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時間被這首歌「毒到」了,一直在單曲循環。也許是因為那時間快高考和朋友關係的僵持,壓力很大,聽到這首歌讓我放鬆了不少。這首歌是由高曉松作曲,楊宗緯演唱的。標題也明確表示是用來致李宗盛先生的,卻李宗盛先生的一曲《山丘》更加前進了一步。
《山丘》是一個年過半百中年人對年輕時光的懷念,當然其中也帶有一絲的不舍。可能是老年人把世間的事都已經看透了。《越過山丘》則是更有新意的向二十多歲的自己和六十歲已經年邁的自己,問「他們」是否幸福來作對比。既回憶了年少時的意氣風發,也對未來進行了憧憬和希望。不管是在歌曲名還是歌詞中,我覺得「越過」這一詞用的十分好,將山丘作為一個平衡點,打破了時間的格局,遇見了不同時期的自己,很有奇幻的色彩卻又那麼的樸實,一點沒有華麗的感覺。
那時25歲的自己,還在青春時期正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都是對幸福的定理還是很迷茫。可惜心愛的人嫁於別人,朋友相繼離開開始四處的奔波,二十歲的自己在遇到挫折時也只能獨自承受。而在MV中出現的在廚房翩翩起舞的少女,或者是戴著眼鏡在地下黑暗的通道中賣唱的中年男子,又或者是選擇了逃婚的新娘。他們都是平凡的人,但是卻勇敢的在生活中自由和希望。就像是歌詞裡的「就讓我隨你去 讓我隨你去」,是人們不願意拘泥於現狀,要乘上小船去追尋屬於自己的幸福,最能體驗的就是那個獨自坐在房間裡,靜靜思考的新娘。在我看來她也許並不喜歡新郎,倒是父母安排的可能性很大(因為現在逼婚的現象也很普遍),在最後一刻她內心的勇敢促使了這段追尋。
這首歌發布後,高曉松曾表示到在創作《越過山丘》時是對《山丘》的尊重,所以利用了一些旋律,然後在歌詞的創作上也是相對的簡單,可以說樸實的語句更有力量。同樣已經是一把年紀的高曉松卻和李宗盛的感覺不同,作為大哥一般的李宗盛,是如同一個老來人一樣娓娓道來年輕時的不容易,而高曉松的詞加上楊宗緯的低沉的嗓音,帶來的不僅僅是單方面的回憶,而是雙方的。
處在中年時的自己,回首青年時的迷茫和展望老年時的安然。「無論相遇還是不相遇,都是獻給歲月的序曲。」我不後悔自己所做的事,但是也希望在未來能笑著說再見。這首歌也主要以鋼琴為背景音樂的樂器,而鋼琴的特點就是悠遠流長。隨鋼琴音符的流動仿佛回到以前又轉到未來,這樣奇幻的事配上細膩的歌聲,讓我身臨其境,產生了無限的感慨。
可能是因為歌詞的平易近人,所以我們都能在其中找到有關自己的影子,從而引起共鳴。就像我開頭說的當時自己和朋友關係不佳,而歌曲中,二十歲的時候努力挽留卻無濟於事,到了六十歲朋友歸來陪在左右卻微笑著搖手。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的都已經不再年少了。這首歌並不是專指一種感情,而是面對所以人,他讚頌的是那些勇於翻越山丘的人。
你是否還在面對前面的高山時感到畏懼,不管你是在青春裡迷失還是在中年時感到無措,亦或是晚年裡淡然。都可以來聽聽這首歌,它適合每個階段人,每個時候的人聽都會有自己的想法。是一首能貫徹一生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