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人為什麼那麼拼?

2021-02-14 地道風物

-風物君語-

「我們是誰?」「閩!南!人!

「我們的口號是?」「愛拼才會贏!

「拼不過怎麼辦?」「拜天公!


閩南人為什麼那麼拼?

因為愛拼才會贏。

從中原的角度看閩南,這是一個邊緣、偏僻、生存艱難之地,因而歷代王朝往往還有棄守之爭。閩南人走向海洋,首先是地少人多帶來的生存壓力。唐宋後,大量移民湧入,閩南原本可憐的土地已經難以養活更多人口,為了生存,閩南人只得以海為田。另一方面「閩在海中」,閩南人徵戰海洋具備天然的優勢。

▲位於漳州漳浦縣的南碇島,記錄著閩南百萬年來的歷史碰撞與交疊。攝影 / 馮木

那麼拼的閩南人不僅靠海求得生存,更是闖出了一片天地。福布斯、胡潤富豪榜上,隱現著一個閩南人的「商業帝國」。以經濟實力論,東南亞各國中除了泰國是粵商佔據優勢外,其餘國家佔據上風的都是閩商,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近十餘年的首富更由海外閩商交替把持。▲人們靠海吃海,在潮起潮落間經營海洋。攝影 / 歐康

當下我們習慣稱呼的「閩南」,政區上分屬廈門、漳州、泉州三個地級市所轄之區,自然區域上又分屬九龍江和晉江流域,經濟區受政區的控制,也基本上獨立為三個區。因此,當我們提及「閩南」,實際是跳脫出行政、地理、經濟層面的概念,更多地將其視作一個純粹的文化區。

▲夜晚作業的漁民。攝影/李順拯


對於以農業立國的中國,在很長一個歷史時期,我們都是背向海洋的。由於土地貧瘠,對於閩南這樣的海堧地帶,王朝往往還有棄守之爭。而海洋,即便再廣闊,農業發展的可能性也幾乎為零。更何況,海洋的經濟、管理成本遠遠高於陸地,漂流於海面之上,任何事都可能發生。因而,對於自恃天朝上國的王朝,海洋從來都不在爭奪的空間範圍內。

但我們不面向海洋,並不意味著與海洋世界的連接不存在。實際上,閩南人不僅善舟楫,在歷史早期,就已經參與到歐亞大陸之間的海上貿易網絡中。



 ▲宋元時期的閩南人就已經開始參與全球貿易。繪/Paprika

10 世紀後期至 15 世紀初,泉州一躍而起發展為世界第一大港, 此時的閩南人,已經成為最熟悉印度洋與太平洋航路的中國海商。

15世紀末期,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率先開始了大航海。儘管這一時期,明清兩朝實行嚴厲的海禁和遷海政策,但閩南人參與全球貿易維持生計的生存模式已經形成,走私貿易在月港日漸形成氣候。



▲ 廈門港海滄區國際貨櫃碼。攝影/陳健

等到 1567 年,月港開市,明朝正式允許航海往東西洋貿易,有海外貿易傳統的閩南人更是如魚得水,迅速參與到西班牙人主導的美洲與亞洲之間的大帆船貿易中,並成為主力。因而無論是宋元時期的泉州、明代漳州,甚至是更早時期的閩南,早已擁有一個視野廣闊的海上世界。南亞、東南亞、太平洋、波斯灣、地中海,都已在閩南人活躍的核心圈裡。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閩南人是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參與大航海時代全球貿易最深入的地域人群之一。

背山面海的閩南人,在中原邊緣的「偏僻」之地,不惜用生命開闢出一條海上生存之路。但與此同時,向海討生活的方式也塑造了豪爽、敢拼生死、「愛拼才會贏」的閩南人

為什麼閩南人「抱團」

舊時代,在閩南各地,時常因小隙而釀成宗族械鬥,而每當這時,閩南人都會舉全村、全族之力拼生死,名曰「拼社」。一旦官府問罪,服從宗族決議,出頭頂罪的人,族人會負責撫恤其家屬。地道閩南人朱家麟認為,閩南人這種比較重情義、族群認同較為強烈的特點,就是從瘠薄農耕文化底層上繁茂生長的海洋性格。

▲ 閩南人與神同居的樸素理念,在兩種看似混搭的建築面前得到了極好闡釋。攝影/趙建軍

以農業立國的中國,歷史上都是背海發展。明清時代,中國的海商一旦出海,就脫離了與帝國政府之間的管轄關係。閩南人即使在南洋建立起龐大的商貿關係網絡,背後也缺乏政府的支持,因此被稱作「沒有國家的商人」。海外貿易和移民環境險惡,宗鄉觀念使閩南人能夠相互扶持、共度險境,因而閩南人在海外的凝聚力,就主要來自強烈的宗族鄉土觀念和媽祖信仰。▲現藏於荷蘭國家博物館的清代《媽祖神跡圖》彩繪 。供圖/許路在海外,閩南人因宗族、地緣同鄉聚集在一起,因而各種各樣的宗親會、同鄉會、同業會紛紛成立,成為人們懷舊敘舊的地方,形成了初具規模的華僑社區。就這樣故鄉的宗教信仰也被帶到了海外,除了拜大伯公、拜觀音、拜關公等共通的信仰,不同的方言群還有各自的小信仰。▲閩南地區特有的運用閩南語的曲藝形式「講古」。攝影/方託馬斯閩南人把自己說的話稱作「咱厝(cuò)話」,也就是自家話的意思,俚語說「咱厝人講咱厝話」。會說閩南話是閩南人互相認同的標準,確認過方言,都是閩南人啊。所以不論是國內還是海外,一口咱厝人的咱厝(cuò)話,就能讓閩南人天然地親近,這也可能是閩南人抱團的原因之一吧。

天涯處處有閩南


海道兇險,閩南人憑其孤勇脫穎而出,成了時代的弄潮兒,在全球貿易潮流中劈波斬浪。不僅如此,閩南人還把自己的子孫帶到南洋和新大陸。



▲閩南語在東南沿海地分布。繪/Paprika

單單海外說閩南話的華人多達 6000 多萬人,其分布地域之廣,遠遠超出了其他漢語方言的分布範圍。在全世界說閩南話的人口中,閩南本土人口的佔比甚至連四分之一都不見得有——光是海峽對岸的臺灣島,說閩南話的人口就幾乎與閩南本土相當。

 

若你身處東南亞馬六甲、檳城、新加坡、泗水、馬尼拉等地的街頭,你會聽到熟悉的閩南話從耳邊飄過,偶爾可以從社團的聚會中聽到悠悠南音,在街邊可以吃到和家鄉一樣味道的閩南菜……好像把故鄉的一切都搬來了,這些閩南人聚居的城市形成了閩南之外的另一個閩南。



閩南人移居海外的歷史悠久,出土實物證明至少在唐朝已經有閩南人移居東南亞,隨著宋元泉州海外貿易的繁榮,移民數量不斷增加。明代鄭和下西洋的浩蕩船隊中也有來自閩南的船員,留居當地者成為早期的華僑。

 

明末清初更是閩南人移民海外的高潮期,移民者在東南亞的巴達維亞、馬尼拉、馬六甲、三寶壟等地聚居,從事著這些城市日常需要的各種營生,從做理髮師、廚師、裁縫、小販等逐漸發展到土產批發商、鐵器商、布商,再到經營旅店、酒店、銀行、保險等行業。


▲1900年,馬來西亞檳城坎貝爾街,一排排中文商店牌匾尤為醒目。圖/視覺中國

集市和街市不斷地聚集人氣,各種各樣的宗親會、同鄉會、同業會紛紛成立,成為人們懷舊敘舊的地方,形成了初具規模的華僑社區。

 

故鄉的宗教信仰也被帶到了海外,除了拜大伯公、拜觀音、拜關公等共通的信仰,不同的方言群還有各自的小信仰。南安人有供奉廣澤尊王的習俗,而安溪會館內則會供奉著來自故鄉的清水祖師,香火興盛,不亞於故鄉。


▲木偶戲在閩南自古就被賦予一種超自然的力量。攝影/黃水木

海外華僑很自然地成為傳統文化的實踐者和保護者。一些在海外依然保持的閩南傳統文化,因華僑的回歸而從他鄉重返故鄉。在海外華僑與鄉人的共同努力下,閩南地區祭祖先、迎神佛、演戲酬神等在五六十年代一度消沉的儀式和習俗得以恢復。

 

當閩南人移居到海外時,有一種可以拉近與故鄉親友距離的媒介——僑批。「批」即閩南話中的「信」。


▲「僑批」是連接海外閩南人與故鄉親友的媒介。攝影/鄭亞裕

2009 年,閩南地區發現了 470 餘封珍貴僑批,發出、收批地點包括馬尼拉、香港、廈門、漳州等地。僑批的主人黃開物 1878 年出生於漳州角美錦宅村,曾加入同盟會並擔任馬尼拉中華布商會副會長。

「黃開物僑批」中,同盟會會員林書晏、吳宗明等從馬尼拉寄來的僑批反映了菲華社團和華文報刊宣傳革命思想的情況心繫故國的人們,以演出革命題材的戲劇等方式,發動華僑踴躍捐輸,甚至奔赴國內參加起義直接推動革命進程。



▲僑批。攝影/鄭亞裕

海外華僑群體的民族主義熱情,與他們既接受傳統儒家四書五經的華文教育,又身處殖民社會而帶著強烈的反抗殖民主義的情緒分不開。這些海外華僑對近代中國革命事業出錢出力,以至於當今天的我們聽到「華僑」這一稱謂,腦中總是會將其與愛國主義和榮譽聯繫起來。

 

2013 年,「中國僑批」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記憶名錄》,這是對僑批背後一代代海外僑胞的血汗與深情的認同。

▲檳城龍山堂邱公司,是馬來西亞華人姓氏宗祠組織中最突出的一個。圖/視覺中國

改革開放後,閩南僑批業退出歷史舞臺。因為經濟的發展與政策的開放,海外華僑也得以不斷回到故鄉拜祖省親,有時甚至整個家庭幾代人幾十上百個成員浩浩蕩蕩地回鄉。

 

他們在捐建學校公路醫院、設立獎教獎學基金等公益事業的貢獻,使故鄉的面貌煥然一新。有意思的是,這些在海外見識現代文明的華僑不僅給故鄉帶來現代的理念,而且成為故鄉修建祠堂、編修族譜等恢復傳統運動最積極的推動者。

▲消失多年的民俗禮儀、祭典儀式等,隨著民間實力的提高逐漸恢復,且聲勢日益浩大。攝影/陳世哲

海外的閩南華僑頻繁地回到故鄉,最初吸引他們回鄉的因素來自血濃於水的鄉情。如今,世界閩商大會、世界晉江同鄉懇親大會等超越宗親和血緣的跨地域社團不斷產生,更廣泛地傳承和發揚著閩南文化,成為本土和海外「兩個閩南」這部交響曲的最新篇章。


- END - 

文丨李智君、劉伯孳

編輯丨井魚

封圖攝影 | 林建祥

本文及圖片取自《地道風物·閩南》

原文有增減,改動

閩南人很剛,閩南的月餅也是槓槓的!

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與味BACK聯合推出
「中秋小團圓」閩南大月餅
直徑15cm,重500g,全家夠吃
中秋將至
點擊上圖識別二維碼
或複製此口令到手淘

相關焦點

  • 閩南人為什麼那麼拼?-虎嗅網
    人!」「我們的口號是?」「愛拼才會贏!」「拼不過怎麼辦?」「拜天公!」圖/視覺中國01 閩南人為什麼那麼拼?因為愛拼才會贏。從中原的角度看閩南,這是一個邊緣、偏僻、生存艱難之地,因而歷代王朝往往還有棄守之爭。閩南人走向海洋,首先是地少人多帶來的生存壓力。
  • 閩南人為何如此堅信「愛拼才會贏」?這和地理環境有關
    閩南,位於福建省南部。我們日常所稱呼的「閩南」,行政上分屬廈門、漳州、泉州三個地級市,自然區域上又分屬九龍江和晉江流域。因此,當我們提及「閩南」,實際是跳脫出行政、地理、經濟層面的概念,更多地將其視作一個純粹的文化區。如果問哪一句話能代表閩南的文化。那麼回答一定是:愛拼才會贏!閩南人為什麼那麼愛拼?
  • 閩南人必看!同是閩南為何漳州與廈門泉州差距那麼大?
    漳州地處東南沿海,閩南地區之一,上承廈門,下接廣東,地理位置無不優越但是與同樣是閩南地區的泉州與廈門,漳州卻相差甚遠,一起來看一下2017年福建各市GDP漳州以3563.48億,位列第三,但是同屬閩南地區的泉州卻以7548億遠遠領先漳州,位列第一廈門也不甘示弱以
  • 拼多多那麼low,為什麼那麼多人在用呢?
    其實我個人對拼多多的感覺一直都很差,覺得是很low的電商平臺,怎麼都無法和京東比較。大多數人都是被朋友拉去湊人頭砍價,分紅包而直到這個玩意的。每次還煞有其事地給你幾十塊錢的現金,但是又不能馬上提現,逼得你也不得不去找朋友來湊人頭,很討厭的感覺。
  • 閩南人和臺灣人有很多親戚關係,那麼閩南人是怎麼看臺灣人的?
    閩南人和臺灣人有很多親戚關係,那麼閩南人是怎麼看臺灣人的?其實我本人對臺灣人印象不太好!我1983年出生,老家是漳州東山縣。從我記事起,幾乎每年都聽說誰誰家漁船被臺灣軍艦扣壓了,整船的人都被抓走了,有的不願意被抓跳海了,誰誰家的漁船逃跑被掃射,有死有傷的。你們可能覺得我說的有點誇張,新聞怎麼沒有,但是這種事是身邊發生的,以至於我在讀小學一年級就記住了「在海上被呆丸人抓走要關三年」。
  • 為什麼閩南人這麼好吃?
    ▲ 五香。 插畫/林天意「老闆,一碗滷麵,兩條五香。」 在閩南的食肆,常聽人如此點餐。沙茶底湯黃中帶紅,略微辛辣,滋味醇厚,讓人垂涎不已。不過,「重口」的沙茶在閩南盛行,確實神奇,畢竟閩南人嗜清淡,求物之鮮。沙茶非茶。原是東南亞的小吃——烤肉串「sate」,經華僑引入廈門、潮汕等地後,其所用的辛辣調料深得人心,最終倒是喧賓奪主,所謂的「sate」變成了一種混合型醬類調味品的專指。而閩南語化後的「sate」,成為「沙茶」。
  • 閩南人 | 你們都在在講「蝦米碗糕」?
    與此同時,秉承著「愛拼才會贏」精神的閩南人相攜至南洋一帶謀生,並在那裡繁衍生息,閩南語也就此在東南亞各國生根發展。現如今,閩南語的主要分布地除閩南和臺灣地區外,還廣泛分布於閩東北地區、浙東南地區、廣東粵東、粵西地區、海南島及東南亞的大部分華人社群。
  • 「第98記」在福建人中識別閩南人
    天下之大,閩南人以四海為家,一出門就只自稱福建人,這確實是源自對福建說不清的愛意,以至於讓人誤會福建話就是閩南語,福建人就是閩南人。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圭海君博採眾長,特意挑了幾個閩南人無意中的標籤,算是識別閩南人和其他福建人的差異。
  • 為什麼拼多多上商品價格那麼便宜還包郵?
    上市於2015年9月的拼多多是我們當前熟知的以拼單進行購物的網上購物平臺,所以價格相較於淘寶和京東更加的優惠,那些價格只有一元兩元的商品也比比皆是。不僅如此,拼多多上面購買的東西百分之百還包郵。那麼為什麼拼多多上面商品的價格這麼便宜呢?他們的貨源從哪裡來的?
  • 平面設計師超愛閩南文化,他說:傳統文化的東西越了解越讓人沉迷
    辦桌文創創始人 邱超富石獅伴手禮協會副秘書長平面設計師上世紀80年代開始,閩南語歌曲、鄉土劇的流行讓很多人知道了「閩南話」, 閩南人的宗親文化、愛拼搏也隨著文化傳播逐漸深入人心。92年的石獅「少年家」邱超富正是這波閩南文化的追隨者。
  • 為什麼拼多多那麼便宜?知情人士告訴你,便宜的真實原因
    在拼多多之前有很多電商平臺,唯品會、當當網、亞馬遜、小紅書等一水的平臺,但在面對阿里和京東時,無一例外,沒有人敢直接挑戰兩位老大哥。這裡並不是說拼多多有多麼的厲害,而是要先從中找出突破重圍的方法。為什麼別人做不到,唯有它能做到這樣呢?
  • 閩南人到底信的是佛教還是道教
    閩南這一塊土地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是一塊宗教融合地,有很多的宗教信仰。不過最多的好像還是拜佛。那麼他們到底是佛教呢?還是道教呢?不難發現,閩南上山很對都是有寺廟的,上面也是有和尚的。很多人就會覺得閩南應該是信佛的,其實不然,他們信的是道教。
  • 為什麼拼多多上面很多Nike鞋子那麼便宜?
    我覺得很多人都從拼多多上買過衣服因為喜歡用拼多多,操作起來簡單方便(便宜,可以裝有錢)。最起碼現在流行的AJ1和Nike空軍一號和各種名牌衣服鞋子……可人人都不喜歡跟別人說 我這個鞋子是拼多多上買的,為什麼不喜歡別人說?是因為低調嗎 ? 不 不 不。是因為怕別人說他這個衣服好(jia)看(huo)。
  • 為什麼拼多多那麼便宜,都是假貨嗎?內部人員說出其中秘密!
    而正因為電商越來越火,導致實體店慢慢無法經營,主要還是因為網上買的東西,往往便宜許多,畢竟線下門店需要支付房租等,肯定有一定的成本,但是現在的電商,卻並沒有以前那麼賺錢了,畢竟競爭實在是太大了,想要銷量高是非常難的。
  • 閩南人的智慧:風雨都在茶杯裡
    閩南人就是這樣,出了門,拼命地闖蕩、奮鬥,歸來時卻喜歡閒閒地呆在大厝裡泡壺好茶,聽聽南音。風也罷,雨也罷,都在清香瀰漫的小小茶杯裡慢慢散去。「河洛人」:傳承中原古語的航海族群記得小時候,總是聽見小鎮的客家人,把本地的閩南人稱為「河洛人」,把閩南話稱為「河洛話」。
  • 拼多多的小商品假的多嗎?為什麼那麼便宜?_入駐拼多多條件
    但是那只是一些小型的活動,從購物基礎原則上來講,拼多多裡面的大部分商品幾乎都是已團購為目的的,如果組團的人越多,當然價格也就越便宜了。其實它的這種理念也很好理解,當你看上拼多多裡面一款商品的時候,就會將它的連結發給自己的好友,或者自己所在的群裡面,如果自己的好友或者群好友們看到了這件商品的話,他們也非常的看好,那麼你們就可以一起組團隊,組團購買回來大家都得到更大的實惠,何樂而不為呢?
  • 為什麼拼多多上商品的價格那麼便宜?是假貨嗎,是從哪來的貨源?
    同樣一件商品,如果能在拼多多這個平臺購買比其他平臺要優惠幾塊錢,那麼這時候肯定用戶就被吸引過來,所以大家一開始都可以看到很多東西可以分享就能享受免單,或者砍幾刀享受免單,這時候買家是不是就能以更低的價格買到自己的產品了
  • 鼓浪嶼閩南聖教書局所印閩南白話字典當年遠銷東南亞
    閩南白話字產生  西方人為傳教,用字母「拼」出閩南話  1850年11月17日美國傳教士打馬字在一封信中這樣寫道:有個問題,即到底有什麼樣的途徑能使這裡的信徒們領悟上帝的話,並且可以自己閱讀它。這種途徑最終被證明是可行的,閱讀《聖經》自然不在話下,甚至還讓更多閩南人藉此讀書識字。  白話字的出現是眾多傳教士不斷進行摸索以及更新的結果。在鼓浪嶼老教育家林世巖先生近年所著的《廈門話白話字簡明教程》中曾提及,早在1815年的時候,美國傳教士馬禮遜便在閩南華僑在馬六甲的居住地英華書院開始研究並推行白話字,就是用羅馬拼音字母來書寫閩南方言。
  • 拼多多商品價格為什麼那麼低?質量差,賣假貨?這才是「真相」
    在那個階段,拼多多一度被當成「便宜沒好貨」的代表,甚至還被戲稱為「拼夕夕」。但是到了近兩年,很多人都發現,消費者對拼多多的負面評價逐漸變少了,越來越多的人在手機上下載了拼多多APP,這個平臺似乎一下子火了起來。
  • 薑母鴨,是人見人愛的美味,一道閩南的特色菜系
    說起泉州,大家心裡都會想到閩南這個地方,閩南人以愛拼才會贏的精神揚名海外,但是閩南美食也絲毫不遜色,受各地群眾的喜愛。其中薑母鴨這道菜可謂是家喻戶曉啦。閩南菜大多都以清淡為主,無論是特色沙茶麵還是閩南鹹飯,其實因為地域的原因,都是非常清淡的,所以薑母鴨的用料並不會十分的重口味,由於這道菜的主要輔料是以生薑,高粱酒,香油為主,所以使得菜品一端上桌的時候就可以達到食色誘人,香色撲鼻的效果,從而讓人胃口大開。但是對於生薑片的要求也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