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浦東是全球新興城市的範本

2020-12-19 澎湃新聞

9月19日下午,收藏家、鑑賞家、觀復博物館創始人馬未都應邀加盟藝術脫口秀《LuTalk·東方城市之光》,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開講《城市與文化的共榮與共生》。當天他與現場近500名觀眾分享了對於城市與文化的觀察和思考,並以浦東文化建設親歷者的身份為浦東文化建設支招。

馬未都「浦江兩岸有中國最美風景」今年是浦東新區開發開放30周年,馬未都當天的講述亦是從陸家嘴三十年間翻天覆地的變化說起。一組組陸家嘴今昔對照的圖片,一段段關於陸家嘴的故事與傳奇,馬未都雖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對於陸家嘴的歷史變遷卻是如數家珍。「浦東三十年,我們可以看出浦東的格局,今天不僅僅是在上海,也不僅僅是在中國,在全世界都作為一個新興城市的範本。」

馬未都表示,上海浦東的開發雖然比國內其他幾個經濟特區要晚,但卻有「後發制人」的優勢,少走了很多彎路,「因為後發制人,今天看浦東的開發沒有大的遺憾。」在他看來,上海浦東的開發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離不開整整一代人的努力,「上海有很多專家以及專家型的領導對上海的規劃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生活在上海的老百姓,無疑是非常幸福的,「我從浦西的大樓上看浦東這一片壯觀景色,感覺這就是中國最美的景色。上海人走在黃浦江邊的時候千萬不能熟視無睹,不管你在浦西,還是在浦東,你向對江望去,兩岸都是中國最美的風景。」

「把博物館開進高樓裡」

位於上海中心大廈37樓的觀復博物館,是馬未都創辦的觀復博物館地方館之一。他回憶道,上海觀復博物館的籌建和上海中心大廈的建設幾乎是同步的,「起地平的時候,我們觀復博物館就跟上海中心大廈籤了合約,當這個大廈建成的時候,博物館就立即搬進去了。」期間,馬未都曾進出大廈工地30多次,隨著上海中心大廈這一中國第一高樓一層一層築起,馬未都的白髮也長出來了。

當談到藝術與城市的文化復興,馬未都為上海文化場館建設展示了數個可以對標的樣板:西班牙的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法國巴黎的蓬皮杜藝術中心、英國倫敦的泰勒美術館、阿聯杜拜的羅浮宮......而對于越來越多的博物館開進高樓這種現象,馬未都認為這是城市化的結果。在土地日益昂貴的今天,這樣可以完美的利用空間,亞洲已有不少成功案例,比如日本的出光美術館、阿倍野美術館,韓國首爾天空美術館。當然,也包括中國上海的觀復博物館。

從宋瓷館、金器館、造像館到臨時展館,再到最有特色的東西館,馬未都乾脆在現場為觀復博物館做了一次導覽。「我們為什麼在上海中心大廈做一個東西館呢?因為上海是中國東西方文化結合最好的城市,在浦東地區尤為體現。」他表示,在東西展館中的每一件展品都必須同時具備東方文化的要素和西方文化的要素,兩者結合才能在東西館展出。

進博物館該不該買票?馬未都當天也對這一爭論發表了自己的觀點:「買票是對文化的尊重,商業邏輯可以讓博物館獲得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所以我一直在說,博物館門口應該掛一個牌子,說明每一個購票參觀的人都是本館的贊助人。我認為你是贊助了一個文化,所以我們對文化一定要仰著臉看。」

「物以知為貴」

不僅是上海觀復博物館的創辦人,馬未都還是浦東文化建設的親歷者。對於未來浦東的文化建設,他也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過去我們說物以稀為貴,但今天不是,今天是物以知為貴。今天是媒體時代、是傳播時代,你的東西再好,沒有人知道也沒有用,必須讓人知道,所以叫物以知為貴。」

馬未都認為,要做到「物以知為貴」就是要充分體現文化的價值,讓無形的品牌為文化增值。他以手機和墨鏡為例:一部集合了眾多高科技成果的手機為何能在價格上遠低於一個有品牌內涵但材料普通的墨鏡?「科技的好處就是可以迅速降低成本而普及,而文化不是這樣。在未來的浦東文化建設中一定知道,這個文化是慢慢來的,一定不是說一蹴而就的。」馬未都說。

藝術脫口秀《LuTalk·東方城市之光》是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攜手陸家嘴金融城發展局、陸家嘴金融城管理局共同孵化的文化品牌,聚焦城市與文化議題,邀請不同行業的名家大咖解讀城市文化,提煉城市精神,傳播城市文明。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馬未都:上海浦東的格局是全世界新興城市的範本
    「浦東開發開放30年,我們可以看出浦東的格局,不僅是在上海,也不僅是在中國,在全世界都可以作為新興城市的範本。」9月19日下午,收藏家、鑑賞家、觀復博物館創始人馬未都來到上海東方藝術中心,以「城市與文化的共榮與共生」為題,登上藝術脫口秀「LuTalk·東方城市之光」舞臺,與現場近500名觀眾分享對城市與文化的觀察和思考。 雖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馬未都對陸家嘴的歷史變遷如數家珍。一組組陸家嘴今昔對照的圖片,一段段關於陸家嘴的故事與傳奇,讓聽眾聽得入神。
  • 黃宏小品靈感涉嫌抄襲 馬未都向春晚追討15萬
    此前有消息稱,黃宏虎年小品《兩毛錢一腳》靈感來源馬未都散文,馬未都昨日表示,儘管春晚劇組已經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並彩排通過了這一語言類節目,但是自己並沒有同意春晚劇組改編自己的散文。「我原來的想法是,為了全國人民,我可以不要一分錢讓他們改編。
  • 上港新主場浦東足球場效果圖首次公布!上海都市範本如何體現匠心...
    浦東足球場規劃方案效果圖  近日,在2017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上海都市範本」展覽上,包括浦東足球場等在內的浦東十大新增文體設施設計亮點集中展示。這些規劃建設項目反映了城市文體建築的何種方向?  以人為本,空間更親和  公共文體空間正變得越來越人性化。浦東足球場設計方HPP建築事務所建築設計總監馮子鵬表示,足球場設計要注重人的體驗,所以才將看臺到球場距離按照國際足聯的最低標準設計到10米,目的是儘可能連接起觀眾和球員。
  • 馬未都和他的博物館有什麼故事,如何評價馬未都這個人呢?
    其實馬未都其人作為一個傳奇一直在流傳著,他為人如何不是身邊親近的都不知,但我們可以從點點滴滴中看出端倪。2010年朝陽區大山子張萬墳金南路,因城市規劃開始拆遷。隨處可見拆遷後的廢墟,但因馬未都而名聲大噪的觀復博物館,仍在孤獨地堅守著。
  • 馬榮華:支付寶的成長曆程見證了浦東制度創新下新興行業創造力的...
    中新網上海新聞5月1日電  「支付寶的成長曆程見證了浦東制度創新下新興行業創造力的
  • 浦東三林鎮舉行新興產業重大項目集中簽約儀式
    今天,浦東三林鎮在前灘國際商務區舉行新興產業重大項目集中簽約儀式。此次集中簽約共有 12 個代表性項目,涵蓋新基建、新物流、新網絡、新零售和新品牌等「五新」 產業,對於三林鎮在產業賦能、品牌宣傳、網絡生態、人才培養等領域深入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圖說:三林鎮正朝著建設「經濟強鎮、文化名鎮、都市重鎮、宜居大鎮」的目標邁進。
  • 馬未都的解釋,一針見血
    馬未都的解釋,一針見血眾所周知,世界四大博物館,是法國的羅浮宮、英國的大英博物館、俄羅斯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以及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這四大博物館,卻偏偏沒有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承載的是五千年文化沉澱,可就是沒有評選上世界四大博物館。這有點讓人鬧不明白,對此馬未都做出一番解釋,他的解釋可謂是一針見血。
  • 新興世界城市調查:臺北排名第五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外商房仲仲量聯行發表最新研究報告「全球城市新格局」指出,臺北於新興世界城市排名第5,與上海、北京、杜拜、伊斯坦堡並列跨境企業深耕亞太市場的主要門戶。  仲量聯行董事總經理趙正義指出,隨著都市全球化時代來臨,新興世界城市崛起,城市間的激烈競爭也將動搖先進世界城市的領導地位,改變全球商業不動產市場版圖。
  • 馬未都 我就是一萬金油 治標不治本
    今年,馬未都在上海中心37層的觀復博物館對外開放。同時,他還與上海的商業地產商合作,推出位於地下5層的16888個觀復寶庫。馬未都說,其中一部分將放置自己的收藏,更多的則會對外出租。馬未都先生「這個行業水不深,只是渾」  多年以前,馬未都曾在拍賣場上遇見這樣一件事兒,坐在他後面的一位男士幾乎會與他競爭每一件拍品,那一次,他以高出馬未都一口的價格拿走了4件東西。出了拍場,那人問:「馬先生,您看那東西怎麼樣?」  「你都買了,還問我怎麼樣?」馬未都說。「我沒看啊。」那人答。
  • 馬未都在古董文玩店看中一瓷碗,碗底的1個字,令馬未都激動手抖
    喜歡收藏的朋友,一定都特別熟悉一個人,他就是馬未都。馬未都是非常著名的收藏家,也是古董鑑賞家。而且馬未都有一家自己的博物館,名字叫觀復博物館。在觀復博物館中,有特別多珍貴的古董文玩。這些藏品都是馬未都自己,用各種方法得來的。為了收藏,馬未都可在中國走了好幾圈。
  • 馬未都要花一萬三買個小竹籃,同行都勸他不要,馬未都:我又不傻
    馬未都一進去這個店鋪,就覺得裡面的一些小玩意還挺有意思的。馬未都興致勃勃一下子挑選了好幾件,而且還不盡興,親自問了老闆店鋪有沒有更好玩的東西。馬未都有點不理解,為什麼有更好的卻不拿出來?店主說因為太貴了。馬未都心想到底是店主太沒自信還是真的很貴呢?怎麼會有不敢拿出來的道理?
  • 文化學者馬未都接受採訪 盛讚西安的博物館有特色
    馬未都 記者 尚洪濤 攝用文物講述歷史,是撥開歷史迷霧的一種特殊方式。日前,著名文化學者馬未都推出了自己投入兩年心血完成的新作《國寶100》,試圖向普通讀者揭開國寶背後的傳奇與歷史。9月3日,馬未都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微信採訪,談文物,聊歷史之外,他也向陝西豎起大拇指,「陝西人的文物自豪感全國第一!」從東漢銅奔馬、曾侯乙編鐘,到戰國杜虎符、西漢長信宮燈,再到《清明上河圖》、圓明園獸首銅像……《國寶100》中,馬未都從全世界的博物館中遴選出100件中國文物,詳細講述,分別涉及青銅、陶瓷、玉器、漆器、家具、法書、碑帖、繪畫。
  • 馬未都:收藏有詐
    對於一個普通收藏者如何鑑定古董的真偽,馬未都覺得研究這些東西的意義並不大。混熟了,馬未都發現這些人大都服過刑,刑滿釋放後沒工作,做古董生意就是將本求利,「他們賣的是什麼不知道,但知道3塊錢買進的,5塊錢就賣,2塊肯定不賣」。在馬未都四處收藏古董的時候,周圍人都沒什麼興趣,每次他買到一個好東西想跟朋友交流欣賞都找不到人。「買完東西不給別人看不過癮,必須給別人看。」馬未都說。
  • 馬未都:最珍貴的中國文物都流失在西方?錯!還在國內!
    嘉賓 | 馬未都 觀復博物館館長主持 | 瞭望智庫 武君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首發於2017年12月19日,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馬未都:觀復博物館(北京)成立20周年的時候,上海觀復博物館在上海中心大廈正式開業,我們在那裡辦了一個紀念會。上海觀復博物館所在的中心大廈,是目前中國的第一高樓。它有多「大」大家可能不一定能理解。
  • 匠心巨製,恆裕深圳灣或成為城市生活的範本
    匠心巨製,恆裕深圳灣或成為城市生活的範本 來源:吉屋   發布時間:2020-12-10
  • 空港商業助力浦東世界級「機場城市」-中國民航網
    「過去是城市的機場,如今是機場的城市」,這是近年來民航行業對於機場高質量發展的理念描繪:全球範圍內,一流水準的機場正在夯實基礎出行功能的前提下,打造不亞於大都市的的零售、餐飲等現代商業,為非航產業、乃至航空樞紐建設輸入新的重要動力源。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伴隨9月16日三期主體工程建成投用、全球最大的機場衛星廳正式迎客,一座世界級的「機場城市」也正呼之欲出。
  • 為美好而來—綠色宜居城市的範本
    為美好而來—綠色宜居城市的範本 2021-01-13 14:41:18|來源:北京樓訊
  • 馬未都:我去參觀博物館,發現館藏文物被調包,連大氣都不敢出!
    馬未都:我去參觀博物館,發現館藏文物被調包,連大氣都不敢出!但寶物畢竟價值連城,總會有別有用心的人,比如在馬未都自己的博物館中,就曾發生過一件文物失竊案,但沒過幾天就查明了是一個內部員工動的手,馬未都看他年輕,寶物也找回來了,也就低調處理,馬未都說:得饒人處且饒人,他還年輕,往後日子還長,不能因為一時貪念就毀了他。
  • 上海浦東機場貨運距離稱霸全球有多遠?
    到底,浦東機場貨運距離稱霸全球有多遠?  成就霸業速度放緩  浦東機場貨運吞吐量在2005年尚排名全球第8,2006年一下躍居第6,隨後,它超越了美國安克雷奇機場、韓國仁川機場和東京成田機場,於2008年排名世界第3,並將這一地位保持了6年。
  • 馬未都:坐了英國的計程車後才明白我們的差距在哪
    馬未都是個閒不住的人,自20多歲在出版社當編輯的時候他就喜歡拿著相機到處去採集新聞,在那個年代我們國家的交通還遠不像今天這樣便捷,尤其是馬未都還專門喜歡往西部跑,什麼新疆,西藏,青海,他都去遍了。人到中年的時候馬未都已經遊歷了大半個中國,這時候他的心就更野了,想到外國去看看了,像什麼日本、韓國、新加坡,他也都轉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