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種幽蘭 石牯塘綻放致富花

2020-12-11 南方新聞網

9月初,在英德市石牯塘鎮石下村的君泓蘭花種植基地,數萬盆蘭花鬱鬱蔥蔥、長勢旺盛。一些花農正給蘭花澆水、鋤草,另一些花農則忙著整理和包裝花苗。兩天後這些花苗將被快遞到北京客戶的手中。

「蘭花生產要經過切芽、組培、馴化、種植、開花等多個環節,我們現在引進和培育了8個品種。」君泓蘭花基地負責人鄧文敏饒有興致地介紹。目前,公司已申報「一村一品」項目,計劃帶動更多農戶種植,通過大棚栽種,公司提供種苗、技術並回收的合作方式,讓蘭花走進更多尋常百姓家,也助農增收致富。

●南方日報記者 焦瑩 通訊員 藍文星 陳冬梅

科技助力 讓蘭花走進千家萬戶

1999年開始,鄧文敏家裡就在珠三角種植蘭花了,由於長期接觸蘭花,他對每一個蘭花品種的習性都了如指掌,對蘭花產業的未來也充滿希望。

「墨蘭是廣東省的特色產業,廣東是原產地,從廣東銷往全國。我們家族是廣東最早搭建大棚也就是產業化種植蘭花的,算是第一批。」鄧文敏告訴記者,其家族2006年回到英德市英紅鎮種了70畝墨蘭。英德良好的氣候條件,十分適合墨蘭生長,所種的墨蘭發病率低、產量高、品質好,很受市場歡迎。「尤其是北方地區,到了冬天白茫茫一片,家裡需要擺一些綠色植物,而墨蘭清雅幽香、葉片飄逸的特徵很符合他們的審美喜好。」

2009年,鄧文敏大學畢業後毅然選擇返鄉種蘭花,他深知隨著農業種植方式、經營模式的變化,農業發展必須有科技的助力。「蘭花種植同樣需要科技創新,所以我們跟華南農大合作。華南農大是全球第一批育出可高效工廠化繁殖的墨蘭新品種的機構,我們引進了新品種,註冊公司幫華南農大推廣種植。」鄧文敏說,2013年,英德君泓蘭花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其從家族種蘭轉變為公司化運營。

「我們致力於建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蘭花產業鏈,打造基於創新創意的高效蘭花產業。」鄧文敏介紹,近六年多來,其公司不斷加大科研投入,不僅在石牯塘帶動種植近300多畝蘭花,還建有年產200萬苗的蘭花育種中心,先後承擔廣東省、廣州市、清遠市等各級科研項目9項,投入科技研發經費580萬元,迄今已培育出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蘭花新品種5個,引進華南農業大學蘭花新品種5個。

筆者在該公司蘭花培育中心看到,一株株蘭花苗被養在透明玻璃罐裡,成千上萬的玻璃罐整齊排列頗為壯觀。組培室內,溫度、燈光、空氣等需嚴格把控,進入其間要換鞋換衣服確保無菌無塵。

「我們的蘭花都是從自己的培育中心培育而來,經過養殖、培育,批發價格為20—30元/盆。」鄧文敏表示,但蘭花屬於高檔室內綠植,品相好的蘭花市場價格常常要賣到一兩百元。「我們就是希望通過科研投入,培育推廣更多適合農戶種植的新品種,從而降低種植成本,帶動農戶增收的同時,也讓蘭花走進千家萬戶,成為一種家庭常見的室內綠植。」

鄧文敏舉例道,比如從華南農大引進的蘭花品種——玉女,初時從取芽、組培到成品需要5年,現在經過公司栽培改良僅需3年,而且以前一盆只有一株花,現在可以開四五株花,產值翻了三倍。

據悉,如今君泓蘭花公司的新品種推廣種植已輻射到清遠的英德市、佛岡縣、連南縣,以及韶關樂昌等地,僅英德市墨蘭種植已達2500畝,產值約3億元,成為廣東省蘭花主產區之一。

一村一品 助農增收致富

目前,君泓蘭花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在石下村種有200多畝蘭花,其中3個大棚種植100多畝。

「想不到一棵小小的蘭花草,現在成了我收入的主要來源,在自己家門口就能賺錢。」石下村貧困戶郭秋玲開心地說。

在石下村,已有郭秋玲等3戶貧困戶種植蘭花,且是「小鳳」這一新品種,畝產值7萬—8萬元。由君泓公司提供種苗和技術指導,並幫助他們把蘭花銷往全國各地。鄧文敏表示,計劃今年再擴大種植四五十畝,帶動鄰村的貧困戶一起種植蘭花,形成規模,讓更多的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據悉,近年來,英德市積極培育農業產業帶頭人,在技術和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2020年,鄧文敏以英德君泓蘭花股份有限公司的名義向政府成功申報「一村一品」項目,項目總投資76萬元,獲得上級獎補資金64萬元。

該項目將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推廣蘭花新品種種植,以科研創新帶動產業發展,幫扶和帶動農民30戶(其中包含貧困戶)、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同時,與石下村蘭花專業戶共同構建一個集示範推廣、科研科普、觀光農旅一體的,產值超過1000萬元的現代化蘭花栽培示範基地。目前,該「一村一品」建設目標已經基本完成,達到預期效果。

接下來,石牯塘鎮將協同英德君泓蘭花有限公司大力宣傳推廣蘭花文化,深入推進「網際網路+農業」,實現一產連二產、一產帶三產、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只煙霞。美好生活需要鮮花的點綴,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帶動下,石牯塘鎮石下村的蘭花日漸名聲在外,有效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山雞啄開致富門 幽蘭綻放幸福花
    黃孝平撒了一把玉米,將幾隻山雞吸引至跟前,順手抓了兩隻。  送走一撥撥購買山雞的顧客,黃孝平擦乾臉上的汗,笑呵呵地對海南日報記者說:「我和老公都在這裡看管山雞,去年掙了8萬多元。以前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現在手頭寬裕了!」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三弓村村民通過發展山雞產業脫貧致富。  「發展山雞產業,既增加了村集體收入,又帶動了貧困戶發展。」
  • 安徽懷寧石鏡鄉:「一村一品」成致富新產業
    鄧林的望春花、月醴魚,鄧橋的大棚蔬菜、草莓,太平的菊花,石鏡社區的藍莓,分龍的油茶,橫塘的苗木……一個個獨具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如今已成為懷寧縣石鏡鄉「一村一品」致富的新產業。近年來,針對轄域內耕地面積少的現狀,石鏡鄉立足10個村(社區)特點,按照「一村一品」精品農業和現代產業發展思路,採用「合作社 基地 農戶」的經營管理模式,推動農旅融合發展,引導村民因地制宜發展多元化產業項目,為貧困群眾穩定脫貧提供一條新路子。
  • 宜興:「一村一品」蹚出陶都特色產業致富路
    原標題:「一村一品」蹚出陶都特色產業致富路 西渚鎮五聖村等9個村入選全省「一村一品一店」示範村;張渚鎮省莊村等5個村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萬石鎮後洪村、湖㳇鎮張陽村入圍2020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近年來,宜興市「一村一品」建設成果頗豐,一批示範村的集群湧現
  • 甘肅民勤:一村一品一特色 繪就美麗新農村
    「春賞花、夏採摘、秋農事、冬民俗,讓遊客看得見、聞得到、帶得走……」 甘草井村黨支部書記曾祥軍介紹說,按照美麗鄉村建設標準,甘草井村通過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經濟,助推村容村貌、基礎設施提升、完善,實現村莊有規劃、環境美如畫、產業特色化,促進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農民持續增收。一村一品不僅要有特色,還要有亮點。
  • 黃蜀葵綻放「致富花 」
    黃蜀葵綻放「致富花 」 2020-09-15 09:53:25   來源:安慶新聞網
  • 明光:「一村一品」打造「黨建+扶貧」特色品牌
    黨支部引領,建立「一村一品」發展機制    「種艾草比種莊稼強多了,以前種莊稼我這一畝地多說能掙600塊,而我家去年種植艾草3畝多地,一季收入1萬多元。一年下來,自家種植加務工,收入可達到4萬多元,對脫貧致富有了底氣。」澗溪鎮祝崗村貧困戶盧燦兵說。    「祝崗村都是坡崗地,傳統作物產量低,收入甚微。
  • 九江「一村一品」發展概況
    宜種則種宜養則養  近年來,九江市把發展「一村一品」作為實現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一個重要切入點和突破口,堅持「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原則,通過「建基地、促龍頭、帶農戶」的方式,把「優勢」變為「特色」,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蔬果畜藥油」及生態養殖等生態產業,從重點發展的高效產業中選擇適合各鄉、鎮、村發展的扶貧產業
  • 套種苦瓜、豆角,下市再種草莓,郟縣堂街鎮「一村一品」帶動群眾...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紅汛 通訊員 高鵬程「現在草莓已經快沒了,這四個棚裡我已經套種了苦瓜,剩下三個棚裡套種了豆角,等到苦瓜和豆角都下市了,就又可以種草莓了!」3月29日,郟縣堂街鎮石橋店村扶貧專幹陳亞鉻站在自己的草莓大棚門口說。
  • 「幸福花」喚來的春天——永登縣紅城鎮一村一品特色種植見聞
    放眼望去,田地裡一畦畦的草紅花苗綠意盎然。  草紅花田裡唱出來的「致富經」  玉山村,今年,三分之一的農戶種植了草紅花。眾村民們指望這一茬「稀罕」莊稼,帶來豐厚收入,心頭充滿希望。  「從前種小麥,一畝地收成700斤,收益不過1000元。現在玫瑰地裡套種了草紅花,收入能翻番哩。」
  • 杭州千島湖百畝黃蜀葵綻放「致富花」
    杭州千島湖百畝黃蜀葵綻放「致富花」杭州網  發布時間:2018-08-15 16:30:26黃蜀葵不僅是一種優良的觀賞草花,其根、葉、花和種子還可以入藥,有消熱解毒、潤燥滑腸的功效,以其為藥材合成的黃蜀葵膠囊在市場上更是價格不菲。8月14日,記者走進淳安縣威坪鎮葉家村,田畈間成片的淡黃色黃蜀葵競相綻放,散發出陣陣的清香,沁人心脾。村民們在田間地頭忙著採摘,手起花落,不一會兒,籃子裡就裝滿了黃蜀葵花。
  • 一村一品靠啥強
    「一村一品」先要主業立得住。湯崗子村發揮醃酸菜的獨特優勢——優質礦泉加上綠色蔬菜基地,「一品酸菜」就基本立住了。不發揮比較優勢,別人幹啥咱幹啥,怎麼能從競爭中脫穎而出?「酸菜哥」說得好:致富主業要選準,村民失敗不起。「一村一品」產品要真過硬。農副產品要暢銷國內外市場,質量是硬指標。
  • 「一村一品」讓村民生活「牛」起來
    「我去清掃一下牛棚……」一頭頭犛牛正在牛棚裡悠閑地啃食飼草,工人們正在忙碌著打掃牛棚、準備飼料、給牛添食……   柯魯柯鎮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鎮上所有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都提前實現了脫貧致富,每個村大力推進「一村一品」產業,助推鄉村振興。
  • 北京通州:果村芹菜上榜全國「一村一品」
    12月6日,記者從通州區農業農村局獲悉,農業農村部日前公布了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全國共有423個村鎮入選。其中,通州區果村以芹菜產業上榜。  據了解,果村位于于家務鄉,被譽為京郊芹菜第一村,有著40多年的芹菜種植史。
  • 長春市九臺區:絢爛花海綻放致富笑臉
    原題:絢爛花海綻放致富笑臉花海處處是美景,怎麼拍照都不過癮,三個人各種角度拍攝,就為了記錄下花海的美麗和家人的幸福笑臉。大貝村花海依託山勢打造的七彩滑道,深受年輕人喜愛,既讓花海遊玩不再單一,同時也增加了花海的經濟效益。「這個花海笑臉造型我也參與設計了!」
  • 「一村一品」凸顯品牌效應(組圖)
    「軟功夫」啃下「硬骨頭」  「一村一品」不是跟風  記者在採訪中明顯感覺到,在薊縣這些「一村一品」特色村中,大多有自己的比較優勢,譬如,有的地方區位優勢明顯,有的地方經商傳統悠久,有的地方人文底蘊深厚。他們堅持宜種則種、宜養則養,把「優勢」變為「特色」,變成品牌。形成了苗木花卉、無公害蔬菜、優質果品、生態養殖、農家旅遊等專業特色村。
  • 第九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出爐,南岸這個村入選了!
    近日 農業農村部網站 公布了第九批「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 重慶共有20個村鎮入選 南岸區南山街道雙龍村(盆景)
  • 絢爛花海綻放致富笑臉
    紫色的醉蝶、紅色的百日菊、黃色的小麗花絢麗綻放,形成了一片五彩繽紛的花海。長春日報記者 袁 達紫色的醉蝶、紅色的百日菊、黃色的小麗花絢麗綻放,形成了一片五彩繽紛的花海,蜜蜂、蝴蝶在花間飛舞;花海邊,清澈的飲馬河水緩緩流過,更增加了幾分詩情畫意……初秋時節,九臺區興隆街道前崗子村的花海景觀扮美了鄉村,也吸引了遊人。
  • 「「一村一品」新鄉村」合川區黃池村:小小李樹結出致富「金果」
    近年來,合川區雙鳳鎮黃池村大力發展李子產業,帶動了全村群眾脫貧走上了致富路。黃池村位於華鎣山腹地,距渝合高速路口僅8公裡,距合川城區20公裡。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溼潤多陰,日照充足,為有機農業產品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 一村謀一品精準拔窮根——來自彰武縣脫貧攻堅一線的報導
    姜豔濤每天到自家的扶貧大棚裡忙活,就等著6月份瓜熟蒂落,趕在種大田之前拿到春茬收益,給患病的妻子買藥,給兩個孩子交學費。  「靠自己勞動賺錢,這種感覺真好!」姜豔濤黝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在彰武縣平安鎮朱家村,像姜豔濤這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有89戶,每戶一棟棚的扶貧模式正幫助他們走上致富路。
  • 全南縣雅溪村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
    原標題:全南縣雅溪村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   12月4日,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推介活動在陝西省渭南市舉辦,農業農村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