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要注意修辭手法的運用和作用,疊詞的運用和作用。
尤其是描述恐龍的演變過程運用的是排比的修辭手法,經常會以填空、仿寫、補充句子等形式考查。疊詞是考試中經常考到的知識點,常見的考察形式:①疊詞填空。②句子中運用疊詞的作用。《琥珀》一文經常以課內閱讀的形式考到琥珀的形成過程及其意義;《飛向藍天的恐龍》第4自然段是重點段落,寫出了恐龍的演變過程
4.擬人句:一隻小蒼蠅展開柔嫩的綠翅膀,在陽光下快樂地飛舞。
這句話中作者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用「快樂地飛舞」說明小蒼蠅的心情很高興,與後文中小蒼蠅被滴落的松脂包住的悲慘命運形成對比。
5.排比句:數千萬年後,它的後代繁衍成一個形態各異的龐大家族。有些恐龍像它們的祖先一樣兩足奔跑,有些恐龍則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龍身長几十米,重達數十噸;有些恐龍則身材小巧,體重不足幾公斤。有些恐龍兇猛異常,是茹毛飲血的食肉動物;有些恐龍則溫順可愛,以植物為食。
這段話利用排比句寫出了恐龍家族「形態各異」的特點。
6.含有疊詞的優美句子:(1)一個夏日,太陽暖暖地照著,海在很遠的地方翻騰怒吼,綠葉在樹上颯颯地響。(2)晌午的太陽光熱辣辣地照射著整個樹林。許多老松樹滲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陽光裡閃閃地發出金黃的光。
這兩句話中疊詞的運用烘託出了遠古時代神秘的氣氛,同時讓讀者讀起來富有節奏感,並且能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和形象性。
這一章節的習作考點提示本次作文注意寫作的技巧,也可以表達關於體驗科學的感受。習作是想像作文,注意材料的選擇,把事物的樣子、功能等介紹清楚。
這一章推薦四年級的小學生讀《大自然的奧秘》,因為這篇文章涵蓋了大自然神秘現象中最具價值的內容。當今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土地生態退化、生物多樣性銳減、海洋資源破壞和海洋汙染等全球性環境問題是人類社會發展所面臨的嚴重問題。這些日益突出的環境問題都是對我們人類進行宣傳教育的新課題,同時也構成了學生科普教育的重要內容。
閱讀這本書的時候,要學習文中內容新穎,視角獨特的寫作手法,閱讀時細細體會其中的知識性和趣味性,變乏味知識為輕鬆愉悅心情,化晦澀為妙趣橫生,邊讀邊感受「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