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河,瀋陽人的母親河。謂瀋水之陽,渾河,就是綿延不息的那條瀋水。
相傳七千多年前,先民們便在渾河流域繁衍生息。到明末清初,渾河漕運通航,碼頭繁榮,是瀋陽與外界的通商口岸。佇渾河之濱,品雄渾如驚雷、似奔馬,也自有那「暮山銜落日,野色動高秋」的幽靜。
渾河晚渡,被繆潤紱、戴梓等文人寫進詩句,光影流傳。
近年來,瀋陽加大渾河綠化的力度,打造了五裡河公園、羅士圈公園、瀋水灣公園、長白島森林公園等一系列綠化帶,讓河岸具備了遊玩、健身等更多景觀與休閒功能,越來越多的文體活動、盛事也在這裡紛呈上演。
渾河晚渡,流淌著光陰,迭進著美麗,為這座城輸送朝暮相守的陪伴,給城中人汩汩綿續的撫慰與力量,一路奔流。
往昔那十裡碼頭,來往著歷史與繁華
「暮景河間系短篷,客旅無邊渡口行。但聽鐘聲出晚寺,歸舟隱隱有無中。」晨鐘暮鼓,晚渡歸舟,無聲歲月裡的動靜影像,交錯閃回。如今,若有心情探訪,您還尋得見羅士圈公園那6根高1米多、直徑30釐米、基座40釐米見方、重約340公斤的鑄鐵纜樁,撫摩年輪裡鐫刻過的繁華點滴。
據有關史料記載,渾河漕運源於明代,興盛於清代。當時,渾河上沒有橋梁,不僅兩岸往來靠船隻擺渡,而且,渾河渡口還是瀋陽下遼河出渤海的水運門戶。渾河沿岸的諸多漕運碼頭是繁榮瀋陽經濟、南北物資交流的樞紐。渾河北岸曾有七間房、石廟子、古木場、渾河官渡、望北樓、十裡碼頭、騾子圈子、靉雞堡等渡口,「羅士圈」是「十裡碼頭」的核心港口,彼時,從這裡出發的客貨船可直達渤海,去往山東、天津以及江南沿海城市。過盡千帆,商旅羈絆,十裡碼頭曾經的鼎沸繁華,今日從足以拴纜大型船隻的粗壯鑄鐵纜樁可見一斑。
據說,當年努爾哈赤從遼陽遷都至瀋陽就是從這裡登陸,周恩來隨伯父到瀋陽也是在羅士圈碼頭登陸的。
渾河的傳說更多。
相傳唐朝大將薛仁貴途經渾河源頭時,被怡人景致吸引不慎滾馬。從此,人們把這裡稱作「滾馬嶺」。
渾河畔瀋水灣公園裡有三棵古老的柳樹,它們有霸氣的名字——盛京龍柳,每一棵也都有著顯赫的傳說,記述三位皇帝與瀋陽的緣分。
「盛京龍柳1號」,相傳是清康熙皇帝二次東巡祭祖,在新賓永陵謁陵大典後,經渾河水路到盛京行祭陵的大饗禮,一路雲低雨急,當龍船行至盛京渾河段,突然雲開霧散,雲成龍形,天降祥雲。聖主大悅,命停船靠岸,讓人植龍柳記之。「盛京龍柳2號」,清乾隆皇帝第三次回盛京祭祖,在盛京故宮大宴群臣後,在王公大臣的陪同下,來到渾河邊吟詩作賦,天降急雨,眾人忙上前將乾隆帝扶到柳樹下,柳樹高大的樹冠形成天然華蓋,乾隆皇帝沒有淋到一滴雨,贊此柳神樹。「盛京龍柳3號」,清嘉慶皇帝第一次東巡祭祖,接待盛京大小官員後,來到渾河岸邊,春和景明,萬樹皆靜,唯有此龍柳無風自舞,嘉慶興致高漲,言「此柳乃知君王心啊!」
今朝這渾河兩岸,給一座城最多溫柔
歷史的長河裡,渾河留下傳說和故事,今天,我們有幸依然得見「渾河晚渡」的美景,更得以享受其生發的更多歡暢。
羅士圈公園已經成為和平區渾河沿岸四大公園的其中一個,不但重塑渾河晚渡文化記憶,更構建渾河濱水文化休憩長廊、植入特色林下活動空間,成為鑲嵌在渾河段帶上的一顆明珠。與它一併,渾河沿線的瀋水灣公園、長白島森林公園、五裡河公園、奧林匹克公園、渾河西峽谷生態公園等一眾公園共同組建起沈城人的「後花園」,人在笑鬧,花也爭俏,櫻花海棠,百合送香,隨微風齊來的還有滿滿一捧的好心情。臨水棧道清柳飄搖,友朋相聚共度閒暇,若是等到夕陽時分,渾河波光粼粼,對岸燈火人家,那記憶裡的盛京盛景與「渾河晚渡」,歷史與現代在這一刻完美交匯,令人感嘆,更生沉醉。
如今的渾河瀋陽段,架橋17座,長青橋、富民橋、三好橋、東塔橋……飛虹聯通兩岸,風景渾然自成,一條項鍊串起17顆珍珠,夜色裡閃耀其芒,交相輝映,看不夠的就是這水上的流光曼妙。
更好的,是流動的風景。
2020年6月23日晚,第六屆渾河之夏藝術季暨首屆「品質和平」夜生活節啟動禮在雲颺閣舉行,渾河的美麗夏天就這樣開啟。
6月27日晚,「天籟之聲」第四屆郎朗鋼琴廣場演出季首場音樂會——「和平之音」鋼琴音樂會奏響,悠揚的琴聲伴著夏日晚風,絲絲愜意拂面而來。
同時,瀋陽K11渾河之夏河畔市集也華彩綻放,拉開「人文 妙趣橫生」的魅力篇章。人們在這裡不期而遇,逛集市,看潮物,遠處水粉色的氤氳餘暉作背景陪襯,歡樂的笑聲更為落下的夜色綴滿溫馨……生活在渾河之畔的瀋陽人,就這樣代代和美幸福著,與河相伴,河亦佑之。
據史料記載,康熙年間十六景、同治年間十景、光緒年間八景、清末八景、民初八景,「渾河晚渡」都名列其中,2020年瀋陽評選新十景,人們再度把手裡的票投給它。為什麼?因為這就是我們的母親河,我們深愛它,依戀它,它見證著這座城市前進的腳步,也寄託著我們關於歷史和未來的每一個美好夢想。
我們還要保護它,祝福它,城因水興——願景更美,此情彌堅。
本文來源於指尖瀋陽、沈報全媒體記者 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