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四平丨銘記歷史,不忘來路

2021-01-10 澎湃新聞

原創 紀實人文頻道 紀實人文頻道

1946到1948年,僅兩年間,國共雙方在四平展開四次驚心動魄的爭奪戰,史稱「四戰四平」。這場戰役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巨大的影響力,誇張點說,甚至可以稱之為改變中國命運的一戰。四平「東方馬德裡」的稱號,正是源自四平戰役期間,毛澤東發出的一封著名電報「化四平街為馬德裡」。

到處都是戰爭遺蹟

四平城市不大,但70多年前那場戰爭留下的痕跡卻隨處可見。

在四平城市中心的英雄廣場,有一座與周圍建築顯得格格不入的小樓。原來是日軍的氣象臺,一戰四平時是東北民主聯軍攻城部隊的指揮部。據說,前幾年,四平市打算拆掉這座小樓,四平戰役民間學者王永興躺在樓前以示抗議,最終使這處戰爭遺蹟得以保存下來。

一戰四平時 東北民主聯軍攻城部隊指揮部舊址

位於四平西北的小高地三道林子,二戰四平時是打得最慘烈的我軍陣地之一。四平戰役紀念館研究員張宇明講述了發生在三道林子陣地的故事,這是參加過四平戰役的老軍醫趙鴻圃給她講的。

張宇明:「一支500人的部隊,頭天晚上上去了,第二天晚上下來的時候,他問我,你說剩多少人?我說剩300人?他說剩30人,就是一天多的工夫剩30人。

當時這個老人家都90多歲了,特別堅強的一位老人,就是一講到這兒的時候,就老淚縱橫,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他說,你看我是軍醫,生生死死的,對我來說應該不足為奇了,但就這件事兒我一輩子也忘不了。」

老軍醫趙鴻圃

三道林子戰鬥遺址

塔子山戰鬥遺址

每個四平人都能講述一段歷史

走在四平街頭,隨便詢問一個上了年紀的當地人,都能侃侃而談一段四平戰役的故事。

徐敏芝奶奶就是這樣。紀錄片《血戰四平》中打頭陣的一段採訪就來源於她:

而她的丈夫雲風老人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老人家在四平保衛戰期間,是我軍炮兵連的一名戰士。如今他的記憶已經有些混亂,口齒也不太清晰,可當年與國民黨軍對戰的情形,他仍歷歷在目。

雲風:「那邊兩輛坦克,攻咱們的防線,這時候我舉手,就這樣一比劃,隨動隨看,然後打了幾炮,後來步兵經不住坦克,戰爭就平息了,把戰壕攻破了。」

當老人家提到犧牲的戰友時,幾度哽咽到說不出話。

接受採訪的雲風老人

四平戰役老兵雲風和他的老伴兒徐敏芝

紀錄片《血戰四平》中還收錄了很多四平老兵的珍貴採訪資料。

邢程

趙孝光

邢彪

楊健

在四平烈士陵園中,有一座東北最大的合葬墓。參加過四平戰役的一萬多名無名烈士集體安息在這座墓中。這一場面,何其震撼!

1萬多名無名烈士安息的合葬墓

四平烈士陵園紀念碑

四平烈士陵園

四平人民沒有忘記,全國人民都不應該忘記。

四平戰役時留下的彈孔,至今仍清晰可見

「銘記歷史,不忘來路。」從八一南昌起義到井岡山鬥爭,從艱苦卓絕的長徵、抗日戰爭,再到解放戰爭,是革命烈士的鮮血鑄就了今天的新中國。英雄們的「紅色精神」一定會世世代代永遠傳承下去。

分集介紹

第一集

吉林省四平市位於東北中部,是東北地區的通衢之地,在東北解放戰爭期間,國共雙方曾在這裡展開了四次爭奪戰。

1946年,蔣介石撕毀國共雙方在1月籤署的《關於停止國內軍事衝突的協定》,向東北調兵遣將,企圖以武力獨佔東北。為了爭取在東北的合法地位,共產黨也陸續派出軍隊開赴東北,與國民黨展開爭奪東北的鬥爭。

第二集

1946年4月初,時任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林彪將指揮部遷到距四平15公裡的梨樹縣,並三次親臨四平前線查看地形,部署四平保衛戰。與此同時,國民黨東北保安司令部代理司令長官鄭洞國率領國民黨新一軍由南向北朝四平撲來。

4月18日,四平保衛戰正式打響。

第三集

四平久攻不下,蔣介石命東北保安司令部司令長官杜聿明親自指揮四平之戰。

當時杜聿明剛剛做完腎臟切除手術,他決定改變策略,先拿下本溪,再進攻四平。5月3日,本溪失守,國民黨新六軍趕到四平支援,這樣,國民黨七十一軍、新一軍、新六軍分左中右三路向四平發起進攻。

面對重圍,我軍暫時不利,不得不撤出四平,四平保衛戰告一段落。

第四集

二戰四平「敗走麥城」,林彪痛定思痛誓要一雪前恥。

四平守將陳明仁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在民主聯軍開展的夏季攻勢中,他將駐守四平的七十一軍主力調往懷德前線增援,中了林彪「圍點打援」的埋伏,於是率殘部逃回四平。

這時他才意識到:兵力空虛的四平將是東北民主聯軍的下一個目標,陳明仁決心置之死地而後生,在近一個月的時間裡緊急動員,大修工事,將四平打造成了一座具備現代化防禦體系的「城市堡壘」。

當東北民主聯軍對四平發起總攻時,我軍官兵遭遇了立體火力網的圍堵,此時的他們還沒有意識到,等待四平城的將是怎樣的一場血戰。

第五集

四平城的戰鬥陷入膠著,擅長運動戰的我軍官兵第一次遭遇城市巷戰,許多農村來的戰士第一次走上城市的街道便倒在了街角暗堡的槍林彈雨之中。在付出慘重傷亡拿下道西核心工事群後,道東的爭奪戰更為慘烈。

蔣介石在得知四平街戰況後命杜聿明調新六軍和五十三軍火速增援,面對數萬援軍來襲,民主聯軍決定撤出四平,歷時半個月的四平攻堅戰再次以民主聯軍的失利而告終。

第六集

1948年,東北民主聯軍改稱為東北人民解放軍,部隊實力大為增強。

3月4日,為擴大冬季攻勢的戰果,林彪調集了10個師決定再次攻打四平,收復失地,攻城部隊分別從三面向國民黨守軍發起全面進攻,他們採取迂迴穿插戰術,先把國民黨軍的防禦體系打亂,再組織部隊連續發起猛攻,守軍城防司令彭鍔沒有等來國民黨援軍,最終棄城而逃,東北人民解放軍在戰鬥23小時後順利收復四平。

經過四戰四平,大量消耗了國民黨部隊的有生力量,為之後的遼瀋戰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加速了東北解放戰爭的進程。

《血戰四平》

8月18-20日

20:00

原標題:《血戰四平丨銘記歷史,不忘來路》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血戰四平丨銘記歷史,不忘來路
    他說,你看我是軍醫,生生死死的,對我來說應該不足為奇了,但就這件事兒我一輩子也忘不了。」老軍醫趙鴻圃三道林子戰鬥遺址塔子山戰鬥遺址每個四平人都能講述一段歷史走在四平街頭,隨便詢問一個上了年紀的當地人,都能侃侃而談一段四平戰役的故事。
  • 為何要「銘記來路」,習近平這些肺腑之言振聾發聵
    2019年5月31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行程萬裡,不忘來路;飲水思源,不忘初心。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在這個重要時間節點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其特別意義在於,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回望,是為了更好地前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醒全體黨員要不忘初心,銘記來路,「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
  • 銘記歷史 不忘初心,勠力同心 砥礪前行——東營中院組織開展愛國...
    銘記歷史 不忘初心,勠力同心 砥礪前行——東營中院組織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2020-09-01 1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鑑往知來丨致敬四平英雄城
    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為奪取四平,與國民党進行了四場大戰。「四戰四平」意義重大,在全國解放戰爭的歷史上書寫了壯麗史詩。△2020年7月22日,習近平參觀四平戰役紀念館。重溫革命歷史,緬懷革命先烈。7月22日下午,正在吉林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參觀了四平戰役紀念館。
  • 「化四平街為馬德裡」:四平戰役紀念館再現撼人心魄歷史記憶
    「四戰四平,以血與火的生死局面,錘鍊了東北人民解放軍正規化作戰能力,為人民解放軍控制東北戰場局勢、打擊國民黨軍有生力量、解放東北及全中國奠定了基礎。」四平戰役紀念館館長李秀峰說。銘記歷史 致敬英烈「鋼鐵的部隊,鋼鐵的英雄,鋼鐵的意志,鋼鐵的心。秀水河子殲滅戰,隊伍打成鋼……四戰四平街,威名全國揚。我們越打越硬,越戰越強。」
  • 銘記七七事變國恥日 《抗戰2》盧溝橋血戰鬼子
    歷史不容忘卻,苦難的歷史帶給我們的不僅僅只是痛楚,還有一種堅定前行的力量。七七事變國恥日,日本蓄意發動了全民的侵華戰爭,此後八年是中國人血與淚的歷史。反攻日本愛國網遊《抗戰2》戰士們在盧溝橋血戰鬼子,為當年犧牲的先烈們報仇雪恨。
  • 微視頻丨澳門濠江中學悼念南京大屠殺:銘記歷史 毋忘國殤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今年的12月13日,是中國第六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濠江中學的教學樓上用國旗和巨幅條幅,提醒著師生: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濠江中學的學生說:12月13日,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個刻骨銘心的日子。難忘30多萬同胞的流血犧牲。這是一段屈辱的歷史,我們不能忘記。
  • 「化四平街為馬德裡」:四平戰役紀念館再現撼人心魄歷史記憶
    「四戰四平,以血與火的生死局面,錘鍊了東北人民解放軍正規化作戰能力,為人民解放軍控制東北戰場局勢、打擊國民黨軍有生力量、解放東北及全中國奠定了基礎。」四平戰役紀念館館長李秀峰說。銘記歷史 致敬英烈「鋼鐵的部隊,鋼鐵的英雄,鋼鐵的意志,鋼鐵的心。秀水河子殲滅戰,隊伍打成鋼……四戰四平街,威名全國揚。我們越打越硬,越戰越強。」
  • 銘記歷史 不忘初心——參觀孟良崮戰役紀念館有感
    銘記歷史 不忘初心——參觀孟良崮戰役紀念館有感 2019-11-23 11: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元節——祭奠先祖,銘記歷史
    日本鐵蹄踐踏我大半中華河山的歷史,不敢忘,不能忘!銘記歷史,吾輩自強!傳遞!今年的中元節,我們不僅祭奠先祖,也銘記歷史教訓,銘記為中國血戰的戰士英雄們!平常日子要對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動先人的牌位。到&34;祭祖時,則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請出來,恭恭敬敬地放到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卅日送回為止。有先人畫像的,也要請出掛起來。祭拜時,依照輩分和長幼次序,給每位先人磕頭,默默禱告,向先人匯報並請先人審視自己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 【銘記】第七十二集丨李英:默默無聞的後勤英雄
    【銘記】第七十二集丨李英:默默無聞的後勤英雄 2020-12-13 19: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不忘來路,南嶽忠烈祠祭祀先烈
    此次志願者選擇在這裡祭祀抗戰陣亡將士,意在表達自己對抗戰將士的敬意,提醒國人只有不忘來路,方能砥礪前行。紀念堂後方為兩道平行縱列石級,依山勢而建,共276級臺階,中間草坪用大理石片鑲嵌「民族忠烈千古」六個大字。石級半坡間闢為小廣場。
  • 新時代文明實踐|南京江寧湯山街道古泉社區:不忘初心 銘記歷史
    原標題:新時代文明實踐|南京江寧湯山街道古泉社區:不忘初心 銘記歷史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為了悼念大屠殺死難者,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
  • 走進四平戰役紀念館
    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國共軍隊四次血戰四平最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民主聯軍以傷亡4萬餘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6萬8千餘人,掌控了戰略要地四平。為了紀念和傳承這段歷史,1958年成立四平戰役紀念館,現為國家二級博物館、全國首批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精神文明單位、全國百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 血戰臺兒莊歷史永不忘
    原標題:血戰臺兒莊歷史永不忘 80年前,著名的戰地記者羅伯特·卡帕在臺兒莊戰場上拍攝了許多照片,刊登在當時美國的《生活》雜誌上。這位著名記者總結說,歷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小城鎮的名字很多,像滑鐵盧、葛底斯堡、凡爾登,今天又增加了一個新的名字——臺兒莊……一次勝利使臺兒莊成為中國著名的村莊。
  • 市電大組織農民大學生開展「銘記歷史 不忘初心」社會實踐活動
    12月2日上午,市電大組織2019級農民大學生開展「銘記歷史 不忘初心」社會實踐活動。為學員提供相互交流學習平臺。
  • 北京大學2019年研究生新生骨幹訓練營「銘記歷史、不忘初心...
    10月27日上午,北京大學2019級研究生骨幹訓練營「銘記歷史來自25個班級、30多所院系的400餘名研究生新生參與其中,追溯來路,憶昔思今。在紅歌接詞環節,各組同學紛紛唱響《我和我的祖國》《歌唱祖國》《團結就是力量》等耳熟能詳的歌曲,悠揚的歌聲飄揚在圓明園上空,寄託了同學們對祖國母親的真情祝福,也激勵著大家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其餘的特色創意活動有繪畫隊旗、創意合影等展現個性和風採的環節,也有舞繩齊躍、齊心共擲等考驗團隊默契和增強凝聚力的遊戲。寓學於樂的活動形式讓同學們在比賽中重溫紅色記憶,不忘革命精神。
  • 題:飲水思源 不忘來路——承德一農民創建「承平寧抗日戰爭紀念館」
    新華社石家莊10月16日電 飲水思源 不忘來路——承德一農民創建「承平寧抗日戰爭紀念館」  梁世芳  燕山深處,密林叢中,有一幢林場廢棄的四間作業用房,被當地一位農民改造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場所。
  • 四平保衛戰:黃克誠想不明白,以林彪的才華,為何要死守四平?
    前言黃克誠始終想不明白,四平保衛戰後期敵我實力懸殊,林彪為何非得死守四平?13年後,黃克誠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林彪為何不選擇撤退1946年3月,隨著蘇軍從東北境內的撤退,我方把握時機,大力向東北發展。不僅控制四平、長春等地,甚至因為繳獲大批日軍物資,極大地增強了我軍戰鬥力。國軍當時不甘被動,為此便開始向北進攻,想要奪回四平這座交通樞紐城市。
  • 四平保衛戰:黃克誠想不明白,以林彪的才華,為何要死守四平?
    前言黃克誠始終想不明白,四平保衛戰後期敵我實力懸殊,林彪為何非得死守四平?13年後,黃克誠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林彪為何不選擇撤退1946年3月,隨著蘇軍從東北境內的撤退,我方把握時機,大力向東北發展。不僅控制四平、長春等地,甚至因為繳獲大批日軍物資,極大地增強了我軍戰鬥力。國軍當時不甘被動,為此便開始向北進攻,想要奪回四平這座交通樞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