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一村一品」蹚出陶都特色產業致富路

2020-12-11 人民網

原標題:「一村一品」蹚出陶都特色產業致富路

西渚鎮五聖村等9個村入選全省「一村一品一店」示範村;張渚鎮省莊村等5個村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萬石鎮後洪村、湖㳇鎮張陽村入圍2020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近年來,宜興市「一村一品」建設成果頗豐,一批示範村的集群湧現,是宜興市各地通過科學激活資源稟賦,促進農民增收致富,譜寫的陶都鄉村全面振興精彩篇章。

開展「一村一品」示範村創建,對打造特色品牌農業,豐實「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茶罐子」,促進農民就業增收、農業轉型升級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市積極優化村級經濟發展路徑,在持續推進「一村一品」特色經濟發展戰略的基礎上,堅持因地制宜,根據各農業產業區不同的特點,科學制定了《宜興市「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等,明確各地區建設發展重點。其中,太湖瀆區重點發展花卉苗木、經濟林果、有機蔬菜等高效環保型產業;宜南丘陵地區重點發展茶、竹、果、花卉苗木和休閒觀光等資源利用型產業;北部平原地區重點發展精品糧油、生態養殖等安全高效型產業;中部圩區重點發展生態養殖、規模禽畜等優質安全型產業,確保各地區的產業發展優勢及「一村一品」特色。同時,我市還聘請在業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專家教授組建陶都農業智庫,實施「領頭雁」工程,選優育強「村龍頭」,成功培養出濮煥中、歐陽華、範澤鋒等一批帶頭致富、帶領致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能人,分別圍繞茶葉、水芹、紫砂等我市特色農副產品,在高產優質、區域公共品牌打造、產品品牌價值提升等方面協同發力。

在良好的發展環境下,部分鎮村先行先試,依據自身實際,成功構築起「一個產業帶動一方富裕、一個品牌彰顯一方特色」的現代農業格局。以萬石鎮後洪村為例,該村積極組建豐匯水芹專業合作社,與高校對接培育適宜不同季節和條件生長的新品種,帶動周邊農戶1000多戶,發展水芹種植面積2000餘畝,水芹一年可收割5次以上,畝均經濟效益2萬多元,產品銷售覆蓋滬寧杭等城市的各大農貿市場。合作社出品的「陶都」牌水芹因品質優良,成功入選省「十家農民合作社十個暢銷產品品牌」。湖㳇鎮張陽村在轉型發展過程中,以花卉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為依託,科學引導村民依託山水資源發展樹樁苗木種植產業。為提升社員的盆景製作技藝,合作社聘請揚州大學等院校的盆景製作專家來宜授課指導,鼓勵社員加強專業知識學習,不斷提升技藝。目前,合作社共有社員近600戶,佔到全村農戶的65%,合作社年銷售收入近2億元,社員人均年收入超5萬元。張陽村也先後摘得「國家生態村」「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等多塊「國字頭」的金字招牌。

通過培育典型,廣大群眾直觀地看到發展「一村一品」帶來的經濟收益,各地參與「一村一品」建設的積極性高漲。截至目前,我市已培育張渚鎮省莊村等5個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建成「一村一品」特色村100餘個,從事「一村一品」生產和運銷的農戶有15萬餘戶。通過「一村一品」建設,全市高效農業面積近60萬畝,佔耕地總面積的近50%,其中畝效益2000—4999元的近40萬畝,畝效益5000—9999元的16萬餘畝,畝效益萬元以上的2.6萬餘畝。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農村電子商務興起、涉農產品質量提升,我市還多措並舉,以市場為導向,開展「一村一品一店」示範村創建工作,全市200多個村都結合信息進村入戶益農社建設要求,開設特色農產品網店,不僅拓寬了銷售渠道,還進一步打響了陶都涉農土產的品牌知名度。目前,全市共有41個產品品牌成功入選江蘇農產品品牌目錄,其中6個為區域公共品牌;擁有陽羨茶、宜興紅等7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特別是「陽羨茶」品牌,在國內外已有相當高的知名度,我市也因此被中國茶葉協會評為「中國名茶之鄉」。(記者 趙輝)

(責編:關思聰、謝龍)

相關焦點

  • 這就是山東|一村一品、產業強鎮,山東各地蹚出特色產業致富路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25日訊 (記者 劉自銳 楊廣科 盧偉霞 胡高彤) 鄉村振興基礎在產業。產業發展不僅帶動農民增收,也為鄉村積蓄髮展動力。近年來山東各地結合當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產業,走出各具特色的致富之路。
  • 美麗陶都宜興,有一朵火紅的"杜鵑花"
    花蕊豔紅,花瓣五彩,在美麗的陶都宜興,一朵代表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杜鵑花」開得熱烈而持久。作為全國首批5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縣(市)之一,宜興創立「杜鵑花開」品牌,創新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宜興市委書記沈建說:「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前提是文明,關鍵在實踐。
  • 全國名家行走宜興 「一村一品」感受最美鄉愁記憶
    宜興打造「一村(鎮)一品」文化特色,通過挖掘村史村情,提煉村莊文化,設計村標、製作村歌、編寫村史等,傳承村莊記憶,形成了南門村「農耕」文化、茗嶺村「愛敬」文化、張陽村「道」文化、梅家瀆村「家風」文化、上壩村「移民文化」等一批彰顯歷史傳統和地方特色的鄉村文化。 根據現場了解,宜興市委市政府針對不同村莊分類指導,提出不同的建設方案,最大程度的發揮亮點,爭創特色。
  • 安徽懷寧石鏡鄉:「一村一品」成致富新產業
    鄧林的望春花、月醴魚,鄧橋的大棚蔬菜、草莓,太平的菊花,石鏡社區的藍莓,分龍的油茶,橫塘的苗木……一個個獨具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如今已成為懷寧縣石鏡鄉「一村一品」致富的新產業。近年來,針對轄域內耕地面積少的現狀,石鏡鄉立足10個村(社區)特點,按照「一村一品」精品農業和現代產業發展思路,採用「合作社 基地 農戶」的經營管理模式,推動農旅融合發展,引導村民因地制宜發展多元化產業項目,為貧困群眾穩定脫貧提供一條新路子。
  • 豐寧葦子溝村:蹚出脫貧路 打開致富門
    原標題:豐寧葦子溝村:蹚出脫貧路 打開致富門6月的壩上綠意蔥蘢,位於接壩地區的豐寧滿族自治縣土城鎮葦子溝村更顯得生機勃勃:一排排紅牆紅瓦的小葦子溝新村鑲嵌在綠色原野中,村民徹底告別了泥土房,笑意盈盈;西瓜大棚內,瓜秧已經竄到兩尺來長,布滿花苞;非遺「北京絹人」項目工廠內,村裡的婦女用精巧的雙手創造著美好生活……短短幾年內,葦子溝村民和「無基礎無產業無信心
  • 助推鄉村振興 帶動鄉土特色產業發展 安慶國家級「一村一品」示範...
    助推鄉村振興 帶動鄉土特色產業發展 安慶國家級「一村一品」示範村鎮達16個 2020-11-20 09:54:42
  • 陶都宜興來寧邀客品「陶式生活」
    江南的詩情,在銀弦上蕩漾,陶都的韻味,於紫泥中流傳,風過竹海的聲響,陽羨茶的清香,「遊陶都宜興,享陶式生活」——這裡的冬季暖洋洋。12月19日下午,在南京華採天地商場內,宜興文旅展示區的眾多非遺項目和獨具特色的冬季旅遊產品引來不少市民拍照諮詢。當天,由宜興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宜興市城建文旅集團主辦的「遊陶都宜興 享陶式生活」2020宜興文旅(南京)推介會暨「這裡的冬季暖洋洋」旅遊季啟動儀式在南京舉行。
  • 陶都古玩城開夜市了 宜興「夜經濟」持續升溫
    6月26日,陶都古玩城開設夜市,宜興文玩交易市場自此可以夜間練攤兒了。連日來,宜興陶都古玩城、宜興陽光00鳳凰街和宜興蛟橋步行街紛紛出現夜間集市,宜興「夜經濟」持續升溫,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已經成為拉動消費增長的新引擎。
  • 明光:「一村一品」打造「黨建+扶貧」特色品牌
    近年來,安徽省明光市大力實施黨建引領扶貧民生工程,鼓勵各村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地理等優勢,努力培育艾草、甜葉菊等一批明光特色產業,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品牌,全力走出一條「黨建+產業+脫貧」的特色發展之路。
  • 陶都宜興,不僅僅是紫砂壺
    在許多人眼裡,江南宜興就是一把精巧的紫砂壺。其實,宜興的魅力遠遠不止於此。近年來,宜興先後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及全國生態示範區等榮譽稱號。其中,位於宜興陶都路丁山白宕裡的葛鮑聚居地歷史街區,至今保留了清末民初融匯吳越風格的民居建築,體現了陶瓷家族的文化和精神,展示了從明清大窯戶、民國民族資本家到解放後公私合營的陶瓷業發展歷程,對研究我國家族型陶瓷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價值。
  • 「一村一品」種幽蘭 石牯塘綻放致富花
    目前,公司已申報「一村一品」項目,計劃帶動更多農戶種植,通過大棚栽種,公司提供種苗、技術並回收的合作方式,讓蘭花走進更多尋常百姓家,也助農增收致富。「墨蘭是廣東省的特色產業,廣東是原產地,從廣東銷往全國。我們家族是廣東最早搭建大棚也就是產業化種植蘭花的,算是第一批。」鄧文敏告訴記者,其家族2006年回到英德市英紅鎮種了70畝墨蘭。英德良好的氣候條件,十分適合墨蘭生長,所種的墨蘭發病率低、產量高、品質好,很受市場歡迎。
  • 「「一村一品」新鄉村」合川區黃池村:小小李樹結出致富「金果」
    近年來,合川區雙鳳鎮黃池村大力發展李子產業,帶動了全村群眾脫貧走上了致富路。黃池村位於華鎣山腹地,距渝合高速路口僅8公裡,距合川城區20公裡。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溼潤多陰,日照充足,為有機農業產品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 碧水青山展現陶都風情 宜興馬拉松全面提升城市形象
    清明小長假,一場奔跑於中國陶都的馬拉松為這個溫馨的假期帶來了更多的活力。第二屆舉行的宜興馬拉松吸引了15000名來自五湖四海的選手參賽,通過一場激情的賽事,來進一步走進宜興的綠水青山,感受中國陶都的風土人情。
  • 「多彩陶都 樂遊宜興」——2020年長三角自駕遊活動啟動
    中國江蘇網訊 為宣傳推廣宜興特色秋冬季旅遊資源,有效擴大宜興旅遊市場,11月15日,「多彩陶都 樂遊宜興」——2020年長三角自駕遊活動啟動暨首屆「醉美宜興·全域旅遊網紅打卡地」評選授牌儀式在宜興善卷洞風景區正式啟動。
  • 世界旅遊聯盟減貧案例|江蘇宜興白塔村: 鄉賢白塔,鄉村振興的踐行者
    基本情況江蘇宜興白塔村位於宜興市西渚鎮西部,與天目湖交界,地處丘陵山區, 依山傍水,瀕臨雲湖景區,省道張戴公路穿村而過,交通便利。全村區域面積 7.6 平方公裡,村民 3020 人,是宜興市的一個偏僻村莊。
  • 甘肅民勤:一村一品一特色 繪就美麗新農村
    「春賞花、夏採摘、秋農事、冬民俗,讓遊客看得見、聞得到、帶得走……」 甘草井村黨支部書記曾祥軍介紹說,按照美麗鄉村建設標準,甘草井村通過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經濟,助推村容村貌、基礎設施提升、完善,實現村莊有規劃、環境美如畫、產業特色化,促進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農民持續增收。一村一品不僅要有特色,還要有亮點。
  • 九江「一村一品」發展概況
    宜種則種宜養則養  近年來,九江市把發展「一村一品」作為實現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一個重要切入點和突破口,堅持「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原則,通過「建基地、促龍頭、帶農戶」的方式,把「優勢」變為「特色」,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蔬果畜藥油」及生態養殖等生態產業,從重點發展的高效產業中選擇適合各鄉、鎮、村發展的扶貧產業
  • 以產業帶動百千工程建設 萬寧「一村一品」興萬州
    萬寧市委宣傳部供圖  海南日報記者洪寶光 通訊員卓琳植  萬寧規劃先行,以產業帶動百千工程建設  「一村一品」興萬州  近年來,萬寧緊緊圍繞「建設濱海花園城市、打造清新度假勝地」的目標,把推進美麗海南百千工程與全域旅遊的點、線、面建設結合起來,堅持「科學規劃先行、基礎設施配套、
  • 以產業帶動百千工程建設萬寧「一村一品」興萬州
    萬寧市委宣傳部供圖海南日報記者洪寶光 通訊員卓琳植萬寧規劃先行,以產業帶動百千工程建設「一村一品」興萬州近年來,萬寧緊緊圍繞「建設濱海花園城市、打造清新度假勝地」的目標,把推進美麗海南百千工程與全域旅遊的點、線、面建設結合起來,堅持「科學規劃先行、基礎設施配套、特色產業支撐」的原則,實施特色墟鎮改造,重點推進龍滾僑鄉、和樂龍舟風情小鎮、興隆東南亞風情小鎮
  • 「一村一品」奔小康丨石燕湖村:小民宿大產業,託起村民致富夢
    編者按「一村一品」,是指通過大力推進農業專業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設,使一個村擁有一個或幾個發展水平較高、特色優勢明顯的農業主導產品或特色品牌,從而提升農業的經濟效益和綜合競爭力。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作為雨花區唯一農業鄉鎮的跳馬,小康成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