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途中用相機刻錄時光、行攝鄉土、看古村鎮,平凡的生活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黃楊軍與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
鄉村如一位從冬季走進夏天的行者,走著走著,就剩下一些薄衣單衫了。原本那厚重的妝容,隨著時間的流去,一點點剝蝕,以至附著在上面的情和事,成了恍惚的記憶。
就拿炊煙說吧,自人類用火始,就伴隨著鄉村走過幾千年吧,不知從什麼時候飄著飄著,就與鄉村走散了。
對於在江西贛南農村成長的人來說,特別是00後之前的人都會對炊煙有深刻的印象,因為看到了炊煙就知道了時間也看到了家的存在。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炊煙是每個鄉村的一道特有的風景。那鱗次櫛比的粉牆黛瓦之間,縷縷炊煙起,暮色如籠紗,雞進窩棚,黃犬歸家,一切都是那麼靜謐安詳。炊煙散發的煙火味,是鄉村最為溫暖的人間至味。在那食物貧乏的年代,哪個孩子不曾靠著鍋臺,吸著伴著炊煙的飯菜香。將山芋埋進灶窿裡,將玉米穿在竹棍上置放灶口,將那剛從地裡刨來的花生放在火鍬上……那希冀,那饞樣,那焦香味,浸潤了我的整個童年。
炊煙是坐標,是因為家家戶戶樹立的煙囪,就像一個個坐標點,且順著天空的炊煙,你就能找到那低矮的青磚瓦屋或茅屋土房。
其實炊煙也是鄉村人的時間坐標。那時沒有鍾,早晚以天色為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早飯和中飯不僅看天象,而且還是看家裡的炊煙。哪怕你在割稻或耕田,當你直起身子,望向村子,若炊煙正濃,你肯定又躬身勞作,直到炊煙稀薄,你才扛著犁耙,帶著一隻小黃狗,吹著口哨往家中趕。沿途,你會聞到各家不同的菜飯香,偶爾,也能聞到誰家的魚肉香。
如今在高樓佔據的城市裡,沒有炊煙升起,只有門牌升到了空中,電氣取代了柴火,即使買回了做鍋粑的鍋,也吃不出鄉村柴火燒出的味。可回到鄉村時,山上柴草茂盛,家家也如城裡,汽灶替代了柴鍋,燒飯簡便了,過程簡潔了,可那帶著炊煙的味道沒有了。更遺憾的是,沒有炊煙,鄉村就如失了魂,落了魄一樣,少了靈動之美。
炊煙,本是鄉村的坐標,是鄉村的靈魂。可沒有了鄉村炊煙,就失去了心之嚮往的坐標,我們找不到曾經的味蕾與情愫,也很難找到回家的路。
贛南鄉村的嫋嫋炊煙,江西人非常熟悉的秋日景象,鄉愁記憶很難忘。拍植物、拍農村、拍老屋、拍古建築古村鎮這些我們身邊親切的存在,生活中的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 歡迎關注、收藏、轉發、留下你的隻言片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