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烤可以說是最原始的烹飪方式,但就是這種原始而暴力的做法,一次又一次地在深夜撫慰著我們這些飢餓的靈魂。
日式燒肉是日料中一個比較硬的門派,雖然日本人吃牛肉的歷史不長,但是他們培養出的和牛卻是燒肉料理的頂級食材。
「正肉」
肉(sho-u-ni-ku)
「削你哭」
燒肉裡面除了內臟(還有部分頭、尾、四肢前端)以外,其餘的部分都可以叫做正肉,是肉類的統稱。
雖然都是肉,但是一頭牛身上各個部位的肉有著很大的不同,這個「正肉」裡面也會被細分。
「カルビ」
肋排(ka-ru-bi)
「卡露比」
カルビ可以說是日式燒肉店中人氣最旺的一種,早先是從韓國傳過來的,牛肋骨周圍的肉。
還記得『カルピス』可爾必思嗎?肋排的發音和它很相似,都是卡露(カル)開頭的。
「ハラミ」
橫膈膜(ha-ra-mi)
「哈喇米」
牛橫膈膜肉是牛身上一個稀有的部位,每頭牛身上僅有一點點。不得不說,第一個發現這個部位的吃貨真的是很厲害。
橫膈膜靠近牛的內臟,脂肪分布比較均勻。
烤制的牛橫膈膜肉味道香濃、口感厚實,入口後,牛肉的油脂在舌尖化開,沒有很強的纖維感。所以在燒肉店裡橫膈膜肉也一直都是人氣之選。
「ヒレ」
牛裡脊(hi-re)
「吸雷」
一頭牛中最柔軟的部位,嫩的出奇,無論是色澤還是脂肪分布都非常的漂亮。當然,也是一種產量很少的部位,一頭牛大概只能產出5公斤。
很多鐵板燒店裡的那種特別厚的steak,就是ヒレ肉,注意一點就是別把它烤得太過火候,烤糊了絕對是暴殄天物啊!
這種高級牛肉我認為烤個五分熟比較好,因為這個程度最能體現牛肉的香氣,同時由於高級牛肉脂肪分布均勻,不會出現沒烤熟咬不動的情況。
「ロース」
普通肉(ro-su)
「漏斯」
源於英文中的roast,泛指普通的肉。肩ロース(肩部的肉)、リブロース(
眼肉),都屬於ロース大家族。
同樣的牛肉,根據牛種的不同以及色澤的不同會有所區分,高級和特級的肉會在菜單上註明「上」、「特上」的字樣。
「上、特上」
高級、特級(jyo-u、to-ku-jyo-u)
「舅、特哭舅」
除了上述幾種肉之外,還有諸如牛腩啊、牛腱子啊等許多牛的部位。
記不住說法沒關係,我們只需要記住一點,那就是「肉都好吃,越貴越好吃」
「ホルモン」
內臟(ho-ru-mon)
「荷爾蒙」
燒肉的另外一大領域就是內臟部分,ホルモン,凡是牛身體裡能吃的部分,在燒肉店裡都能見得到。
當然了,也不是所有燒肉店都是種類齊全的啊,像一些少人問津的部位就比較罕見。
在這裡也要提醒大家:如果不愛吃動物內臟,請避開「ホルモン」字樣,如果烤內臟的話,請一定烤熟。
「タン」
牛舌(tan)
「碳」
內臟裡牛舌是當仁不讓的人氣NO.1,它的發音源自英語的「舌頭」tongue。
日式燒肉中的牛舌分為厚切和薄切,如果大家有幸體會過厚切那種脆脆的感覺的話,一定會愛上它。
「テッチャン」
大腸(te-cchan)
「忒嗆」
牛大腸經常出現在內臟拼盤裡,它和滷煮裡面的豬大腸在口感上還是有一些區別滴。大腸這個詞很好記,聽起來就像是中文翻譯過來的「大腸」
「センマイ」
百葉(sen-ma-i)
「森賣」
我們的火鍋和涮肉裡出場率超高的毛肚,在燒肉料理中卻是一種珍饈!烤毛肚,要不要嘗試一下呢?
源於英語中的「liver」,除了是燒肉料理中的名物以外,肝臟刺身還是非常好的下酒菜。不過最近為了食品安全的考慮,日本開始禁止生食肝臟了,還請大家多多注意。
曾經有個小夥伴為了裝逼,肝臟沒有烤熟就吃了,我們看著他滿嘴的紅色……真替他捏把汗。
「放題」
自助(ho-u-da-i)
「後代」
日本的燒肉料理中經常會出現「放題」二字,這就相當於是自助的意思。
花一定的費用就可以隨便吃隨便喝了,所以請飯量大的朋友們認準「放題」吧!
總的來說,就算不會日語,在燒肉店裡面點餐也還是比較輕鬆的。大部分的餐廳都會提供有圖片的菜單,而且因為都是肉,即使點錯了也不會有太大風險。
祝大家用餐愉快,胃口大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