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國染是日本石川縣加賀地區從古時流傳下來的獨特的染色技法
日本江戶時代,在加賀地區當地的染色藝人中流傳使用而形成,主要用於日本武士或商人們的日常穿著、寢具和裝飾布簾等,這種獨特的染色技法被稱作國染。
國染起源於日本傳統和服的一種,稱為「加賀友禪」。國染反映了江戶時代加賀地區卓越的傳統工藝及精湛染色技術,被其他地區稱作加賀國染,倍受歡迎。
國染歷史從室町時代持續下來到梅染為開端。協調柔和的素色梅染技術,延續了其獨特的風格而深深紮根於加賀地區。於是,在江戶時代又被稱為加賀友禪綢的發源地
加賀藩為了在幕府時代保護本藩不背叛幕府,設立了主管工藝和學術研究的政府機構,確立了武家文化。特別是第三代藩主利常、五代藩主綱紀時期匯集了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對加賀工藝的品位與質量進行更深層次的開發與研究,發展並鞏固了其他工藝遠不可及的境界。
能工巧匠們在金澤城內被稱作「御細工所」的地方切磋技術,不僅為藩主、寺院、上級武士製作物品,而且還為向幕府進貢,製作出華麗又精緻的製品。據推測加賀友禪的染物師也在其中,但是上層階級的人們大多根據其格式從京都的和服店訂購衣物,所以御細工所內並沒有專職研究加賀國染的工匠。
在此情況下國染技術被用於武士,商人的日常和服、暖簾、寢具、裝飾花布等。在染織物質地大多數為絲綢的時代,即使說就算是木棉質地,從意匠的傑作上也可以看出他們精心鑽研的精湛技術。
所謂友禪染,是和服的染色技術,更是世界無以倫比的高超技術。友禪染起源於350多年前的京都。京都製作的友禪染「京友禪」的細膩手感,顏色的鮮豔華麗都非常的與眾不同,作為京都引以為豪的傳統工藝品一直繼承到現在。
友禪是在布料上進行染色的傳統技法,原本是使用澱粉或米製成的防染劑,進行手工描繪,染色成形後呈現出繽紛色彩的染色技術,而今使用型染或者數碼印刷的類似技法樣式,亦都被統稱作友禪,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染色技法之一。在白色絹布上進行繪畫後染色,常用於表現傳統和服的多彩圖案。尤其擅長用簡潔的線條表現動植物、風景等。自從外國傳入了鮮豔多彩的化學染料後、色彩愈加豐富起來。
友禪的名稱來源於始創者江戶時代的扇繪師「宮崎友禪齋」,於京都創作出友禪染後命名為「京友禪」,隨後又將這一技法帶到了加賀藩(今,石川縣)的金澤地區,並發展形成有別於京都的獨自樣式,成為「加賀友禪」。到了明治時代,廣瀨治助依據「捺染」技術,創立出的「型紙友禪」進一步拓寬了友禪染色的技法範圍。
在一匹布面上進行多彩多樣的染色在世界上也十分罕有,以線繪紋樣被稱作「友禪模樣」。當時設計紋樣的是日本畫的畫師,因而喜好日常繪畫所用的日本畫顏料「青黛」、「豔紅」之類的傳統自然色彩,直至1856年化學染料的誕生,帶來色彩的多元化,本已華美的少女及未婚女性穿著的長袖和服「振袖」,與刺繡、金彩並用亦變的更加斑斕起來。
用漿糊將細微的圖案畫在布上,然後將其染色,這樣就留下了白色清晰圖案,這是國染的主要特徵。 在江戶時代,被廣泛適用於武士,商人的日常衣著以及裝飾布簾、寢具、包裝布飾等
HUAGOGH編輯
(ฅ•ω•ฅ)微信公眾號:HUAGOGH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