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南鄉村的嫋嫋炊煙,江西人非常熟悉的秋日景象,鄉愁記憶很難忘

2020-10-26 黃楊軍攝影

旅行途中用相機刻錄時光、行攝鄉土、看古村鎮,平凡的生活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黃楊軍與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

鄉村如一位從冬季走進夏天的行者,走著走著,就剩下一些薄衣單衫了。原本那厚重的妝容,隨著時間的流去,一點點剝蝕,以至附著在上面的情和事,成了恍惚的記憶。

就拿炊煙說吧,自人類用火始,就伴隨著鄉村走過幾千年吧,不知從什麼時候飄著飄著,就與鄉村走散了。

對於在江西贛南農村成長的人來說,特別是00後之前的人都會對炊煙有深刻的印象,因為看到了炊煙就知道了時間也看到了家的存在。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炊煙是每個鄉村的一道特有的風景。那鱗次櫛比的粉牆黛瓦之間,縷縷炊煙起,暮色如籠紗,雞進窩棚,黃犬歸家,一切都是那麼靜謐安詳。炊煙散發的煙火味,是鄉村最為溫暖的人間至味。在那食物貧乏的年代,哪個孩子不曾靠著鍋臺,吸著伴著炊煙的飯菜香。將山芋埋進灶窿裡,將玉米穿在竹棍上置放灶口,將那剛從地裡刨來的花生放在火鍬上……那希冀,那饞樣,那焦香味,浸潤了我的整個童年。

炊煙是坐標,是因為家家戶戶樹立的煙囪,就像一個個坐標點,且順著天空的炊煙,你就能找到那低矮的青磚瓦屋或茅屋土房。


其實炊煙也是鄉村人的時間坐標。那時沒有鍾,早晚以天色為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早飯和中飯不僅看天象,而且還是看家裡的炊煙。哪怕你在割稻或耕田,當你直起身子,望向村子,若炊煙正濃,你肯定又躬身勞作,直到炊煙稀薄,你才扛著犁耙,帶著一隻小黃狗,吹著口哨往家中趕。沿途,你會聞到各家不同的菜飯香,偶爾,也能聞到誰家的魚肉香。

如今在高樓佔據的城市裡,沒有炊煙升起,只有門牌升到了空中,電氣取代了柴火,即使買回了做鍋粑的鍋,也吃不出鄉村柴火燒出的味。可回到鄉村時,山上柴草茂盛,家家也如城裡,汽灶替代了柴鍋,燒飯簡便了,過程簡潔了,可那帶著炊煙的味道沒有了。更遺憾的是,沒有炊煙,鄉村就如失了魂,落了魄一樣,少了靈動之美。

炊煙,本是鄉村的坐標,是鄉村的靈魂。可沒有了鄉村炊煙,就失去了心之嚮往的坐標,我們找不到曾經的味蕾與情愫,也很難找到回家的路。

贛南鄉村的嫋嫋炊煙,江西人非常熟悉的秋日景象,鄉愁記憶很難忘。拍植物、拍農村、拍老屋、拍古建築古村鎮這些我們身邊親切的存在,生活中的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 歡迎關注、收藏、轉發、留下你的隻言片語。

相關焦點

  • 江西雙橋村的冬日景象,地處贛州峰山國家森林公園境內,炊煙熟悉
    旅行途中用相機刻錄時光、行攝鄉土、看古村鎮,平凡的生活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黃楊軍與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多少年來,無論我們走到哪裡走得多遠,總會想起老家房屋上空飄蕩的縷縷炊煙。
  • 贛州五龍村的老屋,興國大山裡的贛南鄉村景象,農村人熟悉的故鄉
    旅行途中用相機刻錄時光、行攝鄉土、看古村鎮,平凡的生活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黃楊軍與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每個人心中,故鄉都是溫暖的代名詞,是遇阻的避風港,是疲倦的歇腳石,它在人們心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故鄉的老屋,是溫馨的、美滿的。
  • 江西上寨村的瓦房老屋,贛州人熟悉的老家風光,地處大山鄉愁味濃
    瓦房老屋就是留在贛南客家人心中無法抹去的鄉愁,鄉愁是每一個人都會有的情愫。如今那些美好似乎都留在了記憶中,停留在了過去那個純真的年代。城市化的生活已讓我們離老屋越來越遠,它更不屬於被鋼筋混凝土包裝起來的新生代們,難忘的鄉村記憶熟悉的瓦房老屋
  • 贛南大山裡風景淳樸的鄉村,興國於都交界處,距贛州市區68公裡
    旅行途中用相機刻錄時光、行攝鄉土、看古村鎮,平凡的生活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黃楊軍與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但有時候越是幸福的回憶,越讓人心安。現在農村越來越空了很多人都住進了高樓林立的繁華城市,故鄉只剩下孤零零的老房子在面對著四季的陽光風雨。走近寂寞的故鄉,再也看不見那嫋嫋的炊煙了,就連老屋的前前後後也長滿了雜草。大門上還殘留著多年之前過年時貼的對聯,如今早已褪了顏色。還有那掛在門環上鏽跡斑斑的鐵鎖,也透著陳年的滄桑。
  • 贛州大埠村毗鄰桃江,距離贛縣縣城40多公裡,秋日鄉村景色很美
    旅行途中用相機刻錄時光、行攝鄉土、看古村鎮,平凡的生活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黃楊軍與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倘若說哪裡的風景更讓人喜歡,或許每一個人都並不喜歡城市高樓建築的冰冷而喜歡鄉村藍天白雲下自然萬物的律動。十月是南方最美的一個月份之一,特別是在鄉村處處都是瓜果飄香,田野裡的稻浪一邊在抽穗一邊在泛著金黃。光稻田與鄉村房屋構成的景色已能讓人覺得美麗如畫。
  • 哈斯塔娜:難忘草原上的嫋嫋炊煙|我的故鄉
    我的家在錫林郭勒盟大草原上,這裡有我的鄉愁,有我童年的美妙時光。01錫林郭勒系蒙古語,意為丘陵地帶的母親河。錫林郭勒草原既是蒙古族發祥地之一,又是成吉思汗及其子孫走向中原、走向世界的地方,在錫林郭勒這片廣袤的大草原上,至今仍流傳著許多有關成吉思汗的傳說。
  • 蘇北鄉村裡,那炊煙纏繞的童年和鄉愁
    文:鄧聯歡圖:來自網絡隨著鄉村的城鎮化,生活的潮起潮落,讓我們感到遺憾和惦念的東西越來越多了。譬如:炊煙。提起炊煙,我相信它曾經纏繞著很多人的童年,含蘊著童心、童趣、童年那些幼稚的想法與期盼,時至今日,在歲月深處依然貯存著我們人生初年的憧憬和夢幻。
  • 江西於都下坪村,熟悉的老屋成記憶中故鄉的原風景很親切,看怎樣
    風景總是在歲月中轉變從陌生到熟悉最後在我們身邊消失不見成為我們記憶中的景象。如今一說老屋便會想到我國的傳統建築土磚瓦房,隨著時代的轉變土磚瓦房已在我們生活中漸漸消失成為時代的記憶成為歷史變化的見證者。隨著近些年老屋的拆除大多數人還是很捨不得的,在過去一棟老屋的建立可謂需要大量的時間和人力才能建成而在現在的挖掘機的鐵鉤之下幾乎是瞬間變得面目全非。下坪村位於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羅坳鎮風景優美的山間村落。依山而建的老屋即使沒有人居住卻依然顯得親切。老屋在挖掘機下瞬間支離破碎。熟悉的景色總是這樣在不斷轉換。
  • 【鄉村記憶】鄉愁之韻——魯家溝鎮鄉村記憶博物館紀實(一)
    魯家溝鄉村記憶博物館  對於遠離家鄉的人來說「鄉村記憶你是否還記得春日的村莊那一縷嫋嫋的炊煙回味那些長滿苔蘚的故事,是那樣親切和熟悉
  • 江西楂林村的老瓦房,日漸消失的鄉村景象,距於都城僅3.4公裡
    旅行途中用相機刻錄時光、行攝鄉土、看古村鎮,平凡的生活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黃楊軍與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老瓦房裡有我們的童年,有曾經我們最快樂的時光。那裡,是我們溫馨的回憶,是我們夢裡的惆悵,也是我們對故園的思念。
  • 江西贛州非常熱鬧的赴圩,贛南農村鄉鎮才有熱鬧的場面,景象親切
    旅行途中用相機刻錄時光、行攝鄉土、看古村鎮,平凡的生活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黃楊軍與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這樣看似普通甚至土氣滿滿的民俗活動如今卻成為許多人的一種念想一種奢望。贛州又稱為贛南,地處長江之南是江西的南大門,是江西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赴圩是贛南農村鄉鎮一直延續下來的民俗活動。
  • 贛州黃沙村位於大山之間,江西少見的瓦房老屋很熟悉,位於贛縣區
    旅行途中用相機刻錄時光、行攝鄉土、看古村鎮,平凡的生活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黃楊軍與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總想把這些漸漸消失的舊式建築裝進記憶珍藏起來,留點對逝去歲月的念想。瓦房老屋曾經在江西地區是非常常見的傳統建築如今早已變得少見,在很多地方已無處找尋能看到的都是一棟棟鋼筋水泥房。如今想在尋覓一絲老屋的影像只能去往偏遠山區了。
  • 江西九月的峽山村,夕陽浸染的金黃稻田,於都的鄉村風光美麗迷人
    旅行途中用相機刻錄時光、行攝鄉土、看古村鎮,平凡的生活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黃楊軍與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鄉村的九月處處都是一派收穫的景象,一塊塊稻田裡的稻穀金黃金黃的。農村的田野最美的時候也是要數稻穀成熟的時候,不僅有美麗金黃的色彩還是收穫的喜悅。
  • 《故鄉的炊煙》 喬開娃 作
    我的村莊離我那麼遠 又那麼近每四季不同的變換容顏我難忘的村莊常常會清晰地出現在我的夢裡那塊累彎了父母脊背的農田渴望著生命的延續那條紮根心底的小路都填滿了深情思慮啊,久別的故鄉久別的炊菸絲絲縷縷牽著鄉愁牽著思念當歲月流逝風乾了多少年的記憶唯有故鄉的炊煙依然一次次在夢裡升騰閃現好想問一問故鄉的炊煙
  • 藍天下掛滿枝頭誘人的紅柿子,秋日的鄉村景象非常親切
    旅行途中用相機刻錄時光、行攝鄉土、看古村鎮,平凡的生活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黃楊軍與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相信在很多人老家,漫山遍野可能都是柿子樹,巨傘般擎遍了溝溝嶺嶺。每年到了秋天這個季節,柿子便紅燈籠般藏在枝枝葉葉間;再晚一些時候,柿樹葉也熱熱鬧鬧地紅了起來,絢爛的色彩染了天空,亦染了人的臉龐,會令人想起京城香山的紅葉。
  • 難忘太平山上那縷縷炊煙
    炊煙是鄉村的眼睛,越過一座一座的山巒,寂寞的向外張望。 炊煙是一道永遠看不厭的風景。早晨,它伴著朝陽起舞,一縷一縷的炊煙從鄉村的夢裡升起,沿著屋簷,隨著清風,纏著樹梢,嫋嫋上升,婀娜多姿。它調皮的跳躍,有時候躍上天空,成為白雲;有時候貼地而行,化為詩行。
  • 江西河田村的鄉村秋色,稻浪金黃景色美如畫,距於都城僅11公裡
    旅行途中用相機刻錄時光、行攝鄉土、看古村鎮,平凡的生活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黃楊軍與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秋天是豐收的季節,尤其秋天的稻田,從翠綠到鵝黃,從金黃到橙黃,每天稻田裡都在孕育不同的色彩。
  • 嫋嫋炊煙,在江南煙雨的思念中飄散又聚起
    嫋嫋升炊煙,家家味道鮮。牽掛,源於思念,思念是會在筆端升起嫋嫋炊煙的。今天品讀餘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讀到《江南小鎮》時停了下來,思緒瞬間就飄向了遠方。我心裡的江南小鎮,有著溫婉如水的景致,隨風飄散的嫋嫋炊煙,攜手勞作的夫妻,還有人們對小鎮魂牽夢繞的思念。所幸,我自詡是名江南女子。雖然更多地受著現代文化的薰陶,但骨子裡的溫婉還是讓我更想親近於有著石橋、流水和小船的地道江南小鎮。
  • 新餘南安鄉:哲山看村史 中秋話鄉愁(圖)
    中國江西網訊 鄧玉群報導: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將至,遊人的鄉愁如桂花香般愈發濃烈,往日時光如魂牽夢繞讓人留戀,有美好的童年與可愛的笑臉,純真的年代與口耳相傳的趣事,更有一代又一代人奮鬥不止的腳步,與幸福追求中灑下的辛勤汗水。  鄉愁是為何物?
  • 故鄉的炊煙,一縷淡淡的鄉愁
    恍惚裡,我又看到了農舍間,那點綴著夕陽的炊煙,還是熟悉的模樣,婀娜的姿態。 還記得很清楚,在那個使用柴火的年代,屋頂的炊煙是我全部的希望,寄託著所有的安全感。我經常站在放學回家必經的路口,朝著自家的屋頂仔細的看。屋頂只要有炊煙升起,就能肯定父母已回家了,鍋裡還有可口的飯菜。我便會加快回家的步伐,走向那個避風港,開啟我的幸福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