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走進雞舍旁的龍眼、菠蘿蜜林,就聽到一陣「咯咯噠」的雞叫聲。1月23日,海南日報記者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三道鎮三弓村採訪時,見識了山雞飛到樹上的「功夫」。
看管山雞的村民黃孝平還沒歇口氣,就聽到樹林外面有人喊道:「有人在裡面嗎?我們要買山雞。」
聲到人到,家住三道鎮三道居的居民劉湘玉,輕車熟路地來到菠蘿蜜林內,打量了一下四處覓蟲的山雞,笑盈盈地說:「這些放養的山雞味道好哇,這次先買兩隻回去吧,春節前還要來買幾隻。」
黃孝平撒了一把玉米,將幾隻山雞吸引至跟前,順手抓了兩隻。
送走一撥撥購買山雞的顧客,黃孝平擦乾臉上的汗,笑呵呵地對海南日報記者說:「我和老公都在這裡看管山雞,去年掙了8萬多元。以前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現在手頭寬裕了!」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三弓村村民通過發展山雞產業脫貧致富。
「發展山雞產業,既增加了村集體收入,又帶動了貧困戶發展。」三弓村黨支部書記黃超說,他牽頭組建的三道鎮興達養殖專業合作社,採取「託管託養」的模式發展山雞產業,帶動1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該合作社2018年出欄山雞5萬隻,目前存欄1.5萬隻。近3年,該合作社每年為每戶貧困戶分紅5000元、村集體分紅1萬元。
除了發展林下放養山雞的循環經濟,三弓村還通過種植蘭花發展「美麗經濟」。
在馨香宜人的三弓村蘭花產業園,一群戴著鬥笠的「娘子軍」正在忙碌著。「我在產業園上班,每周休息一天,每個月能掙2600元。」三弓村村民王海玲抬起頭來笑著說,在蘭花產業園上班,回家不到10分鐘路程,工作和照顧家人兩不誤。
目前建成面積25畝的三弓村蘭花產業園,不僅帶動本村貧困村民參與蘭花種植,還吸收周邊部分村莊的村民務工增收。
三道鎮首弓村村民李江明也在三弓村蘭花產業園上班。她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有兩個小孩上小學,免交學費,每學期政府發放生活補助。「我在這裡上班收入穩定,老公在我們村當森林防護員,加上養豬、養雞,生活好起來了。」她說。
作為三弓村蘭花產業園技術員的曾海燕,是三道鎮什者村人。她介紹,臨近春節,來產業園購買蘭花的客戶很多。接下來產業園將擴大蘭花種植規模,帶動更多村民增收。
統計數據顯示,三弓村蘭花產業園採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帶動三弓村135戶貧困戶參與蘭花種植,每戶貧困戶每年可分紅2000元。
抓住「雞」遇結碩果,幽蘭綻放幸福花。黃超介紹,三弓村共有15個村民小組,依靠養殖山雞,種植蘭花、龍眼、菠蘿蜜、檳榔、冬季瓜菜,以及村民外出務工等,截至2018年底,該村已有200戶共795名貧困村民順利脫貧。2019年,該村將繼續做大做強特色產業,讓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寬。(本報保城1月24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