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沁源:全域旅遊邁上轉型發展大道

2020-08-23 黃河新聞網長治頻道

黃河新聞網長治訊:8月的沁源,炎炎烈日下,不時有習習涼風拂過,220萬畝森林,氤氳出一片盛夏難得的涼爽秘境;疫情輻射的擔憂,擋不住綠色發展帶來的連連喜慶。8月8日,沁源縣鄉頌•太嶽記•韓洪溝紅色小鎮民宿開業;8月9日,沁源縣半山•雲途•嶺上民宿開業。據悉,隨後還有景鳳社科山莊等多家民宿陸續開業迎客。山西沁源縣,這個藏在深閨人不知的偏遠縣區,經過幾年的綠色轉型發展,已開花結果,逐步對外展示出其青山綠水和紅色文化之魅力。

近年來,沁源縣立足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認真踐行「兩山」理論,加快打造全域旅遊大樂園、全域度假大遊園、全域美麗大花園、全域康養大田園、全域友善大家園。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把民宿產業打造成旅遊扶貧的重要一極、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轉型發展的重要業態,全域旅遊與民宿產業融合發展,高端民宿與集群建設統籌推進,「兩山」理論正在太嶽大地深紮根、結碩果,沁源正在蹚出一條轉型發展的新路子。

沁源縣花坡亞高山草甸一角

綠色立縣定主調

沁源縣位於太嶽山東麓,國土面積2549平方公裡,16萬人口。森林面積220萬畝、天然牧坡120畝,森林覆蓋率接近60%,全省第一;境內有沁河、汾河兩大水系,年均徑流量2.6億立方米;有歷代古建築46處,有聖壽寺、太嶽軍區司令部二處國保單位、有15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沁源縣還是抗戰時期太嶽區黨政軍機關所在地,曾經創造了「沁源圍困戰」的光輝戰例。沁源縣不僅山多水富、生態優美、物產資源豐富,而且文化遺產較多、革命傳統優良、紅色歷史厚重。山、水、森林、空氣、紅色文化和遺址都是沁源縣得天獨厚的資源,可是沁源縣一直以來卻捧著金碗討飯吃,過著一煤獨大的日子。2018年1月,沁源縣立足縣情、長遠謀劃,確立了「綠色立縣,建設美麗沁源」的發展戰略,確定了「轉型、增綠、開放、強基、富民」五大發展思路,「修路、種樹、治水、尚文、興旅」五條發展路徑。2019年1月,以縣委1號文件下發《關於加快把文化旅遊產業培育成戰略性支柱產業的決定》。2020年1月,又以縣委1號文件下發《關於依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振興鄉村的決定》三年三個重要決定,掐中了沁源命脈,為沁源縣的轉型發展指明了航向。

強基修路促發展

要發展,先修路。近年來,沁源縣把修路作為「五大發展路徑」的首要來抓,堅持「建養管運」四位一體,突破瓶頸、補齊短板,打通對外大通道,打造「交通+」路網新格局,全面提升公路交通運輸服務能力。三年時間修建200條共560餘公裡農村公路,行政村通硬化路和通客車率均達到100%,農村物流網絡實現全覆蓋。黃土坡隧道工程即將貫通,國省幹線公路路面大修工程全面鋪開,全域路網將得到根本改善。黎霍高速公路開工建設,平安高速列入全省高速公路網規劃,新交口至安澤鐵路預可研完成,立體化交通運輸網絡初具雛形。截至目前,全縣公路通車裡程949公裡,農村公路通村暢鄉,四通八達,縣域內交通實現大循環,為打造全域旅遊大發展夯實了基礎。同時沁源縣的大循環盤山公路也成為最獨特的一景。不開手動擋,就找不到開車的樂趣;不走盤山路,就體驗不到開車的刺激。當你自駕在沁源縣境內循環一圈,你不僅可以領略沁源縣從南到北,從海拔800到2500米的不同景致,更能感受到開車的刺激和享受。

借智轉型創新路

綠色發展,如何發展?全域旅遊,如何起步?青山綠水,怎麼成為金山銀山?

當地想到了一個「絕招」——大力吸引專家教授下鄉「提供智慧」。2018年以來,206位專家教授,將論文寫在沁源老區的大地上,幫助當地「摸清家底」,制訂發展規劃,甚至直接帶來項目,在產業塑造、生態保護、文旅發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業轉型升級等各個領域提供支持。

得到「智力支持」的沁源,找到了轉型發展思路,在百萬畝沒有任何產出的林地裡「激活」了多項新產業,找到一條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新路。一是種植中藥材,大力發展藥材、藥茶產品;二是保護生態、保護野生動物;三是牽手「清華大學建築設計院產業園區中心」「三文(北京)建築設計公司」「隱居鄉裡」「借宿」等高端院校和頂尖設計運營團隊合力培育打造新型民宿產業鏈,依託靈空山、花坡、沁河源三大主景向周邊輻射,利用廢棄村莊、廢棄廠房打造特色旅遊景點,實現旅遊向全域擴展。

比學趕超結碩果

定了主調,找準了路子,全縣上下比學趕超,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韓洪溝村特色民宿小鎮

——與縣城一河之隔的沁河鎮韓洪溝村,村裡靠近山溝部分的破爛房子變成了別具特色的現代藝術民宿,1939年曾設在村裡的太嶽行署成了培訓基地,來培訓的、玩的不斷增多,讓村集體一天比一天收入增多。

——在專家們的規劃下,沁河鎮琴泉村開始重新挖掘村裡流傳千年的琴泉文化,開發文化旅遊養生產業,在村後的森林公園裡建了玻璃棧道、滑雪場和水上樂園。3月17日開門營業後,每天僅門票收入就達幾千元。

嶺上人家

——在沁源北部王陶鎮有華北最大的亞高山草甸花坡自然風景區,在這裡的山頂有個嶺上村,嶺上民宿是沁源縣推進鄉村旅遊與民宿產業融合發展,通過招商引資引進的企業,該民宿通過租賃的方式,將嶺上村整體規劃設計、打造包裝,原先的牛棚改造成具有浪漫氣息的「山頂上的咖啡廳」,百姓居住的房屋改造成現代時尚的特色民宿,並配套有人民公社餐廳、土特產展示中心、文創基地等,可滿足自駕遊、團體遊、親子遊等不同群體的接待需求。進入旅遊旺季,客房爆滿,成了遊客打卡的網紅景點之一。

黑峪村一角

——在沁源縣西部的靈空山鎮黑峪村,通過招商引資打造的民宿小鎮「山頂人家」,成為城市人群尋找寧靜、享受綠色美食、呼吸天然氧氣最理想的地方,來這裡養心、養肺、養胃的人越來越多,也帶動了當地群眾致富。

正在建設的社科農莊

除此之外,五龍川專家小鎮研學科考基地、景鳳鄉社科農莊森林小鎮即將開業,池上、龍頭等民宿建設正在快馬加鞭建設。據悉,近年來全縣規範發展鄉土民宿300餘家,鄉村旅遊接待能力5000餘人。基本上14個鄉鎮家家有特色,四面八方有美景。西部有靈空山森林公園、人工林芊林背,中部有沁河源頭綠地公園,北部有亞高山草甸花坡自然風景區,東部有森林覆蓋率85%的森林小鎮,南部有蒼鷺觀鳥區、秋季的紅葉林……綠色美麗的沁源縣,四季有綠,長年有景,真真是一個看得見青山,聽得見鳥叫,聞得到花香,記得住鄉愁的地方。「兩山」理論正在沁源大地開花結果,沁源正在以全域旅遊邁上轉型發展、綠色發展的康莊大道。(晉升)

相關焦點

  • 16名《星光大道》歌手走進沁源,現場真熱鬧!
    5月6日-7日,16名《星光大道》歌手及4名網紅達人走進沁源,通過打卡旅遊景點、網絡直播互動、舉辦專場演出等形式全方位展示「世外桃源」山水之美,大視野呈現「英雄沁源」人文之韻,立體式反映「綠色沁源」脫貧鞏固、鄉村振興、項目建設等發展成就
  • 【綠色沁源】專家學者為沁源民宿發展出點子、謀思路
    在此我談幾點感受,第一是沁源縣鄉村旅遊起點非常高。在長治市開了個好頭,高端設計,為將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第二個感受是全域的開發、全域的旅遊。我深深地感覺到,每個鄉、每個村都有自己的文化,兩千年的歷史積澱,通過沁源的民宿才體現出來。
  • 深呼吸小城沁源聚焦「五園」振興鄉村
    黨的十九大以來,山西省沁源縣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踐行「兩山」理論和新發展理念,立足「綠水青山」 生態優勢,確立了「綠色立縣,建設美麗沁源」發展戰略,思路就是要 堅持「轉型、增綠、開放、強基、富民」五大思路,路徑就是要抓住 「修路、種樹、治水、興文、尚旅」五個重點,以建設「綠色沁源、康養沁源、文化沁源、幸福沁源、美麗沁源」為目標,聚焦「五園」建設,推動鄉村振興,建設美麗沁源
  • 20多位星光大道歌手走進山西沁源,唱響最美「花海沁音」
    為進一步促進省文旅廳「山西人遊山西 音遊山西」系列活動,助力山西省文旅復甦和振興,沁源縣首發響應。5月6日,沁源「花海沁音」活動再上線,20多位星光大道歌手和演員將走進沁源,尋音「世外桃源綠色沁源」。山西本土頭部網絡短視頻紅人「這就是葛老師」、劉聰、揚琴馬老師、張靚婧等將聯手花式直播,邀請全網遊客一起雲遊世外沁源。
  • 山西長治·太嶽沁源
    山西長治·太嶽沁源 2020-05-18 16: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聚焦民宿行業 沁源將「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近年來,沁源縣立足獨特資源稟賦,認真踐行「兩山」理論,明確提出加快文旅融合發展,將文化旅遊業培育成綠色沁源建設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堅持以「文化旅遊+」「+文化旅遊」為抓手,科學整合旅遊資源,大興旅遊產業開發,不斷完善景區提檔升級,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加快打造全域旅遊大樂園、全域度假大遊園、全域美麗大花園、全域康養大田園、全域友善大家園。
  • 世外桃源,山西沁源
    沁源縣位於晉東南、晉南、晉中交匯之地,是「五嶽五鎮」之中鎮霍山主脈縣份,因地處沁河之源而更名沁源。 沁源之美在生態。 沁源之美在文化。沁源縣舉辦全國無人機航拍大賽、抖音大賽、無線定向測試賽、中國作家看沁源採訪採風、國際觀鳥節、翰墨飄香綠色沁源書畫展、第五屆中國(沁源)深呼吸小城暨金山銀山靈空山旅遊文化節、山西晚報千裡走沁河大型採訪活動、綠色沁源東方寶石(褐馬雞)文化節,承辦全國二青會三人籃球賽,以「世外桃源.山西沁源」為主題舉辦鄉村復興論壇.沁源峰會,展示沁源文旅融合強態勢,增強文化旅遊輻射帶動力。
  • 山西長治 太嶽沁源
    沁源,位於長治市西北部,太嶽山區,沁河之源,西漢置縣。這裡是林的海洋、花的世界、藥的王國、鳥的天堂。先後榮獲「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中國百佳深呼吸小城」「中國生態魅力縣」「全國森林康養基地建設試點縣」「全國森林旅遊示範縣」「全國品牌農業示範縣」「人民喜愛的生態旅遊目的地」「全國脫貧攻堅優秀城市」「中國鄉村振興示範縣」「中國最佳全域旅遊創建示範城市」「中國天然氧吧」「2018綠色發展示範城市」「全國林下經濟示範縣」「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2019中國最佳康養休閒生態旅遊目的地
  • 吳修明|走進沁源
    當地同志介紹,沁源全域森林覆蓋率接近60%,綠色覆蓋率更是90%以上,山西第一,北方罕見,連續三年被評為「百佳深呼吸小城」,擁有三個國字號牌照,即「中國天然氧吧」「中國生態魅力縣」「全國森林康養基地建設試點縣」。走進沁源認識的第一位文化人,便是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黃貴河。握手,見高大威猛一男子,健壯,一臉厚樸,微胖。
  • 吳修明 | 走進沁源
    當地同志介紹,沁源全域森林覆蓋率接近60%,綠色覆蓋率更是90%以上,山西第一,北方罕見,連續三年被評為「百佳深呼吸小城」,擁有三個國字號牌照,即「中國天然氧吧」「中國生態魅力縣」「全國森林康養基地建設試點縣」。
  • 推動全域旅遊發展邁上新臺階
    本報記者 吳麗萍 通訊員 李志雄 黃宇鑫近年來,南丹縣以創建廣西全域旅遊示範區為抓手,全面推進全域旅遊升級提質發展,形成了景區引領帶動、產業融合互動、區域上下聯動的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今後,南丹將如何補足短板,促進旅遊業提檔升級,推動全域旅遊發展邁上新臺階?記者對南丹縣委書記韋永山進行了專訪。
  • 【綠色沁源】舞劇《太行山上》採風座談會在沁召開
    12月8日,舞劇《太行山上》採風座談會在沁源召開,通過深入了解和挖掘沁源縣豐富紅色歷史故事,為該劇目的創作提供更豐富的素材和創作靈感。山西演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賀建平,舞劇《太行山上》編劇張華參加座談會,縣委書記金所軍出席並講話,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黃貴河主持。
  • 綠色沁源·山西晚報千裡走沁河大型釆訪活動在沁河源頭啟動!
    去年,為配合省裡鍛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遊板塊的重點工作,他們舉辦了「千裡走黃河」大型採訪活動,今天,在沁源,在沁河的源頭,「慶祝新中國成立大型採訪活動——綠色沁源·千裡走沁河」又隆重啟動。我覺得,這個活動非常有價值,也非常有必要。主流媒體,就是要關心國計民生,關注時代命題,發出主流聲音,弘揚主旋律正能量。
  • 【綠色沁源】沁源縣半山·雲途·嶺上民宿開業
    🔺與會領導共同為「半山·雲途·嶺上民宿」揭牌嶺上民宿坐落於華北最大的亞高山草甸花坡風景區,每年6-9月份是最佳觀賞區,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遊玩,同時也吸引了不少企業前來投資興業。嶺上民宿是沁源縣推進鄉村旅遊與民宿產業融合發展,通過招商引資引進的企業,該民宿通過租賃的方式,將嶺上村整體規劃設計、打造包裝,原先的牛棚改造成具有浪漫氣息的咖啡廳,百姓居住的房屋改造成現代時尚的特色民宿,並配套餐廳、土特產展示中心、文創基地等,可滿足自駕遊、團體遊、親子遊等不同群體的接待需求。進入旅遊旺季,客房爆滿,成了遊客打卡的網紅景點之一。
  • 山西全域旅遊新格局!
    山西全域旅遊發展再提速 日前,山西獲批成為全國第八個省級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隨後山西將把全省作為完整旅遊目的地進行整體規劃布局,全域旅遊發展再提速。
  • 武夷山邁上全域旅遊發展新徵程 茶旅融合打造全產業鏈
    9月20日,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正式公布,武夷山市被認定為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武夷旅遊邁上新臺階。  近年來,武夷山充分發揮獨特的文化資源優勢,開啟文旅、茶旅融合的全域旅遊發展新路子。利用紅色文化、茶文化、朱子文化、柳永文化等豐富的文化資源來推動旅遊產業轉型升級。
  • 多業融合,釋放山西全域旅遊發展新動能
    本報記者 慄美霞乘著我省文化和旅遊業大發展的東風,各地市依託「全域旅遊」發展思路,積極倡導推進「旅遊+」理念,在做好「旅遊+體育」「旅遊+交通」「旅遊+康養」等大融合文章的基礎上,實現多業融合模式的全域旅遊新格局,為我省各地脫貧攻堅注入「新鮮血液」,旅遊業在促進地方經濟轉型發展中的作用愈來愈凸顯。
  • 發展全域旅遊,需要處理好哪些關係?
    正是充分考慮到全域旅遊發展所涉及的區域協調發展、城市治理變革、文旅產業轉型,以及區域和城市綜合性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等一系列複雜性問題,因此,在接下來的全域旅遊發展中,需要重點考慮全域旅遊與區域和城市發展中所涉及的一些關鍵領域和關鍵內容的互動。  其一,全域旅遊與文旅融合的關係。
  • 山西澤州縣成功創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山西澤州縣成功創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2020-12-22 11: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行走沁源山水間
    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人類的領地不斷擴大,活動的範圍越來越廣。生活在沁源這方土地上的先民為了方便彼此往來和到山地田間勞作,陸續修築了一些簡易的道路。後來,官家修了「官道」,才有了「二沁大道」「沁平古道」「靈沁古道」「霍沁古道」等幾條簡易的大道。解放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政府雖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交通狀況有所改觀,但出行依舊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