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楊靖雯 焦楊記者杜洋洋)近日,寶坻區大口屯鎮石辛莊村40畝棗園裡,紅彤彤的冬棗綴滿枝頭。據了解,寶坻區調整種植結構,積極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種植經濟,改變大田種植的落後方式,初步形成了新開口鎮後六口村的月季花、新安鎮小高村的韭菜等匯聚特色的種植格局,讓村民從土地裡刨出了「金飯碗」。
其中,石辛莊村通過引種霑化冬棗成了遠近聞名的「冬棗村」。
寶坻區從特色經濟入手搞多種項目開發,引導各村各戶向特色種植要效益,提高種植效益。石辛莊村發現霑化冬棗營養價值高、名氣大、品質好,於是引進試種獲得成功,種植面積擴大到40畝,畝產量高達1000多公斤。寶坻冬棗走俏京津地區超市,40畝棗園帶來了16萬元的純收入,實現了規模與效益的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