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老家熱河"↑可關注我們,謝謝!
在承德提到長城
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
明長城的精華地段
「萬裡長城,金山獨秀」的金山嶺
但是很多承德人都不知道
在離市區不遠的承德縣境內
還有一段養在深閨人未識的
富有個性全國獨一無二的野長城
大黑關長城
圖片來自網絡(攝影:都市麗人)
大黑關又名黑關、黑峪關、黑谷關。大黑關長城位於承德縣東小白旗鄉境內榆樹底和亂水河兩村之間,分別與興隆霧靈山、灤平澇窪鄉和密雲新城子鄉的長城相連,總長9公裡,共有關口兩處,烽火臺1個,敵臺(樓)9個。除了兩處關口建築無存、1個敵臺和1個烽火臺僅存基址外,其他大部分保存較好,其中位於亂水河村黑谷關附近懸崖邊上的「承德縣1號敵臺」保存最好。
這段長城的兩處著名關口——大黑關和旱兒梁關,都建於明朝初期。其中黑谷關由於戰略位置的重要,曾發生很多戰事。距此東北1公裡,在霧靈山摩崖石刻上刻有戚繼光、譚綸等長城英雄的名字,至今仍清晰可見。
大黑關長城1982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奇、雄、險是承德縣境內大黑關長城的最大特色。由於此處山勢絕險,敵臺間都是險陡的山巖,狹窄的山脊就如刀削一般,形成了天然的屏障,所以很少築有牆體。整段長城只在略為平緩的地方以石牆補砌,有石牆連綴的不到十分之三,而且由於年代久遠,風雨駁蝕,那些牆體如今也消失殆盡了,這樣就使得這段長城顯得特別奇偉雄險。
登上大黑關的制高點眺望,高高低低怪石嶙峋的山崖間,是一座座前後呼應的敵臺,敵臺間高差最高達到600多米。敵臺建在懸崖峭壁之上,條石做基,青磚砌牆,四面通透,視野開闊,雄偉壯觀。
由於此處長城大多以山為障,只有敵臺沒有城牆,成了萬裡長城上的一道獨一無二的景觀,大黑關長城也因此被譽為最有「個性」的長城。
圖片來自網絡(攝影:都市麗人)
大黑關長城,修築的極為嚴格規整,這也是它到今天還保存相對完好的原因之一。敵臺的整體規格,多為兩通道三券室,除上層缺失外,下層大多保存較好,一般基礎部分長12米,寬8到10米,殘高最高也達4到7米。有的敵臺內部,還有保存完整的箭窗,平均高92釐米,寬58釐米。7號和6號敵臺的中券室還保存通往上層的磚砌樓梯,寬80釐米,能夠沿樓梯到達樓頂。6號和5號敵臺的門口還保存著完整的門閂洞、門券石。
大黑關敵臺磚石結構,分上、下兩層,下層有門和箭窗,供駐守士兵、儲藏器械、糧草用;上層設垛口,高約1.5米,用於瞭望、掩蔽和據守。上下兩層之間有磚砌階梯相通。各敵臺均建在地勢險峻的山脊之巔,各臺之間相距七八百米不等,與城上的烽火樓、城外的擋馬牆等工程相互呼應、相互配合,構成完整的防禦體系。
大黑關位於霧靈山麓東北,是承德縣最西端和北京市最東端的連接處,本來由西南向東北的長城在此來了個急轉彎,一路向西綿延而去。
大黑關雖然地處偏遠,但昔日卻是來往交通要樞之地,三條道路於此交匯一點,向南到興隆,向東到承德,向西到京師,可謂當時的咽喉要道。由於現在的交通改道走了牆子路和古北口,所以這裡也一下子冷清下來了,道路上除了當地農民的車輛偶爾駛過,基本沒有多少遊人來打擾,成了名副其實的野長城。
圖片來自網絡(攝影:都市麗人)
這段地處偏遠的野長城,由於只有敵臺沒有城牆,更由於它一城連兩省市四縣區(河北承德縣、興隆縣、灤平縣——北京密雲區),而成了萬裡長城上一段獨一無二的風景。同時大黑關所在地承德縣,也有可能成為境內擁有長城距離最短的一個縣。
路牌上隱約可見「河北界」字樣(圖片來自網絡)
四縣交界點,石碑的另一面是不是刻的「承德晚霞」?
溫馨提示:去大黑關怎麼走?
從市區走承唐高速公路到鞍匠出口下高速——東小白旗鄉亂水河村、榆樹底村即到。
承德縣東小白旗鄉榆樹底村村民劉宗林,是大黑關長城的守護神,到今年,72歲的他已義務守護長城41年了。1976年,劉宗林當上了民兵連長,他的任務之一就是看護長城。從那以後,無論颳風下雨,每周他都要到長城上轉一轉,每次巡查都要走上一天。而每當到了山林防火期,還要加大巡查力度。
這段綿延9公裡的明長城,別人眼裡的斷壁殘垣,在劉宗林眼裡卻跟寶貝疙瘩似的。之前,常有村民拆長城敵樓的條石、青磚蓋房子或壘豬圈,他知道後堅決制止,為此沒少得罪人。有人嫌他多管閒事,「長城又不是你家的。」他卻不這麼想,「長城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中國的名片,連外國人都羨慕咱有這樣的歷史遺蹟。這麼重的任務交給我,我就得兢兢業業地幹好。」
現在,村民們的長城保護意識都增強了,有人勸他年紀大了,也該歇歇了,劉宗林回答說:「40多年都成習慣了,看護長城就像照顧老娘,放不下了。」(河北日報實習生欒方凝 記者張懷琛)
東小白旗鄉承德縣西南部,東北連鞍匠鄉,東南接劉杖子鄉,西鄰灤平縣,西南界北京市密雲區和興隆縣,屬承德縣的西南邊陲。東小白旗鄉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80公裡,距北京市密雲縣新城子鎮的花園村僅13公裡。轄東小白旗、八道溝、塘頭溝、榆樹底、亂水河、順道地、槽碾溝7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東小白旗村。
境內有明代長城和烽火臺,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小白旗鄉地處燕山山脈霧靈山東北麓,屬中山地貌,系白河發源地。境內有大小山峰300餘座,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平均海拔為550——1000米。
東小白旗鄉是承德縣重點林區,這裡山高林密,鬱郁蔥蘢,號稱天然氧吧。長城腳下,一年四季美景萬花筒般神奇變幻,讓你流連忘返。春天,滿山遍野一片嫩綠,桃花、杏花、映山紅、山丹丹,以及各種不知名的野花,一叢叢,一簇簇,競相開放,散發出濃鬱的芳香;入夏,鬱鬱蔥蔥的樹木,潺潺的山間溪水,五顏六色的彩霞和雨後天空出現的彩虹,把長城打扮得絢麗多姿;金秋時節,長城內外,漫山紅遍,層林盡染,各種野果掛滿枝頭;嚴冬雪後,這的世界,銀裝素裹,純潔無瑕,曉日初生,分外妖嬈。登上長城極目遠眺,還可觀賞燕山山脈第一峰——霧靈山獨峰秀景。長城的雄偉,四季的瑰麗,再加上藍天白雲的襯託,構成一幀幀壯麗的北國風光,美不勝收。
1、金山嶺長城
金山嶺長城位於灤平縣境內,2016年金山嶺長城遊客首次突破30 萬人次。吸引如此之多的旅客前來除了該段長城有「萬裡長城,金山獨秀」的美譽,還依賴於管理處通過舉辦大型品牌活動不斷擴大景區影響力。金山嶺長城杏花節、金山嶺長城國際馬拉松賽、金山嶺徒步大會已經成為金山嶺的品牌活動。
金山嶺長城杏花節
金山嶺長城國際馬拉松賽
2、潘家口水下長城
潘家口,古稱盧龍塞,位於寬城縣與遷西縣交界處,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明洪武年間,始於潘家口設關,地處今址之北。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於今址建新關,並築城堡。關城高二丈二尺,周長二百一十九丈六尺,有西南二門,曾駐千總把守。1975年10月,國家開始興修引灤樞紐工程——潘家口水庫,1984年底竣工蓄水,潘家口長城沒入水中,形成了獨特的水下長城。
3、最美「野長城」五道梁長城
五道梁長城地處燕山山脈深處(灤平縣澇窪鄉五道梁村西南),為明代長城中的一段,全長1932米,建有城樓18個,大小關隘5處,水洞2個(現存相對完整的城樓4個、關隘3個),始修於明洪武年間,重修、改建、擴建於萬曆年間。充分體現出「以險制塞,因地制險,就地取材」的建築風格,幾近囊括了長城牆體各種建築形式,見證了明長城的修建歷程,可謂長城牆體藝術博物館。
五道梁長城尚未開發,是名符其實的「野長城」,那殘破、古舊、樸拙的磚石綿延於崇山峻岭之中,荒涼不事雕琢的蒼涼美、殘缺美更能令人感受長城歷經滄桑的不屈風骨。此段長城向西延伸至二道溝望京樓、向東延伸至大古道水門石洞,綿延20餘公裡,沿途怪石林立、溝壑縱橫、地勢險峻,氣勢宏偉,極具開發價值。
五道梁位於澇窪鄉西南三道溝村境內,因山梁上有五條不同方向的道路(三道溝、六道溝、八道溝、澇窪、大角峪)通向村中而得名,村子座落在接近於山體頂部幾座山梁圍合的一個坐北朝南的山間谷地裡,村落所在地地表無水,居民日常用水來源於地下。五道梁通往外界的路主要有兩條,一條向南通往澇窪與灤澇公路相連,一條向北通往三道溝與澇北線相連。
黃花城水長城-北京懷柔
黃花城水長城,位於北京市懷柔區九渡河鎮境內,距北京市區70公裡,懷柔城區35公裡。是以奇而著稱,以秀為特色,融青山、碧水、古長城為一體的旅遊休閒勝地。景區因漫山遍野的黃花而得名黃花城,又因此處三段長城入水而得名水長城。
箭扣長城-北京懷柔
箭扣長城位於京郊懷柔縣西北的八道河鄉境內,海拔1141米,距懷柔縣城約30公裡,山勢非常富於變化,險峰斷崖之上的長城也顯得更加雄奇險要。箭扣長城因整段長城蜿蜒呈W 狀,形如滿弓扣箭而得名。箭扣長城是明代萬裡長城最著名的險段之一。
九門口長城-遼寧葫蘆島
九門口長城坐落在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李家鄉新臺子村境內,距山海關15公裡,全長1704米。其南端起於危峰絕壁間,與自山海關方向而來的長城相接,沿山脊向北一直延伸到九江河南岸,在寬達百米的九江河上,築起規模巨大的過河城橋,然後繼續向北逶迤於群山之間。"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中流。"便是人們對九門口長城的形象描述。
永安長城-遼寧綏中
永安長城位於遼寧省綏中縣永安堡鄉的西溝村,那裡山嶺連綿,峰巒奇峭,東望燕山餘脈奇峰,西接薊鎮長城的界領口,南連九門口、山海關,北側則和河北省秦皇島撫寧縣相鄰。登長城最高點可見點點白帆綴於海天之間。在那裡,不但可以觀賞盤旋飛舞直插雲天的萬裡長城,而且還可以一睹遼寧和河北兩省風光。
幫水峪長城-北京延慶
幫水峪長城位於北京延慶縣,連接陳家堡和八達嶺,修築等級高,城牆又高又寬,而且敵樓眾多,是遊玩明長城的好去處。
古北口長城-北京密雲
古北口長城,位於北京市密雲縣古北口鎮東南部,由臥虎山長城、蟠龍山長城和司馬臺長城組成。古北口是山海關、居庸關兩關之間的長城要塞,是遼東平原和內蒙古通往中原地區的「咽喉」,古往今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中國長城史上最完整的長城體系。
慕田峪長城-北京懷柔
慕田峪長城位於北京市懷柔區境內,距北京城區73公裡。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景區內山巒疊嶂,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慕田峪長城於公元1368年由朱元璋手下大將徐達在北齊長城遺址上督建而成,是明朝萬裡長城的精華所在。此段長城東連古北口,西接居庸關,自古以來就是拱衛京畿的軍事要衝,有正關臺、大角樓、鷹飛倒仰等著名景觀,長城牆體保持完整,較好地體現了長城古韻。
古老的城牆,斑駁的磚石
浸染著歲月的滄桑
怎麼看
都是人與自然完美結合的佳作
它是一幅畫
等待我們去欣賞
它是一本書
等待我們去捧讀
他更是歷史留給我們的一份榮耀
要我們用行動
去珍愛去呵護
編輯:百伶
註:我們尊重作者原創,以上圖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謝謝!
↓ ↓ ↓ 點擊底部『閱讀原文』關注老家熱河的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