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新聞網長治訊:8月的沁源,炎炎烈日下,不時有習習涼風拂過,220萬畝森林,氤氳出一片盛夏難得的涼爽秘境;疫情輻射的擔憂,擋不住綠色發展帶來的連連喜慶。8月8日,沁源縣鄉頌•太嶽記•韓洪溝紅色小鎮民宿開業;8月9日,沁源縣半山•雲途•嶺上民宿開業。據悉,隨後還有景鳳社科山莊等多家民宿陸續開業迎客。山西沁源縣,這個藏在深閨人不知的偏遠縣區,經過幾年的綠色轉型發展,已開花結果,逐步對外展示出其青山綠水和紅色文化之魅力。
近年來,沁源縣立足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認真踐行「兩山」理論,加快打造全域旅遊大樂園、全域度假大遊園、全域美麗大花園、全域康養大田園、全域友善大家園。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把民宿產業打造成旅遊扶貧的重要一極、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轉型發展的重要業態,全域旅遊與民宿產業融合發展,高端民宿與集群建設統籌推進,「兩山」理論正在太嶽大地深紮根、結碩果,沁源正在蹚出一條轉型發展的新路子。
沁源縣花坡亞高山草甸一角
綠色立縣定主調
沁源縣位於太嶽山東麓,國土面積2549平方公裡,16萬人口。森林面積220萬畝、天然牧坡120畝,森林覆蓋率接近60%,全省第一;境內有沁河、汾河兩大水系,年均徑流量2.6億立方米;有歷代古建築46處,有聖壽寺、太嶽軍區司令部二處國保單位、有15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沁源縣還是抗戰時期太嶽區黨政軍機關所在地,曾經創造了「沁源圍困戰」的光輝戰例。沁源縣不僅山多水富、生態優美、物產資源豐富,而且文化遺產較多、革命傳統優良、紅色歷史厚重。山、水、森林、空氣、紅色文化和遺址都是沁源縣得天獨厚的資源,可是沁源縣一直以來卻捧著金碗討飯吃,過著一煤獨大的日子。2018年1月,沁源縣立足縣情、長遠謀劃,確立了「綠色立縣,建設美麗沁源」的發展戰略,確定了「轉型、增綠、開放、強基、富民」五大發展思路,「修路、種樹、治水、尚文、興旅」五條發展路徑。2019年1月,以縣委1號文件下發《關於加快把文化旅遊產業培育成戰略性支柱產業的決定》。2020年1月,又以縣委1號文件下發《關於依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振興鄉村的決定》三年三個重要決定,掐中了沁源命脈,為沁源縣的轉型發展指明了航向。
強基修路促發展
要發展,先修路。近年來,沁源縣把修路作為「五大發展路徑」的首要來抓,堅持「建養管運」四位一體,突破瓶頸、補齊短板,打通對外大通道,打造「交通+」路網新格局,全面提升公路交通運輸服務能力。三年時間修建200條共560餘公裡農村公路,行政村通硬化路和通客車率均達到100%,農村物流網絡實現全覆蓋。黃土坡隧道工程即將貫通,國省幹線公路路面大修工程全面鋪開,全域路網將得到根本改善。黎霍高速公路開工建設,平安高速列入全省高速公路網規劃,新交口至安澤鐵路預可研完成,立體化交通運輸網絡初具雛形。截至目前,全縣公路通車裡程949公裡,農村公路通村暢鄉,四通八達,縣域內交通實現大循環,為打造全域旅遊大發展夯實了基礎。同時沁源縣的大循環盤山公路也成為最獨特的一景。不開手動擋,就找不到開車的樂趣;不走盤山路,就體驗不到開車的刺激。當你自駕在沁源縣境內循環一圈,你不僅可以領略沁源縣從南到北,從海拔800到2500米的不同景致,更能感受到開車的刺激和享受。
借智轉型創新路
綠色發展,如何發展?全域旅遊,如何起步?青山綠水,怎麼成為金山銀山?
當地想到了一個「絕招」——大力吸引專家教授下鄉「提供智慧」。2018年以來,206位專家教授,將論文寫在沁源老區的大地上,幫助當地「摸清家底」,制訂發展規劃,甚至直接帶來項目,在產業塑造、生態保護、文旅發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業轉型升級等各個領域提供支持。
得到「智力支持」的沁源,找到了轉型發展思路,在百萬畝沒有任何產出的林地裡「激活」了多項新產業,找到一條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新路。一是種植中藥材,大力發展藥材、藥茶產品;二是保護生態、保護野生動物;三是牽手「清華大學建築設計院產業園區中心」「三文(北京)建築設計公司」「隱居鄉裡」「借宿」等高端院校和頂尖設計運營團隊合力培育打造新型民宿產業鏈,依託靈空山、花坡、沁河源三大主景向周邊輻射,利用廢棄村莊、廢棄廠房打造特色旅遊景點,實現旅遊向全域擴展。
比學趕超結碩果
定了主調,找準了路子,全縣上下比學趕超,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韓洪溝村特色民宿小鎮
——與縣城一河之隔的沁河鎮韓洪溝村,村裡靠近山溝部分的破爛房子變成了別具特色的現代藝術民宿,1939年曾設在村裡的太嶽行署成了培訓基地,來培訓的、玩的不斷增多,讓村集體一天比一天收入增多。
——在專家們的規劃下,沁河鎮琴泉村開始重新挖掘村裡流傳千年的琴泉文化,開發文化旅遊養生產業,在村後的森林公園裡建了玻璃棧道、滑雪場和水上樂園。3月17日開門營業後,每天僅門票收入就達幾千元。
嶺上人家
——在沁源北部王陶鎮有華北最大的亞高山草甸花坡自然風景區,在這裡的山頂有個嶺上村,嶺上民宿是沁源縣推進鄉村旅遊與民宿產業融合發展,通過招商引資引進的企業,該民宿通過租賃的方式,將嶺上村整體規劃設計、打造包裝,原先的牛棚改造成具有浪漫氣息的「山頂上的咖啡廳」,百姓居住的房屋改造成現代時尚的特色民宿,並配套有人民公社餐廳、土特產展示中心、文創基地等,可滿足自駕遊、團體遊、親子遊等不同群體的接待需求。進入旅遊旺季,客房爆滿,成了遊客打卡的網紅景點之一。
黑峪村一角
——在沁源縣西部的靈空山鎮黑峪村,通過招商引資打造的民宿小鎮「山頂人家」,成為城市人群尋找寧靜、享受綠色美食、呼吸天然氧氣最理想的地方,來這裡養心、養肺、養胃的人越來越多,也帶動了當地群眾致富。
正在建設的社科農莊
除此之外,五龍川專家小鎮研學科考基地、景鳳鄉社科農莊森林小鎮即將開業,池上、龍頭等民宿建設正在快馬加鞭建設。據悉,近年來全縣規範發展鄉土民宿300餘家,鄉村旅遊接待能力5000餘人。基本上14個鄉鎮家家有特色,四面八方有美景。西部有靈空山森林公園、人工林芊林背,中部有沁河源頭綠地公園,北部有亞高山草甸花坡自然風景區,東部有森林覆蓋率85%的森林小鎮,南部有蒼鷺觀鳥區、秋季的紅葉林……綠色美麗的沁源縣,四季有綠,長年有景,真真是一個看得見青山,聽得見鳥叫,聞得到花香,記得住鄉愁的地方。「兩山」理論正在沁源大地開花結果,沁源正在以全域旅遊邁上轉型發展、綠色發展的康莊大道。(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