願清淨行;無論身體行不行,只管身心拜起行;保持放鬆信願行,堅持六度菩薩行」與信眾共勉。同時也籲請大眾不但到農禪寺是進入「慈悲道場」,家庭、職場各種領域也都是慈悲道場,是成就個人修福修慧的資糧。
  • 法鼓山寶雲寺法華智慧系列講座 惠敏法師將勳分享座無虛席
    法鼓山臺中分院在市府集會堂舉辦法華智慧系列講座嘉賓、法師從藝術、科技、佛法三方跨領域對談「回收煩惱,再生智慧」講座現場佛教在線臺灣訊 2014年11月16日下午,由法鼓山臺中分院在臺中集會堂舉辦的「法華智慧系列講座」,邀請到文化名人將勳、企業家羅秀芬,以及法鼓文理學院校長惠敏法師
  • 法會預告 || 雲頂巖寺清明思親報恩冥陽兩利法會登記報名
    廈門雲頂巖寺謹定於2021年4月3日至4月7日(農曆二月廿二至廿六,周六至周三),啟建「清明思親報恩冥陽兩利祈福法會 」,頂禮《金山御製梁皇寶懺》、施放瑜伽焰口微信:shizi370280法會時間及安排:公曆4月3日至7日(農曆二月廿二 至廿六)(周六至周三)頂禮《金山御製梁皇寶懺》第一支香:8:00-9:00點心:9:
  • 2018年金岸法界梁皇寶懺開始了!
    宣化上人澳大利亞分支道場、金岸法界楞嚴聖寺於2018年10月14日至21日舉辦八天的梁皇寶懺法會,每日上午下午拜懺, 晚間
  • 且看拜《梁皇寶懺》的七大功德不可思議之處
    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廣東潮州佛母寺將啟建為期七天的第71屆楞嚴實修講經法會。法會期間大眾每天上午誦持楞嚴咒,下午拜《梁皇寶懺》,晚上聖空法師為大家逐句開示《梁皇寶懺》。也許我們參加拜懺的機會有很多,但能聽聞法師如此詳細開示懺法的機會卻真的很少。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珍惜這個千載良機。
  • 安心又環保 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開放雲端祈福
    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 法會現場 也突破舊有的經懺佛事格局,結合現代網路科技概念,為流傳1500多年的大悲心水陸法會開創新面貌,倡導網路雲端祈福牌位,並於即日起開放民眾填寫資料,為自己、為親友、為近來社會事件的受難者,獻上最誠摯的祝福。 法鼓山表示,參加水陸法會的關鍵點不是那張牌位,而是來自於當下的心念,再加上法會共修的力量,至於能不能被超度?不應拘泥於紙制牌位的形式,而是要對佛法有信心。
  • 【海濤法師弘法日誌】臺北 矽谷國際會議中心 參與密勒日巴展覽會開幕儀式、板橋 悲願寺 梁皇寶懺法會圓滿日 210918
    參與密勒日巴展覽會開幕儀式日期:2018年9月21日地點:板橋 悲願寺梁皇寶懺法會圓滿日今日是板橋悲願寺舉辦梁皇寶懺法會圓滿日,近六百位精進的菩薩,一早便來到悲願寺禮佛拜懺。法會開始前,大眾於壇城前持香召請、並於佛前供水,廣修資糧。上午九時,住持 湛永法師跟著請師隊伍步入會場,帶領法會齋主們獻上僧伽衣為供養。慈悲的湛永法師也為大眾傳授八觀齋戒,在禮懺前,眾人受持珍貴的八戒,師父也勸進行者,發起廣大心, 將禮拜梁皇寶懺之功德,回向一切受苦眾生。「今日道場。同業大眾。
  • 法鼓山寶雲寺舉行清明祈福報恩暨梁皇寶懺法會
  • 聊城市護國隆興寺復建中軸線殿堂建築啟用暨2021新年祈福法會
    復建中軸線殿堂建築啟用 2021新年祈福法會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虛行,遇緣即應。今逢勝緣,聊城市護國隆興寺於2013年6月奠基以來,秉承佛教傳統建築文化,按計劃施工,目前主體建築全部完工,於2020年12月26日(農曆十一月十二日、星期六)上午九時舉行護國隆興寺復建中軸線殿堂啟用儀式暨2021新年祈福法會,禮拜《慈悲梁皇寶懺》七日。 《梁皇寶懺》是梁武帝為超度皇后郗氏所制的懺法。
  • 清明水陸法會首日丨放生喚起慈悲之心,拜懺淨除往昔罪障
    依照水陸法會儀軌,在連續七個晝夜內拜懺誦經、上供下施,法會將於清明當日圓滿。以此水陸法會冥陽兩利的殊勝功德,為六道眾生祈福消災,並超薦十方法界六道群靈悉獲解脫。配合疫情防控需要,上海玉佛禪寺目前仍然暫停對外開放,水陸法會由全寺法師按水陸法會儀軌啟建。
  • 迎教孝月 法鼓山將在各道場舉辦法會提倡孝親精神
    期望法會接引大眾一同學習報答親恩,用佛法的智慧圓滿解脫眾生苦難的慈悲心願(資料圖)佛教在線臺灣訊 倡導民眾共同以感恩來轉念,用歡喜心迎接傳說中的「鬼月」,法鼓山表示農曆七月正是盡孝思、培福德的大好月,歡迎民眾參與法鼓山在海內外舉辦的法會,以清淨、環保的心念及共修儀式,利益祖先與眾生,延續漢傳佛教的教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