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味】「八碗菜」、「十碗菜」、「十二碗菜」......尤溪民間酒席居然有這麼多講究!你都知道嗎?

2021-02-27 福建微尤溪

  在尤溪,這個山水相融的靈秀之城,不僅有悠久的文化歷史,還形成了閩中富有特色的飲食文化。有一種記憶叫做民間酒席,對於尤溪人來說,是不能消逝的故土情懷、不能釋懷的家鄉味道。

  關於尤溪的民間宴席有頗多講究,你都知道嗎?一起和作者來追尋家鄉的味道!

毛祖銘,1955年出生,尤溪縣人,現任上海尤溪商會秘書長、上海市三明商會副秘書長、尤溪一中教育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旅遊高級烹飪師(特級廚師)、飯店管理經濟師。曾任三明市技工學校烹飪專業首屆教師、《三明菜譜》副主編。

  尤溪民間婚喪喜慶都有辦酒席,如結婚男方辦娶親酒,女方辦出嫁酒、回門酒;生孩子辦滿月酒或是三旦酒(出生第三天)或五旦酒(出生第五天);老人壽辰辦做壽酒(男女50歲以上方可做壽,未達此年齡的叫過生日),小孩周歲、十歲、二十歲辦生日酒;新建房辦上梁酒和入宅酒。還有喪事要做「頭暝」和「二暝」辦答謝酒等(現在簡化為只辦送殯當晚的「答謝酒」)。


 在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在城關及附近地區,居家酒席的菜式主要有「八碗菜」、「十碗菜」、「十二碗菜」等幾種,這種菜式的稱謂都是由酒席中主菜的道數而來。酒席一般都是在家裡辦,借用祠堂公共場所或鄰居場所,請一個廚師或民間烹調能手來家裡負責掌勺,親戚、朋友、鄰居都來幫忙打下手。筆者當年也是尤溪的名廚,獲得的廚師職稱是三明市最高的,經常受到親朋好友的邀請去主廚。

   「八碗菜」算是酒席中最低層次的,一般是經濟有困難家庭的主選。「八碗菜」是主菜八道,還配有兩道主食。出菜前先上拌粉幹扣肉,拌米粉面上還放上農家自醃的糖醋嫩薑絲,是頭道主食。扣肉則是一寸見方的豬五花肉或腿肉和水發黃花菜同燒。那時人們的生活較為貧困,平時難得吃肉,所以辦酒席時,肉食是重要的,而且份量也較重。主菜八碗基本都是湯菜,最後還有一道主食拌切面殿後。

  「十碗菜」算是中上水平,是多數人家的辦酒席的選擇。整席菜式結構是「四炒盤、六大碗、三出點心」。出菜次序,先上「四炒盤」,所謂炒盤,並不局限於「炒」,用盤子盛裝的菜餚皆是。繼之而上的為「六大碗」,即用大碗盛裝的菜餚。「三出點心」,就是席中要用三種點心,並在不同的時候上桌。

三種點心一般是用餈粑、湯圓、八寶飯、蛋糕、炒白粿、水餃、切面等。上甜點心時有的還要配套一道甜湯,甜湯一般為冰糖銀耳湯、紅棗蓮子湯、花生湯、水果罐頭湯等等。一般是「四炒」上完後,上第一道點心,接著又上三道菜後再上第二道點心,接著又上三道菜後最後再上一道甜點心和甜湯。

  「十二碗菜」在當時算是居家酒席中最好的等級了,其菜式結構是「六幹、六湯、三出點心」,基本是在「十碗菜」的基礎上增加兩道而已,出菜方式基本也相同,只是在後面的湯菜中穿插兩道盤菜。當時來說,「十碗菜」和「十二碗菜」算是較正規的酒席。

  湯菜多是當年尤溪民間酒席的主要特點,最誇張的是「八碗菜」全部是湯菜。那個年代啤酒還不盛行,酒桌上主要是家釀的紅酒和市場購買的白酒。也沒有什麼「橙汁」、「可樂」等飲料,湯菜多也很自然。到了70年代末,有了啤酒,盤菜和湯(或含湯汁較多)菜開始調整為對半分,再之後,有的人把湯菜減為四道。

  尤溪民間酒席,有些特定的食材和烹飪方式。在傳統的酒席中,不論是「十碗菜」還是「十二碗菜」,全雞、全鴨、全魚、太平蛋、牛筋湯、香菇豆腐湯等都是不能缺少的。本地習俗沒有全雞、全鴨、全魚就不能體現酒席的豐盛;而太平蛋、牛筋湯、香菇豆腐湯都是圖吉利的菜餚。太平蛋寓意是萬事如意、一切順利;牛筋和香菇寓意的是根深蒂固(尤溪話「筋」和「根」同音)和枝繁葉茂。有些紅白酒席(「紅」指辦喜事,「白」指辦喪事),還要上一些禮俗特定的食品。例如,辦滿月酒,酒席一開始,要先上每人一份的「雞酒甌」(甌,即盛飯的小碗)。每份「雞酒甌」有兩大塊雞肉、兩個熟蛋和紅酒。重要的親戚,這兩塊肉必須是雞脯和雞腿。結婚酒席點心要用湯圓(象徵圓滿甜美)。

老人壽宴和小孩生日,點心切面或線面都是不可缺的(稱為長壽麵)。辦喪事「頭暝」殮木第一道菜要有大塊片狀白煮豬五花肉,每塊重50克以上,每人兩塊,謂之「吃肉塊」,吃不了,客人可以帶回家。還有,辦喪事的酒席所用的動物性原料,要剔去骨頭,不能帶骨。

改革開放後,從20世紀80年代起,福州地區民間酒席的流行的首道菜「全家福」被引進了尤溪。

「全家福」是由滷、炸、拌等10種涼菜組成的一個大拼盤。「全家福」取名吉利,食物豐盛,百姓積極仿效,流傳至今。進入2000年後,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尤溪城關地區舊城改造成績斐然,人們住進了高樓套房,能夠舉辦居家宴席的場所少之又少,百姓婚喪喜慶酒席都在營業性的酒樓舉辦,「八碗」、「十碗」、「十二碗」逐步淡出,成為了人們的追憶。

來源:上海尤溪商會

【醉了】在小城尤溪,他和朋友都愛上了同一個她,結果.萬萬沒想到!

【關注】「南溪書院」學術獎文藝晚會昨晚舉行,獲得專家學者一致稱讚!

【行走尤溪】真沒想到,秋冬時節的尤溪,是這麼的「色」……

您點一個

小編工資有望漲5毛!

相關焦點

  • 農村置辦酒席為什麼都是以十個十二個菜居多
    農村酒席上,為什麼一般都是十碗菜?其實不只是農村,包括城市,對於追求數字的吉利每個人都有,農村酒席、婚宴,一般也是講究多少道菜來有很好的寓意,發現在酒席之上,八個菜,十個菜,十二個菜的居多,很少有單數的菜餚,追求雙數點菜方式,直至平時到飯店吃飯還會不停的念叨。
  • 鄉土散文:八碗菜
    那時的「八碗菜」國人講究禮儀,更講究親情,當親情與禮儀相遇,最好的體現方式,就是請吃請喝。預備最好的飯菜,然後分享,那才是情,那才是禮。那種有盛情的禮,也稱為款待,我老家那片的款待方式,就是請吃「八碗菜」。「八碗菜」真的有八碗菜,那種禮遇,只用於宴請住在同村長輩。
  • 【習俗】《沔陽三蒸美食記》《仙桃酒席賑十碗》《打腰鼓》
    請來廚伺師傅拼出十碗或十二碗酒菜,首先是把這必須有的三碗蒸菜丟在一邊,再去算其它的菜,以免東家好去買辦。  三碗蒸菜中一碗蒸肉是必須的,不管豬肉肥瘦。  蒸魚有蒸白色魚和無鱗魚二種,又以春秋冬季節蒸白色魚的多。那時沒有冰箱,熱天請客,白色魚不好保藏,易變味,所以蒸無鱗魚佔多數,如鱔魚、泥鰍。
  • 【特色美食】頭碗菜·蒿餅
    在我的老家,酒席上的頭碗菜是墊肚子的,豐盛鮮熱,老幼皆宜,你如果吃酒席回來,必定有人問:酒席豐盛嗎?你或答曰:頭碗菜好豐盛又扣得好。抑或答曰:頭碗菜倒是豐盛,可惜差火候。可見豐盛和火候是頭碗菜的關鍵。酒席上的頭碗菜製作工序繁雜,墊底的炸肉須先炸好待用。所以,廚官師傅得提前一天進場。第一件事是泡炸肉,家鄉習慣叫「開油鍋。」「泡炸肉」的第一道工序是調粉。
  • 二姐的婚禮:一張小四方桌、八個菜碗,讓她成了村裡的笑話
    約摸這就十來分鐘吧,我有些餓了,後邊也幫不上手,便下樓想吃點飯。說真的,那真是我吃過最寒酸的一次酒席。找到女方桌的時候,他們差不多都停了筷子,因為沒什麼可吃的了。桌子是平常人家吃飯的方桌而不是我家那邊辦酒席的圓桌,放桌上總共八個菜,個個菜碗都挺淺,也沒什麼大魚大肉。餓狠了的我舉著筷子沒法下筷,桌上其他幾位也是尷尬的笑而不語。
  • 傳說呂洞賓八仙過織金洞,八仙桌,八碗菜八人吃,俗稱「水八碗」
    「水八碗」,顧名思義,就是八個湯菜。在織金,每逢紅、白喜事的宴席上都少不了「水八碗」,是織金縣最具鄉土風情的傳統宴席。據說,「水八碗」源於民間傳說。為紀念八仙授藝,特取名「水八碗」,於是形成了今天流行於織金的八大碗菜系。織金「水八碗」,實際上主要是採用本地黑豬肉、本地土雞及雞蛋、薏仁米、竹蓀、野味山珍等製作組成。當時的宴席比較講究上八仙桌,能上桌的都是當地德高望重之士,而且每桌只能坐八個人,都用清一色的大碗,上八道菜,蘊含著「八碗菜,八人吃,人人平安,四面八方,一年四季,萬事如意」的喻義,充分表達了宴客的高雅氛圍。
  • 四川民俗美食「九鬥碗」,只有9道菜嗎?這麼想你就大錯特錯了!
    四川民俗美食「九鬥碗」只有9道菜嗎?這麼想你就大錯特錯了!中國地域遼闊,30多個省份56個民族,每個地方都有著當地傳統的風俗習慣。我從2000年來到四川生活,在這裡生活了將近快20年了。四川人性格爽朗豪氣,言語風趣幽默。
  • 兩位廚師婚宴上一道菜做出200碗 廚鄉味道還是農村的地道
    河南省長垣縣被譽為中國廚師之鄉,在這裡有中國唯一一個烹飪博物館。同時在這個小小的縣城裡,能夠吃到全國各地的各種美食。最讓人垂涎欲滴的還是地道的本地菜,想要吃到最為地道的本地菜還是要到農村。在農村的一場隆重的婚宴上,你會嘗到來自廚鄉正宗的味道。
  • 長沙過春節必須要吃12碗,這些菜不僅美味,背後還有不一樣的寓意
    過春節,各地都有獨特的慶祝形式,而除夕夜的年夜飯,則是一出重頭戲,東北的豬肉燉粉條,四川的川味香腸,湖北的「三全」宴等等,都是極具特色的年夜飯的菜名,而要說起湖南省長沙市的年夜飯,那也是很有講究,今天主流的長沙十二碗,
  • 長沙過春節必須要吃12碗,這些菜不僅美味,背後還有不一樣的寓意
    ,那也是很有講究,今天主流的長沙十二碗,一開始是從八碗開始,隨著百姓生活水平逐漸地提高,長沙人的年夜飯水平自然也在逐漸提高,從八碗到十碗,再到現在的十二碗,這餐桌上一道道的美味佳餚的背後,也都包含了豐富的意義、趣味的故事和美好的祝願。
  • 通城「八碗八」 人間至味是團圓
    「八碗八」是南通的傳統筵席,四冷碟、四熱炒、八大碗菜,今天的走基層,我們就到那一桌「八碗八」宴中去尋覓最地道的南通年味。譚李是市區一家星級酒店的主廚,有20幾年的工作經驗,今天中午,酒店接到一桌通城「八碗八」宴。
  • 川人川味之「九鬥碗」
    現今眉山地區的"九大碗"多是20碗左右。"九鬥碗"可以是七碗可以是十一碗,但決不能放八碗或十碗。這是為什麼呢?在川西壩子上,餵豬的豬槽一般都是用石頭做的,民間相傳,把"吃十(石)碗的"作為罵人是豬的隱語,所以不能用十碗菜來招待客人。
  • 【霸王餐之旅 No.12】皇上,你還記得環形巷的那家碗碗菜嗎······
    今天霸道姐要給大家介紹一種特別的美食市井味十足又下飯、又下酒、性價比高還充滿快意江湖的味道「碗碗菜」     想起上一次,霸道姐帶大家去吃了一盤江湖菜。而碗碗菜和江湖菜其實還是有點區別。江湖菜主講一個大麻大辣,味重刺激,以麻、辣、鮮、香為號召。而今天提到的碗碗菜其實就是土陶碗裝的家常菜哪樣菜都是土碗碗裝的,粗糙的土碗,大刀斬下的各色菜式。
  • 四川傳統「九鬥碗」 吃得有講究 每碗蒸菜恰好16片肉
    日前,成都市龍泉驛區檔案局工作人員在龍泉、洛帶、大面、西河等地,走訪了多位世代做鄉廚的老鄉廚,為大家揭開傳統九鬥碗背後有趣的故事和文化。九為尊,十碗八碗都犯忌 「中國人以『九』為尊,九同時又代表多的意思。『鬥』在四川方言裡,意為『大』,農村傳統上把最大號的碗稱為『鬥碗』。所以『九鬥碗』代指很豐盛的席面,是個概數,可以多也可以少。」鄉廚們如此解釋九鬥碗。
  • 這麼潮的馬幫菜誰做的?昆明三碗水!
    今年9月,楊聰就打算在昆明市內打造一個以輕奢、時尚為主調的新派馬幫菜餐廳,也叫三碗水,讓馬幫菜吃得更講究。   他認為,馬幫菜不一定非得用土碗、土罐來裝,必須在裝盤擺樣上進行創新。菜系還是傳統的,保留傳統馬幫菜味厚、味重、味豐等鮮明特色,但以現代餐點美學來裝盤,這樣做出來的馬幫菜既好吃又好看。
  • 河南農村喜宴500元一桌,24道菜碗碗都有肉,不知道你吃過沒
    河南農村喜宴500元一桌,24道菜碗碗都有肉,不知道你吃過沒,在農村地區則是不需要那麼多的。>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在農村舉辦酒席,通常都是請來村裡專門是給人們做喜酒酒席的老師傅,宴席上所有的酒菜食材全部由老師傅準備好,所有酒菜以及老師傅和其助手所需要的價格全部按多少桌來計算。
  • 民間宴席「八大碗」,你們那是哪幾道菜?
    中國傳統飲食,既講究色鮮味美,又注重營養價值,更強調文化內涵,最終融合形成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比如民間宴席,幾乎涵蓋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合了民族風俗風情。所謂「宴席」,民間習俗和社交禮儀需要,而舉行的多人聚餐的一種飲食形式,具有一定的約定俗成。
  • 到了炎陵縣,吃上「十碗葷」,那就是遇上最隆重的酒席啦
    炎陵縣以炎帝陵聞名,以「十碗葷」刺激您的視覺和味蕾。十一假期,筆者的舅舅嫁女,再次感受到炎陵縣最隆重的酒席方式——「十碗葷」。第一碗葷:「頭碗」。(攝於2020年10月4日)「東坡肉」。(攝於2020年10月4日)「十碗葷」的出菜順序很有講究,非本地老人難以掌握。
  • 自貢「九大碗」上川臺了,有你愛吃的菜嗎?
    自貢「九大碗」上川臺了,有你愛吃的菜嗎?但決不能放八碗或十碗這是為什麼呢?民間相傳把「吃十(石)碗的」作為罵人是豬的隱語所以不能用十碗菜來招待客人而桌上的菜不能擺八碗則是因為開席的時候一般會有叫花子(乞丐)會前來賀喜或哭喪只不過他們吃的不是其它客人的幾樣菜而是一人一碗蓋澆飯這樣一來,一張八仙桌
  • 【鄉土記憶】:客家酒席四盤八
    過去,客家人的酒席講究「四盤八碗」,一直沿襲不變。只是到了改革開放之後,人們的生活水平慢慢提高,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及以後。本地的酒席就加了一個「九龍盤」(拼盤)和一大碗白木耳蓮子紅棗湯(甜湯,也有加薏米、枸杞、花生仁的)。此時的酒席也由原先的八仙桌改為圓桌了。一桌由坐八人增加為坐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