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飲水思源 不忘來路——承德一農民創建「承平寧抗日戰爭紀念館」

2020-12-14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石家莊10月16日電 飲水思源 不忘來路——承德一農民創建「承平寧抗日戰爭紀念館」

  梁世芳

  燕山深處,密林叢中,有一幢林場廢棄的四間作業用房,被當地一位農民改造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場所。院內矗立著「承平寧抗戰紀念碑」,房門上方掛著「承平寧抗日戰爭紀念館」牌匾,屋內展示著承平寧抗日根據地的英勇抗戰事跡和日本侵華罪證。創建這座紀念館的是承德縣五道河鄉建廠溝村農民李銅,10年來總投資31餘萬元,已接待參觀者15萬人(次)。

  立碑:拿出所有積蓄

  承(德)平(泉)寧(城)地區在抗日戰爭時期是偽滿熱河省的中心地帶,是日軍的補給線。1943年,中共在承平寧地區成立聯合縣,楊雨民任工委書記,周治國任辦事處主任(縣長),高橋任武工隊隊長,率領根據地軍民對日偽軍展開頑強抗擊,先後有數千名英烈血染這片熱土。

  「現在的好日子是先烈用生命換來的,我們怎能忘記?」聽著抗戰故事長大的李銅,從小就立誓:「等我將來有錢了,一定為先烈修一座紀念碑!」17歲的李銅輟學在山上放牛,隨處可見的子彈殼、密林掩映下的無名烈士墓,讓他仿佛聽到了八路軍遊擊隊仍馳騁戰場……

  2010年初,40歲的李銅終於攢到一筆「巨款」—— 1萬元。他找到林場負責人,徵得同意無償使用大山腳下林場閒置的四間空房建紀念館。

  8月15日一早,李銅揣著1萬元錢趕到百裡外的石材廠,挑選了一塊高4.32米、寬0.8米、厚0.2米的碑料,一問價錢嚇了一跳:「光石料6000塊、刻字工錢1.2萬元,再加上運費,一算帳沒2萬元下不來。怎麼辦?」李銅犯難了,擦一把腦門子上的汗,心一橫:「借錢也要先把石碑立起來,打退堂鼓就不算爺們兒!」

  幾經周折,紀念碑立了起來。年近八旬的老父親李振山每天步行7裡路到院裡清理雜草,打掃衛生;妻子金淑民鼓勵他「咱們秋天賣點棒子,撿點蘑菇,把錢都添這裡。」兩個上學的兒子商量:「把每天買零食的1塊錢省下來,一個星期能省出14塊,就夠買一袋水泥。」

  布館:收集抗戰物品留下日軍的罪證

  為了收集抗戰物品和歷史資料,李銅煞費苦心,2011年初,找人列印了800份《承平寧抗戰烈士紀念館文物徵集公告》,張貼在附近縣的鄉村街道。同時,又多方打聽,四處奔波尋找,尤其是到周邊那些曾經發生過戰鬥的地方。5年間,李銅走遍了附近鄉鎮和平泉、寧城以及唐山、秦皇島等有關承平寧抗戰的地方。

  一天,李銅在岔溝鄉給一個農戶修門窗時聽說,「日本鬼子修建『人圈』製造無人區時,用石杵打死一個姓劉的農民,那個石杵還在他孫子家呢。」他先後去了6趟,反覆解釋「我收集這些物件就是留下日軍犯下的罪行。」最後,死者的孫子含著眼淚把石杵交給李銅。

  「紀念館裡的幾百位抗戰將士名單是一位烈士後代幫助完善起來的。」李銅介紹,2011年的一天,年近80歲的唐山市民王輔睿帶著烈士後代等70多人來到紀念館。原來,王輔睿的父親王漢三是當年承平寧抗日根據地武工隊隊長高橋的警衛員,在1944年的一場戰鬥中,與高橋同時犧牲。王輔睿對這段歷史進行了多年研究,著有《血路》等書。

  2012年6月的一天,李銅無意中發現八路軍野戰醫院遺址處,被雨水衝出的小土溝邊上有個半露著的手雷,因怕爆炸當時沒敢挖出。一天後,他給妻子留下遺書:「萬一我被炸死,你一定要接著把紀念館建起來。」當小心翼翼地將手雷挖出捧到紀念館時,李銅的衣服全都溼透了。

  幾年下來,李銅搜集到八路軍戰地醫院的製藥工具、瓦盆、水瓢,承平寧縣政府辦公用過的桌子、凳子,抬八路軍傷員的門板,各種類型的子彈殼總計186件。

  建園:讓更多人緬懷抗戰烈士

  「我建紀念館,免費參觀,要讓更多人銘記那段抗戰歷史、緬懷那些抗戰先烈。」10年來,有人來參觀,李銅都熱情接待,特別是遇到承平寧抗戰烈士的後代,都領到家裡吃住,還負責接送。閒下來時就去打短工,年收入三四萬元,都用在了紀念館的建設上。

  2014年冬的一天,一位精神矍鑠的老者帶著6個人,饒有興趣地看完展館後告訴李銅,他是承德市人行原行長程文普,曾給楊雨民當過警衛員。年近八旬的程先生回憶了好多楊雨民當年的抗戰事跡,並為李銅點讚:「你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呀!」

  為更好地緬懷先烈,李銅又投入2萬元,於2019年7月開始建烈士陵園,目前已移入9位烈士遺骸。

  「沒有英雄可供崇拜的民族是可憐的,有了英雄而不知道珍惜的民族是可悲的!」紀念館正式開放以來,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承德及周邊大中小學校組織學生前來參觀,還有一些黨政機關組織黨員幹部集體參觀,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相關焦點

  • 血戰四平丨銘記歷史,不忘來路
    四平戰役紀念館研究員張宇明講述了發生在三道林子陣地的故事,這是參加過四平戰役的老軍醫趙鴻圃給她講的。張宇明:「一支500人的部隊,頭天晚上上去了,第二天晚上下來的時候,他問我,你說剩多少人?我說剩300人?他說剩30人,就是一天多的工夫剩30人。
  • 基金會黨支部組織前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正值「九一八」事變89周年,2020年9月18日下午,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基金會黨支部全體黨員及群眾前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參觀了《偉大勝利 歷史貢獻》主題展覽以及《抗日根據地的創建與發展》專題展覽。
  • 不忘來路,南嶽忠烈祠祭祀先烈
    南嶽忠烈祠坐落在素有「五嶽獨秀」之稱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南嶽衡山的香爐峰下,是我國建築最早、規模最大的抗日戰爭紀念地。此次志願者選擇在這裡祭祀抗戰陣亡將士,意在表達自己對抗戰將士的敬意,提醒國人只有不忘來路,方能砥礪前行。
  • 平西抗日戰爭紀念館:青山綠水間的紅色記憶
    位於房山區西南的十渡風景區山明水淨、風景秀麗,是北京一處著名的風景區。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在青山流水間還聳立著一座平西抗日戰爭紀念館,保留著不能忘卻的紅色記憶。  1938年3月初,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一支隊政委鄧華率第三大隊進入平西齋堂川,協助地方黨組織籌建政權。在黨的領導下,黨員和群眾骨幹編成工作組分赴各個村莊發動群眾,建立武裝,與日偽軍頑強鬥爭,恢復並擴大了以齋堂為中心的範圍達12縣的平西抗日根據地,使之與晉察冀邊區連成一片。
  • 參觀「抗日戰爭紀念館」觀後感
    2005年8月16日,參觀了坐落在盧溝橋畔宛平城內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內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和一處處復原景觀重重地撞入了我們的內心,豐富的史料真實再現了中國人民同日本侵略者進行英勇鬥爭的光輝歷程與艱苦卓絕的抗戰之路。
  • 平西抗日戰爭紀念館恢復開放!
    方方今天獲悉房山十渡平西抗日戰爭紀念館隨著北京疫情防控趨勢逐漸向好,房山十渡平西抗日戰爭紀念館根據《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北京等級旅遊景區防控指引》標準,嚴格落實市、區文化和旅遊局的各項要求,結合紀念館實際情況,自2020年7月30日起,有序對外恢復開放。
  • 國民黨前主席連戰參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盧溝橋
    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抵達北京參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今天上午先參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隨後以車行方式參觀「七七事變」發生地點盧溝橋。 連戰題詞:14年血淚史,贏來醒獅萬世名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連戰今天上午在大陸接待方面安排下,參觀宛平城舊址改建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這是大陸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的大型綜合性紀念館。
  • 尋訪衙前農民運動紀念館
    該《宣言》和《章程》,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農民負擔,維護了他們的權益。蕭紹地區的廣大農民歡欣鼓舞,奔走相告。他們有的步行,有的搖船,聚集到衙前索取《宣言》和《章程》,並邀請沈定一等人前往演講。初次印刷的幾千份《章程》很快被散發完,每天仍有數百人湧到衙前索要。一時間,往來船隻竟阻塞了河港。
  • 盧溝橋抗日戰爭紀念館今日重新開放
    今天,七七事變68年後,全國惟一全面反映中國抗戰歷史的綜合性大型紀念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在閉館百餘日重新改造後,正式向社會開放。   由抗戰文物展等組成的《偉大勝利———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型主題展覽》今天同時開幕。   抗戰紀念館自1987年落戶宛平城後,在1997年7月進行過一次大規模改造,但原來的基本陳列已遠遠落後。
  • 盧溝橋—宛平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一日遊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是全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的大型綜合性專題紀念館。第一天D1一早,前往盧溝橋景區,參觀盧溝橋、宛平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感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脊梁和百年歷史滄桑。
  • 北京盧溝橋抗日戰爭紀念館
    抗日戰爭紀念館座落在北京西南盧溝橋畔的宛平城內。佔地面積3萬多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7600平方米。一期工程始建於1987年,二期工程由江澤民總書記親自批建,完成於1997年。館的建築基本分三部分:資料中心、主館和南北四合院,全部展覽面積約7000平方米。
  •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網上紀念館27日在京啟動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網上紀念館27日在京啟動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27 19:52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27日電(記者嶽瑞芳)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網上紀念館27日在京啟動。
  • 中國第一個紅色政權發源地海陸豐紅色之旅:海豐革命鬥爭史紀念館
    8月12日至14日,為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建設好海陸豐紅色聖地,中共汕尾市委黨史研究室隆重召開了「彭湃與海陸豐農民運動研討會」。2016年1月28日上午,位於汕尾市海豐縣烈士陵園的海豐革命烈士暨革命鬥爭史紀念館正式落成開館。
  • 芷江太和塔湖南抗日戰爭紀念館遊人如織
    湖南抗日戰爭紀念館票務中心處遊客們排起了長長的隊伍紀念館門口湧入大量遊客周年還有一周之久,但在芷江太和塔湖南抗日戰爭紀念館門口,早已人流如織,票務中心也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天氣雖不理想,但絲毫沒有影響遊客們的熱情。李爺爺帶著他的兒女、女婿,孫兒們一起來到湖南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李爺爺說,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永遠難忘的歷史,這次帶全家來就是為了教育子孫後代不忘恥辱,傳承和平文化。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水資源事務黨支部赴賀龍紀念館開展...
    近日,省水文中心水資源事務黨支部赴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長徵出發地紀念館和賀龍紀念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黨日活動,重溫革命歷史,發揚革命傳統。在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長徵出發地紀念館,全體黨員重溫了紅軍長徵的光榮歷史,革命先烈們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為了共產黨人的初心,進行了一場史詩般的出發。黨員同志們從黨的革命歷史中尋找建黨「初心」,汲取精神力量,增強黨性修養。
  • 訪高郵「抗日戰爭最後一役紀念館」:每年百萬觀眾感受抗戰烽火
    在這條被稱為「裂痕」的甬道裡,設計師用14個篇章再現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14年抗日戰爭的艱辛歷程。盡頭,勝利廣場豁然開朗,對面中西合璧的「抗日戰爭最後一役紀念館」依然是70多年前的模樣:1945年12月26日,抗日戰爭最後一役高郵戰役勝利後,日軍向新四軍投降儀式就在這裡舉行。
  •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悼念活動
    新華網發 張晨霖攝新華網北京12月13日電(劉品彤)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悼念活動暨「女性攝影記者鏡頭中的衛國戰爭」專題展覽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幕。悼念活動上,出席人員通過奏唱國歌、默哀、獻花等形式,表達了對在南京大屠殺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遇難同胞和英烈的深切哀悼和緬懷。圖為悼念活動現場。
  • 走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聽盧溝橋上的獅子講述「七七事變」的...
    眼看爭議不下,後來雙方商議,「決定第一步先由中日兩方面派員同往宛平城調查,等調查情況明了後再商談處理辦法」。中、日雙方各出三人,分乘兩輛車,在夜色茫茫中駛向宛平城方向。這時,王冷齋得到報告說:駐豐臺日軍一大隊約500多人並炮6門,由大隊長一木清直率領向盧溝橋出發,事態頗為嚴重。
  • 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放時間是什麼時候?
    ➤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放時間是什麼時候?  答:9月3日13時恢復有序開放,延遲至18時閉館  ➤9月3日開放時間:13:00-18:00  ➤9月3日預約限流人數:3000人【點擊預約】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地址
  • 漳州 | 十大紅色旅遊目的地,飲水思源,傳承紅色基因
    初心不改,砥礪前行。在重溫紅色的記憶中,飲水思源,傳承紅色基因,激發奮進力量。01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又稱「芝山紅樓」。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毛主席運籌於斯樓,為中國革命寫下光輝一頁。紀念館建於1957年8月,先後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省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館中,既有閩南地區革命活動的大量黨史資料,又有紅軍攻克漳州圖、表、文告和人物肖像、遺址照片,以及毛主席當年工作生活用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