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閩南聖教書局所印閩南白話字典當年遠銷東南亞

2021-01-13 閩南網

  
閩南聖教書局舊址建築位於街角,磚混結構,建築面積200餘平方米,為三層洋樓,造型簡約。

  建築外牆為清水紅磚牆,窗套、樓層間腰線都用白色洗石子工藝的仿石裝飾,白色線條與紅磚牆形成對比,是20世紀鼓浪嶼華僑建築常見的風格。

  鼓浪嶼之魅力就在於,小島上任何一棟看似平常的建築,都有可能承載著一段深厚的歷史,甚至是某種文化的見證。今天,我們要回溯的往事,源於一棟看起來普通的三層紅磚小樓。如今,她早已完成了歷史使命,靜靜地矗立在三岔路口,如飽經世事的老人一般,任眼前雲捲雲舒。

  坐落在今天福建路43號的這棟小樓,便是曾經的閩南聖教書局(Southern Fujian Christian Bookstore)舊址。這是一個閩南教會專門服務教徒的書店,而裡面擺放的閩南白話字編印的教會典籍則成了她最大的特色。

  正是因為這個特色,讓她顯得如此與眾不同。她就像是一條引線,串聯著閩南白話字從誕生到改進、到向閩南甚至東南亞地區傳播、再逐漸淡出歷史舞臺的過程。在這裡,我們似乎遙遙地看到一幅幅蒙太奇畫面:遠道而來的傳教士用他們的智慧,發明閩南白話字,解決了傳道中語言不通的難題;鼓浪嶼上白氏家族的萃經堂將閩南白話字落於紙面,一本本用閩南白話字寫成的基督教典籍印刷成冊並發往各地;來自廈門本土的科舉失利者盧戇章在西學東漸的風潮下,研究閩南白話字,成為現代漢語拼音文字之父……往事成煙,而現在,這一棟小樓正默不做聲地看著一切,是在訴說她的往事,更是在訴說一段和琴島相關、和閩南文化相連的別樣歷史。

  閩南白話字產生

  西方人為傳教,用字母「拼」出閩南話

  1850年11月17日美國傳教士打馬字在一封信中這樣寫道:有個問題,即到底有什麼樣的途徑能使這裡的信徒們領悟上帝的話,並且可以自己閱讀它。這個問題在這裡的傳教士們的腦海裡有重要地位……我們中的一些人正在實驗依靠羅馬字母系統,《聖經》與其他宗教書到底是否可能傳給信徒們,或傳給那些雖不會閱讀,但對基督教有興趣的人去自己閱讀《聖經》。

  打馬字的信體現的正是西方傳教士進入中國後面臨的最大問題——語言。不過,從信中我們也能看出,此時的傳教士們已經找到了一種途徑。這種途徑最終被證明是可行的,閱讀《聖經》自然不在話下,甚至還讓更多閩南人藉此讀書識字。

  白話字的出現是眾多傳教士不斷進行摸索以及更新的結果。在鼓浪嶼老教育家林世巖先生近年所著的《廈門話白話字簡明教程》中曾提及,早在1815年的時候,美國傳教士馬禮遜便在閩南華僑在馬六甲的居住地英華書院開始研究並推行白話字,就是用羅馬拼音字母來書寫閩南方言。當時,馬禮遜還和當地的華人華僑合作編寫了最早的《羅馬化會話手冊》。然而,當時推行白話字以及編寫這個手冊,目的卻不是讓閩南的華僑們學習《聖經》,相反,是讓傳教士學習,幫助他們到閩南傳教時更快地掌握閩南話。後來,傳教士們為了讓信徒自己閱讀《聖經》,就把原來為外國傳教士學習閩南話而設計的閩南話羅馬字用來翻譯《聖經》。

  第一個用閩南話羅馬字翻譯《聖經》的是養雅各,而第一個拿這種羅馬字對教徒進行教學的是打馬字。而這期間同樣離不開羅啻、杜嘉德以及麥高溫等傳教士的不斷嘗試革新。終於在1850年,打馬字在鼓浪嶼第一次向中國教徒推廣閩南話白話字教學,幫助當地人拼音識字。此後,為了讓白話字更加標準化,打馬字持續編纂白話字字典,直到他去世兩年後的1894年,《廈門音字典》終於出版。

  閩南白話字傳播

  父子倆經營書局,畢生普及白話字

  如果說閩南白話字的發明解決了傳教士的語言障礙問題,那麼其後白話字基督教典籍以及白話字讀物的印刷與發行,則讓白話字真正傳播開來。在鼓浪嶼,對白話字傳播功不可沒的,還有經營萃經堂的白氏家族和管理閩南聖教書局的莊氏父子。

  祖籍安溪的白瑞安最開始以印刷金銀箔和刻字為業,隨後開設瑞記書店,兼營印字作坊,刊印《三字經》、《千字文》等啟蒙讀物出售。後來,白瑞安將「瑞記書店」遷到鼓浪嶼鹿耳礁(今復興路15號),改名萃經堂,除繼續印售小兒識字課本外,主要為基督教會印刷閩南語羅馬拼音字的《聖經》、《聖詩》,以及《閩語注音字典》等。1904年,白瑞安去世後,其長子白登弼經營萃經堂。他接掌萃經堂後不斷發展業務,把萃經堂經營得有聲有色。1907年,他從美國(一說英國)購進一臺手搖活版印刷機,首開福建鉛字活版印刷之先河,比上海商務印書館還要早使用活版印刷。緊接著聘來外國技師,將手搖操作改為半機械化,業務發展頗為迅速。由此閩南白話字的《閩南聖詩》、《閩語注音字典》等白話字書籍被萃經堂大量印刷,更多人因此而能學白話字讀書識字。

  伴隨著白話字的普及,1908年,閩南聖教書局在鼓浪嶼大埭路(現龍頭路446號)開辦。1932年,書局搬到現福州路43號並擴大業務,莊逸清擔任總經理。除出售聖經聖詩外,莊逸清還託廈門倍文印刷所和鼓浪嶼啟新印刷所,大量印刷《聖經教義》、《基督教故事書》、《基督教三字經》,甚至學校課本等。這些書籍除在廈鼓出售外,還推銷到閩南各地和東南亞地區。莊逸清一直負責閩南聖教書局的管理,直至去世。其子莊迺昌繼承父親職務,直到1956年閩南聖教書局歇業。父子倆幾乎用一生去見證了白話字如何從書局走進廈鼓以及閩南地區平常百姓的家中。

  【花絮】

  受羅馬字啟發 盧戇章創製漢語拼音

  閩南聖教書局出版的羅馬白話字母課本。

  同安人盧戇章曾經做過麥高溫的助理,並為打馬字工作過。受打馬字閩南白話字推行工作的啟發,他創製了拼音文字,並於1892年出版《一目了然初階》(《中國切音新字廈腔》),這是第一個由中國人自己發明創造的字母式漢語拼音方案。民國期間推廣了注音字母的拼音方案,盧戇章成為中國提出漢字拼音化的第一人,被譽為「現代漢語拼音文字之父」。後來,周恩來總理在1958年1月10日政協全國委員會報告會上發表的《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一文中明確指出,我國的漢字拼音改革就是從1892年盧戇章的「切音新字」開始的,對他在現代漢語領域的傑出成就給予高度評價。

  【名詞解釋】

  閩南白話字

  閩南白話字,又稱廈門話教會羅馬字,基督教藉助它克服語言障礙在閩南地區傳播宗教。如將鼓浪嶼拼為「Kulangsu」,廈門拼為「Amoy」。閩南白話字後來演變成現代漢語拼音的源頭,它的出現標誌著中國用漢語表意文字傳播知識的模式發生了深刻的變革。

相關焦點

  • 探鼓浪嶼閩南聖教書局舊址 白話字典曾銷東南亞
    終於在1850年,打馬字在鼓浪嶼第一次向中國教徒推廣閩南話白話字教學,幫助當地人拼音識字。此後,為了讓白話字更加標準化,打馬字持續編纂白話字字典,直到他去世兩年後的1894年,《廈門音字典》終於出版。閩南白話字傳播父子倆經營書局,畢生普及白話字如果說閩南白話字的發明解決了傳教士的語言障礙問題,那麼其後白話字基督教典籍以及白話字讀物的印刷與發行,則讓白話字真正傳播開來。在鼓浪嶼,對白話字傳播功不可沒的,還有經營萃經堂的白氏家族和管理閩南聖教書局的莊氏父子。
  • Amoy其實是閩南白話字!鼓浪嶼上這棟小樓藏著你不知道的閩南文化史【內附獲獎名單】
    此後,為了讓白話字更加標準化,打馬字持續編纂白話字字典,直到他去世兩年後的1894年,《廈門音字典》終於出版。接下來 閩南聖教書局要登場了閩南白話字的發明解決了語言障礙白話字讀物的印刷與發行則讓白話字真正傳播開來
  • Amoy其實是閩南白話字!連漢語拼音都是受這種字啟發而來的
    打馬字在鼓浪嶼第一次向中國教徒推廣閩南話白話字教學,幫助當地人拼音識字。此後,為了讓白話字更加標準化,打馬字持續編纂白話字字典,直到他去世兩年後的1894年,《廈門音字典》終於出版。閩南聖教書局出版的羅馬白話字母課本在鼓浪嶼,對白話字傳播功不可沒的,還有經營萃經堂的白氏家族和管理閩南聖教書局的莊氏父子。
  • 118歲《廈門音個字典》回到廈門 見證閩南白話字發展史
    日前,集美居民駱中民經過多年尋找,終於買到了一本老字典——1902年版《廈門音個字典》。此前,他還收集到1873年印刷的原版《廈英大辭典》、1913年的原版《廈門音新字典》。其中,《廈英大辭典》是第一部大型廈門腔白話漢英詞典。三本字典在當今都極為少見,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收藏價值。駱中民收集的閩南白話字字典品相良好。
  • 鼓浪嶼最民俗客棧 印象閩南
    鼓浪嶼的諸多民宿中,中西合璧的別墅小洋樓是主流,家庭旅館多走情調路線,歐式復古、鄉村田園或地中海風情。偌大的鼓浪嶼上傳統中式風格的客棧不多,地道的閩南風情就只有這獨一家——印象閩南民俗客棧。
  • 鼓浪嶼英文名引市民熱議 Kulangsu源自廈門白話
    日前,鼓浪嶼成功躋身「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並發布了鼓浪嶼文化遺產形象標識。不過,作為鼓浪嶼的「英文名」而出現在形象標識中的「Kulangsu」,卻引發坊間不小的討論:「不是拼音也不像廈門話,這個名稱到底是怎麼回事?」「怎麼一半拼音一半廈門話?」
  • 在鼓浪嶼,有一個閩南小吃的地方:林四喜
    廈門屬於福建東南的南部,他的名字是「一扇門兩州和漳州泉州,我們也叫這三個地方故稱:閩南。據說廈門第一家閩南餐廳[苑香居]在鼓浪嶼龍頭路開業,隨著時間的推移,苑香已經消失很久了。然而鼓浪嶼龍頭路300號,一家名為林四喜閩南的餐廳開張了,然而一些來自三個地方的著名小吃在一起已經建立起來,以創造家庭風味。進店您會發現森林四喜三層樓高實際上是中西合璧裝修風格,既有民國復古風格,又有現代簡約時尚。二樓和三樓都有餐廳,廚房在二樓向所有人開放。大多數服務員都是閩南人,如果你會說閩南話,你會說很多話。
  • 【閩南】閩南話的歷史你知道嗎?
    漳州和泉州是語言學範疇內所指的各種閩南方言的發源地,所有的閩南方言,其源頭都是漳州話和泉州話。漳、泉方言內部有些許差異,主要是音韻系統方面微有區別,但相互之間有嚴格地對應關係;語法及用詞則基本一致。明清以來出現的廈門話和臺灣話(兩者高度接近),都是直接由漳、泉各縣(市)方言混合而成,均體現了亦漳亦泉、不漳不泉的特點。基於此,廈門話和臺灣話亦被國內外人士視為典型的閩南話。
  • 鼓浪嶼這家絲丁魚餅好好吃,閩南風味菜地道,鼓浪嶼不只網紅小吃
    作為一名走南闖北的旅行家,我想說的是,如果你在廈門想吃海鮮,但是又點了一堆香辣蟹椒鹽蝦,那還不等於沒有嘗到正宗的閩南海鮮?所謂入鄉隨俗嘛,何不用心品嘗一下當地特色做法。鼓浪嶼這家餐廳閩南風味餐廳,倒是可以一試。以廈門菜清蒸、汆煮為主,融合各地的做法,又不失廈門風味的精髓。做出來的口味老少鹹宜,南北皆可。對於鼓浪嶼旅行的客人來說,很是實用。
  • 世界遺產---鼓浪嶼(5)
           鴉片戰爭以前,鼓浪嶼曾長期是一座人煙稀少的荒島。直至宋元時期,才有「圓沙洲」的名稱,明時始用「鼓浪嶼」名稱。島上多為半漁半農經濟,最初的房屋也多是十分簡陋的民房。閩南三角區的原始民居形式,自然影響鼓浪嶼的民房形式。
  • 組圖:閩南龜印工藝守望者
    組圖:閩南龜印工藝守望者 去年,他被廈門指定為龜印工藝的第五代傳人,被稱為「最後的龜印雕刻師」。張斌 攝   「龜文化」在閩南地區由來已久,逢年過節,閩南人都會以龜祭祖、祭神,象徵著吉祥如意。龜印就是它的模具,把捏好的糯米包上餡料,往龜印上一扣壓,一個布滿花紋的「龜」就成形了。過去的年代,閩南人即便遠渡重洋,身邊也要帶一把龜印,讓漂泊的鄉愁有一個寄託。
  • 閩南話和廣府白話各片區方言發音出現差異是什麼原因?
    廣東的粵語也不一定都能互通的,有些土白話也是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適應的,比如香山方言(包括中山石歧話、珠海澳門白話)就和廣州話有區別,東莞寶安方言以及四邑話(新會、恩平、開平、臺山)區別更大,而吳川化州人一開口就很有喜感,如同說相聲,也不太好懂。
  • 鼓浪嶼申遺「核心要素」 四落大厝體現閩南特色
    四落大厝編者按:鼓浪嶼申遺,53個核心要素點是關鍵。那麼,鼓浪嶼擁有哪些「核心要素」呢?從今天起,我們將以時間為軸線,為您講述不同時期的歷史遺存,盤點鼓浪嶼的「核心要素」。商報訊(記者 龔冉)五六月期間,鼓浪嶼申遺工作將迎來國家文物局專家評審團的檢查和評估,如果順利通過此次「大考」,鼓浪嶼將於今年8月正式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從而獲得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入場券」。鼓浪嶼的建設發展,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達到鼎盛時期。
  • 廈門豪華海景餐廳,品嘗特色的閩南菜,還能直面鼓浪嶼
    來廈門旅行,入住海港英迪格酒店,他們家的江畔餐廳非常的棒,對面就是鼓浪嶼,一邊吃飯一邊欣賞美景。江畔餐廳位於酒店四層,貫穿上下兩層,包括餐廳、酒廊、露臺等多個獨立的活力空間,打破傳統酒店設施的界限。,可以一邊用餐一邊欣賞鼓浪嶼美景,很愜意呢。
  • 廈門豪華海景餐廳,品嘗特色的閩南菜,還能直面鼓浪嶼
    來廈門旅行,入住海港英迪格酒店,他們家的江畔餐廳非常的棒,對面就是鼓浪嶼,一邊吃飯一邊欣賞美景。江畔餐廳位於酒店四層,貫穿上下兩層,包括餐廳、酒廊、露臺等多個獨立的活力空間,打破傳統酒店設施的界限。餐廳在保留了廈門傳統本地美食風味的基礎上,又加入了南洋菜及各國風味,而且餐廳和鼓浪嶼隔海相望,可以一邊用餐一邊欣賞鼓浪嶼美景,很愜意呢。推薦菜品:他們家主打閩南特色菜和南洋菜系,同安封肉,薑母鴨,閩南博餅,一個都不能錯過,這次體驗了他們家的特色閩南菜,推薦給大家。
  • 閩南方言的代表——廈門話
    一個方言區或一個省內的某個方言點之所以能逐步發展成為這個方言的代表,除了方言發展的內在因素外,更主要的是外在原因,即由人們共同的交際需要所決定。在交際方面,該方言點在本方言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均處於中心地位,或者是由於該方言點的地域和方言使用的人口比其他方言點更大、更多等等。
  • 你的閩南話夠標準嗎?閩南話水平測試大綱首發
    ­  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突出「傳統工藝振興」「閩南文化進校園」和「助力鼓浪嶼申遺」等主題開展宣傳,活動分為振興傳統工藝技藝成果展、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團走進鼓浪嶼專場文藝演出、《閩南話水平測試大綱》首發儀式、「土樓與鼓浪嶼的對話」圖片展、《香·謎》香道主題國際燈謎作品展等五大內容。
  • 鼓浪嶼:既有獨特的僑鄉風情,又有美味的閩南特色小吃
    廈門是福建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之一,這裡既有著大都市的繁華,也有著普通小城的安靜自在,廈門的旅遊資源豐富,像是鼓浪嶼、南普陀寺都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景點,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鼓浪嶼。鼓浪嶼位於廈門島西南隅,與廈門市隔海相望,這裡既有獨特的僑鄉風情,又有美味的閩南特色小吃,各式的異國建築更是讓鼓浪嶼別具一格。這裡匯集了菽莊花園、日光巖、皓月園等熱門景點,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風格各異的老建築,適合散步、發呆,安靜地享受生活。鼓浪嶼是一個精緻的社會,走在青磚路上別有一番韻味。
  • 大愛福建之閩南特色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八閩大地之閩南風俗,閩南屬於福建南部,包括泉州、廈門、漳州。他們這三個地方有共同的特色就是語言一致,都是講閩南話,臺灣也是講閩南話的 ,因為臺灣離福建就隔一個臺灣海峽,天氣好的時候站在廈門金門島上都可以看到臺灣島。
  • 盤點閩南技藝:你所知道和不知道的閩南技藝
    惠安石雕藝術源於黃河流域,又融會外來文化與技藝精華,與建築藝術交相輝映,經長期磨合發展,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文化內涵,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朵奇葩,也是南派石雕藝術的代表和閩南文化的瑰寶。佛妝服飾技藝閩南地區宮廟隨處可見,隨之衍生的神佛頭像雕刻、紙帽製作、服飾刺繡技藝在民間代代相傳。按照學術概念,佛裝,即佛所披著之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