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保衛戰:堪稱中國版的「馬德裡城市保衛戰」

2020-12-12 悠遊蓮花山

四平戰役紀念館位於吉林省四平市,四戰四平是東北解放戰爭中一段重要的戰事, 歷史永遠銘記在四戰四平戰鬥中付出鮮血和生命的英烈。讓我們一起走進歷史、走近四平、走近英雄……

四平戰役紀念館

(一)四平戰役紀念館

四平戰役紀念館坐落在四平市文化中心的英雄廣場,始建於1958年,時稱「四平市展覽館」。此後該館幾經易名,1987年定名為「四平戰役紀念館」。新館建築面積5158平方米。「四平戰役紀念館」七個鎏金大字為彭真親筆題寫。

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與國民黨軍隊先後四次大戰四平:四平解放戰、四平保衛戰、四平攻堅戰、四平收復戰。許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參與過四平戰役的作戰部署和指揮。

四平戰役紀念館包括序言、戰史廳、支前廳、英烈廳、半景畫廳五大部分,展陳面積3000平方米,共展出文物、史料、圖片近2000件。紀念館正面牆體上設有反映四戰四平歷史的浮雕。

進入紀念館序言廳,映入眼帘的是紅色牆體上1946年四平保衛戰期間毛澤東「化四平街為馬德裡」的電文手跡。紅色牆體下方黑色基石,寓意英勇的東北民主聯軍在四平之戰中血沃東北黑土地。右側浮雕表現了東北民主聯軍氣勢如虹、縱橫東北的英雄氣概。序言廳頂部的紅五星和圓環寓意人民軍隊四戰四平的豐功偉績。戰史廳分為戰前時局和戰史風雲兩部分,再現了四戰四平的歷史。人民支前廳展現了後方根據地人民支援前線的場景。英烈廳展示了先烈們的英雄事跡。結合聲、光、電等多種陳展藝術形式,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藝術感染力,再現了四戰四平那血火交織的歷史情景。

四平戰役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吉林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

(二)四戰四平

四戰四平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武裝鬥爭的一次重大戰役。從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民主聯軍(東北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先後在四平進行了四次浴血鏖戰,最後以中國共產黨的勝利而宣告結束。

一戰四平——四平解放戰

1945年8月9日,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全面對日作戰。8月11日,八路軍總部命令呂正操部、張學思部、萬毅部、李運昌部揮師出關,對日偽軍隊作戰,收復東北。8月14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共中央派幹部、軍隊陸續開赴東北,建立東北根據地。

到了1945年11月,中國共產黨已有10萬餘軍隊、2萬幹部到達東北。國民黨為爭奪抗戰勝利果實,確定了佔領並獨霸東北的戰略。他們在美國幫助下加緊從大西南往東北調兵。

在1945年12月至1946年1月,國民黨陸續派接收大員進入東北各城市,建立國民黨各級政權。1946年3月,在東北的蘇軍陸續回國。3月13日,駐四平蘇軍全部撤離四平。開赴到瀋陽一帶的國民黨軍達20餘萬人。即以瀋陽為基地,分兩路向本溪和四平方向同時大舉進攻。

此時,國民黨為了爭取時間排兵布陣,製造其在東北的絕對優勢;中國共產黨為了遲滯國民黨軍北犯進度,爭取更多時間建設根據地;美國為了藉機扶植國民黨,在北平組成了由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和美國三方代表參加的軍事調處執行部,進行和平談判。

在這種形勢下,中共中央指示東北局、西滿分局「應立即準備粉碎蔣軍的進攻」。又指示:「蘇軍撤退後,必須打幾個勝仗,弄得蔣軍在東北處於困難的情況下,蔣軍才會在我們所能接受的條件下和我妥協。」為了粉碎國民黨軍隊的進攻,配合當時的和平談判,東北民主聯軍決定在蘇軍撤離後首先控制瀋陽以北的長大鐵路幹線城市,並由西滿軍區部署首先奪取戰略要地四平。

奪取四平的戰鬥,東北民主聯軍參戰部隊有遼西軍區保一旅一團、萬毅縱隊(亦稱東滿第七縱隊)五十六團、原二十四旅七十團、三師十旅的4個連、遼西二分區一部分及梨東縣大隊等共6000餘人。戰場總指揮為三師十旅旅長鍾偉,副總指揮為保一旅旅長馬仁興,參與領導此戰鬥部署和指揮的還有中共遼西省委書記陶鑄,遼西軍區司令員鄧華等。四平國民黨守軍為劉翰東臨時收編的偽鐵石部隊殘餘及外地逃至四平的土匪武裝共約3000餘人。東北民主聯軍於3月15日攻佔了四平西郊飛機場,3月16日晚接敵圍城。保一團、萬縱五十六團、原二十四旅七十團分別從城西、東、北三面攻城,其它部隊配合。戰鬥於17日凌晨2點打響,中午結束。

二戰四平——四平保衛戰

東北民主聯軍在解放四平的同時,也控制了四平以南至鐵嶺一帶鐵路沿線地區。國民黨軍按其搶佔整個東北的既定方針於3 月中旬向「南滿」、「北滿」東北民主聯軍控制的地區大舉進攻。國民黨五大王牌軍之一——新一軍沿中長鐵路向北推進;號稱國民黨御林軍的七十一軍沿康平、法庫一線企圖迂迴四平。擁有美械裝備的國民黨軍依仗其優勢,從瀋陽一出發就叫喊「4月2日前佔領四平,4月8日前佔領長春。」面對這種情況,中共中央先後三次電示中共中央東北局、東北民主聯軍總部,要「動員全力,堅決控制四平街地區。」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共中央東北局、東北民主聯軍總部制訂了東北大會戰部署方案,上報中央並於4月初在梅河口召開會議,專門研究了保衛四平問題。由於保衛四平之重要,4月初,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林彪到四平部署作戰事宜,爾後移駐梨樹指揮四平保衛戰,直至5月18日夜隨大部隊撤離。

4月8日,民主聯軍總部直屬一師(梁興初部),萬毅縱隊,西滿三師(新四軍黃克誠部)十旅、八旅等共12個團,在昌圖北興隆泉、興隆嶺地區圍殲進至該地的國民黨新一軍之三十八師,殲其4個連。同時民主聯軍西滿三師之七旅在朝陽坡與國民黨軍1個團作戰,殲其400餘人。這幾次戰鬥共殲滅國民黨軍1200 餘人。爾後,三師七旅等部在泉頭、雙廟子等地同國民黨軍作戰多次,遲滯了其推進速度。國民黨新一軍、七十一軍在四平外圍遭民主聯軍打擊後,七十一軍放棄從左翼迂迴四平的打算,緊緊向右翼的新一軍靠攏,於4月17日逼近四平。同時,新一軍之五十師進至四平西南牤牛哨和東南半拉山門,其三十師進至四平以南山地廟兒溝,其三十八師進至四平以西的老四平和泉溝車站,形成對四平的弧形包圍。

國民黨軍隊由於對四平久攻不下,銳氣受挫,於4月27日停止了進攻,修築工事,雙方形成對峙形勢。民主聯軍利用雙方對峙這段時間,進一步修整工事,有的還用上了鋼板、鋼軌,使工事更加鞏固。同時,四平人民組織文藝演唱隊到前沿陣地演出,四平周圍的許多地方政府組織慰問團到陣地慰問,使廣大指戰員受到鼓舞,增強了堅守四平的信心。四平前線經過一段暫短的對峙之後,5月15日又開始了更大規模更加激烈的戰鬥。國民黨軍集中了10個整師的兵力到四平陣前。堅守山頭陣地的民主聯軍指戰員不畏強敵,頑強抗擊,打退了多次整營的衝鋒,終因力量相差懸殊,陣地失陷。在東北民主聯軍總部請示中共中央同意後,果斷決定守城部隊於5月18日午夜到5月19日凌晨,全部撤離四平,作戰略轉移。至此,轟動中外的四平保衛戰結束。

三戰四平——四平攻堅戰

四平保衛戰結束後,東北民主聯軍主力部隊撤至松花江以北廣大地區。1946年秋到1947年春,經過貫徹中共中央東北局「七、七」會議決議,歷行剿匪、發動群眾、進行土改、發展軍隊,使東北民主聯軍有了可靠的根據地,軍隊總人數達四十餘萬。在北滿取得了三下江南、在南滿取得了四保臨江等重大勝利,迫使在東北的國民黨軍隊不得不由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1947年夏,關內劉鄧大軍等部隊開始向國民黨軍展開大反攻。為了配合關內戰場,結束東北民主聯軍在四平保衛戰後被分割於南、北滿的局面,進一步消滅國民黨軍有生力量,從而徹底轉變東北戰場局勢,東北民主聯軍於1947年5月發動強大的夏季攻勢。不到20天時間,相繼解放了長春、吉林、四平周圍的數十座中小城鎮。為了進一步擴大戰果,佔領東北交通樞紐、切斷國民黨南、北滿之間的聯繫,1947年6月初,東北民主聯軍經請示中央軍委同意,決定攻取四平之敵。

根據東北民主聯軍總部令,1947年6月初,西滿縱隊、第一縱隊先後開赴四平陣地。6月11日,西滿縱隊一師攻佔四平西郊飛機場,全殲國民黨七十一軍運輸營和保安團一個營共600餘人。6月13日,第一縱隊二師四團二營攻佔國民黨軍新立屯據點。至此四平近郊的國民黨軍據點基本被清除,為總攻掃清了道路。23日,東北民主聯軍第六縱隊十六師、十八師投入四平攻堅戰。四平戰鬥改由第六縱隊司令員洪學智統一指揮。25日,一縱隊三師攻佔國民黨軍重要據點天主教堂。此後,國民黨軍殘部被壓縮在曉東中學、油化工廠一帶頑抗,路東市區一半以上被民主聯軍佔領。28日,國民黨東北保安司令部調集的9個師增援四平部隊,均已出動,其先頭部隊已到達四平附近的泉頭車站。企圖解四平之圍,並與民主聯軍決戰於四平外圍。在這種情況下,民主聯軍攻取四平已無意義。遂奉命於6日30日拂曉全部撤離四平戰場。四平攻堅戰結束。

四戰四平——四平收復戰

東北民主聯軍經過1947年秋季攻勢,徹底轉為戰略反攻,完全掌握了東北戰場的主動權。

1947年12月東北民主聯軍(1948年1月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又發起了強大的冬季攻勢,各路兵團一起出動,出其不意的奇襲瀋陽外圍國民黨守軍。先後攻克彰武、公主屯、新立屯、鞍山、營口、法庫、開原等城市。殲國民黨新五軍之一九五師、四十三師、新編五十四師,五十二軍之二十五師以及交警總隊,清剿隊5,7萬餘人,並爭取了五十八師起義。

東北人民解放軍在全部肅清瀋陽以南的國民黨軍以後,接著又控制了中長路和營口支線,切斷了國民黨軍海上運輸和錦沈交通,使四平、長春、吉林之國民黨軍更加孤立,處於東北人民解放軍的包圍之中。

此時,東北的國民黨軍隊由於接連喪師失地,接任陳誠職務的第三任國民黨東北戰區司令官衛立煌到任後,為扭轉被動局勢,改變了陳誠的「固點、聯片、擴面」的方針,提出「重點不重線」的主張,計劃在不得已時放棄吉林,收縮兵力於長春,爾後視情況發展南退四平,集中兵力固守這一鐵路交通要點,等待蔣介石援兵東北。

根據這一形勢,東北人民解放軍總部為了拔掉國民黨軍瀋陽至長春間的立腳點,斷絕國民黨恢復南北聯繫的可能,以便對長、吉、沈、錦之國民黨軍各個擊破,為解放全東北創造條件。「東總」決定乘冰雪未融,道路尚可通行,仍有利於大兵團行動的良好時機,再次進攻戰略要地四平。1948年2月27日,東北人民解放軍總部下達進攻四平的作戰部署,命令第一縱隊、第三縱隊一部、第七縱隊(由西滿縱隊改編)和獨立第二師、總部直屬炮兵團組成進攻四平的部隊。由第一縱隊司令員李天佑、政治委員萬毅統一指揮。又令第二、第六、第八、第十,4個縱隊及獨立第四、第五師,於昌圖、泉頭、威遠堡、蓮花街、通江口一帶阻擊瀋陽北援之國民黨軍。一縱、三縱、七縱和獨立二師、4個炮兵團接到總部命令,立即分別從石佛寺、開原、昌圖、金家鎮、大窪等地向四平進發,準時進入集結地域,對四平形成了全面包圍的態勢。

東北人民解放軍攻城部隊於3月4日開始外圍戰鬥,集中力量掃清四平守軍的外圍支撐點。3月12日7時40分,總攻開始。城內守軍由於腹背受擊,路西守軍迅速向路東收縮兵力,致使路西戰鬥很快變成了追殲戰,到10時左右,路西除轉盤街(現烈土塔東北側)核心工事尚有一個營被包圍外,其餘皆在潰亂中被殲滅或逃向路東。到下午2時,人民解放軍第七縱隊與第一縱隊會師於中央大街。然後集中大部兵力乘勝沿大街小巷向路東追擊,擴大戰果。13日晨,東北人民解放軍第一縱隊和第三縱隊一部與炮兵部隊經過重新組織和準備,對國民黨軍殘部發起最後猛攻。在東北人民解放軍炮火轟擊下,國民黨軍殘部很快投降。七點整戰鬥全部結束。

四平的四次作戰以國民黨最後失敗,我軍最後勝利而宣告結束,對於我軍當時創造和控制東北戰場的局勢,消滅國民黨軍隊的有生力量,鍛鍊我人民軍隊以及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最後取得遼瀋決戰的勝利,都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四戰四平是實現我黨決策東北戰略方針的關鍵戰役。早在抗日戰爭勝利前夜召開的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毛澤東就指出過:從我們黨,從中國革命最近和將來的前途看,東北是特別重要的。如果把現有的一切根據地都丟了,只要有了東北,那麼,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我們黨此時如此看重東北,就在於此時東北的戰略地位特別重要。四平位於東北平原中部,瀋陽、長春之間,是中長、平齊、四梅三條鐵路的交匯點,連通當時習慣稱謂的東、西、南、北滿,又是著名的糧食集散地。這些條件,使四平成為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當時國民黨對東北的政策是與人民搶奪抗戰勝利果實,獨霸東北;而中國共產黨則要保衛抗戰勝利果實,在東北建立鞏固的根據地。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在四平進行大規模的爭戰。正是基於上述認識,我黨組建了東北局,並組織二萬幹部十萬大軍開赴東北。隨後在東北戰場上所展開的一系列軍事、政治的鬥爭,都是為實現上述戰略目的服務。

四戰四平大大加速了東北解放戰爭勝利的進程。四戰四平在東北解放戰爭中是佔有極為重要地位。四戰四平中,東北民主聯軍(解放軍)對如何進行大規模城市攻堅戰,取得了寶貴的經驗,摸索、創造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攻城作戰方法。這對於提高自身作戰能力,適應後來更大規模的戰略反攻起了重要作用。兩年時間,不僅大量消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而且消耗和繳獲了敵人大量的武器裝備,國民黨一些美械裝備、戰鬥力很強的部隊在四戰四平中被我軍消滅。從此,敵人士氣大大下降。特別是收復戰後,東北敵軍完全陷入孤立無援、坐而待斃的境地。經過四平保衛戰的沉重打擊,再加上後來新站、拉法一仗,國民黨再也無力北進,形成了隔松花江對峙的局面。四平攻堅戰大大加速了全面反攻的進程,所以,才有接連的秋、冬攻勢。

四戰四平的英雄業績是英雄樂章中可歌可泣的一章。在四戰四平戰鬥中,東北民主聯軍(解放軍)指戰員發揚高度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前僕後繼,奮勇殺敵,譜寫了一曲曲動人心魄的壯歌。參戰部隊中先後有數百個單位受到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東北局、東北民主聯軍總部、各縱隊、各師(旅)的表彰和嘉獎,有數千名指戰員戰場立功,湧現出數十名著名的戰鬥英雄。成千上萬名戰士的熱血灑在四平這塊土地上,為人民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據不完全統計,在四戰四平期間,我軍犧牲的團以上幹部即達40多名。在烈士陵園中,把名字記在烈士名錄上的即達10081人,「遼吉功臣、四平名將」馬仁興、「不死的英雄」王西蘭,他們共同用理想、行動乃至生命演繹了四戰四平的悲壯歷史,並讓這段歷史如同他們的名字一般永垂青史。

四戰四平大大提高了四平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四平當時不足10萬人口,今日也只有40萬人口。但它在國內外的名聲卻比它實際地位大得多。其原因就在於四戰四平,使它名聲大振。在兩年時間內,四次爭奪,兩次得而復失,第三次才最後解放。戰爭打得十分激烈、殘酷。這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史上也是不多見的。正如當時一首歌謠所說:「四平,四平,四戰四平,不戰四次,不能太平。」四平保衛戰是毛澤東親自決策的一次大的戰役。中外矚目,尤其是美國極為關注,因為它已把賭注押在了國民黨身上。這次戰役關乎東北停戰談判的前途,關乎黨在東北的前途和命運。使四平出名的還在於毛澤東1946年4月27日「化四平街為馬德裡」口號的提出。馬德裡被譽為「英雄主義和抵抗的象徵」。毛澤東以此作為口號,不管作為鼓動口號也罷,還是具有戰略性質,它都大大提高了四平的戰略地位,從而在國際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四平的解放,徹底切斷了國民黨瀋陽、長春守敵的聯繫,使瀋陽、長春守敵更加孤立,使東北人民解放軍在東北戰場上的主動權大大增強,為東北人民解放軍以後大兵團的協同作戰和城市攻防戰提供了寶貴經驗,極大地鼓舞了東北人民解放軍和東北人民的信心。四戰四平也拉開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序幕,奏響了三大戰役的衝鋒號,為解放東北乃至全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相關焦點

  • 解放戰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四平保衛戰」的起因是什麼?
    解放戰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四平保衛戰」的起因是什麼?解放戰爭時期圍繞吉林四平的戰鬥主要有四次:四平解放戰、四平保衛戰、四平攻堅戰、四平收復戰。這四次戰役的雙方指揮官分別是林彪和杜聿明,兩人分別出自黃埔四期和黃埔一期。
  • 四平保衛戰的過程怎樣?解放軍後來為何要放棄四平?為你詳細解讀
    導讀:四平保衛戰,是東北解放軍於1946年春,實施戰略退卻中進行的一場重要的城市防禦戰,它對配合後來的東北停戰談判,以及阻止國民黨軍向北滿解放區大舉進攻,起了重要作用。東北解放軍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在四平以南開原以北地區阻擊敵人,揭開了四平保衛戰的序幕。
  • 四平保衛戰:黃克誠想不明白,以林彪的才華,為何要死守四平?
    前言黃克誠始終想不明白,四平保衛戰後期敵我實力懸殊,林彪為何非得死守四平?13年後,黃克誠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不僅控制四平、長春等地,甚至因為繳獲大批日軍物資,極大地增強了我軍戰鬥力。國軍當時不甘被動,為此便開始向北進攻,想要奪回四平這座交通樞紐城市。4月,國民黨部隊兵分三路圍攻四平,我方進行防禦作戰。當時我軍以四平為中心,布下三道防禦陣線,第一道堅守外圍,佔據有利地形、第二道堅守四平城沿,第三道則在城內進行巷戰。
  • 指揮「四平保衛戰」的將領是誰,為什麼會失敗呢?揭曉歷史!
    這個問題問得不太清楚,因為四平一共打了四次。我軍從偽軍手裡接收四平是第一次,林彪在四平阻擊杜聿明是第二次,林彪進攻四平被陳明仁打退是第三次,我軍輕取四平是第四次。其中,比較出名的是第二次和第三次,結合出題方的語境,我暫且認為是第二次,我軍守衛四平。抗戰結束後,我軍從各個解放區調集十萬大軍,幾萬幹部,搶先挺進東北。另一方面,國軍也在杜聿明指揮下,以第13軍和第52軍為主力,搶奪東北,後面還陸續把遠徵軍主力新1軍,新6軍,以及第71軍等陸續投入東北戰場,志在必得。
  • 追紅· 踏青——四平
    這幾處歷史文化景觀與英雄廣場的四平戰役紀念館相互呼應,互為依託,形成了以四平戰役紀念館為核心的四平戰役紅色旅遊核心景區,凸顯著英雄城市-四平的歷史文化特色。四平烈士紀念塔四平烈士紀念塔座落在吉林省四平市鐵西區英雄大街與新華大街交匯處的廣場中央,東距市火車站約600米。
  • 王國保衛戰復仇破解版下載
    來試試王國保衛戰復仇破解版下載吧! 在王國保衛戰復仇破解版下載這裡,你可以使用掌上行動裝置隨時隨地進行遊戲 官方介紹 王國保衛戰復仇破解版下載是一款歐美魔幻塔防手遊,遊戲畫質精美細膩,玩法豐富有趣
  • 四平保衛戰,黃克誠建議放棄長春無果,最終傷亡8000餘人連丟數城
    前期由於林彪主力部隊還未到東北,國軍取得了一些優勢,接連攻破山海關、葫蘆島、錦州等城市,又從蘇軍手中接收了瀋陽,戰線已經逼近四平街(以下簡稱四平)。蔣介石下令要求熊式輝在1946年4月2日,停戰協定生效之前攻佔四平。但國軍每前進一步都遭到我軍猛烈還擊。4月初林彪率領前方總部(以下簡稱前總)達到四平,親自部署了城防事宜。
  • 吉林四平:被人遺忘、名氣卻又很大的東北小城
    共產黨部隊首先佔領了四平,考慮到四平戰役的重要性,影響到國共談判桌上的籌碼,因此雙方都派出了精銳部隊,都表現出了誓死奪取的決心。雙方投入四平的軍隊總計94萬,的確是打了四場戰鬥,史稱「四戰四平」。東北民主聯軍在1946年3月蘇聯軍隊剛撤走的時候,迅速出兵佔領四平,趕走了偽滿和國民黨的部隊。
  • 「化四平街為馬德裡」:四平戰役紀念館再現撼人心魄歷史記憶
    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的東北解放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民主聯軍與國民黨軍隊先後四次激戰於四平。最終,東北民主聯軍以犧牲近2萬人的代價取得了四平之戰的最後勝利,留下了一段撼人心魄的歷史記憶。四平戰役紀念館坐落於四平市英雄廣場,與四平東北民主聯軍指揮所舊址、英雄銅像、馬仁興烈士塑像及不遠處的四平烈士紀念塔互相呼應。
  • 血戰四平丨銘記歷史,不忘來路
    原創 紀實人文頻道 紀實人文頻道1946到1948年,僅兩年間,國共雙方在四平展開四次驚心動魄的爭奪戰,史稱「四戰四平」。這場戰役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巨大的影響力,誇張點說,甚至可以稱之為改變中國命運的一戰。
  • 京師保衛戰背景與經過?京師保衛戰結果與影響?
    京師保衛戰背景明朝的京師保衛戰發生在1449年,這一年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役中被蒙古瓦剌的也先俘虜,之後也先揮師南下,圍困了北京城,于謙率領著京城的軍民開始了抗擊也先的京師保衛戰,經過北京軍民的共同努力,京師保衛戰獲得了勝利,於是明朝轉危為安,于謙也因為京師保衛戰名垂青史,下面介紹一下京師保衛戰背景。
  • 塔防遊戲《王國保衛戰:前線》iOS/安卓版限時免費下載
    IT之家4月27日消息 防禦遊戲《王國保衛戰:前線》(Kingdom Rush Frontiers)現在在App Store和安卓商店提供限時免費下載,iOS版原價是30元。《王國保衛戰:前線》規模更加宏大,戰況更勝從前,堪稱全新水準的快節奏、超迷人遊戲玩法。
  • 四戰四平:四野為何執著於攻打這座堅城?
    而四平攻堅戰也是打的異常激烈,但是因為傷亡太大所以最終於放棄。其中四平攻堅戰作戰作為林彪少數幾場敗仗,到底是不是徒勞無功。那麼為四野為何選擇四平這個地方,四平這個城市不但被四野主帥林彪看著而國民黨方面也同樣看重,那麼四平究竟有何價值值得雙方如此投入。所以今天就來說說四平保衛戰和四平攻堅戰的意義。
  • 武漢打響「第二場保衛戰」
    4月8日零時起,武漢天河機場恢復國內客運航班 長江日報記者詹松 攝在城門重新打開僅僅11個小時後,4月8日上午,武漢用一場「雲招商」宣告了「第二場武漢保衛戰」的打響——第一場武漢保衛戰,是疫情防控的保衛戰;第二場武漢保衛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保衛戰。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就此加速,武漢需要一場「雙勝利」。
  • 珠海長隆再度上演「海洋保衛戰」
    「海洋保衛戰」外籍演員。(央廣網記者 官文清 攝)央廣網珠海12月2日消息(記者郭翔宇 官文清)受疫情暫停11個月後,珠海長隆「海洋保衛戰」近期復出,這兩個節目分別於每天16時和19時上演,演出時長分別為15分鐘和18分鐘。據悉,新冠肺炎疫情之前,史詩級大型匯演——「海洋保衛戰」是珠海長隆的重磅節目,也是最受遊客喜愛的節目之一。
  • 四平保衛戰後,黃克誠拍桌質問林總:為何不及早撤,你何以交代?
    為此目的,我軍應力爭阻敵於四平以南,儘量求得殲敵一部。4月3日,林彪致電中央和東北局:「我此刻已到四平街……集中6個旅的兵力擬堅決與敵決一死戰,望以種種辦法振奮軍心。一定要爭取勝利,以奠定東北局面。」1946年4月,四平保衛戰打響。蔣軍來勢洶洶,先後集中八個軍的兵力投入戰鬥。
  • 《仙境傳說RO》蛋糕保衛戰副本怎麼打 蛋糕保衛戰副本技巧講解
    導 讀 仙境傳說RO手遊中蛋糕保衛戰副本是即將上線的一種玩家,,很多玩家不知道怎麼參加這個活動,有哪些獎勵
  • 丹鳳縣全力打好四大保衛戰
    今年以來,丹鳳縣深化汙染防治攻堅戰,全力打好四大保衛戰,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穩定向好。一是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嚴格落實《丹鳳縣鐵腕治霾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修訂版》和《年度藍天保衛戰實施方案》,緊盯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汙染防治,繼續強化「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六項措施,深入開展打贏藍天保衛戰暨秋冬季大氣專項強化行動。紮實推進大氣汙染防治工作。
  • 佳木斯 打贏「三大保衛戰」 城市美景如畫來
    綜合施策藍天保衛戰取得新成效正在杏林湖公園晨練的陳女士沐浴著燦爛的朝陽,感慨地說:「這些年,我們城市的天空越來越藍了,空氣越來越清新了,生態越來越好了,環境越來越美了,感覺到生活在這座城市很幸福!」「有藍天就是幸福」「藍天白雲是最普惠的優質生態產品」,對於這些,這座城市的百姓感受尤為深刻。而「幸福感」的背後,則是佳木斯市綜合規劃施策,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取得的結果。2020年1-6月份,全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160天,達標率87.9%。
  • 打贏藍天保衛戰預警機制不可缺
    原標題:打贏藍天保衛戰預警機制不可缺   【光明時評】   據報導,近期,生態環境部召開2019年上半年環境空氣品質預警座談會,對上半年環境空氣品質同比惡化、年度目標完成情況嚴重滯後的城市進行預警提醒,並表示:「今年以來,部分城市大氣汙染嚴重反彈,尤其是非重點區域問題凸顯,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形勢依然十分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