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計學院成立於2010年9月,是由前「設計學院」劃分出的工業設計、產品設計、染織藝術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和部分設計基礎教學團隊組成。
工業設計學院現有教職員工87人,專任教師71人,教授9人、副教授26人,碩士生導師 18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14人,外籍教師1人,具有境外學習工作經歷30人,具有雙師型背景教師31人。學院擁有廣東省首批協同育人平臺,被教育部、財政部聯合批准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和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目前,學院是「教育部高等學校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廣東省高等學校工業設計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學院還擁有廣東省聯合培養研究生示範基地、廣東省工業設計創意與應用重點實驗室等一系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平臺。為了建立跨專業的、更適合學科發展及產業趨勢的「問題導向式」教學科研平臺,學院以工業設計、產品設計、互動設計、染織藝術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為基礎,建立「專業」的教學體制,負責本科學生第1-5學期的專業知識學習。以社會需求和學院核心優勢為導向,成立「智能與體驗創新」、「產品與系統創新」、「文化與社會創新」、「纖維與空間創新」、「時尚與品牌創新」五個教學研究中心,負責本科生6-8學期的研究性學習。
工業設計學院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高度結合國家與國際共同關注的科技、產業、人文趨勢,打通專業壁壘,優化教學架構,建立緊密的產學研機制,鼓勵具備高度、深度、廣度的教學與研究。近年來,學院承擔了包括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等在內的多項高層次科研項目;師生在包括紅星獎、紅點獎、IF設計獎、全國美展設計組、中國設計智造大賽等海內外設計大賽上獲各類獎項300餘項。學院作為歷屆全國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的承辦單位,連續數屆服務全國相關設計類院校,為設計類大學生創新設計成果搭建了平臺。
工業設計學院積極拓展國際化合作與辦學,推進國際化教育進程。與英國伯明罕城市大學、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等院校開展了「1+1+1」的雙碩士學位培養,與臺灣實踐大學、奧地利林茨大學、日本千葉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院校建立廣泛的學術交流,依託粵港澳大灣區,建立跨文化、跨學科、融合創新的國際化設計教育新體系。
今天我們要介紹
廣州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導師有:
陳江教授、童慧明教授、彭聖芳教授、溫浩副教授、霍康教授、丁雄副教授、金英愛副教授、盧麃麃副教授、史培勇教授、磨鍊副教授、張劍教授、林敏教授、李勇教授、劉毅副教授、斐悅舟副教授
陳江教授
方向
設計歷史與理論、工業設計與理論研究、產品設計
教育背景
博士 設計管理 上海同濟大學碩士 工業設計 廣州美術學院學士 製冷與工程熱力學 西安交通大學高級訪問學者 設計管理 清華大學 美術學院
研究領域
設計歷史與理論、
工業設計與理論研究、
產品設計
培養部門
工業設計學院
主要學術兼職
全國工業設計專業十佳教育工作者;廣東省高等學校工業設計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秘書長;廣東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工業設計協會常務理事;文化部藝術基金專家評審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工業設計創意與應用研究重點實驗室執行副主任。
主要科研項目
自1992年11月至今,已承接十餘項縱向和橫向設計研究課題。先後為數十家各類公司進行了數十項設計。
已獲各種專利20餘項。設計實踐領域包括:產品外觀、內部結構設計和原創產品功能設計、系統設計、展示設計和設計管理諮詢。
論文/著作/代表作/展覽
1、論文:原創性產品設計的研究 獨撰 2011-07 裝飾(核心刊物) 清華大學0412-3662
2、論文:如何提升中國產品在國 獨撰 2008-09 價格理論與實踐(核心刊物) 中國價格協會際市場的價格 1003-39713、論文:實體模型製作在工業設 獨撰 2011-06 美術學報1004-1060 廣州美術學院計教育中的必要性4、論文:新經濟形式下中小型制 獨撰 2009-04 2009清華國際設計管理大會 2009清華國際設計管理造業企業產品創新模式 論文集ISBN978-7-5640 大會論文集編委會的研究 -2156-65、論文:原創性設計特點和方法 獨撰 2010-06 《工業設計教育新機遇》設計 2010珠江國際工業設計的研究 教育論壇—2010珠江國際工業 教育論壇論文集編委會論文集ISBN978-5640-3295-16、「工作室課題制」教學模式的改 獨撰 2013-07 裝飾(核心刊物)0412-3662 清華大學革與實施
董慧明教授
方向
設計歷史與理論、工業設計與理論研究、產品設計
教育背景
碩士 設計藝術學 廣州美術學院學士 美術學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
研究領域
設計學研究
主要學術兼職
教育部設計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工業設計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互動設計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評審委員會主席,「中國創新設計紅星獎」評委,美國星火設計獎(Sparkawards)評委。
主要科研項目
中英建築與藝術設計學詞典 教育部立項科研課題 2006珠江三角洲中小企業設計創新競爭力研究 香港理工大學、廣州美術學院聯合課題2008珠江三角洲製造業創新競爭力研究 廣東省科技廳課題 2010廣東省工業設計「十二五」規劃 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課題 2011寧波市工業設計「十三五」規劃寧波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課題2015
論文/著作/代表作/展覽
《20世紀末世界優秀產品設計》上下冊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8《100年100產品設計師》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3.09《100年100平面設計師》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3.09《100年100家具設計師》 嶺南美術出版社 2008.03《建築與藝術設計學雙語詞典》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1
彭聖芳導師
方向
設計歷史與理論、工業設計與理論研究
教育背景
博士 設計學 蘇州大學碩士 設計學 東南大學學士 美術學 華中師範大學
研究領域
中外設計史研究設計批評研究當代中國本土設計研究
主要學術兼職
廣東省美術家協會理論藝委會委員
主要科研項目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課題「明代設計批評史料研究」,2011.9-2015.9;主持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課題「消費文化視野下的中晚明設計」,2009.11-2013.6;主持廣東省人事廳高層次人才項目「境外設計機構擴張下的本土設計文化戰略研究」,2013.12月立項;參與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課題「中英建築與設計雙語詞典」,2008.9-2012.3;參與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課題「晚明文人的生活美學及其當代再生產研究」,2016.11立項;參與國家藝術基金「嶺南傳統工藝的創新人才培養」項目,2017.6立項。
論文/著作/代表作/展覽
專著《微言:晚明設計批評的文人話語》,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工具書《建築與設計英漢辭典》,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副主編;論文《寧波地區本土工業設計機構發展模式研究》發表於《包裝工程》,2017.24;論文《晚明文人工匠觀探析》發表於《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2016.03;論文《晚明小品中的「論物」:一種設計批評的形態》發表於《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03;論文《身體經驗:晚明文人造物理論的一個面向》發表於《藝術設計研究》,2014.12;論文《明代晚期「文人論藝」現象及其意義》發表於《民族藝術研究》,2014.08;論文《設計批評:從歷史形態到理論形態》發表於《美術學報》,2014.03;論文《設計的文化自覺及其實現——以「達文西事件」為鑑》發表於《設計》,2013.11;論文《共生與互動:明代設計中的「崇古」和「追新」意識》發表於《美術學報》,2012.11;論文《晚明實用主義設計觀及其成因》發表於《民族藝術研究》,2012.10;論文《<園冶>的類型學解讀》發表於《裝飾》,2010.05;論文《身份的危機與確認——<長物志>雅俗觀的一種闡釋》發表於《裝飾》,2011.07;論文《從「格物」到「玩物」:明代器物鑑賞的轉變》發表於《藝術探索》,2009.10;
溫浩副教授
方向
設計歷史與理論、工業設計與理論研究
教育背景
1998年至2000年中央美術學院以畢業研究生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教師進修班1982年至1986年廣州美術學院學士學位
研究領域
1. 家具產品設計:聚焦於品牌定位、立足於工藝品質、發揮於細份市場、滿足於用戶體驗,基於中國製造下的家具設計創新研究。2. 家具品牌策略:聚焦於產業升級、立足於企業轉型、發力於品牌戰略、突破於設計創新,基於國家戰略下的家具品牌策略研究。3. 文化驅動品牌:聚焦於中國精神、立足於中國文化、融入於國際思維、創新於生活方式,基於中國文化驅動當代設計品牌研究。
主要學術兼職
中國家具協會設計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室內裝飾協會陳設藝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省家具協會設計工作委員會執行主任廣州美術學院家具硏究院院長
主要研項目
「先生活haostyle」品牌橫向課題研究
論文/著作/代表作/展覽
著作:《心手合一——家具設計工作室教學實錄》代表作:《雲龍椅》,《夫子椅》,《吉祥椅》,《如意椅》展覽:2012年,米蘭北京姊妹設計周「坐下來—中國當代坐具設計展」2013年,米蘭北京姊妹設計周「中國設計 世界看見」2013年,韓國光州設計雙年展2013年,首屆中國設計大展2014年,巴黎中法建交五十周年「感知中國「展2015年,北京國際設計周2015年,廣州家具博覽會2015年,上海家具博覽會2016年,廣州家具博覽會2016年,上海家具博覽會2016年,英國倫敦100%設計展2016年,北京國際設計周2016年,北京家居展覽會2016年,設計上海2017年,設計上海2017年,北京國際設計周2017年,上海國際家具展覽會2017年,北京家居展覽會2017年,北京椅子藝術展2018年,設計上海獲獎:2007年獲廣州國際家具博覽會家具設計金獎2011年獲中國家具設計獎金獎2012年獲第29屆中國(廣州)國際家具博覽會金獎2012年獲中國家具協會頒發「中國家具十佳設計師」2012年獲廣州設計周頒發「CDA中國設計獎年度設計人物」2014年獲金點獎現代設計獎2015年獲網易中國設計有態度「原創獎」2015年獲「大雁獎」年度中國家居產業原創設計獎2018年獲中國設計權力榜入榜
霍康教授
方向
工業設計與理論研究、染織與服裝設計
教育背景
碩士 工業設計 武漢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學士 染織藝術設計 蘇州大學藝術學院(原蘇州絲綢工學院工藝美術系)
研究領域
1. 圖案設計理論與應用設計研究
2. 家用紡織品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3. 室內軟裝藝術設計研究4. 基於產學研實踐平臺的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
主要學術兼職
工業設計學院副院長廣東省廣美玉蘭軟裝藝術創意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服裝設計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流行色協會理事中國色彩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家用紡織品高級設計師中國室內裝飾協會牆紙牆布專業委員會智庫首席專家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紡織服裝業商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家用紡織品行協會理事
主要科研項目
1. 2014國家藝術基金「刺繡藝術創新青年人才」培養項目 國家藝術基金、江南大學 2014.04(第4排名)2. 家用紡織品藝術設計應用理論研究(教育部人文科學司「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課題規劃基金項目」)教育部社會科學司 、江南大學2010.11-2018.05(第2主持人)3. 廣東省廣美玉蘭軟裝藝術創意研究院(2011年省部產學研結合技術創新平臺項目) 廣東省科技廳 2011.09-2015.12(項目主持人)4. 基於家居一體化的整體軟裝模塊化設計研究(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學科共建項目)廣東省哲學社科規劃辦公室 2016.03(項目主持人)5. 一種新型植絨質感高分子材料配方的研發與應用 廣東省科技廳 2011.06-2013.6(第2主持人)6. 廣美-廣美玉蘭軟裝藝術創意研究院實踐教學基地 廣東省教育廳 2015.04(項目主持人)7. 染織藝術設計學科群教學團隊 廣東省教育廳 2015.04(項目主持人)8. 室內軟環境設計研究 廣州美術學院 2005.07-2014.06(項目主持人)9. 家居軟裝飾流行趨勢研究 廣州美術學院 2015.07(項目主持人)10. 染織藝術設計教學團隊 廣州美術學院,2015.0711. 廣美-廣美玉蘭軟裝藝術創意研究院實踐教學基地 廣州美術學院 2015.07(項目主持人)12. 廣美-玉蘭裝飾材料有限公司實踐教學基地 廣州美術學院 2015.07(項目主持人)13. 工業設計學院教師說課活動暨教學研討會(廣州美術學院「創強」特設教學項目)2017.08(項目主持人)14. 教學成果獎培育——室內紡織品及軟裝配飾設計專題教學(廣州美術學院「創強」特設教學項目)2017.08(項目主持人)15. 染織設計專業系列工作坊暨教學研討會(廣州美術學院「創強」特設教學項目)2017.08(項目主持人)
論文/著作/代表作/展覽
論文發表1. 染織設計教學隨想 《裝飾》總第136期(核心期刊) 2004.08獨撰2. 家居產品設計的哲學美學詮釋 《包裝工程》第36卷第4期(中文核心) 2015.02獨撰3. 基於家居一體化的整體軟裝模塊化設計研究 《包裝工程》第37卷第16期(中文核心)2016.08第一排名4. 以工作室教學模式提高畢業設計質量——家紡設計工作室畢業設計教學改革的設想 《美術學報》(藝術類核心) 2011-5獨撰5. 家紡設計工作室的實踐教學探討 《2013全國高等學校工業設計教育研討會論文集》 2013.11獨撰6. 染織設計應用型人才教學模式改革與實施 《廣東省教育廳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改革成果案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10獨撰7. 家紡設計教學模式探討 《布藝世界》 2011.07獨撰 8. 跨界:家紡企業和設計人才從平面到立體的轉型 《家紡時代》 2011.05獨撰9. 搭建家居「物人對話」的橋梁 《家紡時代》總第26 期 2006.09獨撰10. 紡織品與室內軟環境設計 《廣州美術學院教師論文集》 2003.11獨撰
作品發表
1. 木棉盛放迎客圖(人民大會堂廣東廳大型地毯設計) 《中國當代設計全集》第17卷?工藝類編?繡染篇商務印書館 2015.12 2. 紙雕臉譜系列(二) 《中國美術家協會藝術委員會委員作品集》中國文聯出版社 2012.09 3. 晨 《紡織藝術設計國際印花作品集》2015.04(第一排名)4. 暖霞織錦 《美術學報》2017.01(第一排名)5. 天際流 《美術學報》2017.01(第一排名)6. 《紙雕臉譜》入選第二十屆韓國釜山纖維藝術家協會展邀請展 20067. 纖維壁毯《蘊》入選第五屆韓國釜山國際環境藝術節邀請展 2008
教材出版
1.《軟裝布藝設計》 天津鳳凰空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版 2017.06
2.《家用紡織品配套設計》(國家級特色專業系列教材)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08 3.《中國當代設計全集》第17卷?工藝類編?繡染篇(國家出版資金項目、「十二五」國家重點出版規劃圖書項目、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十二五」重點圖書項目) 商務印書館 2015.12(副主編)4.《多元講堂——家紡設計工作室教學實錄》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3.10 4. 中國家紡設計師培訓系列教材(中國勞動與社會保障部、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11.10《助理家用紡織品設計師》(造型設計部分)《家用紡織品設計師》(造型設計部分)《高級家用紡織品設計師》(造型設計部分)6.《圖案設計教學與應用》(第一版)(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項目)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087.《圖案設計教學與應用》(第二版)(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項目)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128.《走向終端——染織藝術設計主幹課程教學實錄》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5.119.《染織藝術設計03.05屆畢業創作實錄》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5.11
主要獎項
1.「南粵教壇新秀」 廣東省委高校工委、廣東省高等教育局、廣東省教育工會、廣東省教育基金會1994.092.「廣東省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 中共廣東省委教育工委2011.07 3.「產品設計專業工作室課題制教學改革研究與實施」第七屆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廣東省教育廳2014.06(第三排名) 4. 「新型植絨質感聚氯乙烯牆紙研發」 2014年東莞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東莞市政府2015.03(第二排名)5. 《中國家紡設計師培訓系列教材》(參編)被評為「2012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優秀圖書」 20136. 作品《壁畫》、《藝術工程》獲湖北省科技美術作品大展優秀獎 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湖北省科技廳、湖北省科協、湖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 2002.05
丁熊副教授
方向
設計歷史與理論、工業設計與理論研究、產品設計
教育背景
博士 設計學 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在讀)
訪問學者 行政管理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碩士 藝術設計學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學士 工業設計 無錫輕工大學設計學院
研究領域
1. 產品服務系統設計(PSSD):聚焦於珠三角製造企業轉型和智能製造背景下的產品全生命周期服務模式研究,包括基於產品的服務、基於功能的服務和基於效果的服務,關注的行業包括但不限於家電與電子、家居與文創、交通與出行等。2. 服務創新與觸點設計:綜合利用服務設計流程、方法和工具,關注服務業商業模式創新設計、系統創新和接觸點的設計,主要聚集於休閒與旅遊、餐飲和兒童教育等行業。3. 社會創新設計:在網際網路背景下思考設計和設計師在當今社會中的作用,通過設計手段,聯合民間自發力量,促進解決社會問題、改善某一範圍人群生存狀況,例如美麗鄉村建設、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等。4. 交叉學科背景下的服務設計基礎理論與方法研究。
主要學術兼職
中國工業設計協會設計教育分會理事,廣東省工業設計協會理事,中國服務設計教育聯盟聯合發起人,佛山市南海區旅遊發展顧問。
主要科研項目
近年主要成果:主持工業和信息化部《設計驅動創新發展的國際現狀和趨勢研究》子項目、江蘇省教育廳「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海外研修項目」、無錫市哲學社會科學招標課題精品課題《設計驅動創新視角下無錫製造業轉型升級研究》等各級縱向課題,參與多項政府、企業橫向課題。
論文/著作/代表作/展覽
基於「服務設計」理念的產品設計教學研究與實踐,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研究和改革項目,2016年,主持;廣東城市公共產品及服務系統創新設計研究,廣東高校特色創新項目(人文社科類),2016年,主持;中外服務設計產業應用的比較研究,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一般項目,2015年,主要參與;公共產品策劃與設計教學研究,廣州美術學院縱向科研課題,2013年,主持;廣州城市公共設施設計地域化特徵研究,廣州美術學院縱向科研課題,2011年,主持;粵港澳城市公共設施設計比較研究,廣東高校優秀青年創新人才培育項目,2010年,主持;公共設施設計跨專業教學研究,廣州美術學院縱向科研課題,2009年,主持;佛山有禮文創產品商店設計,橫向課題,佛山祖廟博物館,2016年,主持;南海創意設計周活動,橫向課題,佛山市南海區文化體育局,2015年,主持;新宏達充氣遊樂玩具創新設計,橫向課題,中山新宏達日用製品有限公司,2012年,主持;NTS品牌核心價值與設計戰略研究、視覺形象識別系統設計,橫向課題,廣州南天資源採購有限公司,2012年,主要參與;南盾綜合信息採集平臺設計,橫向課題,廣州南盾通訊設備有限公司,2012年,主持;E街坊戶外終端機造型設計,橫向課題,廣州水晶球信息技術有限公司,2011年,主持。
論文/著作/代表作/展覽
專著《以眾為本:公共與娛樂設計工作室教學實錄》,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年8月;服務與體驗經濟時代下公共設計的新思路,《美術學報》,2016年7月;智慧旅遊背景下的景區公共產品與服務系統設計,《包裝工程》,2016年6月;可持續設計理念在公共服務系統設計中的應用研究,《家具》,2016年3月;城市公共服務體系創新設計研究,《包裝工程》,2015年1月;粵港澳城市公共設施設計比較研究,《美術學報》,2013年12月;以廣州為基點的城市公共設施設計地域性特徵研究,《裝飾》,2013年3月;公共設施設計跨專業教學研究,《創意&設計》,2011年1月;產品設計管理方法探析,《包裝工程》,2010年2月;論服務設計,《裝飾》,2009年4月;多職能設計團隊建設與管理,《家具》,2007年10月。
金英愛副教授
方向
工業設計與理論研究、染織與服裝設計
教育背景
學士 染整 蘇州絲綢工學院
研究領域
1. 設計思維的研究: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文化融合、競爭更加激烈的時代背景下,研究織物創新設計思維、設計流程,設計管理,服務於行業,提高行業在發展中的競爭力。2. 織物創新設計研究: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關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成果、學科交叉,進行織物創新設計研究與實踐,主要包括裝飾織物設計、服用織物設計、產業用織物設計。3. 織物設計人才培養教學模式的研究:根據科技、藝術、設計相融合的織物面料設計及應用人才培養的時代需要,在網際網路背景下,關注織物設計人才培養,利用網絡教學、設計體驗、互動交流,探討網際網路時代的新的織物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加快人才的培養。4. 織物設計基礎理論與設計方法研究。
主要學術兼職
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第25屆理事會家用紡織品專業委員會委員
主要科研項目
橫向課題:提花裝飾織物設計研究與開發課題來源:廣州市源志誠家紡有限公司
論文/著作/代表作/展覽
論文1、《校企融合是培養紡織面料設計師的有效途徑》,《2016年全國紡織品設計大賽暨國際理論研討會》,優秀論文。2、《顯形設計與隱形設計——紋織物的意匠圖設計研究》,發表《美術學報》,2016.023、《經緯向張力對紋織物設計的影響》發表於《上海紡織科技》,2013.74、《99%等於0——淺談紋織物中的細節設計》,《2013年第十三屆紡織品設計大賽暨國際理論研討會》。優秀論文。5、《活性染料蠟染染色工藝研究與應用實踐》,《2017年全國紡織品設計大賽暨國際理論研討會》,優秀論文。作品1、《八仙賀壽》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開展了「2017年度紡織十大創新產品評選」 榮獲非遺文化創意產品類「2017年度紡織十大創新產品」稱號。本人承擔紋織工藝設計。2、提花織物《氤氳流年》2015春全國家紡布藝流行面料徵集暨新產品評比,銀獎,本人承擔紋織工藝設計。3、提花織物《山水間》2017/2018全國布藝軟裝流行面料評比,銀獎,本人承擔紋織工藝設計。4、作品《深海之王》被評為2008(秋)深圳國際家紡布藝展覽會優秀新產品最佳藝術設計獎(提花面料),本人承擔紋織工藝設計 。 5、作品《深林密語》被評為2013(春)全國家紡布藝流行面料徵集暨新產品評比布藝類銀獎,本人承擔紋織工藝設計 。 6、2017(春)深圳國際家紡布藝暨家居裝飾展覽會全國布藝軟裝飾流行趨勢發布最佳提案獎。本人承擔展區中六款提花織物的紋織工藝設計。展覽作品《生命之花》入選「2018中國國際纖維藝術展」。
盧麃麃副教授
方向
工業設計與理論研究、染織與服裝設計
教育背景
學士 廣州美術學院 染織藝術設計專業
研究領域
多年來一直從事服裝、首飾、家具等多個設計領域的設計和當代藝術創作,用作品來探討藝術與設計相互融合滲透的新的可能性。作品曾受邀參加北京首屆國際設計三年展、上海設計展等重要的國際設計展覽和當代藝術展覽。曾在廣州、深圳、香港、法國舉辦個人作品展。
主要學術兼職
廣州美術學院工藝設計學院服裝與配飾設計專業學科帶頭人
主要科研項目
近年主要成果:
主持工業和信息化部《設計驅動創新發展的國際現狀和趨勢研究》子項目、江蘇省教育廳「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海外研修項目」、無錫市哲學社會科學招標課題精品課題《設計驅動創新視角下無錫製造業轉型升級研究》等各級縱向課題,參與多項政府、企業橫向課題。
論文/著作/代表作/展覽
代表作《一根線》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瓷衣》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布與玫瑰》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展覽個展:2011 《rubbit dack》設計作品雙人展 香港2009-2010 《用不用》設計作品雙人展 廣州 深圳2004 《INTERIEUR/EXTERIEUR由表及裡》作品展 法國 巴黎群展:2016 作品參加《新物種》設計展 深圳作品參加《設計之變-上海藝術設計展》 上海2014 作品參加《斷面》當代藝術展 匈牙利作品參加《身體使用說明書》設計展 廣州2013 作品參加《不自然》設計展 廣州 深圳 香港2011 作品參加《首屆北京國際設計三年展》 北京2009 作品參加《廣東主義》當代藝術展 廣州 香港2008 作品參加《中日韓陶瓷藝術交流展》 佛山
史培勇教授
方向
工業設計與理論研究、染織與服裝設計
教育背景
博士 纖維造型設計專業 韓國東亞大學藝術學院
碩士 纖維造型設計專業 韓國東亞大學藝術學院學士 染織藝術設計專業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研究領域
1. 纖維藝術創作與纖維產品設計:運用以紡織纖維材料為主的線材為主線,結合與其它綜合材料的跨界交融來進行平面、浮雕、立體及空間裝置等形態的藝術作品或個性化產品的創作研究。2. 空間藝術軟裝設計與應用研究:立足「藝術感」的個性空間,尊重原創設計、堅持原創設計、實現原創設計,運用系列性的藝術作品或產品並把它們作為整個軟裝設計鏈條中的各個元素進行串聯,對主題空間進行整體設計和陳列,引入體驗式手法,跨越藝術軟裝本身的展示性,真正提升軟裝設計的藝術品味和個性化擁有。3. 公共空間藝術品定製設計與陳列:針對不同特性的公共空間選擇多樣的綜合材料,注重與空間的關係,來進行單件或系列的藝術作品的創作研究。
主要學術兼職
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纖維藝術委員會 理 事 廣州市工業設計行業協會 榮譽副會長中國刺繡藝術研究院 專家委員廣東「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廣州賽區 專家評委
主要科研項目
1、完成了英國駐廣州總領事館文化教育處辦公空間的整體室內空間藝術軟裝設計與陳列項目;2、完成了廣州國際設計周「衣」主題空間藝術軟裝整體配套設計與陳列項目;3、帶領青年教師與研究生完成了廣東紅棉樂器有限公司研發中心整體空間藝術軟裝設計與陳列;4、完成了廣州柏悅酒店SPA區九幅纖維藝術作品的創作與陳列。5、完成了富力海南英迪格酒店整體藝術品設計顧問和藝術品定製製作陳列項目。6、完成了河源世界樂器博物館整體空間藝術軟裝設計和陳列的公益項目。
論文/著作/代表作/展覽
1、論文--「A Research on The Letter Pattern for an Asia Culture Diffusion」,《JOURNAL OF THE KOREANSOCIETY OF DESIGN CULTURE》(韓國文化設計學會主辦)第12期,2008年2、論文--「中韓兩國設計產業的發展」,《裝飾》第4期,2009年3、論文-- 「中國家用紡織品產業競爭力的提升與中韓兩國紡織業的合作」,《「給力-奔」廣州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青年教師論文集》,2011年4、論文--「利用契合圖形的表現手法進行的文字圖案設計研究」,《裝飾》第12期,2012年5、論文--「多元文化時代背景下的文化原形與文化擴散新媒介」,《美術觀察》第3期,2013年6、論文--「纖維藝術作品與空間藝術軟裝設計的關係」,《2012第七屆全國藝術院校院(校)長高峰論壇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三等獎/中國文化部文化科技司主辦),2012年7、論文--「當下纖維藝術發展的新視野探究」,《2013全國紡織品設計大賽暨國際理論研討會論文集》(優秀獎/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主辦),2013年8、論文--「國際知名服飾品牌的本土化拓展設計分析」,《美術&設計》第3期,2013年個人展2016年 廣州逵園藝術館2009年 韓國釜山海雲臺區Gallery Goeun畫廊2004年 深圳關山月美術館/韓國東亞大學石堂展館團體展2016年 從洛桑到北京第九屆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深圳·中國) 優秀獎/入選獎2015年 韓國釜山第十二回國際環境藝術節(釜山·韓國) 特邀作家獎2014年 中國當代知名纖維藝術家世界巡展墨西哥展(墨西哥城·墨西哥)1895中國當代工藝美術大展優秀作品展(北京·中國) 優秀獎從洛桑到北京第八屆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南通·中國) 入選獎2013年 中國當代知名纖維藝術家世界巡展羅茲美術學院展(羅茲·波蘭)2012年 從洛桑到北京第七屆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南通·中國) 入選獎2011年 首屆中國當代纖維藝術展(長春·中國) 入選獎2010年 從洛桑到北京第六屆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鄭州·中國) 優秀獎2009年 中韓國際院校纖維藝術「形成」交流展(廣州·中國)2008年 從洛桑到北京第五屆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北京·中國) 入選獎韓國第五回國際環境藝術節國際公募展(釜山·韓國) 國際評委獎2007年 韓國「New Factory」纖維藝術展(釜山·韓國)2006年 從洛桑到北京第四屆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蘇州·中國) 入選獎中國廣州國際設計周青年作家優秀作品展(廣州·中國)2005年 韓國第六回申師任堂美術大展國際招待作家展(江陵·韓國) 特邀作家獎2004年 從洛桑到北京第三屆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上海·中國) 入選獎2003年 第三屆亞洲纖維藝術展(北京·中國) 優秀獎2002年 從洛桑到北京2002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北京·中國) 特別獎2001年 韓國第51回開天美術公募大賞展(晉州·韓國) 銀 獎2000年 韓國釜山國際「TEXTILE ART」設計大賽(釜山·韓國) 特選獎1999年 為人民大會堂重慶廳設計並製作天頂、牆面、地面紋樣等6套方案 設計中標
磨鍊教授
方向
工業設計與理論研究、產品設計
教育背景
碩士 設計學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學士 產品設計 深圳大學
研究領域
1.家居產品設計研究:聚焦於情感化及生活方式背景下家居產品系統設計,著力尋找設計與各要素之間的平衡。研究載體包括但不限於家居產品與用品、工作與生活創意產品、家具與家電、隨身用品與出行產品等。2.設計思維研究:於不同視角與維度下的設計思維研究。包含且不限於基於功能原型、交互原型、服務原型、感知原型等不同原型的設計思維討論。3.文化創意產品、文化遺產與非遺文化產品設計研究。4.交叉學科背景下產品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
主要學術兼職
廣東省工業設計職業資格工作組專家
主要科研項目
基於地域及傳統文化的產品設計策略研究基於創意思維構建的產品設計研究美術類高校創新創業教學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論文/著作/代表作/展覽
論文 基於地域及傳統文化的產品設計策略研究論文 從感性認知到理性思考 談設計創意教學研究論文 日常物設計中情感元素介入的可能性影之樹 廣東高校工業設計大賽教師創新大賽 至尊金尺獎憶江南 收藏於東莞諾華中式家具博物館 對話框 瓶塞 / 中國高等院校設計作品大賽 / 優秀獎成果:內蒙古博物館旅遊紀念品設計研究 / 已採納成果:雪佛蘭科魯茲有限改款設計研究 / 已採納
張劍教授
方向
工業設計與理論研究、產品設計
教育背景
碩士 設計藝術學 蘇州大學學士 產品設計 無錫輕工業學院
研究領域
家居產品設計
產品設計敘事研究
產品創意思維研究
主要學術兼職
中國工業設計協會設計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包裝聯合會設計委員會第九屆全國委員廣東高等院校工業設計專業教育指導委員會 委員
論文/著作/代表作/展覽
■2009-2018設計榮譽2018第二屆世界工業設計大會TIA傑出設計師獎2015中國紅星獎原創優秀設計師稱號2014中國工業設計協會「2014年度十佳傑出設計師大獎」2011中國包裝聯合會設計委員會「中國設計事業先鋒人物獎」■2009-2018論文:《喜憂參半比賽獲獎熱——也談工作室設計教學的新方向》發表於《中國藝術》2018年第1期《蟬蛻與交織的歷程——從設計方法角度談產品設計與傳統工藝美術的融合》發表於《中國藝術》2017年第11期《概念產品化與創新設計方法——以國際設計大賽帶動設計教學》發表於《裝飾》(中文核心)2017年第10期《敘以物,言無聲》發表於《2013全國高等學校工業設計教育研討會論文集》《由公廁改造展開的尿激酶產業鏈公益項目》發表於《裝飾》(中文核心)2013年第10期《生活設計工作室「社會創新」課題思考》發表於《裝飾》(中文核心)2013年第3期《走下T臺的低碳設計秀》發表於《美術與設計》(中文核心)2012年第3期《基於兒童心理的戶外兒童娛樂器材設計》發表於《美與時代》2012年第五期上《對小區戶外休閒娛樂空間規劃誤區的細分》發表於《設計》2012年第2期《以人文角度淺析小區休閒娛樂設施建設》發表於《藝術研究》2012年第4期《廣美生活設計工作室課題制教學及成果總結》發表於《設計》2012年第10期《家具藝術化設計的時代意義》論文,發表於《家具》雜誌2011年第五期《對「家具之上」的解讀》論文,發表於《美術學報》雜誌,2011畢業創作專刊《由詩歌的意象手法看產品語義的發展》發表於《美術與設計》(中文核心)2010年6月刊《設計創新對不良產業鏈良性引導的可行性研究》發表於《紡織導報》(中文核心)2010年10月刊《殘缺的力量——為殘疾人設計的創意片段思考》發表於《給力!奔——廣州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青年教師論文集》《嬉 戲——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經典產品設計波譜藝術解讀》發表於2010《設計》雜誌一月刊《產品設計中傳圖元素去標籤化討論》發表於《2010珠江工業設計論壇論文集》■2009-2018著作:《獎述生活——生活工作室獲獎參賽作品選》2017年10月福建美術出版社出版《設計敘述生活——生活設計工作室教學改革作品集》2013年1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慢行,觀風景—張劍設計作品選》福建美術出版社2012年7■2009-2018論文獎項:論文《敘以物.言無聲》獲2016年12月 廣東設計周工業設計峰會優秀論文獎論文《由公廁改造展開的尿激酶產業鏈公益項目》獲《裝飾》雜誌2013年度優秀論文獎論文《設計創新對不良產業鏈良性引導的可行性探析——以「黑心棉」為例》中國工業設計發展十年優秀工業設計論文徵集評選,銀獎論文《對「家具之上」的解讀—廣美家具畢業設計看小眾化設計與個性化培養》中國工業設計發展十年優秀工業設計論文徵集評選,優秀論文獎論文《走下T臺的低碳設計秀》中國工業設計發展十年優秀工業設計論文徵集評選,優秀論文獎論文《由詩歌的意象手法看產品設計語義的發展》中國工業設計發展十年優秀工業設計論文徵集評選,論文獎論文《傳統元素在產品設計中的「去標籤化」討論》中國工業設計發展十年優秀工業設計論文徵集評選,論文獎■2009-2018作品獎項:《鑲嵌餅乾》2018紅點國際概念設計大賽,至尊獎《鑲嵌餅乾》2018中國紅星原創設計獎《波浪筆盒》2018德國iF產品獎《側邊澆水的花盆》2018義大利A' Design Award國際設計大賽,銅獎《領結酒瓶X-SIR》(合作)2017中國紅星設計獎《最後的一碗——番茄醬包裝設計》2017中國紅星原創設計獎《側邊澆水的花盆》2017臺灣金典獎《側邊澆水的花盆》2017韓國K-DESIGN AWARD獎《漏鬥與油壺》2017韓國K-DESIGN AWARD獎《祈福的芽》2017歐洲產品設計獎,銀獎《領結酒瓶X-SIR》2017韓國K-DESIGN AWARD,金獎《領結酒瓶X-SIR》2017歐洲產品設計獎,銅獎《領結酒瓶X-SIR》2017德國iF產品獎《領結酒瓶X-SIR》義大利A' Design Award國際設計大賽,銅獎《領結酒瓶X-SIR》2017中國智造大獎TOP100《漏鬥與油壺》2016紅點國際概念設計大賽,至尊獎《漏鬥與油壺》2016中國紅星原創設計獎,銀獎《鐺鐺鐺》2016中國紅星原創設計獎,銀獎《新聞地球》2016臺灣國際光寶設計大賽,銀獎《漏鬥與油壺》2016中國智造大獎TOP100《祈福的芽——燃香阻燃器》2015中國紅星原創設計獎,銀獎《領結——可以平置的酒瓶》2015中國紅星原創設計獎《漏鬥與油壺》2015臺北設計獎 優選獎《祈福的芽——燃香阻燃器》2014紅點國際概念設計大賽,至尊獎《領結——可以平置的酒瓶》2014紅點國際概念設計大賽,至尊獎《盲人閱讀劃重點儀》2014紅點國際概念設計大賽,紅點獎《魚洞——池塘冬季增氧桶》2014美國IDEA國際設計獎《柱基燭臺》入選2014中國設計挑戰賽《安全的針頭》獲2014中國紅星原創獎《兒童儲物椅》獲2013上海藝術設計展銀獎《兒童儲物椅》獲2010德國國際紅點設計概念獎《衛浴附加產品系列設計》獲2010年廣東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優秀獎《整合衛浴空間設計》獲2010年廣東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鼓勵獎■2009-2018人作品展:2016年8月 張劍作品15件參展深圳藝術設計展2016年1月 張劍作品15件參展上海藝術設計展2015年5月「張劍設計與教學20年獲獎作品展」參展無錫工業設計博覽會2013年12月「張劍設計展」參展2013中國深圳國際創意設計品牌博覽會■2009-2018設計教學展:2013年12月「生活設計工作室教學作品展」參展2013中國深圳國際創意設計品牌博覽會2011年10月生活設計工作室低碳設計參展「第一屆廣州國際低碳技術博覽會」2010年4月張劍師生作品展【慢行,觀風景。】應邀參展「創意中國行紐約ADC南京雙年展」2009年9月教學研究課題【尺度】22件系列作品參展中國(順德)國際工業設計創意博覽會2009年7月教學研究課題【尺度】16件系列作品參展北京第四屆中國國際設計藝術博覽會
林敏教授
方向
工業設計與理論研究、產品設計
教育背景
博士 信息系統 美國馬裡蘭大學碩士 信息系統 美國馬裡蘭大學學士 生物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研究領域
人機互動
主要學術兼職
廣東省工業設計創意與應用研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IxDC互動設計協會委員廣東省智能創新協會顧問香港大學中國商學院客座講師
主要科研項目
未來的人機互動、體驗策略與創新
論文/著作/代表作/展覽
1. M. Lin and A. Sears.Constructing Chinese Characters: Keypad Design for Mobile Phones, Behaviou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6(2), p165-178, 2007.2. K. J. Price, M. Lin, J. Feng, R. Goldman, A. Sears, and J. Jacko.Motion doesMatter: An Examination of Speech-based Text Entry on the Move,Universal Access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4(3), 2005.3. M. Lin and A. Sears.Chinese Character Entry on Mobile Phones: A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Interacting with Computers, 17(2), p121-146, 2005.4. M. Lin, W. Lutters, and T. Kim.Understanding the Micronote Lifecycle: Improving Mobile Support for Informal Note Taking,Proceedings of CHI 2004,Vienna,Austria, p687-694, 2004.5. A. Sears, M. Lin, J. Jacko, and Y. Xiao.When Computers Fade... Pervasive Computing and Situationally-Induced Impairments and Disabilities, in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heory & Practice, C. Stephanidis & J. Jacko (Eds.),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1298-1302, 2003.
李勇教授
方向
工業設計與理論研究、產品設計
教育背景
博士:產品設計 千葉大學(日本)碩士:產品設計 千葉大學(日本)學士:產品設計 無錫輕工大學(現江南大學)
研究領域
1、出行方式與交通工具設計研究2、用戶需求與感性工學研究
主要學術兼職
1、廣東省工業設計創意與應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2、廣州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產品設計專業負責人、交通工具設計工作室主任3、廣東省美術家協會設計藝委會副秘書長
主要科研項目
1、用戶評價與設計決策的感性工學翻譯機制研究;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16;排名第一2、機動車兒童乘員用約束系統創新研發;省科技計劃項目;2013;排名第一3、基於感性工學的多層次需求構造化及建模研究;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11;排名第一
論文/著作/代表作/展覽
一、代表論文1、用車におけるデザイン要件と欲求構造の因果関係の把握;日本デザイン學會誌(JSSD);2007;排名第一2、用車におけるデザイン要件の評価構造の把握;日本デザイン學會誌(JSSD);2009;排名第一3、小型用車のスタイリング要素の最適組合せ;日本デザイン學會誌(JSSD);2011;排名第一4、中日感性工學研究現狀及啟示;裝飾;2016;排名第一5、侘寂之美與簡約設計;新美術;2017;排名第一二、代表著作1、汽車設計:歷史·實務·教育·理論;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排名第三三、代表展覽1、第十二屆全國美展獲獎提名;文化部;2014;排名第一2、第十二屆全國美展入選作品;文化部;2014;排名第一
劉毅教授
方向
工業設計與理論研究、產品設計
教育背景
博士 設計學理論 武漢理工大學碩士 產品設計 廣州美術學院學士 視覺設計 廣州美術學院
研究領域
用戶體驗設計研究服務系統設計研究互動設計研究
主要學術兼職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廣州市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廣東省政協委員。
主要科研項目
用信息設計的方法提升工業設計傳統教學模式的研究——省級項目
互動設計卓越人才培養計劃——省級項目2015華為LinkHome項目課題合作吉利HMI互動設計校企合作白雲機場服務設計研究LG中國手機界面系統設計研究廣電集團產品用戶體驗評測與設計研究
論文/著作/代表作/展覽
論文《網際網路語境下的用戶體驗限定因素》2017年第20期論文《 汽車售後服務場景的用戶體驗設計研究》2019年40卷第2期論文《哲學思考在「用戶體驗」設計研究中的價值》論文《設計研究在競爭市場中的應用與探索》2015年36卷第4期論文《Design research for disability—a case of airport service design》入選HCII2019,EI收錄
裴悅舟教授
方向
工業設計與理論研究、產品設計
教育背景
博士 設計學 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在讀)碩士 照明技術與設計 義大利米蘭理工大學學士 雕塑 廣州美術學院
研究領域
產品與系統創新設計研究藝術光環境與照明產品創新設計研究
主要學術兼職
廣東省光電技術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
主要科研項目
LED智能照明產品創新設計課程研究(2015GXJK064)基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創產品開發——以傳統節氣的照明產品設計(18HX017)3D列印在定製化LED照明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17XJA030)智能照明設計專業人才在工作室制下的創新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 (JXGG201611)一帶一路賞花燈—融合國際文化元素的花燈創新設計(18CZ011)天花照明產品設計(18HX047)深圳大鵬新區戶外安全標識牌設計(16HX001)
論文/著作/代表作/展覽
論文:《LED智能照明產品創新設計應用研究》論文:《家居環境系統中光媒介的基礎性探討》論文:《以人居光環境為主導的LED照明產品設計方法探討》論文:《產品設計的風格化課題總結-工作室課題制與傳統課程制的教學實踐》論文:《義大利設計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方法研究-米蘭理工大學產品設計課程介紹》論文:《關於高等美術教育中本科課程設置問題的探討》論文:《中外高等藝術設計專業招生辦法比較》論文:《放與Fun-論高等藝術設計教育創新人才培養的氛圍營造》著作:全國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優秀作品集2014(出版)著作:2008-2016省長杯設計大賽作品集(出版)著作:全國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優秀作品集2016(出版)著作:全國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優秀作品集2018(出版)著作:《設計,敘述生活——生活設計工作室教學實錄》作品:智慧雲燈-天眼K1(產品上市)作品:深圳大鵬新區戶外安全標識牌(政府採用)
肖寧教授
方向
產品設計
教育背景
碩士 工業造型藝術專業無錫輕工大學(原無錫輕工學院,現江南大學)
學士 汽車設計與製造專業華南理工大學
研究領域
用戶研究、實體交互、汽車設計
主要學術兼職
中國工業設計協會理事廣東省汽車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機械工程學會工業設計分會理事廣東省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
主要科研項目
1、基於跨平臺模塊化架構(CPMA)的汽車正向開發技術研究與應用;中國汽車工業科技項目(一等獎);2014;排名第七2、GS5 GAC6470系列中高級SUV車型自主研發;省科技項目(一等獎);2016;排名第四3、自主開發的「傳祺」系列中高級轎車及其技術;省科技項目(二等獎);2014;排名第五
論文/著作/代表作/展覽
一、論文1、從「衣食住行」解讀中國汽車設計對生活傳統的繼承與創新;SAEGD/CNKI;2013;第一作者2、嶺南設計特質初探;工業設計;2016vol.1;第一作者3、汽車發展的設計引領模式:從汽車發展史試論可持續的汽車設計;ADCS;2016;第一作者4、基於體感測量的駕駛員座椅動態舒適性設計;GDIDA;2016;第二作者二、代表作1、廣汽4Door-Coupe四門轎跑概念車內外造型;2007年發布;排名第二2、廣汽AHEV先進混合動力概念車內外造型;2007年發布;排名第二3、廣汽VIP-Lounge中高級概念轎車內外造型;2008年發布;排名第一4、廣汽X-Power跨界混動四驅概念車內外造型;2009年發布;排名第一5、傳祺(首款)中高級轎車內外造型;2010發布;排名第一6、傳祺GS5都市SUV內外造型;2012年發布;排名第一7、傳祺GA3中級轎車內外造型;2013年發布;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