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快評|隱私買賣,堵住洩露源頭是關鍵

2020-12-24 新民晚報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據新華社報導,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

圖片來源:東方IC

買賣閒置物品的二手交易平臺上,居然可以買到敏感的個人隱私信息,這一狀況讓人無法等閒視之。加強二手物品網絡交易平臺監管,是網絡市場治理的重點之一,但買賣隱私的違法違規交易屢禁不絕,警示平臺須花更大力氣審核把關。同時也要看到,這類隱私買賣不僅出現在二手交易平臺上,也通過流動QQ群、微信群、論壇等明碼標價交易,還有利用「暗網」方式交易的。因而,堵住信息洩露的源頭更為關鍵。

個人信息洩露的源頭,有些是黑客攻擊,有些是「內鬼」洩密。2018年,華住集團旗下酒店近5億條個人信息疑似洩露,後經上海警方偵查,抓獲利用黑客手段竊取數據的犯罪嫌疑人,幸好被竊數據沒有交易成功。而在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審理過的一起案件中,派出所原民警聶某夥同輔警郭某等人違規登錄公安內部信息網查詢系統,查詢公民個人信息5萬多條,非法獲利32萬餘元,被判處有期徒刑4年,罰金30萬元。

如今,一個人的日常行為很大一部分形成了各種數據。出行有蹤跡,網購有記錄,住酒店也會留下入住時間、房間號等信息。這些數據能勾勒出一個人的生活狀況,如果被居心叵測的人掌握,顯然十分危險。近年來,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已不限于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住址等靜態信息,還增加了徵信信息、定位信息、行蹤軌跡信息、住宿信息、房屋產權信息等動態信息。有一句話說,「好人」拿你的數據推銷做廣告,壞人拿你的數據詐騙勒索。個人信息洩露為各類侵權、犯罪提供了工具。

收集、儲存個人信息的機構須「守土有責」,但部分機構資料庫安防力量薄弱、責任意識淡薄。有法院通報,酒店、快遞公司、外賣平臺等企業成為個人信息洩露的重災區。面對二手交易平臺上「活躍」的隱私買賣,除了斬斷交易鏈之外,堵住信息洩露的源頭,才能讓人更放心。

紀玉/文

相關焦點

  • 國內快遞試用「隱私面單」 能堵住隱私洩露嗎?
    日前,國內快遞物流企業開始試用快遞「隱私面單」,未來將逐步淘汰印有消費者關鍵信息的傳統面單。據報導,「隱私面單」已開始在新疆、青海、甘肅、陝西、寧夏等地試點,部分北京市民本月也已經收到了「隱私面單」。【現狀】多數個人快遞還未戴上「隱私面單」家住朝青板塊的潘女士,是一名「網購達人」。每個月,她都會花費上千元買各種東西。
  • 整治嚴打不斷,為何還能買賣個人信息?
    3到5年內的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都可以查詢,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甚至有的賣家在帖子裡公開表示,自己曾在公安系統工作多年,現為律師事務所律師,可以代查任何信息。「我現在兼職查詢信息,著急的話,工作室還有其他人能查。」在信息化時代,個人信息保護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之一。
  • 謹防微信免費列印照片洩露隱私
    而且分分鐘洩露你的隱私!某家「免費列印照片」機器的運營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其實「免費列印照片」就是微信營銷。擺放機器的商家,能用它減少等位顧客的枯燥感。而讓你免費列印,目的是吸粉,然後運營商去吸引廣告商投資,獲得收益。不過,工作人員也坦言,市面上的「免費列印照片」機器,並不是所有的都正規,也有運營人員覺得顧客的的照片好看,從中拿出來用於盈利性的宣傳。
  • 簡歷黑色買賣何以屢禁不止?
    然而,有人花錢即可買個企業帳號發布虛假招聘;有人通過提取器和採集系統不間斷地從招聘網站或接收簡歷的郵箱批量下載簡歷並販賣;大學生在網上投遞簡歷,信息很快就被售賣,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年輕人認真謄寫、滿懷期望投出去的求職簡歷成為不良之徒獲取不義之財、進行欺詐的工具,不僅其個人隱私信息洩露無餘,騷擾電話、網絡詐騙也讓不少缺乏社會經驗的大學生上當受騙,有的往返奔波,勞而無功,還有不少人被騙落入傳銷
  • 警方介入成都確診女子隱私洩露
    尤其是最近發生在四川成都的一起案例,更是引發了全國的關注和熱議,成都確診女子隱私也已經在網絡上大肆洩露。針對成都確診女子隱私洩露,事件警方回應稱已介入。成都確診女子隱私洩露 警方介入根據四川觀察官網未必透露,成都警方回應確診者個人信息被洩露:已介入調查。
  • 共享充電寶陷洩露個人隱私旋渦 消費者隱私已被洩露怎麼辦
    不過,共享充電寶最近陷入了洩露個人隱私的旋渦。近日,公安部網安局微信公眾號推送了一篇題為《警惕身邊的共享充電寶陷阱》的文章。該文稱,部分共享充電寶不僅可能存在質量隱患,還可能被不法分子植入「木馬」程序,導致手機裡的通訊錄、文本信息甚至照片、視頻等隱私數據被洩露。這些充電寶主要來源於三個地方:一是商場裡的可租賃移動電源;二是火車站裡叫賣的滿電充電寶;三是掃碼免費送的充電寶。
  • 如何堵住非法「積分機票」源頭
    對「積分機票」問題,平臺應切實負起監管責任,各大航空公司也要加強內部管理,從源頭上堵住違規兌換積分機票的渠道。的確,有幾個關鍵問題是平臺無法控制的。  其一,兌換機票所用積分的來源。平臺表示是經銷商向航空公司常旅客收購的,有平臺甚至承認淘寶是主要銷售平臺之一。但是,目前兌換一張國內機票需要上萬公裡裡程,國際機票所需裡程更多。那麼,機票代理商每天銷售大量積分機票所需的巨額積分,真的是從一個個常旅客手裡分別收購來的嗎?這個問題值得懷疑。
  • 我們的隱私不再是樹洞小秘密了?
    接下來Newsir就帶領大家一起 談談關於網絡記憶的那些事 隨著資訊時代不斷發展 人們越來越重視隱私權 也產生了越來越多隱私洩露的苦惱 買房、租房、出售商鋪
  • 擅自洩露隱私搞社交,值機APP想拉皮條,保護隱私得靠網友逼?
    據北京青年報報導,近日,有網友發文稱,航旅縱橫APP的新功能有洩露隱私之嫌。據了解,用戶可在APP選座時,查看其他乘客的個人主頁,可通過「個人標籤」和「熱力圖」觀察他人的個人信息。此功能引發網友爭議,有網友稱「個人標籤」和「熱力圖」無法刪除。對此,航旅縱橫回復稱,用戶展示的不是個人的真實身份信息,均為可自行編輯的信息,用戶可根據意願自行開啟或關閉。
  • 明星信息販賣背後:數據洩露來源難追蹤,衍生代拍、刷關等產業
    關於難以追溯的源頭,有專業人士指出洩露的四種途徑,有的是活動現場的內部人員洩露,有的是狗仔尾隨跟拍獲得,有的是明星無意中洩露出去,還有一些是黑客等利用技術手段挖掘到的。一位接近警方的人士直言,偵破技術難度大系(此項產業泛濫的)關鍵原因。
  • 德雲社怒懟信息洩露 背後產業鏈曝光:300元買600多明星證件號
    德雲社微博發布聲明書譴責信息買賣。德雲社希望相關行業有機會接觸藝人信息的個別從業人員停止洩露藝人隱私,同時也希望相關網絡平臺、自媒體停止傳播藝人隱私,並呼籲廣大觀眾能夠譴責並抵制侵犯藝人隱私的惡劣行為。「任何公民的個人隱私均受法律保護,侵犯他人隱私的行為既是違反社會道德的行為,也是違法行為」。該聲明書發出便引發大量網友關注。
  • 揭秘航空數據洩露源頭:出票帳號被違規放大共享|信息洩露|鄧超|...
    起底航空數據洩露源頭2012年開始,國內機票退改籤電信詐騙事件開始爆發,此類詐騙在2015年前後進入高峰期,各大航空公司、OTA平臺因此被不斷投訴。中航信因此備受困擾,雖然一直在完善自身管理,並推動上下遊保護旅客信息,收效卻並不理想。帳號放大是中航信數據洩露的主要渠道,但帳號放大卻是國內代理人管理體系下的必然產物。
  • 成都男子洩露確診病例信息被處罰 他是什麼身份?
    原標題:主播說聯播 | 成都男子洩露確診病例信息被處罰 剛強還有個關鍵追問成都警方今天通報,一男子因洩露確診病例個人信息被依法予以行政處罰。主播剛強說,這事並不能這樣結束,還想追問一個關鍵問題。成都警方通報,洩露信息的男子王某已被依法予以行政處罰。但這事並不能這樣結束,我們還想追問一句,王某是什麼身份?他是如何獲得病例詳細信息的?疫情發生以來,類似洩露患者隱私信息的情況不止一次,從以往的案例看,多多少少都和社區、檢測或者醫療機構存在疏忽甚至是瀆職有關。一方面,應該好好回溯,徹底追查,信息保護和發布的制度上哪裡出了問題?
  • 「查開房」洩露隱私,不能不當回事
    ■ 觀察家  國際上,個人隱私信息保護被置於網際網路立法的第一位。像「查開房」這樣的隱私洩露事件,就是網際網路天大的事情。  《新京報》報導,微博上有人發布了一個名為「查開房」的網址。經記者在該網址實測,只需輸入姓名或身份證號,即可查詢到包括身份證號、生日、地址、手機號、郵箱、公司、登記日期等真實信息。
  • 網上叫賣個人隱私信息:銀行流水和開房記錄輕鬆查
    如在「數據買賣」貼吧中,叫賣「三大電信運營商內部數據」、「各行業客戶數據」、「網購買家數據」的內容隨處可見。內鬼、黑客導致數據安全基本失控從事信息安全工作多年的獵豹移動安全專家李鐵軍分析認為,個人隱私信息「黑產」龐大,形勢嚴峻,亟須加強監管。從信息來源看,個人隱私信息主要來自「黑客技術截獲」和「內部人員違規洩露」兩條路徑。
  • 航旅縱橫APP被曝洩露隱私
    這款APP又被曝洩露隱私9月21日,有網友質疑航旅縱橫APP洩露乘客隱私,稱在上面選座後,陌生人可查看其姓名和頭像,並受到陌生人騷擾。22日,航旅縱橫對此作出回應,但網友似乎並不買帳。當時,針對新功能涉嫌洩露乘客隱私一事,航旅縱橫也在微博上發布了《關於「虛擬客艙功能」的回覆》一文,表示「非常抱歉」,並稱已將引起爭議的「虛擬個人主頁」設置為默認關閉狀態。▌本文來源:綜合自長江日報、新民晚報等
  • 微信中這6個設置要關閉,否則個人隱私或將被洩露
    原題:微信中這6個設置要關閉,否則個人隱私或將被洩露。對此大家怎麼看?網絡的發達確實給我們帶來了一定的便利,但是卻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那就是個人信息洩露的問題。不難發現在生活中,我們收到騷擾電話以及簡訊越來越多了,而這些正是因為,網絡的發達,我們在享受這個紅利的時候,留下了足跡。而微信無疑成為我們個人信息的聚集地,微信中這6個設置要關閉,否則個人隱私或將被洩露。
  • 如家等酒店被曝洩露客戶隱私
    如家等酒店被曝洩露客戶隱私   昨日,浙江慧達驛站網絡有限公司市場總監韓冰向成都商報記者表示,「經查證,無線門戶系統存在信息安全加密等級較低的問題,有信息洩露的安全隱患。但合作酒店的客戶信息均未曾被洩露。」  快遞單信息洩露的風波還未完全平息,酒店客戶信息又遭遇了「洩露門」。近日,國內第三方漏洞監測平臺烏雲報告指出,國內多家酒店使用的慧達驛站網絡系統存在漏洞,住客開房隱私可能被洩露。
  • 網售個人隱私開房記錄都可查 信息黑市為何猖獗?
    原標題:網上囂張叫賣個人隱私 信息「黑市」為何如此猖獗  個人信息洩露嚴峻性不斷升級,販賣「黑市」日益猖獗。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網絡中存在大量公開售賣包括酒店開房信息等僅在少數渠道可以獲取的公民個人隱私信息,準確度之高令人觸目驚心。
  • 僱主要求將保密條款寫入協議 保姆洩露隱私要扣萬元!
    無意中洩露隱私實屬僱主無奈,關鍵是保姆聽到之後不能再外傳!近來有僱主在聘用保姆前明確提出不能洩露他們家庭隱私要求,而且提出將該保密條款寫入家政服務協議中,違約將扣罰2個月的薪酬,即1萬元薪酬。僱主的要求遭到保姆的回絕,保姆認為這樣的規定讓她沒法與僱主有更多的交流,而且與其他居民說話時也會擔驚受怕,怕萬一說漏嘴被僱主追究責任受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