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中的這些現象,你吃飯的時候遇到過嗎?
民以食為天,自古以來美食與人的生活都是密不可分的。衣食住行,最早人吃東西無非就是填飽肚子得以生存。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填飽肚子不再是吃飯唯一追求的時候,人們漸漸的開始注重色香味。
中國地域遼闊,水土風情不一。刨去滿漢全席一百單八道菜不說,出名的就有八大菜系。
山東的魯菜、四川的川菜、湖南的湘菜、江蘇的蘇菜又稱淮揚菜、廣東的粵菜、福建的閩菜、安徽的徽菜、浙江的浙菜,均在其列。
近年來風頭正勝的河南豫菜、貴州菜,以及其他省份的菜系。單算這些加起來幾千道菜還是有的,這還不加上其他民族的菜餚。
有人說有沒有哪一道菜,在八大菜系中都可能會點到的。小編告訴你有,還不止一個。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現在大街上無論你走進哪一家餐館,有一道菜是基本上都能點的到的,那就是西紅柿炒雞蛋了。
排行第二的,那就是土豆絲了。這兩個菜橫掃大江南北,到哪都有人喜歡的。
刨去這個,其它的也有。就拿現在最常見的水煮魚來說,川菜有,湘菜也有。川菜的水煮魚主麻辣,湘菜的主香辣。
再舉一個例子,宮保雞丁。不少的朋友都吃過,這道菜川菜有,魯菜同樣也有。
現在吃飯請客,無非就招待親戚朋友了。三五好友同行,一般都會選餐館就餐。
很多朋友反映,現在的餐館大多有投機取巧之意。就比如說,點上一份乾鍋蝦,看似滿滿一鍋,三五個朋友夾不上幾筷子蝦就不見了。剩下的半鍋,是嚼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香辣酥。
還有反映較多的就是梅菜扣肉了,看著肉片滿滿一大盤,幾筷子下去肉片不見了,留下三分之二的竟是梅菜乾。
後者當然是處於調侃,如果知道這道菜的製作流程,就明白了梅菜扣肉還真就是這個做法。
其實換位思考一下也勉強能接受,物價的時代。商家既然開店,必然從利潤考慮。
這種取巧的情況,也並僅僅在餐館出現。早些年間的鄉下,生活條件沒有這麼好,家中來了客人還是在家裡接待的。
老話說平時嚼糠咽菜,有客上門也要好生招待。鄉下自家餵養的往往有下蛋的母雞,家裡來了客人,一盤炒雞蛋是必不可少的了。
但那時節,家家貧困戶戶貧寒。雞蛋平時都是攢起來,以備後用,很少沒事有自己吃的。一盤炒雞蛋,放的雞蛋多了自己心疼。放的少了,又撐不起牌面。後來就有心思的婦女,把雞蛋和其他菜混在炒,一樣的色澤金黃。這樣既節省了資源,與牌面也說的過去。
現在有的朋友在公眾平臺分享美食,說到小時候媽媽發明的一道菜,在打散的雞蛋裡面加入饅頭碎末,吃起來賊好吃,小時候一下能吃一大碗呢。
關於這種情況,我想說可能那個時候你媽媽攢的雞蛋不多了哦。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衣食住行中,吃尤其是重要。
以上便是小編的見解了,喜歡的朋友在下方留言,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