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記憶」是城市形成、變遷和發展中具有保存價值的歷史記錄,曾經的一幕幕歷史畫卷、一幅幅生活圖景,都為中國城市文明留下了時代的記憶、流行的痕跡和生活的寫照。6月30日,瀋陽晚報、瀋陽網記者從和平區了解到,羅士圈公園改造提升工程已經啟動,這是羅士圈公園繼2005年大規模改建後的首次改造,改造工程力爭8月末竣工。值得一提的是,重塑渾河晚渡文化記憶為本次羅士圈公園改造的重點。
羅士圈公園
改造注重文化氣質
羅士圈公園位於渾河北岸工農橋和勝利橋間,綿延2.4公裡,為渾河北岸最佳休閒、娛樂去處之一。記者了解到,羅士圈公園提升改造工程項目已經列入2016年瀋陽市城建計劃,總投資2935萬元,改造工程力爭8月末竣工。
記者了解到,渾河水系從東三環橋至西三環橋,主要有八個濱河帶狀公園,公園定位大多以休閒、娛樂、運動為主,從現狀布局來看,渾河水系周邊缺少具有文化氣質的公園。而改造前的羅士圈公園,存在園建陳舊、文化節點小且孤立、濱水空間風貌單一、活動場地和設施缺乏等問題。
此次公園提升改造工程,圍繞構建渾河濱水文化休憩長廊、植入特色林下活動空間、重塑渾河晚渡文化記憶三個方面,實施7項工程,將新建渾河晚渡碼頭,同時在現存的瀋水閣、臨風亭、晚鐘亭的基礎上,新建晚渡亭和憶泊亭。到8月底改造完畢時,「盛京八景」中的「渾河晚渡」景觀將得到升級再現,羅士圈公園將成為渾河沿岸更具文化氣質的公園。
「渾河晚渡」
再現城市文化記憶
羅士圈公園的改造,為什麼要將重現「渾河晚渡」作為重頭戲?原來早在三百多年前,羅士圈碼頭已是瀋陽最繁華的所在之一,「渾河晚渡」這一著名景觀早就聞名遐邇,是瀋陽重要的城市記憶。
據歷史記載,羅士圈碼頭已有300多年歷史,是渾河上最早的碼頭。300多年前,羅士圈地區人家很少,後來隨著碼頭興盛,人們相繼從關內闖關東來此定居,以致羅士圈地區人口逐漸增多。羅士圈碼頭漕運,從明清以來,一直是盛京下遼河、出渤海、赴天津、到煙臺、去上海的唯一通道。當時,羅士圈有一個大碼頭、兩個小碼頭,船隻最多時,大小帆船達到上千艘。
那麼,羅士圈公園的改造將給附近居民帶來什麼利好?從地理位置看,羅士圈公園東西縱跨和平區與于洪區,北側與渾河灣街道無縫銜接,現居住在附近的數十萬市民,將直接受益於羅士圈公園改造所帶來的環境、休閒、文化功能的提升。
瀋陽晚報、瀋陽網高級記者 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