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紀實人文頻道 紀實人文頻道
1946到1948年,僅兩年間,國共雙方在四平展開四次驚心動魄的爭奪戰,史稱「四戰四平」。這場戰役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巨大的影響力,誇張點說,甚至可以稱之為改變中國命運的一戰。四平「東方馬德裡」的稱號,正是源自四平戰役期間,毛澤東發出的一封著名電報「化四平街為馬德裡」。
到處都是戰爭遺蹟
四平城市不大,但70多年前那場戰爭留下的痕跡卻隨處可見。
在四平城市中心的英雄廣場,有一座與周圍建築顯得格格不入的小樓。原來是日軍的氣象臺,一戰四平時是東北民主聯軍攻城部隊的指揮部。據說,前幾年,四平市打算拆掉這座小樓,四平戰役民間學者王永興躺在樓前以示抗議,最終使這處戰爭遺蹟得以保存下來。
一戰四平時 東北民主聯軍攻城部隊指揮部舊址
位於四平西北的小高地三道林子,二戰四平時是打得最慘烈的我軍陣地之一。四平戰役紀念館研究員張宇明講述了發生在三道林子陣地的故事,這是參加過四平戰役的老軍醫趙鴻圃給她講的。
張宇明:「一支500人的部隊,頭天晚上上去了,第二天晚上下來的時候,他問我,你說剩多少人?我說剩300人?他說剩30人,就是一天多的工夫剩30人。
當時這個老人家都90多歲了,特別堅強的一位老人,就是一講到這兒的時候,就老淚縱橫,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他說,你看我是軍醫,生生死死的,對我來說應該不足為奇了,但就這件事兒我一輩子也忘不了。」
老軍醫趙鴻圃
三道林子戰鬥遺址
塔子山戰鬥遺址
每個四平人都能講述一段歷史
走在四平街頭,隨便詢問一個上了年紀的當地人,都能侃侃而談一段四平戰役的故事。
徐敏芝奶奶就是這樣。紀錄片《血戰四平》中打頭陣的一段採訪就來源於她:
而她的丈夫雲風老人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老人家在四平保衛戰期間,是我軍炮兵連的一名戰士。如今他的記憶已經有些混亂,口齒也不太清晰,可當年與國民黨軍對戰的情形,他仍歷歷在目。
雲風:「那邊兩輛坦克,攻咱們的防線,這時候我舉手,就這樣一比劃,隨動隨看,然後打了幾炮,後來步兵經不住坦克,戰爭就平息了,把戰壕攻破了。」
當老人家提到犧牲的戰友時,幾度哽咽到說不出話。
接受採訪的雲風老人
四平戰役老兵雲風和他的老伴兒徐敏芝
紀錄片《血戰四平》中還收錄了很多四平老兵的珍貴採訪資料。
邢程
趙孝光
邢彪
楊健
在四平烈士陵園中,有一座東北最大的合葬墓。參加過四平戰役的一萬多名無名烈士集體安息在這座墓中。這一場面,何其震撼!
1萬多名無名烈士安息的合葬墓
四平烈士陵園紀念碑
四平烈士陵園
四平人民沒有忘記,全國人民都不應該忘記。
四平戰役時留下的彈孔,至今仍清晰可見
「銘記歷史,不忘來路。」從八一南昌起義到井岡山鬥爭,從艱苦卓絕的長徵、抗日戰爭,再到解放戰爭,是革命烈士的鮮血鑄就了今天的新中國。英雄們的「紅色精神」一定會世世代代永遠傳承下去。
分集介紹
第一集
吉林省四平市位於東北中部,是東北地區的通衢之地,在東北解放戰爭期間,國共雙方曾在這裡展開了四次爭奪戰。
1946年,蔣介石撕毀國共雙方在1月籤署的《關於停止國內軍事衝突的協定》,向東北調兵遣將,企圖以武力獨佔東北。為了爭取在東北的合法地位,共產黨也陸續派出軍隊開赴東北,與國民黨展開爭奪東北的鬥爭。
第二集
1946年4月初,時任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林彪將指揮部遷到距四平15公裡的梨樹縣,並三次親臨四平前線查看地形,部署四平保衛戰。與此同時,國民黨東北保安司令部代理司令長官鄭洞國率領國民黨新一軍由南向北朝四平撲來。
4月18日,四平保衛戰正式打響。
第三集
四平久攻不下,蔣介石命東北保安司令部司令長官杜聿明親自指揮四平之戰。
當時杜聿明剛剛做完腎臟切除手術,他決定改變策略,先拿下本溪,再進攻四平。5月3日,本溪失守,國民黨新六軍趕到四平支援,這樣,國民黨七十一軍、新一軍、新六軍分左中右三路向四平發起進攻。
面對重圍,我軍暫時不利,不得不撤出四平,四平保衛戰告一段落。
第四集
二戰四平「敗走麥城」,林彪痛定思痛誓要一雪前恥。
四平守將陳明仁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在民主聯軍開展的夏季攻勢中,他將駐守四平的七十一軍主力調往懷德前線增援,中了林彪「圍點打援」的埋伏,於是率殘部逃回四平。
這時他才意識到:兵力空虛的四平將是東北民主聯軍的下一個目標,陳明仁決心置之死地而後生,在近一個月的時間裡緊急動員,大修工事,將四平打造成了一座具備現代化防禦體系的「城市堡壘」。
當東北民主聯軍對四平發起總攻時,我軍官兵遭遇了立體火力網的圍堵,此時的他們還沒有意識到,等待四平城的將是怎樣的一場血戰。
第五集
四平城的戰鬥陷入膠著,擅長運動戰的我軍官兵第一次遭遇城市巷戰,許多農村來的戰士第一次走上城市的街道便倒在了街角暗堡的槍林彈雨之中。在付出慘重傷亡拿下道西核心工事群後,道東的爭奪戰更為慘烈。
蔣介石在得知四平街戰況後命杜聿明調新六軍和五十三軍火速增援,面對數萬援軍來襲,民主聯軍決定撤出四平,歷時半個月的四平攻堅戰再次以民主聯軍的失利而告終。
第六集
1948年,東北民主聯軍改稱為東北人民解放軍,部隊實力大為增強。
3月4日,為擴大冬季攻勢的戰果,林彪調集了10個師決定再次攻打四平,收復失地,攻城部隊分別從三面向國民黨守軍發起全面進攻,他們採取迂迴穿插戰術,先把國民黨軍的防禦體系打亂,再組織部隊連續發起猛攻,守軍城防司令彭鍔沒有等來國民黨援軍,最終棄城而逃,東北人民解放軍在戰鬥23小時後順利收復四平。
經過四戰四平,大量消耗了國民黨部隊的有生力量,為之後的遼瀋戰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加速了東北解放戰爭的進程。
《血戰四平》
8月18-20日
20:00
原標題:《血戰四平丨銘記歷史,不忘來路》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