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2—24日,由中國考古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主辦,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單位承辦的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在成都召開。來自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的127家考古文博機構代表,美國、英國等12個國家的代表和數十家媒體代表近千人參加了此次大會。曾任中國考古學會第六屆理事會副理事長的故宮考古研究所所長李季研究館員作為特邀專家參會。故宮考古所副所長王光堯研究館員、副所長徐海峰研究館員、張曉瑋副研究館員、吳偉工程師同時受邀參會並參加了專委會的學術討論會。
故宮考古所參會一行合影
大會於10月22日上午開幕。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顧玉才,四川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甘霖,四川省副省長楊興平,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英國牛津大學教授傑西卡·羅森等先後致辭。為表彰中國考古學家的相關研究項目和創新性成果,開幕式還進行了此前中國考古學會評選出的中國考古學終身成就獎、田野考古獎、研究成果獎(金鼎獎)、青年學者獎(金爵獎)等獎項的頒獎儀式。
開幕式後進行了六場主題報告,分別就中華文明起源研究、東亞現代人起源與演化研究的突破、農業起源與文明起源關係探討、巴蜀考古與成都考古收穫等方面向在場學人介紹了最新研究成果。
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開幕式
一、宋遼金元明清專委會學術研討
此次大會會期3天,中國考古學會下設的16個專業委員會以及大會特設的古蜀文明及四川考古專場,圍繞「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學研究」主題,分別組織學術討論會,就各自領域的相關問題展開深入的交流。我所業務人員主要參加了宋遼金元明清專業委員會的學術研討。
在為期一天半的專委會討論會上,來自全國多家考古文博機構及高校的50餘名學者參加了該專委會的討論。學者們以遼上京遺址、陰山以北金元時期城址、明蜀王宮遺址、石室墓、明代墓葬、南水北調河南段出土瓷器、窯址考古、中國古代建築脊飾等為題發表演講,與會學者對於城鎮及重要遺址、墓葬、手工業、絲綢之路及其他遺蹟和遺物的發現與研究的討論熱烈。我所徐海峰副所長還就現場報告的有關學術成果與故宮考古相關的問題等與學者交換了意見。
宋遼金元明清專業委員會是中國考古學會的下設機構,以宋遼元明清時代考古發掘及研究為學術目標,近年來開展了諸多相關學術活動。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皇宮,自考古所成立以來持續開展明清時期考古發掘與研究項目,近年來又在院內考古發掘中發現了元明清「三疊層」,並參與了明中都考古發掘與研究工作,今後將積極參與宋遼金元明清專委會以及中國考古學會其他相關專委會的學術活動,不斷提升故宮考古的學術影響力。
宋遼金元明清考古專業委員會分組討論合影
二、學術考察
本次大會分組研討後組織學者進行了學術考察,考古所參會人員兵分兩路分別考察了李莊古鎮和抗戰文化史跡以及三星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金沙遺址博物館。
李莊是抗戰時期的文化大後方,1940年,自「同大遷川、李莊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給」十六字電文發出起,國立同濟大學、金陵大學、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國營造學社等十多家高等學府和科研院所,在抗戰時期遷駐李莊,全國知名專家、學者雲集李莊達六年之久,直到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才先後返回原處。我國考古界的前輩如傅斯年、李濟、梁思永、夏鼐、曾昭燏、安志敏、吳金鼎等均在李莊進行考古學研究,成果斐然。當看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舊址、中國營造學社舊址、梁思成林徽因舊居、同濟大學舊址、中央博物館籌備處等舊址時,崇敬之心與感佩之意油然而生,為文物命運之多舛扼腕嘆息,為民族危難時期考古前輩之學術堅守與執著所感動,追慕先賢,鑑往知今,為我們做好今後的工作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
三星堆古遺址分布面積12平方公裡,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歷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區發現的範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和古蜀文化遺址,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三星堆遺址出土有許多奇異詭譎的青銅器,有高2.62米的青銅大立人、有寬1.38米的青銅面具、更有高達3.95米的青銅神樹、流光溢彩的金杖、滿飾圖案的邊璋玉石器等,均堪稱獨一無二的曠世神品。三星堆文化蒼古雄渾、博大精深,其文明輝煌燦爛、堪稱世界文化藝術的奇葩。
金沙遺址於2001年2月在成都市區發現,分布範圍約5平方公裡,是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7世紀(距今約3200年—2600年,時代相當於商代晚期至西周時期)長江上遊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國的都邑。金沙遺址已發現的重要遺蹟有大型建築基址、祭祀區、一般居住址、大型墓地等,出土金器、銅器、玉器、石器、象牙器、漆器等珍貴文物,還有數以萬計的陶片、數以噸計的象牙以及數以千計的野豬獠牙和鹿角,堪稱世界範圍內出土金器、玉器最豐富,象牙最密集的遺址。
三星堆遺址與金沙遺址考察一日中,深感其莊嚴雄強、聖潔華貴、震撼驚人,恍若身臨其境、故國神遊,堪稱一場「朝聖」。
三、會員代表大會
在學術大會舉辦前夕,召開了「中國考古學會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在本次大會上,故宮考古所副所長王光堯研究館員當選為中國考古學會第七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副所長徐海峰研究館員當選為中國考古學會第七屆理事會理事。
中國考古學會成立於1979年4月,第一屆理事會由夏鼐任理事長,裴文中、尹達、蘇秉琦任副理事長,王仲殊任秘書長,王振鐸、安志敏、陳喬、陳滋德、張政烺、賈蘭坡、顧鐵符、宿白為常務理事。2008年,第五屆理事會產生,由我院原院長張忠培先生任理事長,李季副院長任常務理事,楊晶研究館員為理事。2013年產生的第六屆理事會中,李季副院長(故宮考古所所長)任副理事長,考古所楊晶研究館員、王光堯研究館員為理事。在今年的換屆大會中,王光堯、徐海峰分別被選舉為第七屆理事會的常務理事、理事,兩位也將秉承故宮考古人的學術傳統及奉獻精神,繼續為故宮考古的發展,為中國考古學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中國考古學會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
中國考古學大會第一屆會議於2016年在河南鄭州召開,此後兩年召開一次,堪稱考古學屆的一次盛會。而故宮考古所自2013年成立以來,不斷開闢發掘領域,拓寬業務範圍,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近年來,故宮考古在院內外陸續展開了多項考古發掘項目,如院內範圍的的慈寧宮花園、南薰殿、大高玄殿發掘項目,國內如景德鎮御窯遺址、明中都皇城遺址的合作發掘,以及雄安新區的考古發掘;同時,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近年來陸續展開與印度、烏茲別克斯坦、杜倫大學合作進行考古調查與發掘等項目。日後,故宮考古所的青年學者將繼續夯實業務基礎,積極參與考古學相關領域的學術研討,發出故宮考古的聲音,展現故宮考古的業績與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