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燕子!」 鳥類科普主題活動走進北京後海

2020-12-19 公益時報網
「你好,燕子!」 鳥類科普主題活動走進北京後海

2017-05-31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高文興

居民和學生在鳥類專家指導下觀察燕子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在中國,與人們生活與情感上最親近的鳥類之一就是燕子。在許多地方,居民甚至將在自己家屋簷下做窩的燕子看作是家庭成員。然而,中國城市的變遷、人類生活居住方式的改變,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燕子等這些長久以來與人類共同生活的鳥類生存狀況。

2017年5月23日,為響應北京市「科技周」號召,北京根與芽社區青少年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北京根與芽」)攜手北京市西城區後海社區(以下簡稱「後海社區」)、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觀鳥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觀鳥會」)和北京市西城區鴉兒胡同小學(以下簡稱「鴉兒胡同小學」)在後海周邊地區舉行了以保護燕子為主題的鳥類科普活動,號召公眾提高動物保護意識,關愛身邊的野生動物。

上午九點半,活動在後海社區活動室正式開始。北京根與芽理事長柯馬凱、後海社區書記兼主任辛俊高、中國觀鳥會會長付建平以及北京市西城區鴉兒胡同小學校長湯國強親臨活動現場並做開場發言,表達對活動的關注和期待。

隨後中國觀鳥會的專家面向社區居民和學生開展了燕子知識講座,專家介紹了家燕、雨燕、金腰燕等這些長久以來與人類共同生活的鳥類和它們不容樂觀的生存現狀。來自鴉兒胡同小學的「科普小記者」對後海社區居民進行了採訪,了解燕子與居民之間的故事。居民們表示,如今城市越來越繁華,燕子數量卻越來越少了,希望孩子們能夠學習燕子保護相關知識,未來讓燕子重新回到後海社區。

最後,在中國觀鳥會專家指導下,居民和學生共同參與了後海菸袋斜街鳥類調查。儘管這裡已經成為人潮湧動的商業街,仍有許多燕子在沿街店鋪的房簷下安家落戶。居民和學生走進店鋪與店主交談,一些商戶對在自家店門口築巢的燕子表示喜愛,但也有一些商戶很苦惱,認為燕子築巢後時常會有糞便從頭頂落下,會影響店鋪生意。專家建議可以製作鳥巢託板,安裝在鳥巢下方。

此次活動標誌著北京根與芽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旨在利用動物保護話題加強青少年社區志願服務意識,未來將會在全國範圍內持續開展。此前,北京根與芽與鴉兒胡同小學合作在學生中開展了燕子相關繪本閱讀課和繪畫課,同學們親手繪製了燕子保護海報,並在後海社區櫥窗中展示。

以北京「科技周」為契機,在後海社區開展保護燕子的鳥類科普活動,不僅是帶動青少年參與社區活動、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公眾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識,更是在後海這個首都的文化遺產名片上增加了生態文明的內涵。

(高文興)

相關焦點

  • 對話珍稀鳥類 江岸區科普智慧行走進武漢鳥語林
    為宣傳「認識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科學觀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10月12日,由江岸區科協主辦,武漢科技報、武漢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承辦的「決勝全面小康 踐行科技為民」江岸科普智慧行活動走進武漢武漢鳥語林位於武漢開發區智慧生態城北部,總佔地面積8.8萬平方米,是全國最大的鳥類主題公園
  • 鏡頭裡的七彩鳥——張家港野生鳥類科普講座
    塘市小學全體融媒體小記者參加了本次活動,現場氣氛活躍,洋溢著歡聲笑語。通過這個講座我知道了很多種鳥類,有戴勝鳥,有翠鳥,有八哥……我還知道了這些鳥的生活習性,比如肉食鳥類吃蟲子,素食鳥類吃水果,家燕的窩和其他的燕子窩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等等。徐爺爺告訴我們鳥類還會像人類一樣做廣告,有的還收費呢,真有趣呀!我對戴勝鳥特別感興趣,我查了下資料,知道戴勝鳥又稱山和尚、花蒲扇、臭姑鶓等。
  • 印媒:燕子開始築巢了!更加綠色的北京迎回野生鳥類
    印度亞洲通訊社7月3日文章,原題:更加綠色的北京迎回野生鳥類北京市中心一條胡同中的住戶迎來了一群罕見的客人——5隻燕子幼鳥。退休中文教師範連迪(音)說:「我已經有30多年沒見過燕子築巢了。」她住在北京市中心宣武門以南的達智橋胡同。
  • 後海人工巢獲燕子青睞 成功孵出兩窩小燕兒
    市觀鳥會會長付建平告訴記者,四年來他們在後海多地反覆試驗人工巢,目前這是唯一獲得燕子青睞的案例。如今老屋少了,窩難搭了,被北京人視作寶貝兒的燕子日漸稀少。藉助這一成功經驗,今後人們可以更多地築巢引燕,重新感受那份燕兒呢喃餘音繞梁的愜意。昨天清早,記者約上付建平,從菸袋斜街走起蜿蜒向西,去看望人工巢中那兩隻剛剛降生不久的小燕兒。
  • 北京市屬公園科普遊園會開幕 21個主題59項科普互動活動等您來
    人民網北京5月11日電(池夢蕊)今天上午,由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主辦的「科技惠民,共享綠色家園」2019年科普遊園會在玉淵潭公園拉開帷幕。活動由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主辦,北京市玉淵潭公園管理處承辦,市屬各公園分會場活動將持續兩周。
  • 世界野生動植物宣傳日—鳥類科普
    維護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讓鳥兒叫醒這個春天 2020年被稱為「生物多樣性超級年」,今年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的主題為 觀鳥是老少皆宜的一項活動,觀鳥的過程不僅可以培養觀察力、專注度、辨識力、記憶力,更是擺脫對電子產品的依賴,探索大自然奧妙的好機會。近年來隨著城市溼地建設的步伐加快,溼地生態向上向好發展,既有群鳥翱翔的生機景象,也有大批觀鳥愛好者逐年發展壯大,公眾正在通過觀鳥、識鳥走進愛鳥、護鳥的行列中。
  • 從北京南鑼鼓巷到後海,漆黑的夜色下,都是外地來逛街的遊客
    在我沒有去北京之前,我想走在安靜的北京胡同內,聽著牆角裡蛐蛐的叫聲,撫摸著青磚壘砌的牆壁,欣賞著坐北朝南的四合院。然而,當我真正的到達北京已經才發現,北京的夜如此喧鬧,即便是一條小胡同內,也會有著來來往往的人群。
  • 後海不是海,北京遊子的北京印象,古老與現代並存
    再看看眼前擁擠的人群和擁堵的交通,我一直覺得這樣的靜寧的北京大抵會永遠封存在過往的記憶和書本裡。可這次歸來,重遊什剎海,當我拿起相機用微距對準人群背後,那荷葉邊的紅燈籠和一抹夕陽下深沉的古樹,我忽而發現那古老的北京依舊帶著他的故事在等待,只是像林海音一樣單純的愛著他的孩子早已消時不再來。後海是海麼?你去後海喝過酒麼?後海不是海。
  • 北京野鴨湖溼地自然保護區公布新增鳥類名錄
    人民網北京11月6日電 11月5日,「綠色中國?保護候鳥」主題教育活動在北京野鴨湖國家溼地公園舉行,來自中國觀鳥會的18支北京高校觀鳥專業隊和中小學生觀鳥愛好者、延慶愛鳥護鳥志願者代表、社區居民候鳥護衛隊等百餘人參加活動。
  • 燕子歸來,是怎麼找到舊巢的?
    關於燕子,各位讀者又了解多少呢?今天小編就帶你走進:燕子的世界。你看到的燕子不一定是「燕子」我們平常說的燕子,在廣義上泛指雀形目下的燕科全部種類,燕科目錄下的鳥類共有90種,算上亞種的話就超過200種了。燕科鳥類的共同特點是喙部平直短且寬扁、腿足細弱、體長11-23公分、身體呈現流線型、鳥翼又尖又長(所謂的高展弦比)。
  • 2020「走進科博會看北京」系列活動啟動
    人民網北京9月15日電 今天,2020年「走進科博會看北京」系列活動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正式啟動。「走進科博會看北京」是由北京市貿促會、北京市徒步運動協會共同為科博會打造的專項活動,從2016年起已連續成功舉辦四屆。
  • 走進秦皇島鳥類博物館 體驗與鳥同行的快感
    剛剛在秦皇島鳥類博物館內互動體驗區體驗完鳥類飛行的市民田帥說,從未有過的新奇體驗讓自己進一步加深了對鳥類的了解。 田帥口中的體驗鳥類飛行是秦皇島鳥類博物館推出的「與鳥同行VR體驗」活動,體驗者只要戴上VR眼鏡,俯臥在鳥形動感平臺上,便可以親身體會鳥兒抖動翅膀,穿過雲層,跨越山河,一路翱翔的過程。
  • 博物館過中秋品文化科普大餐 北京各大博物館推出中秋主題活動
    中秋將至,本市各大博物館紛紛推出中秋相關主題活動,邀觀眾品味文化科普大餐,共度團圓佳節。今晚,大鐘寺古鐘博物館將推出品牌活動「致敬傳統·聞鍾賞月」迎中秋文化活動。觀眾可在皎潔月光下於古剎覺生寺內漫步,欣賞博物館的古建築群夜色之美;走進夜間開放的《禮樂迴響》、《閱古鐘林》等展廳聆聽志願者講述中國古代傳統鍾鈴文化和古鐘背後的故事,還能夠品味用曾侯乙編鐘為大家演奏的《竹枝詞》、《歡樂頌》等中外名曲,並體驗敲擊編鐘的樂趣,親身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 中科院上海分院在寧海開展主題科普活動—新聞—科學網
    10月19日至20日,中科院上海分院「讓我們擁抱科學」主題科普活動走進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來自9個科研院所的20餘名博士生碩士生科普志願者為當地的小朋友們帶來了精彩紛呈的科普報告和趣味的科學小實驗。 科普活動在金陽小學舉辦,中科院上海分院教育基地楊振華主任表示,「讓我們擁抱科學」主題科普活動是上海分院的傳統科普品牌,旨在履行科研人的責任,散播科學的種子。 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科學傳播室主管、天文科普人湯海明老師為六年級的280多名小朋友作了題為《月球和月球探測》的科普主題報告,生動系統地介紹了月球的基本知識和探測方法,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現場氣氛熱烈,互動不斷。
  • 全國各地舉辦愛鳥周主題宣傳活動
    本報記者 孫鵬  春天是候鳥遷飛、集群活動的季節,也是鳥兒繁殖的季節。  今年是全國「愛鳥周」主題宣傳活動開展的第39年,主題為「愛鳥新時代 共建好生態」。發放愛鳥護鳥宣傳單頁,開展線上鳥類知識競答,在電視、公交站投放公益廣告……眼下,全國多地陸續開展形式多樣的「愛鳥周」主題宣傳活動。
  • 2019全國科普日主題是什麼?全國科普日活動時間安排
    9月14日,以「禮讚共和國、智慧新生活」為主題的2019年全國科普日在全國啟動,活動將持續到9月20日。這是在國慶節前舉辦的一次大型群眾性公益科普活動,全國將有1.5萬個單位開展重點活動2.4萬項,輻射公眾3.2億人次,再創新高。  今年北京主場活動設在中國科學技術館和北京市科學中心。
  • 科普活動走進石排學校 進一步提升全民科學素質
    ■科技體驗「零距離」 科普活動走進石排學校 石排供圖「什麼是航天?什麼是航空?它們有什麼區別呢?」「老師我知道!我知道!」為拓寬學生的科學視野,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創新意識,踐行科技惠民精神,激發石排青少年的創造熱情和興趣,2020年石排鎮全國科普日系列活動之「科普進校園」活動日前正式啟動。12月2日,該活動走進福隆小學,給同學們上了一堂航天航空啟蒙課,現場同學們上課的熱情相當高漲,答對的同學還可以獲得飛機模型一個。
  • 科普迎雙節,小球展風採|北京科學中心小球大世界主題展教區國慶...
    小球大世界為推動科普理念和實踐雙升級的創新實踐,豐富首都地區國慶、中秋雙節假日的科普活動,北京科學中心小球大世界主題展教區在假期組織開展了我愛講小球、火星主題專家講座、氣象實驗室課程和科學影片播放等形式多樣的特色活動。廣大公眾熱情參與,9月30日放票當天小球大世界主題展教區相關活動全部約滿,活動期間嚴格遵守疫情防控相關要求。
  • 「防災減災走進千家萬店」宣教科普公益活動開展
    5月15日上午,北京蘇寧易購慈雲寺橋店的蘇寧防災宣傳角聘請專業救援人員,向身邊群眾普及防災減災自救互救知識,發放防災減災知識手冊。今年的5月12日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紀念日,也是第十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防災減災日的主題是「行動起來,減輕身邊的災害風險」。5月15日,蘇寧控股集團和國家減災中心聯合啟動「防災減災走進千家萬店」宣教科普公益活動。
  • 北京科技周主場活動:科普城堡 創新圓夢
    以「科學生活 創新圓夢」為主題的2014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場大型科普博覽,5月17日在全國農業展覽館新館盛大開幕。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今年的北京科技周主場大型科普博覽不僅為公眾精心搭建了一座異彩紛呈的科技城堡,還在整體設計中巧妙地加入傳統文化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