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是母親的「貼心小棉襖」,是父親的「前世小情人」!對父母來說,女兒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而父母對於女兒來說也是永遠的歸屬,正所謂「父母在,家就在」!但是,當父母含著眼淚,把女兒的手交到一個名叫「女婿」的男人手裡後卻悲哀的發現,有些女兒越來越不願意回娘家了!回娘家是親情使然。娘家是出嫁女人生活了幾十年的原生家庭,感情深厚程度是婆家不可比的,家裡有年邁的父母和兄弟,不願意回去,從情感上來說是講不通的,大多數人還是願意回娘家的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大多兄弟姐妹比較多,嫁出去以後小家、婆家、娘家的情況各不相同,經濟條件、生活水平不同,待人接物的方式各異,也有不想回娘家的情況。為什麼有些人出嫁後越來越不願意回娘家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女兒對父母的感情變淡
沒有無緣無故的作為,也沒有無緣無故的不作為,凡是必有因果,尤其是情感!如果女兒對父母寒了心,那么女兒回家的次數必然會越來越少!當然,這裡的寒心不僅僅是指父母對女兒的暴力,還有父母的偏心,父母的不作為,例如在女兒需要父母的時候父母沒有出現等!我一個朋友,結婚的時候,父母說女兒嫁得遠,懶得走就沒參加女兒的婚禮,去轉頭跑去另一個省的山區參加兒媳婦哥哥的婚禮;我朋友懷孕生孩子她父母除了打了幾個電話,人都沒出現過,我朋友的婆家經常拿這事來說我朋友,弄得我朋友特別的難受。我朋友對父母極度的失望,漸漸的也不願意回娘家了!
二、女兒有了新家庭後,心會有所偏頗
有句話叫做「男人愛的是大家,女人愛的是小家」。女人結婚後,她的整個心思就都鋪在她的那個小家庭裡面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一家老小都需要她去照顧,再加上還要工作。而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她早被工作和生活弄得筋疲力盡了,自然對於娘家這邊就有些顧及不到了!
三、在娘家被父母管教有約束館,在自己家比較自由。
每個女兒都是被父母從小到大管教出來的,父親習慣了在女兒面前發號施令,母親習慣了在女兒的面前嘮叨,這其實都是父母愛的表現是一種好心。但是隨著女兒長大成人,有了獨立自主的思想和觀念,在這種束縛下就覺得很不自在,當有了自己的小家的時候,她可以為自己做主的時候,回去的當然就少了。
四、父母重男輕女的。
重男輕女的父母在農村是有不少,這種原生家庭的女兒是不受重視的,「嫁出去的女兒,撥出去的水。」。因為父母重男輕女,也會影響娘家兄弟、嫂子和弟媳對嫁出去的姐妹的感情和態度。老家一發小,家裡兄弟姐妹四人,兩男兩女,發小是老二,上有哥哥下有弟妹,父母心裡在乎的只有兒子,女兒在他們眼裡都是賠錢貨,倆兒子讀書不成器,連高中都沒考上,發小成績中等,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本想復讀,家裡不同意,她爹說:「女孩子讀那麼多書幹嗎,考上了還得家裡出錢,遲早要嫁人,不如早點嫁人。」發小萬般不願,爭取過,怨恨過,可也沒辦法,後來家裡親戚做媒,早早就嫁了。看到我們這些因讀書改變命運的小夥伴,她心裡是五味雜陳,對父母一直有梗。娘家回得很少,主要精力都花在自己小家的建設上了,靠自己的勤勞把小日子過得蠻不錯。她跟我們說:「我這麼拼命掙錢,就是想讓孩子能有機會讀書成材,不希望女兒像自己一樣。」聽村裡人說,近兩年她母親身體不好,倒是回家時間多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