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紫砂七老」相信很多壺友都熟悉了,他們是近代紫砂界最為著名的七位大師,任淦庭、裴石民、吳雲根、朱可心、王寅春、顧景舟、蔣蓉。
而少有人知的是,有一個人,曾隨著「紫砂七老」其中的六位學過技藝,除陶刻大家任淦庭先生外,其餘六人都曾是她的老師。
01央視《傳承 · 大師》專題報導
2017年中央電視臺曾隆重推出過一檔《傳承·大師》特別系列節目,對這個人做了專題報導。
解說詞開篇說:
「一塊泥巴在她的手裡千變萬化,一把壺被人賣出驚天高價,她是收藏界炙手可熱的人物,她的作品被世界六大博物館收藏,她就是中國紫砂界泰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寅仙。」
汪寅仙
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宜興紫砂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汪寅仙(1943年-2018年2月28日),生於江蘇宜興丁山丁南村。14歲開始學習紫砂陶藝,從藝60餘年,施藝嚴謹,手法獨特,設計新品有三百多件套。先後從師吳雲根、蔣蓉、斐石民、朱可心、王寅春等,後又深得顧景舟大師的指導。
曾任宜興紫砂工藝廠副總工藝師、宜興紫砂研究所副所長等要職。作品常獲選為國家禮品,出國參展並受國家博物院收藏。
汪寅仙
她的從藝經歷、美學思想、藝術構思、作品的造型和色彩等,都對紫砂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承前啟後,碩果纍纍,集陶藝之大成。
緬懷大師的最好方式,就是記住她的作品!
大師已逝,但精神永存。汪寅仙大師於2018年2月28日上午9:28逝世,享年75歲!
汪寅仙大師逝世即將兩周年,讓我們一起緬懷大師,回顧大師的藝術歷程,看汪寅仙不同藝術時期的重要代表之作。
02「紫砂七老」中 有六人都曾教過她
1955年,紫砂廠開始招收第一批學生,「紫砂七老」七位紫砂大家被聘為輔導員,授業傳藝,有教無類。
> 吳雲根
1956年,紫砂廠招收第二批學員,汪寅仙也由此拜入花器大家吳雲根先生門下,系統的開始學習紫砂器的製作。
吳雲根
從基礎的硯臺開始,到貢壺、柿圓、果圓、犀尊、木瓜壺等,每一個品種必須做到合格後,才能夠翻換新品種。
汪寅仙年幼好學,深受吳雲根喜愛,也對她關懷備至,是她的啟蒙恩師。
> 蔣蓉
然而就在一年半後,她碰到了第二位老師,蔣蓉。
蔣蓉
當時廠裡教學調整,安排吳雲根招收新學生,於是汪寅仙便被分配至紫砂花塑器大家蔣蓉處學習。
在此期間,蔣蓉教導汪寅仙做會了一整套瓜果作品,有菱角、荸薺、茨菰、花生、白果、瓜子,還有一個荷葉盤。
汪寅仙 荷花青蛙壺
受環境影響,當時紫砂廠招收了許多學生,而教師資源不足,汪寅仙雖然學藝不久,但在紫砂一途的天賦已顯露無疑,廠裡決定,安排她當老師,而汪寅仙時年一十六歲。
當時雖作為教員,但她深感能力不足,需要學習的很多,便想回蔣蓉處繼續學藝。
> 裴石民
但當時蔣蓉處學生又已滿員,沒有位子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時裴石民先生找到她,表示汪寅仙可以到他那裡學習。
裴石民
裴石民亦是製作紫砂花器和擺件的高手,他的作品深厚古樸、稀奇而又巧致,雖年事已高,仍悉心教導學生,汪寅仙后來的蟠桃、南瓜製作等都可見裴老氣韻。
汪寅仙 桃鈕梅炳紫砂壺
不久之後,廠裡再次進行調整,安排每個老藝人重點培養兩個學生,這是在培養以後的紫砂界能挑大梁的學生了,由輔導們挑選,並尊重學生意見。
> 朱可心
汪寅仙在初學藝時,便在花器一途上展現了無比的熱情和天賦,幾位老藝人也都看在眼裡,吳雲根先生和裴石民先生便有意讓其到朱可心處學習。
朱可心
由此,在1958年的秋冬之際,汪寅仙正式拜入朱可心門下。
細數來,這是汪寅仙的第四個師父,但也是其跟隨學藝最久,對其影響最大的一個師父,嚴格來說,汪寅仙是完整繼承了朱可心老師藝統的。
汪寅仙 聖思桃杯
朱可心大師是當之無愧的紫砂花器宗師,對汪寅仙這個弟子更是寄語厚望,當時複製南京博物院的紫砂神品聖思桃杯,朱可心便安排汪寅仙在旁觀看學習,開闊了汪寅仙的眼界,讓她看到了紫砂藝術的高峰,並清晰了她要走的藝術之路。
> 王寅春
幾年時間倏忽而過,在紫砂廠畢業之後,汪寅仙被安排到車間當班長,指導作業,也是在這時,她開始跟隨紫砂筋囊器大家王寅春學藝。
王寅春
她隨王寅春學到了筋紋器的製作技法,例如六方菱花壺、仿古壺、高流京鍾壺等,王寅春先生亦是非常高興,經常主動到她的工廠去,指點教導她筋囊器的製作。
汪寅仙 南瓜
> 顧景舟
到這時,她已經隨紫砂七老中制壺的五位學過藝了,而最後一位,正是一代宗師、紫砂泰鬥顧景舟先生。
顧景舟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紫砂廠的宿舍都是分配安排的,當時汪寅仙就恰好住在顧景舟先生樓上,汪寅仙上下班經常經過他家門,顧老因此經常給汪寅仙授課,不僅傳授製作技藝,更講陶瓷工藝學,講《陽羨茗壺錄》,介紹古器藏品。
顧老如今雖被譽為光素器大家,但是其是真正的紫砂全才,光器花器筋囊器文玩擺件甚至陶刻都涉獵頗深,汪寅仙在顧老此處更是進一步學到了紫砂器的造型理論,不僅僅是技的範疇了。
汪寅仙 十二頭魚型文房全組
時紫砂從藝者數千,而有幸能得七老藝人之六人授藝,也只獨汪寅仙一人。
03以女性特有的眼光 賦予作品靈性
她把光器的書卷素雅,花器的生動情趣,用女性特有的眼光,敏感而細膩的手法,進行了絕妙的結合。花器之文雅,光器之靈動,放大情感於作品之上,在精神上追求至誠至美。
汪寅仙玉堂富貴茶具
「在我眼中,紫砂這塊泥巴是大自然中最美的東西,它可以讓你自由發揮想像地去創作。」汪寅仙說。
汪寅仙 神鳥出林
她創作的「神鳥出林壺」,構思簡練概括,形象生動,整體感強。壺身、壺把整個為一球體,壺嘴似鳥頭。道法自然,在壺身和壺把之間通過上下不等的虛空間,使神鳥展翅,舒展自然得體,經藝術圖案變化產生了動感,線條挺而有勁,提握舒適,整個壺體在藝術上達到了取其勢、提其形、表其神的效果,是一件富有時代精神的雕塑性藝術珍品。
汪寅仙 曲壺
作品「曲壺」,這是當代文人和藝人結合創造的一個典範。1988年年初,由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張守智和汪寅仙共同設計。1990年,作品《曲壺》分別獲得全國陶瓷設計評比一等獎、國際精品大獎賽一等獎。曾在日本展出時,觀眾在其作品下面擺放鮮花,以示對精英藝術品的敬意。
汪大師認為:「紫砂花貨設計是要將自然界中物體的形態去粗取精,並進行藝術上的加工提煉,將之變化成高於生活的藝術品,以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
04拍賣收藏 驚天高價
汪寅仙作品展現包括形象、神韻與氣質上的美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極具觀賞、保值、增值的特性,是收藏家、投資者重點追逐的主要目標。
2018-06-24 江蘇和信(江蘇)
汪寅仙五代同堂提梁
拍賣成交價:897.00萬
2012-10-30 中國嘉德(北京)
汪寅仙 三友同福壺
拍賣成交價:529.00萬
2011-11-12 中國嘉德(北京)
汪寅仙 金秋南瓜壺
拍賣成交價:460.00萬
2012-06-03 北京匡時(北京)
汪寅仙 松竹梅文具 (一套)
成交價:368.00萬
社會需要藝術,美的作品能與人的心靈溝通,深邃的藝術內涵和魅力,給人以精神上的享受與啟迪。
汪寅仙大師一生執著於紫砂藝術,不僅留給後世數以百計的經典佳作,也將一身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承給了她的眾多弟子們。
汪寅仙回顧學習紫砂的道路時說,過去老師手把手教她,把前人的技藝傳給她。作為這門技藝傳承人,她有責任讓紫砂藝術在她的手上傳下去。
當年她是這麼說的,這一生也是這麼做的。
汪寅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