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種植40畝冬棗純收入16萬元

2020-12-21 搜狐網

  本報訊 (通訊員楊靖雯 焦楊記者杜洋洋)近日,寶坻區大口屯鎮石辛莊村40畝棗園裡,紅彤彤的冬棗綴滿枝頭。據了解,寶坻區調整種植結構,積極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種植經濟,改變大田種植的落後方式,初步形成了新開口鎮後六口村的月季花、新安鎮小高村的韭菜等匯聚特色的種植格局,讓村民從土地裡刨出了「金飯碗」。

其中,石辛莊村通過引種霑化冬棗成了遠近聞名的「冬棗村」。

  寶坻區從特色經濟入手搞多種項目開發,引導各村各戶向特色種植要效益,提高種植效益。石辛莊村發現霑化冬棗營養價值高、名氣大、品質好,於是引進試種獲得成功,種植面積擴大到40畝,畝產量高達1000多公斤。寶坻冬棗走俏京津地區超市,40畝棗園帶來了16萬元的純收入,實現了規模與效益的雙豐收。

相關焦點

  • 明光:「一村一品」打造「黨建+扶貧」特色品牌
    近年來,安徽省明光市大力實施黨建引領扶貧民生工程,鼓勵各村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地理等優勢,努力培育艾草、甜葉菊等一批明光特色產業,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品牌,全力走出一條「黨建+產業+脫貧」的特色發展之路。
  • 渭南經開信義街道辦「放管服」改革形成「一村一品」發展格局
    本網訊(通訊員郝闖 王堅)渭南經開信義街道辦轄11個行政村、92個村民小組、2.8萬人,佔地42平方公裡,耕地4.25萬畝,以糧食、葡萄、雜果、露地蔬菜種植、生豬肉牛養殖等為主導產業,人均純收入1.3萬元,農民可支配收入普遍提高,
  • 「一村一品」凸顯品牌效應(組圖)
    幾年來,薊縣通過實施「一村一品」,做強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的路子。目前全縣已建成14萬畝蔬菜基地、16萬畝優質果品基地、10萬畝水產基地、2萬畝糧油基地。並且湧現出邦均鎮西潘莊苗木花卉、侯家營鎮南富屯設施蔬菜、桑梓鎮桑梓優質西瓜、出頭嶺鎮中峪村設施食用菌、穿芳峪鄉毛家峪村農家院旅遊和洇溜鎮八裡莊建材等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主導產業,形成了部頒標準的「一村一品」專業村60個,市級標準專業村55個,帶動農戶1.7萬戶。去年全年該縣農民人均純收入9049元,其中70%來自特色產業。
  • 宜興:「一村一品」蹚出陶都特色產業致富路
    原標題:「一村一品」蹚出陶都特色產業致富路 西渚鎮五聖村等9個村入選全省「一村一品一店」示範村;張渚鎮省莊村等5個村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萬石鎮後洪村、湖㳇鎮張陽村入圍2020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近年來,宜興市「一村一品」建設成果頗豐,一批示範村的集群湧現
  • 發展冬棗產業,帶動村民種植數百畝,農村漢子帶著村民「棗」致富
    席村是個古老的村莊,讓村民引以為傲的是,相傳這裡是帝堯的老師席老師的故裡。近年來,席村在地方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大力發展種植產業,桃、草莓、櫻桃、葡萄、蔬菜等綠色無公害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其中,有機冬棗種植還成了當地的代表性產業,產品遠銷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徐州、浙江等地,帶動了眾多村民就業增收。
  • 我市兩村上榜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
    近日,農業農村部正式公布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我市烏拉特中旗烏加河鎮聯豐奮鬥村(有機小麥)和烏拉特前旗大佘太鎮三份子村(辣椒)上榜。好聯豐農牧業專業合作社有機種植基地位於該村,目前已認證有機種植土地1.1萬畝,種植的有機小麥畝均產400多公斤,畝純收入1700多元,較常規小麥畝均增收800多元。  大佘太鎮有北緯40度的充足日照,有白天25攝氏度、夜晚18攝氏度的適宜氣候,有肥沃疏鬆呈微酸性的優質沙壤土,再加上膜下滴灌全覆蓋的良好灌溉條件,最適宜辣椒生長。
  • 湘潭縣錦石鄉碧泉村躋身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
    泉水清 稻穀香 村莊富——湘潭縣錦石鄉碧泉村躋身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湘潭在線1月6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黃武平)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我省有19個村鎮上榜。湘潭縣錦石鄉碧泉村以特色優質稻種植為主導產業躋身其中,系我市唯一。碧泉村因聞名遐邇的碧泉潭而得名,村域面積15.67平方公裡,轄44個組民小組。碧泉潭日水流量達6萬噸,富含鋰、鍶、鋅、硒、溴化物、碘化物、偏矽酸等,為發展現代農業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 助推鄉村振興 帶動鄉土特色產業發展 安慶國家級「一村一品」示範...
    助推鄉村振興 帶動鄉土特色產業發展 安慶國家級「一村一品」示範村鎮達16個 2020-11-20 09:54:42
  • 惠州博羅柏塘羅塘村走出「一村一業一品」脫貧致富路
    本報記者李松權 攝   博羅縣柏塘鎮羅塘村,一個靠種山茶脫貧的村,常住人口2200多人,種有山茶2000畝,年產值3000萬元,僅靠種山茶人均年收入就超過1萬元,實現脫貧致富。   據悉,在市委臺辦、惠州汽運集團的幫扶下,羅塘村走出了「一村一業、一村一品」的脫貧致富路子。截至去年底,該村集體經濟年收入由幫扶前的2.65萬元提高到11萬元,實現脫貧目標。
  • 「幸福花」喚來的春天——永登縣紅城鎮一村一品特色種植見聞
    放眼望去,田地裡一畦畦的草紅花苗綠意盎然。  草紅花田裡唱出來的「致富經」  玉山村,今年,三分之一的農戶種植了草紅花。眾村民們指望這一茬「稀罕」莊稼,帶來豐厚收入,心頭充滿希望。  「從前種小麥,一畝地收成700斤,收益不過1000元。現在玫瑰地裡套種了草紅花,收入能翻番哩。」
  • 東方脫貧樣板村樂妹村發展秋石斛蘭花等特色產業
    12月20日,東方市大田鎮樂妹村脫貧村民陳玉平數著鈔票,心裡美滋滋的。  這一天,樂妹村全村124戶524人平均每人分到800元產業分紅款,這得益於該村大力發展秋石斛蘭花特色產業,今年該產業盈利超過50萬元。  通過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多渠道促就業增收等舉措,2019年底,樂妹村整村脫貧出列,全村102戶貧困戶467人全部摘掉「窮帽」,成為東方市整村脫貧的樣本。
  • 白雲區23個村上榜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
    第二批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看名單↓ 據悉,這批上榜的23條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各有特色,基本上覆蓋了白雲區現有的特色農產品,包括石馬桃花、帽峰甜橙、龍塘蘿蔔、沙田檸檬等一批具有知名度的白雲農產品品牌。
  • 甘肅民勤:一村一品一特色 繪就美麗新農村
    「春賞花、夏採摘、秋農事、冬民俗,讓遊客看得見、聞得到、帶得走……」 甘草井村黨支部書記曾祥軍介紹說,按照美麗鄉村建設標準,甘草井村通過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經濟,助推村容村貌、基礎設施提升、完善,實現村莊有規劃、環境美如畫、產業特色化,促進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農民持續增收。一村一品不僅要有特色,還要有亮點。
  • 小坡村的冬棗格外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小坡村是黃河岸邊一個小村莊,農作物產量一度很低,曾經是貧困村。現在,小坡村冬棗種植面積達1.5萬畝,人均收入從2003年的不到1000元,增長到2.5萬元。能人回村,黨員帶頭種冬棗每次站上老崖頭,村裡萬畝棗園盡收眼底,小坡村村支書薛安全都感慨萬千。20多年前,小坡村耕地被黃河水漫過後不少地方成了鹽鹼地。
  • 農村種植什麼,一畝地純收入可以達到5萬元以上?
    在農村種植什麼,一畝地純收入可以達到5萬元以上?看到這個題目後,我也是啞然失笑,什麼時候農村裡的土地純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農民朋友們大可不必辛苦的去城裡打工了,在家種地就可以實現「三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財富自由了!
  • 高港區白馬鎮陳家村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
    中國江蘇網11月8日泰州訊(王勇 華琳琳)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第九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高港區白馬鎮陳家村榜上有名。這既是對高港區鄉村產業發展的肯定,也是對陳家村在主導產業、綠色發展、聯農帶農、組織程度等方面的高度認可。
  • 農村漢子返鄉創業種植冬棗,沙窩裡種出了『搖錢樹』
    金秋時節,冬棗飄香。在寧陵縣陽驛鄉朱屯村富硒冬棗種植園裡,200餘畝棗樹密密匝匝掛著棗子,那大棗圓潤水靈,令人垂涎欲滴。遊客們徜徉其中,或採摘或遊玩,既能品嘗甘甜的冬棗,又能感受收穫的喜悅。朱屯村富硒冬棗種植園的主人叫郭學明,一副樸實憨厚的樣子。據他介紹,他之前遠在新疆和田承包土地種大棗。妻子身體不好,他2014年只好返回家鄉自己創業。朱屯村臨近大沙河畔,土地沙化嚴重,再加上村民土地零散,依靠「麥茬頭、豆茬麥」的種植模式,一年辛辛苦苦勞作,僅能勉強維持溫飽。郭學明找到村委會幹部,要求流轉土地,規模化種植冬棗,想做全村的致富帶頭人。
  • 嘉魚縣東湖村立足「一村一品」「稻田養蝦」已突破萬畝
    他有8畝稻田養蝦,年收入可達到2萬元左右。陳士安的這份收入,得益於東湖村立足 「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近年來,該村充分挖掘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帶領群眾發展產業致富。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該村黨支部瞄準「稻田養蝦」綜合經濟效益較高的優勢,建設萬畝稻田養蝦示範基地。
  • 菏澤定陶合作社變身「孵化器」,濱州霑化冬棗技術示範園裡農戶能賺...
    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專業合作社模式,合作社服務能力持續增強,合作內容不斷豐富,發展質量進一步提高。請看,菏澤市定陶區茗嘉興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變身「孵化器」,帶動更多社員致富;濱州市霑化區「沾冬2號」冬棗技術示範園裡,農戶能賺三份錢。
  • 廣州白雲區打造連片生態旅遊特色村 昔日普通農業村變身網紅觀光地
    最近,最受城裡人歡迎的活動就是摘桑果,雄偉村引進了華南農業大學一個團隊,專門種植桑樹,結出來的桑果清甜可口。即便不是公眾假期,也有不少遊客找上門來採摘,人氣很旺。接下來,還有成片的荔枝等著採摘。據介紹,雄偉村過去主要是種植蔬菜、水稻、荔枝、龍眼和黃皮等。從2011年開始發展「一村一品」,大面積種植楊桃,打造本村的農業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