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黃克誠始終想不明白,四平保衛戰後期敵我實力懸殊,林彪為何非得死守四平?13年後,黃克誠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黃克誠的戰略眼光
1945年,隨著抗日戰爭的結束,我國東北地區是由蘇聯紅軍所佔領的。這時國共雙方都未進入東北,黃克誠憑藉敏銳的政治和軍事經驗,認為這是我方進入東北的大好時機,為此便向上級提出建議,以華東局的名義請中央迅速向東北出兵。
當時華東局的第一書記饒漱石,對黃克誠的建議不太認可。為此黃克誠便直接返回3師師部,用師部的電臺以個人名義向中央發去電報。黃克誠根本不顧惹怒上司,越級請求中央快速挺進東北。
黃克誠的想法認為,我軍數量雖大,但精幹堅強之主力不多,加上各大根據地聯繫不好,很難支持長期大規模作戰。為此我方應當放棄一些地區的遊擊,集中主力創造聯繫一大片的大戰略根據地(有城市、有鐵路),以此跟蔣介石爭鬥。為此建議中央立即派遣,大部隊到東北,不管蘇聯紅軍是否同意,都要有進軍東北的決心。
中央負責日常工作的是劉少奇,在接到來自黃克誠的電報後,他很認可其戰略眼光。為此便將此電報轉給在重慶談判的毛主席。對於黃克誠的見解,毛主席同樣認可,於9月19日,劉少奇代表中央起草了挺進東北的指示。
9月23日,黃克誠接到命令,要他率領新四軍第三師主力立即前往東北。當時蘇軍向中央通報,日本在東北有大型軍火庫,可以移交八路軍。為此有些部隊便輕裝上陣,沒有攜帶武器。不過黃克誠卻沒有輕信,反而要求部隊全副武裝,準備好過冬的棉衣。
當時大家都輕裝上陣,可就黃克誠例外,為此很多人都不理解。不過黃克誠並不在意,反而強調下屬一定要按命令執行。後來的事實證明,黃克誠的做法很到位,等到黃克誠的部隊抵達東北時,蘇軍早已變卦不準共產黨接手軍火。有些遲來的部隊,因為少帶武器裝備,幾乎到了赤手空拳的地步。
黃克誠部隊裝備齊全,物資充分,成為進入東北我軍最有戰鬥力的部隊之一。這時候,很多人都不得不敬佩,黃克誠的目光長遠!
林彪為何不選擇撤退
1946年3月,隨著蘇軍從東北境內的撤退,我方把握時機,大力向東北發展。不僅控制四平、長春等地,甚至因為繳獲大批日軍物資,極大地增強了我軍戰鬥力。國軍當時不甘被動,為此便開始向北進攻,想要奪回四平這座交通樞紐城市。
4月,國民黨部隊兵分三路圍攻四平,我方進行防禦作戰。當時我軍以四平為中心,布下三道防禦陣線,第一道堅守外圍,佔據有利地形、第二道堅守四平城沿,第三道則在城內進行巷戰。在這次的外圍保衛戰中,黃克誠也帶領新四軍三師全部參戰,在兄弟部隊的配合下,殲敵7000多人。
4月18日,隨著國軍對四平完成弧形包圍後,便再次開始攻城。敵人先憑藉飛機、大炮的轟炸壓制我方,地面部隊緊跟著發動衝鋒。我防守部隊憑藉著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打退敵人數次衝鋒。
在這種高強度的作戰環境下,擔任正面防禦任務的保1旅傷亡較大。為此黃克誠的三師7旅接到命令,前往前線進行支援作戰。國民黨最開始號稱三天之內拿下四平,然而在連續進攻三天後,卻發現並沒有取得太大戰果。
我方由於連續作戰,傷亡也較大,加上後備兵力不足,無力再組織反擊作戰。為此這場戰役便陷入到對峙局面,蔣介石對這一戰果不滿,為此便將國民黨王牌部隊新6軍調往東北,還派白崇禧前來督戰。
蔣介石這次動真格,集中8個師的兵力,其中新1軍、新6軍和青年軍第207師,都是美軍幫助訓練的精銳部隊。相比較國軍而言,我軍在人數和武器裝備上就要差太多,看到戰場形勢發生轉變後。
黃克誠便立刻向林彪發送電報,闡明自己的看法。「敵人在初次進攻時,我軍打一下它,可以挫其銳氣,這是沒問題的。現在敵人調動主力部隊,企圖跟我方決戰。而我軍暫時還不具備決戰的能力,為此建議放棄四平。」
電報在發出去後,林彪並沒有回電,也沒有撤退的意思。隨後,黃克誠便又發去幾封電報,依舊沒有消息。著急的黃克誠,於5月12日向中共中央發去電報,就四平保衛戰提出的自己的意見,奈何依舊沒有消息回復。
儘管黃克誠想不明白,以林彪的才華,為何要死守四平?但是作為前線的指揮員,沒有接到新命令,那就繼續阻擊敵人,哪怕部隊傷亡很大。當時進攻四平的主力,為廖耀湘所帶領的新6軍,堪稱國民黨五大王牌之一。
5月14日,廖耀湘率領新6軍由開原至四平東,公路兩側都是山地。西側山地縱深小,解放軍不可能埋伏大量部隊,東側則正好相反,是解放軍進出南北的主要通道,也是新6軍北進最危險的方向。
不過廖耀湘偏偏就選擇這條最危險的路,他認為有時候最危險的路,也是最安全的路。在前進的行程中,新六軍也跟東北民主聯軍3縱交手,這次對戰以三縱主動撤退為結局。這也讓廖耀湘認識到國共兩軍在實力上的差距。
5月17日,塔子山戰鬥打響,林彪深知此處的重要性,為此便讓黃克誠的3師10旅前去增援。塔子山守軍在經過十個小時的激戰,漸漸有些擋不住國軍的進攻。為此便向指揮部發去告急電報,林彪在接到前線電報後,便預感戰局會發生逆轉,便開始準備撤退方案。
5月18日,東北民主聯軍便相繼撤出四平,向北退卻。隨著國共雙方達成東北停戰協議,東北地區便又出現和平局面。
堅守四平真相
林彪對於黃克誠的意見,是認可的。但是中央當時的想法為堅守四平,如果這次能夠打敗國軍,那麼東北的局面即可好轉。為此林彪便指揮部隊跟國軍進行激戰,隨著戰事的發展,林彪也發覺我軍尚不具備打陣地防禦戰的條件。
不過中央的命令為堅守保衛四平,為此林彪只好放棄其他的想法,決定血戰四平。當時國共雙方,正在談判桌上激烈的討價還價,其中四平便是很重要的籌碼。5月15日,毛主席曾給東北局發來電報「四平街作戰支持的時間愈長愈有利。」
這也是為何林彪雖認可黃克誠的意見,但依舊選擇堅守四平的緣故。黃克誠一直疑惑不解,直到13年後才明白,林彪為何沒給自己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