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皮囊》後忍不住淚目:若人生本無希望,那就向死而生

2020-12-16 筱凡凡情感

我平時是比較喜歡看書的,但是我總是讀完一遍了劇情之後就過去了,很少會讀第二遍。

而《皮囊》卻是個例外,讀第一遍的時候還是個學生,只是覺得寫得很感人,但當我現在再次讀這本《皮囊》,卻忍不住淚目。

皮囊是什麼,是軀殼吧?既是承載我們的東西,也是鎖住我們的東西。

書中的阿太就非常明白這一點,蔡崇達說,他的阿太,硬得像塊石頭。確實如此。

她讓自己兒子學遊泳的方式就是:把不會遊泳的兒子丟下海,差點淹死。被救上來沒幾天又丟下去。人人都說她沒良心。她卻毫不在意。

不僅是對自己兒子這樣,他對自己也這樣,切菜斬斷自己的手指也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即使九十多歲也依然堅持出門步行,從來不坐車。

對這樣的行為,阿太的解釋就是:「如果你整天伺候你這個皮囊,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材。」

記得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覺得有點深奧的樣子,只是試著去理解這句話,但是當我再次讀的時候,卻是感觸很多。

關於親人,關於朋友,關於愛情,關於生死,作為一個個普通的人,這個皮囊承擔了太多,感覺每一天都在負重前行,相信這也是現在有「房貸、」「車貸」的中年人的常態。

所以看到總是忍不住淚目。

但是皮囊這本書不只是在帶給我們負能量,而是真正告訴了我們解決的辦法。

阿太就是明白這個辦法的,在去世之前,阿太給作者留了一句話:

「黑狗達不準哭。死了就是腳一蹬的事情嘛,要是誠心想念我,我自然會去看你。因為從此之後,我已經沒有皮囊這個包袱。來去多方便。」

若人生本無希望,那就向死而生!

看了這句話我恍然大悟,也明白了——「若人生本無希望,那就向死而生!」這句話的意義。

人活著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

一個人的皮囊,經歷過一次又一次沉重的打擊,意想不到的、猝不及防的,但他還活著,這時就讓我們的靈魂,深深感知到生命的重量。

我們要做的不是嫌棄自己的皮囊,而是成為皮囊的主人,在汙濁中,不失去自我,不被其拖累靈魂,才能讓生命保持輕盈感,自在來去人世間。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懂得對人生做減法,才是對這具皮囊、這縷靈魂的善待。

看完《皮囊》感觸特別深,不是說這本書寫的多麼優秀,而是它真的寫進了我的心裡。對於《皮囊》,蔡崇達自己的評價是「這本書裡沒有一句廢話。」

大家生活在浮躁的世界中,偶爾真的需要撕開皮囊,看一看自己的靈魂走過的路。然後重新認識一遍自己,去思考未來的路,應該以怎樣的姿態走下去。

韓寒說:他會把這本書帶上旅途,在每個靜謐陌生的夜晚慢慢看。

白巖松說:這本書從不寫遙遠的世界與遠方的別人,而是在自省中退回到內心。

劉德華說:看這本書總有啟發,就如生命中多添一盞明燈。

這是一本值得靜下心來讀的好書,很多作者都是在用筆寫故事,傳遞一些自以為深刻的思考,而蔡崇達則是將自己的回憶撕開,毫不掩飾善與惡,一面刺痛自己,一面寫出這些文字,我想絕大多數作者都沒有這樣的勇氣。

《皮囊》這個書名的意義所在,我們都是戴著皮囊在世間忙碌的靈魂,這副皮囊的用處就是來經歷各種風吹雨打,所以我們的靈魂才始終有地方可以安放。

當你因為太過迷茫,太過偏執,以至於曲解了夢想和責任,不如先學會生活。

天色尚早,盡情折騰。

全書39.8元精裝版,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是一頓午飯的支出,卻可以點亮你的人生!

如果您也想品讀這本書,可以點擊下方購買正版:

相關焦點

  • 讀完《自在獨行》後忍不住淚目:取悅自己,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活得有趣,才是生命的正能量,在有趣的事情上多浪費一些時光,不要讓忙碌淹沒了生命中的美好,畢竟人活一輩子,不過是「開心」二字,心之所向,無問西東!周末讀完了賈平凹先生的《自在獨行》,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散文集,作者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侃人生,書中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讀完《自在獨行》後忍不住淚目:取悅自己,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1.
  • 讀完《皮囊》忍不住潸然淚下:他的悲歌也可能是你的故事
    在和他們的相處之中,他們似乎並沒有做出什麼了不起的壯舉,但你後來的人生,卻因為他們而改變。比如說,有這樣一位老太太,農村的,沒受過什麼教育,可是她張口閉口就是什麼「皮囊」與「魂靈」這樣高神秘測的終極問題。並且她的觀點犀利獨到,讓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 讀《活著》後哭得不能自已:如果人生沒有希望,那我們就向死而生
    如果人生沒有希望,那我們就向死而生這部小說集是一個悲劇,由於在福貴的一生中,每時每刻都是承擔著天災人禍,承擔著喪失親人的痛楚,遭遇著死亡。可是為了活著這些人接納了命運的安排,和所謂的命運角逐活著的權利。
  • 《送你一朵小紅花》:向死而生,唯愛與希望,永無悲傷
    我喜歡簡單的東西,但簡單並不一定輕浮,甚至還可能更加的沉重,從清澈寧靜的湖水中,尚可體會到「上善若水」,而不可承受的輕,恰恰又透露著生命的沉重。誠如《道德經》所說:「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繳。」重要的東西從來都不在事物本身,而在於我們的眼睛,我們的心。
  • 薦書|這部小說告訴我們:人生就是向死而生
    尼採說:「人註定死亡,所以人生就是一場悲劇,但即使這樣,我們仍要快樂的將它演完。」麥家說:「人生就是向死而生,我們註定孤獨,也註定堅韌。去年因為《人生海海》大火的麥家,帶來了他的另一部代表作——《風聲》。
  • 名為《皮囊》,寫的卻是靈魂|劉德華讀完後寫300字序言,精彩無比
    視人生無常曰正常,或許是頓悟世情,也可能是全心冷漠以保持事不關己的距離,自我保護;看崇達敞開皮囊,感性分陳血肉人生,會不自覺卸下日常自甘冷漠的皮囊,感同身受,因為當中,都有著普通人就會有的閱歷或感悟,所以共鳴。凡塵俗世,誰不是普通人?
  • 讀完這個故事,才明白:人生,本無坦途,踏平坎坷方能成大道
    讀完這個故事,才明白:人生,本無坦途,踏平坎坷方能成大道。來看這個故事:如蛛網般縱橫交錯的道路上,一位老人安坐在「蛛網」的中心。老人說完後,閉目養神,不再理睬青年。青年也沒有再遲疑,轉身向左邊的那條路走去。不知過了多長時間,青年又回到了老人面前。「老大爺,我是必須要到山的那邊去的,但左邊的路實在太坎坷了,我走不出去,您能告訴哪條路是坦途嗎?」老人再次緩緩地抬起右手,還是伸出三個指頭:「左、中、右三條路,你想選擇哪一條呢?」
  • 《皮囊》: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皮囊之下都在努力地活著
    當我第一次看到皮囊這本書的時候,我就被這本書吸引力。我想如果說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靈魂,那麼,我們的皮囊便是靈魂的棲息處,在那裡,無人打擾,你可以隨心耕種。而皮囊本身卻又逃不過殘酷,因為,無論好與壞,痛及苦,幸或者不幸,來人世這一遭,你都要與皮囊為伴,且無從選擇。
  • 如幻人生,本無風雨也無晴
    有人說那裡便是心,是我們本來的面目、真如本源,而見到本不生法卻又能隨緣顯用萬法的真如心性名曰見性,本源處本就也無風雨也無晴。那麼,既然我們的本源心性無風無雨,為何人生會經歷太多的風雨,而最終又會駛入無風雨的港灣呢?真的有一個叫做本源的地方存在、又在哪裡呢?心性必須藉助歲月催熟才能成熟嗎?
  • 佛說人生:15句禪心箴言道盡一生,讀完後如夢初醒!
    根據多年考古實踐與文獻研究,中國有考古學家認為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或曾禁止修建佛寺,由此推斷佛教傳入中國內地最早的時間應在秦始皇時代。佛認為人有命運,但是卻從不鼓勵人們聽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們能開創自己的命運。佛說人生,說的是智慧,15句禪心箴言道盡一生,讀完後如夢初醒。1.佛說: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
  • 《皮囊》:成年人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每個人都在咬牙堅持前進
    如果皮囊朽杯,我們還剩下什麼?好吧,你告訴我,還有靈魂。有嗎?有的吧。是啊,皮囊有心。不管這具皮囊是什麼質地,它包裹著一顆人心。人生,或許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攜帶著一顆心的羈旅。——————《皮囊》蔡崇達人生不易,請你努力成年人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每個人都在咬牙堅持前進有位讀者在這本書的評論裡寫了這樣一段文字:「無形的壓力,讓我像個病人一樣,毫無來由地向親近的人發脾氣。
  • 讓你酣暢淋漓,忍不住一口氣讀完的9本書
    遇到一本好書,恨不能早點讀到,廢寢忘食一口氣讀完,又擔心讀完後陷入書荒。這類書,讀到精妙之處,讓人有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好像寫到心裡去了,忍不住拍案叫絕。與這樣的書相遇,如同遇到對的人,相看兩不厭,手不釋卷。1歐美好書的魅力就在於跨越文化的障礙。
  • 《皮囊》:人都是有靈魂的,它就住在我們的皮囊裡,活得隨心所欲
    皮囊本就代表著世間一切的幸運與不幸,而我們都在披著皮囊努力的活著。《皮囊》這本書乍一聽名字可能會覺得它是一本青春疼痛文學類的書,其實他所描述的是皮囊下那個不為人知的自己。13、死不就是腳一蹬的事情嘛,你要是誠心想念我,我自然會去看你。因為從此之後,我已經沒有皮囊這個包袱。來去多方便。14、路過我們生命的每個人,都參與了我們,並最終構成了我們本身。
  • 讀書:拯救無趣的皮囊,讓有趣的靈魂歸位
    不少人宅出「草」來,悶出「毛」來,生出「犄角」來,憋出了「內傷」。五脊六獸,抓狂躁動,「手機、電視」無限循環;有人「招」貓「逗」狗,有人大展廚藝,有人「立掃把」,有人練瑜伽,有人打太極,有人八段錦,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意外」得來的「超長假期」,讓平時「忙得不可開交」的人們突然無事可做,於是,焦慮、煩悶、孤獨等精神症狀接踵而至,出現了精神危機。
  • 《挪威的森林》:向死而生,才是真正的生
    死不是生的終結,而是生的一部分,向死而生,才是真正的生。這本書始終瀰漫著孤獨和寂寞,也不乏對性的描寫和解讀,但我並不認為這很低俗。書中人物依舊純潔,每一個人就像是深陷死亡泥沼的孤獨貴族,頭頂孤獨的王冠在跋涉前行,當然有人就此沉淪,有人卻抵達了彼岸。
  • 灰太狼讀完老婆日記後淚目,隱藏十年的平底鍋真相,原來都是愛!
    可是,就因為灰太狼對老婆紅太狼太好了,導致他經常會被紅太狼欺負,紅太狼那平底鍋的恐怖威力乃是人人皆知,灰太狼總會因為抓羊失敗或各種小事被胖揍一頓。然而灰太狼一直是打不還手,從未有過怨言,造成這一切的原因竟是因為一本日記本。
  • 《皮囊》經典10句話,被3.8萬人銘記,開頭第一句就讓人潸然淚下
    越看越起勁,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才發現早已深夜,但內心卻很澎湃,絲毫沒有睡意。是啊,如《皮囊》一開頭所寫,「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很利落,很硬氣,直接寫出了全書的精華所在。唯有成為皮囊的主人,在汙濁中,不失去自我,不被其拖累靈魂,才能讓生命保持輕盈感,自在來去人世間。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懂得對人生做減法,才是對這具皮囊、這縷靈魂的善待。
  • 《花火》向死而生
    1994年,醉酒後的北野武騎著一輛摩託車在東京街頭撞向欄杆。他嚴重受傷,臉部毀容,半邊臉失去了表情,成了一個面癱患者。下肢癱瘓的堀部的人生和警官西的人生在片中是平行交叉地來展現,一個代表從死到生,一個代表從生到死。那次出勤應該輪到警官西,但是堀部體諒他要看望妻子,就叫他先走,誰知歹徒真的出現,堀部身中數槍。癱瘓之後,妻兒離開了他,他一個人領的救濟金也不高,孤苦伶仃地住在出租房裡。
  • 向死而生的饗宴
    人生訓誡如此沉重,如若鐵錘,好像一下子奠定了人類生存方式的某種基礎。正視死亡,向死而生,也就等於肯定了每個生命的偶在性和有限性。在這個前提下,一方面,人類擁有了更為豐沛的感官,欲望表達也更加顯白,及時行樂的觀念有了某種程度上的合法性;另一方面,虛無感與命運的無常讓人們深入內在世界,因而也就有了更多對自身存在狀態的觀醒體察。
  • 劉德華、薇婭力薦的《皮囊》中最經典的10句話,「寫盡人生百態」
    阿來這樣評價《皮囊》這本書:當下寫作中的一個驚喜。《皮囊》這個書名具有指向本質的意味,他對故鄉和親人的深情,用一種客觀、細緻、冷靜的方式敘說出來,講述一個一個生命的故事。《皮囊》在問世幾年後依然熱度不減,不久前「第一女主播」薇婭在直播間裡與作者蔡崇達合體推薦《皮囊》,賣出3.5萬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