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峴港4晚5日999元,限新人」「峇里島特惠遊4晚5天秒殺價1999元,限位10人」……暑期是旅遊旺季,機票、酒店價格一路上漲,當你看到朋友圈裡的特惠旅遊尾單價,會心動嗎?實際上,旅遊尾單潛藏著各種陷阱。
什麼是旅遊「尾單」?通常指的是賣剩下的旅遊產品。比如,成團前還沒有賣出去的位置、已報名的遊客臨時退團,或者旅遊批發商預先訂購的座位、房間即將逾期,也會產生「尾單」。一般來說,由於「尾單」的費用已經支付過,或者即便無人報名相關費用也已打包在旅行社的行程之內,所以價格比較優惠。但相應的,「尾單」也是很稀缺的。
然而,現在旅遊「尾單」似乎變成了一種常見的「福利」。在各種電商平臺、微信群、朋友圈中,經常會有旅遊從業人員打出旅遊「尾單」產品的信息。真有這麼實惠嗎?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現在市面上不少所謂的旅遊「尾單」,其實是假「尾單」,是旅行社吸引遊客的一種噱頭。有的旅行社打著「尾單」的旗號吸引顧客,雖然價格低,但往往存在自費或者強制購物等陷阱。南京市民趙小姐就有類似的遭遇。
趙小姐曾在朋友推薦下進入一個旅遊「尾單」分享群,並在去年11月搶購了「馬爾地夫5晚6日自助遊(機+酒)僅需3000元」的「尾單」。她在下單前特意在網上搜了一下機票,算了一筆帳,「臨近日期的往返機票最便宜的也要六七千元,這個只要三千,還包住宿,太划算了。」
但等到了當地她才發現,旅行社安排的酒店並不是馬爾地夫特色的水屋,而是一家新開發的普通民宿。據趙小姐描述,整個島幾乎都是當地人開的各式各樣的民宿,景色一般,沙灘也不太好。想要欣賞有品質的馬爾地夫海島風光,只能自費跳島遊覽,把民宿當一個晚上的落腳點,「我自己是有預期,但同行的遊客,一落地就吵著要走,感覺被騙了。」
此外,她特意打聽了一下,從機場一同出發的20多人都是以同樣的「尾單」價參團。「這一想,哪有這麼多『尾單』呢,肯定是旅行社打著這個旗號組的低價團。」趙小姐說。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些大肆打廣告的假尾單,意在以低價吸引顧客,其實是旅行社的一種營銷策略。而與假尾單相比,以包裝陷阱形式出現的低價遊更可怕。這些低價遊往往巧立名目,比如組織一批廣場舞愛好者去外地參加比賽,美其名曰「文化交流活動」。
據江蘇省旅遊局工作人員介紹,2017年揚州就接到一起投訴。揚州當地一個廣場舞團隊受邀參加一家公司組織的舞蹈比賽,地點在香港,團隊隊員只需繳納極少的費用就可以去香港比賽。出發前,有人覺得不靠譜,向當地旅遊主管部門反映。當地旅遊主管部門接受媒體採訪時進行了勸說提醒,但是「攔不住」,仍有不少人跟著去了。結果,六天五夜的行程,跳舞僅僅是半天,其餘時間都在趕行程購物。
包裝陷阱的目標一般是老年人,因為此類低價遊不需要籤訂旅遊合同,往往只要籤一個文化交流活動協議,以此規避旅遊主管部門的監管。而這樣的團隊遊一般是「黑旅行社」組織的,風險很大。
對於「尾單」旅遊產品,主管部門怎麼看?據江蘇省旅遊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這裡面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是真尾單,另一種是打著尾單的「幌子」進行的營銷。真「尾單」一般數量不多,離出發日期較近,雖然價格低,但是享受的服務不會打折,「一般情況下,針對這類尾單產品,旅行社會先進行內部消化,比如在員工群內小範圍發布,不會印成彩頁打廣告的。」建議遊客看到「尾單」旅遊產品時要擦亮雙眼。 據現代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