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皮囊》忍不住潸然淚下:他的悲歌也可能是你的故事

2020-12-19 馮記嘉麗

在成長的歲月中,總會有人對我們影響巨大。在和他們的相處之中,他們似乎並沒有做出什麼了不起的壯舉,但你後來的人生,卻因為他們而改變。

比如說,有這樣一位老太太,農村的,沒受過什麼教育,可是她張口閉口就是什麼「皮囊」與「魂靈」這樣高神秘測的終極問題。並且她的觀點犀利獨到,讓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青年作家,媒體人蔡崇達的阿太(外婆的母親),正是這樣一位特別的老人。

這本書是蔡崇達的散文集《皮囊》。2014年出版的,書中有一篇,和書名同名的文章,裡面寫的就是他和他阿太的故事。而蔡崇達也是他阿太的永遠的「黑狗達」

讀完《皮囊》忍不住潸然淚下

最終倔強的阿太留下這樣的一句話就離去了:

黑狗達不準哭,死不就是腳一蹬的事嘛?要是誠心想念我,我自然會來看你。因為從此之後,我已經沒有皮囊這個包袱,來去多方便。

阿太擺脫皮囊的羈絆離去了,而她的性格和人生態度,也潛移默化著她最惦念的乖曾孫——蔡崇達。

正如阿太說的:這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蔡崇達也繼承了她那種,捨得的勁頭。為了寫作,他曾一晚寫幾萬字,寫的手都伸不直了。這股狠勁讓他一路從南方小城走到北京,成為了一個有出息的人。

古人云: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如果阿太在天有靈,看到現在的蔡崇達,她應該會很寬慰吧。大音無聲,大愛無情,那些美好的品質就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

念作《皮囊》卻要捨去「皮囊」

作者蔡崇達曾這麼評價自己的這本書:沒有一句廢話。

劉德華為《皮囊》作的序言中寫道:

認識崇達僅三、兩年吧,懂他真誠,因為有過幾次掏心詳談,知他能寫,卻沒有機會真正看過他的文章,直至崇達送我這書。打開「皮囊」,讀到崇達果然文如其人的真摰,坦蕩蕩的自然自白成長經歷,沒有掩飾凡人難免的喜、怒、哀、樂、貪、嗔、痴,所以很真。

韓寒說:他會把這本書帶上旅途,在每個靜謐陌生的夜晚慢慢看。

白巖松說:這本書從不寫遙遠的世界與遠方的別人,而是在自省中退回到內心。

他的悲歌也可能是你的故事

《皮囊》這本書乍一看,像是一本推理小說,要麼就像紅樓句子的古典小說。怎麼也想不到,這本書念作:皮囊。整篇都在告訴人們要拋卻自己的外在皮囊,正視自己的靈魂。

整本書用14個蔡崇達自己和身邊的人的溫馨又殘酷的小故事,講述了那個時代之下的每個人的命運走向。

感動是因為在「皮囊」裡看到了自己的靈魂

深夜我們會捧著皮囊暗自流淚,不正是因為在裡面一個兩個的人物裡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嗎?我們也曾對自己的期待和期許都很高,但最後的結果卻沒有預期的好。

從太高的地方摔下來自然比一般人痛。滿懷抱負卻鬱鬱而終的心情我們何嘗不懂,滿腔熱血我們無處揮灑的失落也可感可知。

我們也曾因為被人的流言蜚語中傷,努力想掰開陰影,卻發現無論如何陰影都如影隨形。一樣對生命和自己有著很高的期待,當事情不如預期,終究只剩下皮囊,我們的靈魂備受煎熬我們何須用別人的眼光折磨自己呢?

裡面有蔡仲達的故事,也有我們的人生經歷。靈魂內的悲愴剛好讓我們都找到了共鳴之處。當一個人真誠的在你面前攤開,你還能找不到共鳴嗎?

少年初始看不懂其中意味,等中年青年時期經歷社會沉浮,便能感受出梳理萬般滋味。

如果你也曾有過類似的迷茫,不如來書裡尋找答案。翻開這本「皮囊」,正視自己的靈魂,點亮你的人生。

39.8元體會人生之味,感興趣點擊下方購買連結:

相關焦點

  • 讀完《皮囊》後忍不住淚目:若人生本無希望,那就向死而生
    我平時是比較喜歡看書的,但是我總是讀完一遍了劇情之後就過去了,很少會讀第二遍。而《皮囊》卻是個例外,讀第一遍的時候還是個學生,只是覺得寫得很感人,但當我現在再次讀這本《皮囊》,卻忍不住淚目。皮囊是什麼,是軀殼吧?
  • 名為《皮囊》,寫的卻是靈魂|劉德華讀完後寫300字序言,精彩無比
    視人生無常曰正常,或許是頓悟世情,也可能是全心冷漠以保持事不關己的距離,自我保護;看崇達敞開皮囊,感性分陳血肉人生,會不自覺卸下日常自甘冷漠的皮囊,感同身受,因為當中,都有著普通人就會有的閱歷或感悟,所以共鳴。凡塵俗世,誰不是普通人?
  • 《皮囊》經典10句話,被3.8萬人銘記,開頭第一句就讓人潸然淚下
    越看越起勁,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才發現早已深夜,但內心卻很澎湃,絲毫沒有睡意。是啊,如《皮囊》一開頭所寫,「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很利落,很硬氣,直接寫出了全書的精華所在。生活就是一張問卷,你沒有回答,它會一直追問下去,而且你不回答這個問題,就永遠看不到的下一個問題。如果你整天伺候你這個皮囊,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材。
  • 《人生海海》最動情的一句話,董卿首讀潸然淚下,戳中成年人痛點
    他所要表明的意思就是:人的一生就像大海一樣起起伏伏,既然逃不過命運的安排,為什麼不,好好的愛上生活呢。《人生海海》最動情的一句話,董卿首讀潸然淚下,戳中成年人痛點麥家,當代著名作家、編劇,之前憑藉長篇小說《暗算》獲得第七屆矛盾文學獎。
  • 讓你酣暢淋漓,忍不住一口氣讀完的9本書
    遇到一本好書,恨不能早點讀到,廢寢忘食一口氣讀完,又擔心讀完後陷入書荒。這類書,讀到精妙之處,讓人有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好像寫到心裡去了,忍不住拍案叫絕。與這樣的書相遇,如同遇到對的人,相看兩不厭,手不釋卷。1歐美好書的魅力就在於跨越文化的障礙。
  • 《皮囊》最扎心的10句話,戳中無數成年人的痛點,白巖松讀後落淚
    昨夜讀了《皮囊》,雖未讀完,但輾轉反側夜不能眠,這是我對《皮囊》最直觀的感受。直到今天,有幸循著興趣與好奇,讀完了這本書的後半部分,才驚人的發現,寫這本書的人,其實是自己。沒錯,是自己,馬塞爾·普魯斯特說:每個讀者只能讀到已然存在於他內心的東西。
  • 那些讓你觸動心靈,潸然淚下的歌
    第二首《天亮了》「我看到爸爸媽媽就這麼走遠,留下我在這陌生的人世間,不知道未來還會有什麼風險」聽過這首歌,知道其中故事的人,可能每聽一次都會潸然淚下,這首歌是韓紅老師的《天亮了》,是由真實故事帶來的感動而創作的。
  • 《皮囊》:人都是有靈魂的,它就住在我們的皮囊裡,活得隨心所欲
    ——皮囊人的皮囊下還有什麼呢?好吧我告訴你,還有靈魂。我願意相信,這個世界上是有靈魂的,他就住在我的皮囊裡,在皮囊的掩蓋下,他可以活得隨心所欲。皮囊本就代表著世間一切的幸運與不幸,而我們都在披著皮囊努力的活著。《皮囊》這本書乍一聽名字可能會覺得它是一本青春疼痛文學類的書,其實他所描述的是皮囊下那個不為人知的自己。
  • 《皮囊》:我們的靈魂,都在扛著這副皮囊行走,成年人世界不容易
    《皮囊》:我們的靈魂,都在扛著這副皮囊行走,成年人世界不容易我們總是去看自己希望看到的,而不多做思考,經年累月,所經歷的每一個故事,所選擇的每一個路口,都隱藏著一個答案。《皮囊》中的故事大多發生在福建的一個沿海小鎮,寫到了殘疾的父親,堅韌的母親,童年的回憶,母親對於修建房子的執著,父親對於正常行走的渴望。最令人觸動的不是這些人物身上的故事和某種精神,而是蔡崇達在講述這些往事之時那種出奇的冷靜。
  • 釋放皮囊裹挾的靈魂,《皮囊》中牽動人心的語錄,你讀懂了嗎?
    對於《皮囊》,蔡崇達自己的評價是「這本書裡沒有一句廢話。」多年的新聞特稿寫作,讓蔡崇達的文字像手術刀一樣準,這不過這次他將手術刀劃向了自己。讀《皮囊》時似乎有一種閱讀衝動在推著你,一波接著一波,特別順暢。
  • 《皮囊》感動3.8萬人的一句話,剝開沉重的皮囊找到最初的自己
    《皮囊》就像一盞明燈,不僅僅照亮了生活,也是照亮了過去。韓寒說:他會把這本書帶上旅途,在每個靜謐陌生的夜晚慢慢看。白巖松說:這本書從不寫遙遠的世界與遠方的別人,而是在自省中退回到內心。當你初步去讀《皮囊》,你會發現這麼多名人聯名推薦的書,居然毫不華麗,甚至有些「土氣」,每個故事出現的人,都如同我們小學班級,都有一個胖男孩一樣,讓你莫名的熟悉,就像被人猜中了心事。
  • 《皮囊》:成年人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每個人都在咬牙堅持前進
    如果皮囊朽杯,我們還剩下什麼?好吧,你告訴我,還有靈魂。有嗎?有的吧。是啊,皮囊有心。不管這具皮囊是什麼質地,它包裹著一顆人心。人生,或許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攜帶著一顆心的羈旅。——————《皮囊》蔡崇達人生不易,請你努力成年人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每個人都在咬牙堅持前進有位讀者在這本書的評論裡寫了這樣一段文字:「無形的壓力,讓我像個病人一樣,毫無來由地向親近的人發脾氣。
  • 《皮囊》: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皮囊之下都在努力地活著
    當我第一次看到皮囊這本書的時候,我就被這本書吸引力。我想如果說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靈魂,那麼,我們的皮囊便是靈魂的棲息處,在那裡,無人打擾,你可以隨心耕種。而皮囊本身卻又逃不過殘酷,因為,無論好與壞,痛及苦,幸或者不幸,來人世這一遭,你都要與皮囊為伴,且無從選擇。
  • 浪子悲歌 一曲天涯肝腸斷
    最近瘋狂迷戀羅大佑的這首《戀曲1990》,抽空還去看了《阿郎的故事》,真切的了解了歌曲背後的故事,現在就把這個故事講給你聽~「阿郎的故事」在講音樂之前先講故事是小天的一貫套路,因為《戀曲1990》標籤上寫著《阿郎的故事》插曲,所以特意去看了這部上世紀80年代的電影,說起來這電影比小天的歲數都大嘞。
  • 讀完《自在獨行》後忍不住淚目:取悅自己,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他是當代中國一位最具叛逆性、創造精神和廣泛影響的作家,也是當代中國可以進入世界文學史冊的為數不多的著名文學家之一。周末讀完了賈平凹先生的《自在獨行》,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散文集,作者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侃人生,書中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
  • 第貳拾期||認識內心深處的自己——讀《皮囊》有感
    感謝噹噹的書友,推薦了《皮囊》這本書,它讓我觸動、反思、敞亮。《皮囊》這本書是由十四個小故事組成,每篇故事是不同的主角,主角或人或物。作者心思細膩,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超強的共情能力,在他的筆下,那些或喜劇或悲劇的人物都動人心魄。現將自己的幾點感悟和大家分享。充實自己,建立目標,遠離虛榮。
  • 【智者】馮唐:靈魂打量著皮囊
    馮唐偶爾好奇,大毛怪在他的腦子裡、心裡,還是血液裡?大毛怪的作息和馮唐不同,馮唐醒的時候他睡著,馮唐睡著了他就冒出來。這讓馮唐的路徑一直無跡可尋。從協和醫學院的婦科博士到棄醫從商,從前麥肯錫合伙人到成為名企高管馮唐一直在嘗試著成為一個怪物,徹底消滅大毛怪。馮唐是個冷血動物。不然,讀完協和的婦科博士,為什麼會離開醫院?那裡有仰仗他活命的病人。
  • 讀著那些涼山救火英雄的故事,為什麼會潸然淚下
    讀著那些涼山救火英雄的故事,為什麼會潸然淚下3月30日18時許,四川省涼山州木裡縣雅礱江鎮立爾村發生森林火災。3月31日下午,撲火人員在轉場途中,受瞬間風力風向突變影響,突遇山火爆燃。截至4月1日18時30分,經全力搜救,30名在撲火中遇難人員遺體已全部找到。
  • 《皮囊》中的8句經典語錄,揭開生命厚重的外殼
    《皮囊》中的8句經典語錄,揭開生命厚重的外殼《皮囊》是我國當代作家蔡崇達所著的長篇散文集,裡面包含了十幾篇散文作品,記錄了作者與親人、家鄉和幼時夥伴之間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極富張力,能引起讀者的共鳴。雖然是散文集,但《皮囊》讀起來卻有讀小說的感覺,作者用一個又一個故事描繪了故鄉的人情和改變,也表現了對家人、家鄉的想念以及對朋友的關心,揭開生命厚重的外殼,這本書中有不少經典語句,看看下面這二十句會帶給你怎樣的感悟。1、我不相信成熟能讓我們所謂接納任何東西,成熟只是讓我們更能自欺欺人。
  • 《皮囊》10句經典語錄,雖說的有點扎心,但建議至少讀一次!
    劉德華作序說:「人生際遇的好與壞,關鍵往往在於生命裡碰到什麼人,只要能對你有所啟發,都是明燈」。李敬澤老師給《皮囊》作的序,則每一句都是經典。是啊,皮囊有心。不管這具皮囊是什麼質地,它包裹著一顆心。只是任它悄悄的堆積著,滋長著,會覺得心裡沉沉的,悶悶的,像是消化不良一般,我知道,這可能就是所謂的悲傷。3.從本質意義上,我們都是既失去家鄉而又無法抵達遠方的人。4.路過我們生命的每個人,都參與了我們,並最終構成了我們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