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美麗之物,才能讓我低下頭顱」
——千利休
16世紀末的4月,暴雨浸淫京都,天地混蒙,時任關白的豐臣秀吉派出三千武士,圍逼一代茶道宗師千利休的宅邸,命其切腹。舉世尊奉的茶聖、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70年致力於一盞茶的人生就這樣因為拒不低頭,走向了盡頭。
三千一夫,成全千利休傳奇之名.
秀吉賜死利休的原因至今仍眾說紛紜,一代梟雄為什麼要和一介茶人過不去?何況還是與自己交好十多年的首席茶道師傅?
想起織田信長時代性命危機時他寬慰自己的那一盞茶,成為自己的茶頭後他在茶屋裡為自己精心裝點的那唯一一朵牽牛花,山崎大戰之前待庵茶室裡遠離戰火紛爭的幾小時,倆人合力策劃的裡程碑式北野大茶會,怪不得豐臣秀吉會在千利休去世後漸生懷念,建下一座與自己「黃金茶室」理念相悖的簡樸茶屋聊以自慰。
驅動天下的不僅僅是武力和金錢
還有……
鏡花水月也無法匹敵的美
千利休出身於商人家庭,很早就開始學習茶道,從師於武野紹鷗。武野紹鷗是村田珠光的再傳弟子,村田珠光則是日本茶道的祖祖祖師爺,可謂「開山」之祖。這兩個人開創了什麼叫做「茶禪一味」,把佛教哲學完美融入飲茶文化。武野紹鷗很早就看出了千利休獨特的審美天賦,對美的追求與創新異於常人,必成大器。
在《尋訪千利休》這部電影中,我們也能看到這些被分解的美的鏡頭對應。有人說這是一部美到極致的電影,無論是技法上——布景服裝道具之講究,構圖色彩搭配之絕,每一幀截下來都是一幅畫;還是內容角色上——處處都傳達了千利休對於美的執著和審美之義的權威引領。
自然之美
—— 利休舉辦茶會招待前,與弟子徒步櫻花林,折枝而歸布置茶房。茶事間隙輕輕推開房門,屋頂裝飾的櫻花以秒速5釐米緩緩飄落,茶席間頓時有了靈氣。
缺陷之美
—— 完整的陶罐讓武野紹鷗總覺得和茶室哪裡不和諧,利休上前取過罐子將其側耳一摔,缺陷魅力躍然眼前,紹鷗恍然大悟。
枯槁之美
—— 黑樂茶碗是利休推崇的新式茶具,與之前華麗的中國茶器完全不同,由日本陶工手工製作,質感漆黑堅硬極為樸素,亦雕刻著歲月斑駁,透露出滄桑的氣息。
簡素之美
—— 千利休所創建的草庵風格的茶室「待庵茶室」,是日本三大國寶級茶室之一,一座只有兩張半榻榻米大小的喝茶之所,大概只有三四平方,裝修布置極其簡素。
幽玄之美
—— 庭院深深深幾許,茶室外面有茶庭,通往茶室的路要穿越樹木山石,以迂迴曲折來幫助入境,使得進入茶道空間便能隔離塵世紛擾。
脫俗之美
—— 豐臣秀吉還是信長家臣時,官場失意心事重重來利休家中討一杯茶喝,走著走著就覺得進入了一個安然、時光流速變緩的空間,疲倦的身心得以短暫的淨化。茶席間主客之間的尊敬和誠懇,也讓他放下塵世枷鎖、真正享受「片刻的歡愉」。
靜寂之美
—— 山茶花盛開的時節,利休的妻子宗恩看到庭院中花都開好了,情不自禁摘下一朵放在石井邊,靜止的時光裡,仿佛井水都充滿了香氣。
格子拉窗、小爐床、土製的柱子和天花板圍成壁龕,彎腰才能穿過的小門……凡此種種,莫不為美,皆為我夫利休,對完美茶道的極致追求。
——宗恩(千利休之妻)
日本茶道有宗教氣,其源本出於禪僧,所以講究茶禪一體,並在此基礎上追求恬靜悠閒的自然情趣。
千利休是十六世紀日本茶道集大成者,他將日本的茶道精神內涵概括為「和、敬、清、寂」,而當中的「和」不僅強調主、客及茶事活動之間的和諧,亦包涵了與自然物象的和美。
專業上沒人比得過你
但,茶
要合乎心意才最重要
……
【分享】如果您喜歡請您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一時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