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oy其實是閩南白話字!連漢語拼音都是受這種字啟發而來的

2021-02-16 廈門日報

都說建築就像一本書

翻開歲月的扉頁待你細細品味

 

「鼓浪嶼(Kulangsu)」一詞

遠非簡單地指代一座島嶼名稱

這裡是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

由華人華僑、多國僑民共同營造

有著文化多樣性與生活品質的國際社區

日報君定期推出專題

帶你領略琴島上獨具特色的歷史風貌建築

一同回憶那些鼓浪嶼往事

今天,讓我們走進

見證了閩南白話字發展的

★閩南聖教書局舊址★

相信小夥伴們的英語應該都不錯

肯定都知道廈門的英文叫「Amoy」

鼓浪嶼的英文叫「Kulangsu」

但你很可能不知道

它們其實叫做↓↓

網絡圖

又稱廈門話教會羅馬字,基督教藉助它克服語言障礙在閩南地區傳播宗教。如「Kulangsu」、「Amoy」。

可別小看了閩南白話字,咱們從小讀書認字用的拼音就是從這兒起源的!它的出現還標誌著中國用漢語表意文字傳播知識的模式發生了深刻的變革!

今天要介紹的這個地方

可以說是見證了閩南白話字

從誕生到改進

到向閩南甚至東南亞地區傳播

再逐漸淡出歷史舞臺的過程


閩南聖教書局

坐落在今天福建路43號的這棟小樓,便是曾經的閩南聖教書局(Southern Fujian Christian Bookstore)舊址。這是一個閩南教會專門服務教徒的書店,而裡面擺放的閩南白話字編印的教會典籍則成了她最大的特色。它位於街角,磚混結構,建築面積200餘平方米,為三層洋樓,造型簡約。建築外牆為清水紅磚牆,窗套、樓層間腰線都用白色洗石子工藝的仿石裝飾,白色線條與紅磚牆形成對比,是20世紀鼓浪嶼華僑建築常見的風格。

就讓我們跟著她的記憶

一起去看看閩南白話字的前世今生

1850年11月17日

美國傳教士打馬字

在一封信中寫道↓↓

有個問題,即到底有什麼樣的途徑能使這裡的信徒們領悟上帝的話,並且可以自己閱讀它。這個問題在這裡的傳教士們的腦海裡有重要地位……我們中的一些人正在實驗依靠羅馬字母系統,《聖經》與其他宗教書到底是否可能傳給信徒們,或傳給那些雖不會閱讀,但對基督教有興趣的人去自己閱讀《聖經》。

打馬字的信體現的

正是西方傳教士進入中國後

面臨的最大問題——語言

不過,從信中我們也能看出,此時的傳教士們已經找到了一種途徑。這種途徑最終被證明是可行的,閱讀《聖經》自然不在話下,甚至還讓更多閩南人藉此讀書識字。

白話字的出現

是眾多傳教士不斷進行摸索以及更新的結果

美國傳教士馬禮遜便在閩南華僑在馬六甲的居住地英華書院開始研究並推行白話字,就是用羅馬拼音字母來書寫閩南方言。當時,馬禮遜還和當地的華人華僑合作編寫了最早的《羅馬化會話手冊》。然而,當時推行白話字以及編寫這個手冊,目的卻不是讓閩南的華僑們學習《聖經》,相反,是讓傳教士學習,幫助他們到閩南傳教時更快地掌握閩南話。後來,傳教士們為了讓信徒自己閱讀《聖經》,就把原來為外國傳教士學習閩南話而設計的閩南話羅馬字用來翻譯《聖經》。

第一個用閩南話羅馬字翻譯《聖經》的是養雅各

而第一個拿它對教徒進行教學的是打馬字

而這期間同樣離不開

羅啻、杜嘉德以及麥高溫

等傳教士的不斷嘗試革新

打馬字在鼓浪嶼第一次向中國教徒推廣閩南話白話字教學,幫助當地人拼音識字。此後,為了讓白話字更加標準化,打馬字持續編纂白話字字典,直到他去世兩年後的1894年,《廈門音字典》終於出版。

接下來 

閩南聖教書局要登場了

閩南白話字的發明解決了語言障礙

白話字讀物的印刷與發行

則讓白話字真正傳播開來


閩南聖教書局出版的羅馬白話字母課本

在鼓浪嶼,對白話字傳播功不可沒的,還有經營萃經堂的白氏家族和管理閩南聖教書局的莊氏父子。

祖籍安溪的白瑞安最開始以印刷金銀箔和刻字為業,隨後開設瑞記書店,兼營印字作坊,刊印《三字經》、《千字文》等啟蒙讀物出售。後來,白瑞安將「瑞記書店」遷到鼓浪嶼鹿耳礁(今復興路15號),改名萃經堂,除繼續印售小兒識字課本外,主要為基督教會印刷閩南語羅馬拼音字的《聖經》、《聖詩》,以及《閩語注音字典》等。

白宅 網絡圖

1904年,白瑞安去世後,其長子白登弼經營萃經堂。他接掌萃經堂後不斷發展業務,把萃經堂經營得有聲有色。1907年,他從美國(一說英國)購進一臺手搖活版印刷機,首開福建鉛字活版印刷之先河,比上海商務印書館還要早使用活版印刷。緊接著聘來外國技師,將手搖操作改為半機械化,業務發展頗為迅速。由此閩南白話字的《閩南聖詩》、《閩語注音字典》等白話字書籍被萃經堂大量印刷,更多人因此而能學白話字讀書識字。


窗套白色洗石子工藝的白色線條與紅磚牆形成對比

伴隨著白話字的普及,1908年,閩南聖教書局在鼓浪嶼大埭路(現龍頭路446號)開辦。1932 年,書局搬到現福州路43號並擴大業務,莊逸清擔任總經理。除出售聖經聖詩外,莊逸清還託廈門倍文印刷所和鼓浪嶼啟新印刷所,大量印刷《聖經教義》、《基督教故事書》、《基督教三字經》,甚至學校課本等。這些書籍除在廈鼓出售外,還推銷到閩南各地和東南亞地區。莊逸清一直負責閩南聖教書局的管理,直至去世。其子莊迺昌繼承父親職務,直到1956年閩南聖教書局歇業。父子倆幾乎用一生去見證了白話字如何從書局走進廈鼓以及閩南地區平常百姓的家中。


內部結構圖

那麼這又和漢語拼音有什麼關係呢?

同安人盧戇章曾經做過麥高溫的助理,並為打馬字工作過。受打馬字閩南白話字推行工作的啟發,他創製了拼音文字,並於1892年出版《一目了然初階》(《中國切音新字廈腔》),這是第一個由中國人自己發明創造的字母式漢語拼音方案。

民國期間推廣了注音字母的拼音方案,盧戇章成為中國提出漢字拼音化的第一人,被譽為「現代漢語拼音文字之父」。

後來,周恩來總理在1958年1月10日政協全國委員會報告會上發表的《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一文中明確指出,我國的漢字拼音改革就是從1892年盧戇章的「切音新字」開始的,對他在現代漢語領域的傑出成就給予高度評價。

往事都已成煙

現在這棟小樓默不做聲看著一切

是在訴說她的往事

更是在訴說一段和琴島相關

和閩南文化相連的別樣歷史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記者:鄔秀君、黃曉波

編輯:羅小州 值班主任:蔡萍萍

廈門日報社微信矩陣

暱稱
微信號暱稱微信號廈門日報xiamenribao廈門招考xiamenzhaokao廈門晚報xmwb597海峽生活報lifeweekly0592海西晨報haixichenbao臺海雜誌taihaizazhi廈門網xmnn-cn遇見婚戀網yujianw520

更多資訊請猛戳閱讀原文下載廈門日報App

相關焦點

  • Amoy其實是閩南白話字!鼓浪嶼上這棟小樓藏著你不知道的閩南文化史【內附獲獎名單】
    這是一個閩南教會專門服務教徒的書店,而裡面擺放的閩南白話字編印的教會典籍則成了她最大的特色。它位於街角,磚混結構,建築面積200餘平方米,為三層洋樓,造型簡約。建築外牆為清水紅磚牆,窗套、樓層間腰線都用白色洗石子工藝的仿石裝飾,白色線條與紅磚牆形成對比,是20世紀鼓浪嶼華僑建築常見的風格。
  • 鼓浪嶼成為漢語拼音早期原型誕生地 曾產生了多位著名語言學家
    鼓浪嶼是閩南白話字最早產生的地方——早在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廈門話已有閩南白話字書寫系統。1850年,美國傳教士打馬字牧師(Rev. Talmage)在鼓浪嶼第一次向中國人推廣閩南話白話字教學,用廈門音白話字出版課本、聖詩、《聖經》等,幫助當地人拼音識字。  這套用羅馬拼音字母來書寫閩南方言的白話字系統,對日後中國漢語拼音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 118歲《廈門音個字典》回到廈門 見證閩南白話字發展史
    三本字典在當今都極為少見,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收藏價值。駱中民收集的閩南白話字字典品相良好。▲駱中民展示自己收藏的最得意的三本閩南白話字字典。《廈門音個字典》駱中民說,閩南白話字的發明,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果實,也是閩南文化這根藤上結出的一朵奇葩。
  • 鼓浪嶼閩南聖教書局所印閩南白話字典當年遠銷東南亞
    打馬字的信體現的正是西方傳教士進入中國後面臨的最大問題——語言。不過,從信中我們也能看出,此時的傳教士們已經找到了一種途徑。這種途徑最終被證明是可行的,閱讀《聖經》自然不在話下,甚至還讓更多閩南人藉此讀書識字。  白話字的出現是眾多傳教士不斷進行摸索以及更新的結果。
  • 探鼓浪嶼閩南聖教書局舊址 白話字典曾銷東南亞
    打馬字的信體現的正是西方傳教士進入中國後面臨的最大問題——語言。不過,從信中我們也能看出,此時的傳教士們已經找到了一種途徑。這種途徑最終被證明是可行的,閱讀《聖經》自然不在話下,甚至還讓更多閩南人藉此讀書識字。白話字的出現是眾多傳教士不斷進行摸索以及更新的結果。
  • 「漢語拼音之父」,為什麼是個福建人?
    大江南北的小學課堂裡,都將響起孩子們跟著老師咿咿呀呀學拼音的聲音。學了拼音,再學漢字,我們對這種識字方式早已習以為常,但它實為一種新鮮事物。漢字已發展數千年,在歷史上更為常見的,是人們採用「反切」等方法來學習漢字。
  • 漢語拼音為什麼不好用
    ▍燕京大學,Yenching University 漢語拼音為什麼長成這樣?而這些大學的拼音又都是如何來的呢?該方案奠定了日後傳教士漢語拼音的基礎,但是自身卻傳播不廣,乃至很快湮沒無聞。 同樣一個「莊」字,英國人寫 chuang,法國人寫 tchouang,荷蘭人更是能寫出 tschoeang 來。
  • 古時候沒有漢語拼音,遇到不認識的字,人們怎樣去認識漢字的?
    原問題:古時候沒有漢語拼音,遇到不認識的字,人們怎樣去認識漢字的?這麼問就應該多花點時間去了解一下漢語拼音的發展歷史,其實很早以前,漢字就有拼音了,只不過跟現在的漢語拼音不太一樣,複雜程度也更大,只有對漢字注音,人們根據注音也就能識字和發音的。在漢字的發展中,漢語拼音是後來的一個產物,是從西方的傳教士開始使用的。
  • 臺灣漢語拼音與「通用拼音」爭鬥的背後
    「通用拼音」是什麼東西漢語拼音和「通用拼音」都是使用羅馬字母的拼音系統,漢語拼音於1952年由祖國大陸研發,目前已經廣為國際採用,並已獲得國際ISO認證,目前全球有15億人口熟悉漢語拼音。「通用拼音」為近年由臺灣學者依照漢語拼音研發而來,目前使用者以學者為主,臺灣當局新領導人在臺北市「市長」任內曾採用於地名和路街名譯音。
  • 臺灣人使用漢語拼音嗎?
    「ㄅㄆㄇㄈ」很多大陸朋友以為是日文字,看起來很像,但它其實和漢語拼音一模一樣,只是前者是用「符號」,後者是用英文字母。例如ㄅ就是b,ㄆ就是p,ㄇ就是m,ㄈ就是f……全都都有對應的。差別就如此而己,和什麼日本阿拉伯韓國甚至閩南都沒什麼關係。「ㄅㄆㄇㄈ」是1918年就制定了的,但漢語拼音則是1958年才制定的。
  • 閩南人知道嗎 閩南文化從何而來
    那麼閩南人又是從何而來呢?閩南原來沒有舊石器時代的遺址發現,平潭的殼丘頭、金門的富國墩、潮汕的浮冰文化都屬於新石器時代,迄今數千年而已。1990年在漳州北郊的蓮花池山發現了舊石器時代的遺址,說明早在四萬年之前閩南就有原始部落生活於此。
  • 都是華人,為何大家姓名拼寫不一樣?其實是不同拼寫系統惹的禍
    其實拼寫不同的背後,其實是不同拼寫系統和文化差異造成的結果,這種文化的差異也一直延續至今,成為一種特別的語言文化。一、拼寫系統之間的"大亂鬥"現在我們所學的漢語拼音,其實是在建國之後,政府為了更好地推廣漢語普通話,而在上世紀50年代期間制訂的一種漢字注音方案。
  • 漢語拼音出現在什麼時候,它未出現前怎樣讀漢字
    漢語拼音是我們現在每個人都熟知的,漢字的博大精深和拼音的簡易方便,共同締造了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漢字歷史悠久,在我國遠古時期就有倉頡造字,現代我們所學的漢字是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演變而來的。那麼漢語拼音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 原子筆尖的珠是寫好字的關鍵受了哪種運動的啟發 螞蟻莊園12月10日...
    18183首頁 螞蟻莊園 原子筆尖的珠是寫好字的關鍵受了哪種運動的啟發 螞蟻莊園12月10日答案 原子筆尖的珠是寫好字的關鍵受了哪種運動的啟發 螞蟻莊園12月10日答案
  • 閩南話的「福」字(一)
    做為閩南和臺灣兩地區民眾,包括每一位中國人,人生最理想的追求目標,莫不過是「福祿壽」這種願望的實現。難怪閩臺兩地區民間房屋的大門門對,廳堂聯句處處都可以看得到:福如東海大,壽比南山長。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堂。福祿壽三星拱照,天地人六合同春。等等美聯佳句,非常受大眾喜愛。
  • 漢語拼音溯源
    說文解字  今年是國務院頒布《漢語拼音方案》60周年。你可知道,我們使用多年的漢語拼音不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它的產生和發展是漢語語言社團歷盡千帆後的大智慧。 自從漢字形成並廣為傳播,利用什麼方式拼讀漢字(甚至外文)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 漢語拼音為什麼和英文那麼像?真像原來是這樣!
    說到漢語拼音和英文,相信很多人在上學期間都為之頭疼過。它們長得幾乎一模一樣,讀起來千變萬化,讓人絞盡腦汁才能學會,期間不知道累死了多少腦細胞!很多人在學習漢語拼音和英語的時候都會發出靈魂拷問:為什麼你們長得這麼像,但偏偏不是同一個發音呢?
  • 如果你到amoy狼厝內作客,那麼會吃到哪些廈門菜呢?
    民國時期中山路一帶街景,當時「新南軒」等酒樓均集中於此看到這裡,我就有點憂傷了,畢竟我是一個從小到大都唱著「愛拼才會贏」的amoy狼,怎麼可以對廈門好吃的食物不了解呢。其實,美味的廈門菜分很多種,有的是深藏在尋常市井深巷的老式美食,有的是等待被人發掘的名菜新貴。
  • 漢語拼音運動的歷史回顧
    直音,就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讀不出來。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反切上字與所注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注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周有光先生稱反切是「心中切削焊接法」。這兩種注音方法,用起來都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