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水鎮之行,我最大的期待是秋天裡的古鎮水鄉。只知道水鎮位於長城腳下,進景區後大家決定先登長城,然後再從容的逛水鎮。讓我們非常意外的是,司馬臺長城竟然如此的美!過去我曾去過八達嶺、箭扣、居庸關三個長城,但可以說,司馬臺長城是我見到的最適合觀賞、最美的長城。
為什麼說它最美,司馬臺長城5.4公裡之內,密布了35座敵樓,敵樓之間相距最近是幾十米,最遠不過300米,按當年明代修築長城的規定,每500米修一座城樓。這樣的集中加之蜿蜒曲折的線條,特別是它不是一條線無窮盡的伸向遠方,而是站在敵樓上你一眼便可以望見眾多敵樓。上面的這張照片,我細數了下,大約有26、7個敵樓。
司馬臺長城是唯一一段保留明長城原貌的古長城。由於其特殊的地形條件和修築者們的智慧創造,長城隨著刀鋒般的山脊奔馳,時寬時窄,時起時落,城臺、敵樓、障牆在很短的一段距離內形式之多,變化之大,在整個萬裡長城之中極為罕見。
1987年司馬臺長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我國唯一保留明代原貌的古建築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原始長城」。中國著名長城專家羅哲文教授評價其為「中國長城是世界之最,而司馬臺長城是中國長城之最」。2012年,司馬臺長城被英國泰晤士報評為「全球不容錯過的25處風景之首」。
2010年古北水鎮開發建設後,一批「古北人」不畏艱難險阻,在原有長城的基礎上進行保護,引進法國波馬公司最新技術設計的單線循環脫掛抱索器索道,這才讓遊客可輕鬆登覽、領略司馬臺長城的壯美。
司馬臺長城位於北京市密雲縣北部的古北口鎮司馬臺村北。司馬臺水庫將該長城分為東西兩段。東段有美人樓16座,西段有英雄骨灰樓18座。古北水鎮景區可以上登司馬臺長城東段的1-10樓。乘索道可直接到達6樓附近,向上可以一直登到10樓,向下即到2樓下山。
5、6樓處的視線就比較好了,可以將古北水鎮盡收眼底,也是長城的夜遊區。可以步行下山,也可以乘纜車下去。
我們是乘纜車上山的。因為聽說上面很險,沒上去前我決定不再繼續向上登。但到6樓處之後,看到高聳的長城我的興奮一下就被點燃,身體好像都輕了起來,怎能放棄不上呢?!
看著的確很陡很險,但其實當你一步步向上登的時候,感覺沒有想像的那麼難,那麼累。當終於登上去戰勝了自己的時候,感覺真的非常值得。
沒有想到京城的氣溫也挺低,加之山上風大,衣服加了好幾層。
當隨著你的步步登高,遠山的層次與刀削斧劈般窄峭的山脊之上修建而成的長城就浮現在了眼前。那份雄偉壯觀,那份驕傲自豪,真是無以言表。
站在這敵樓的門檻遠望,特別的感慨。過去上長城,見到的老外特別多,而今一個都看不到,這說明了什麼?只有中國人現在還可以這樣自由自的出遊,絕大多數的國家別說出國,就是出家門都有著疫情的危險。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整個世界遭受了一場災難,而我們最大的收穫是更加的認識了我們國家與人民的力量!
2020年的紀念。希望多年後還能在這裡留念。
10月中下旬,是北京長城最美的季節,秋色盎然。可能是石頭太多,沒有形成森林,一些小草木已經乾枯,所以滿山更多的是灰濛濛的枯枝。這樣的山色還真的無法與黑龍江的秋天相比,這也是人們去大小興安嶺和張廣才嶺看五花山色的原因吧。
相較於其它段長城,司馬臺段長城以險、密、奇、巧、全五大特色著稱。僅全一項,敵樓就有單眼樓、雙眼樓、三眼樓、四眼樓和五眼樓 ; 有單層樓、上下相通的雙層樓和三層樓;樓頂有平頂、穹窿頂、八角藻井頂、復鬥頂 ; 門窗有邊門和中間門、有磚券和石券等等。蒼老城牆上的文字磚群,記載著古人的艱辛,是先輩們血淚聚合而成。
這個梯子可是夠陡的,我上高一般不會害怕,不過走這個梯子還真得緊扶。
這裡是司馬臺目前能夠到的最遠的10號敵樓,前面的路不再通了,這是一段非常險的地段。
據介紹,在陡立的長城東段第十四座敵樓(貓眼樓)和第十五座敵樓(仙女樓)之間,聳起一架「天梯」,天梯為單面牆體、坡陡、牆窄,呈直梯狀沿山脊躍升,傾斜度為85度。且無扶手,長約百米,寬僅一磚,左右兩側皆是900米的深淵;第十五敵樓(仙女樓)和第十六敵樓(望京樓)之間的「天橋」更是險中套險,長100米,寬約30釐米左右,兩側又是絕壁。1985年,此景觀被命名為「萬裡長城絕險處」。
一路向下走的感覺真好,腳步也輕起來。
司馬臺長城因開發得較晚,吸取了教訓,故從一開始便有「修舊如舊」之說。必不可少的維護加固工作,全以保留殘損頹舊的外貌為原則,切忌新鮮完整。整體環境也十分注重,舉目四望,只見群山蒼莽壯闊,長城拖著那殘跡斑斑的軀體,仿佛就這樣從歷史的風雲中走來,能給人以真切的歷史感。它的修復工作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讚譽。
這些「之」字大彎真美!真是無法想像古人們是如何在這峻峭的山間,修起這壁壘堅固的萬裡長城,無愧於人類 史上的奇蹟!
司馬臺長城還有個特色是「巧」,主要體現為進可攻、退可守、步步為營的障牆。司馬臺長城「天梯」上的障牆可謂登峰造極,在近90度的垂直落差內,從最頂上的障牆箭孔射箭,一直能穿過所有障牆的箭孔,到達最下面的障牆。我們的老祖宗真是厲害!
這些人是沒乘纜車走上來的,其實有時間這樣上來能夠更好的感受。
從乘纜車上山到走下來,整個時間大約需要兩個半小時,如果不想走,也可以在6樓再乘纜車下去。我覺得乘纜車上、下來裡步行是比較好的,不是特別的累,還走了全程。
這一路也讓人感慨萬千,回想起了之前三次登長城的經歷:
2013年5月,登居庸關長城。這裡是「天下第一雄關」,是從北面進北京的門戶,有著「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是古代西北的重要屏障。
我們是從北關開始登的,堅持登到了最高的15號烽火臺。與司馬臺長城相比,居庸關長城修得完好,但缺少了滄桑感。
2010年10月,與朋友登箭扣長城。當時登的是一段「野長城」,就是完全沒有開發修建的原貌長城。記得我們是從一個村子裡直接翻牆上去的,這段長城非常原始,也很險。
看看我和@山谷百合的對視,那天因為天氣不佳,我們冒雨前行,還好午後雨停了。但因為時間的關係,只是走了一小段,沒有盡興天就要黑了,因為是野長城不敢冒險久留,所以非常戀戀不捨的離開。
1997年10月20號上八達嶺長城。
這是我第一次上長城,當時也不拍片,只是留了幾張紀念照。不過,從此便有了長城的情結。上長城是可以上癮的,金山嶺長城還沒去過,一定要去的。
歷史是人類長河的背影,我們生活的某個瞬間都是人生的背影。今年的身影必將遠去,就像我回眸之前的三次長城之行,回想起來好像沒用多長的時間,但一晃就是十幾、二十多年。感謝這些影像,讓我還能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和模樣,再過N年,我會羨慕今天邁著的輕盈步伐。
長城腳下的古北水鎮,雖然經過了後期的打造,但總的感覺很成功。聽說很多北京人覺得這裡是打造出來的水鎮,不是太喜歡。但作為一個休閒度假區,在這依然古香古色的氛圍裡,可以同時感受長城、水鄉、古鎮、民宿和老北京的民俗等,同時具備這幾點的恐怕也就是古北水鎮了。
古北水鎮無人機不讓帶進景區、這是第二天早晨在景區外拍到的一瞥。
這是我們住的五星酒店,整個景區只有兩家五星酒店,這次哈鐵國旅的食宿安排相當有品質。
房間的大小和設施都非常好,可惜呆的時間有限,都沒來得及好好感受。
第一天我們遊了承德避暑山莊,因去年十月我剛來過,所以重點聽導遊講解了。去年我連續發了三篇遊記《承德遊(1)避暑山莊,穿越時空的休閒勝地》《承德遊(2)跟著乾隆逛避暑山莊,再把乾隆帶回家》《承德遊(3)外八廟,一部精美的民族文化融合的史詩》,這次就不再詳細介紹了。
在承德住的4星酒店,特別溫馨舒適,每一人個房間。
嚴重喜歡這飄窗茶臺,大晚上了還在這裡喝了杯咖啡。
回來經北戴河、秦皇島、山海關乘火車返回哈爾濱。
10月的北戴河非常清靜,只有海鷗在這裡嘻戲,見到遊人飛舞著盤旋。
短暫的三日還是挺盡興的。我是很喜歡跟團遊的,省心、緊湊、放鬆,還會結識一些新朋友。但前提是必須選好旅行社,不能圖便宜,要品質遊,才會舒心。
時間不在長短,經歷不必太多,有幾個閃亮的時光,有留在心中無法磨滅的記憶,這就是完好的一次旅行。
小貼士:
位置:古北水鎮景區位於北京市密雲區古北口鎮司馬臺村,距北京市區120公裡,首都機場98公裡,密雲區城區60公裡,承德市區80公裡。目前擁有京承高速、京通鐵路、101國道三條主要交通幹線。
司馬臺長城坐落在古北水鎮景區中,有纜車上下,也可以自行登長城。司馬臺長城門票40元,纜車單程90元, 往返160元,團購便宜稍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