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曾盛極一時,何解最後沒落,日本政府:他們是「吸血蟲」

2020-12-13 史書雜貨鋪

在日本古代,武士階層是一個備受「呵護」的階層,雖然他們本身沒地沒田,但卻端著國家的「鐵飯碗」,每月都可以拿到固定的高收入,出街還可以佩戴刀,還有專門標誌造型,無論去到哪裡,都是頤指氣使的一族。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除貴族之外的超級階層,越到後期反而越被分散,甚至最後到了消滅的地步,武士階層的不復存在,可能會令眾多人產生困惑。日本武士向來不都備受尊重嗎?為什麼最後還是會被消滅?

其實,當時的整個日本的武士數量並不多,而且並不是什麼人都可以成為武士的,他們必須要有一定的後臺實力。上面是了,武士是吃公糧的,當時的日本給武士的待遇是非常高的,甚至在這個階層付出的成本比軍事要高,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可能正是因為這一點原因,所以後期日本在發展過程當中就開始通過各種舉措打擊武士階層。

首先是福利上的削減。為了能夠真正的剝除武士階層這個「吸血蟲」,政府方面採取了一個非常好的方法,提倡武士自己去創業,如果不去創業,那麼他們就要繳納非常高的稅收,這個舉措,使得一部分武士不得不下海從商。

其次是地位上的削減。在過去的日本,不是每個人都有姓的,只有貴族和武士階層有。後來政府把這個規定改了,允許普通老百姓也可以給自己選擇一個姓,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武士階層的地位。

另外是在造型的轉換上。日本武士是有獨特造型的,首先是丁字頭,還有武士服裝,另外逛街可以帶刀等等都是專屬的標誌。隨後,政府又出臺新的條例,允許更改髮型,而且專門針對佩刀這個行為進行了限制,至此,武士形象淪為了大眾形象,就算出門,也只是普通人一個。

正是通過一步一步的打擊,日本武士階層開始逐步沒落,一直到最後完全被取代,此後,這樣一個「獨特的存在」正式消散。如今,日本人提及到武士,也就只能當做回味品評了。

相關焦點

  • 武士不滅,日本不昌:明治政府是如何消滅武士階層的?
    在檄文中,他們指責明治政府不顧日本傳統,跪舔洋人(阿諛醜虜,禁諱我國固有之刀劍),認為廢除刀劍會導致日本固有文明和秩序毀滅(廢刀劍後固有之皇道何以復興),要求政府收回成命。政府的回應是拳頭,軍隊彈指間鎮壓了這次叛亂。
  • 武士不滅,日本不昌:明治政府是如何消滅武士階層的?
    在檄文中,他們指責明治政府不顧日本傳統,跪舔洋人(阿諛醜虜,禁諱我國固有之刀劍),認為廢除刀劍會導致日本固有文明和秩序毀滅(廢刀劍後固有之皇道何以復興),要求政府收回成命。政府的回應是拳頭,軍隊彈指間鎮壓了這次叛亂。
  • 日本武士真的沒落?
    文|(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抄襲、搬運必究) 日本武士階層,作為一個統治日本達數千年之久階級,在一戰二戰乃至今日仍然深深影響著日本。他的輝煌和沒落背後都有著深刻的軍政文化史。
  • 《七武士》武士的沒落與戰後日本電影的崛起
    《七武士》的歷史背景在更進一步分析這部影片為何如此成功之前,有必要對日本武士的沒落進行簡單的了解,這樣才可以更好的從電影所處的時代背景去分析片中人物的行為動機。1871年9月23日明治政府出臺「散發脫刀令」,1876年又出臺了《廢刀令》,全名為《大禮服竝ニ軍人警察官吏等制服著用ノ外帶刀禁止》,規定除皇室成員和軍、警外,其他人一律不得攜帶武器,連續頒布的兩次「廢刀令」徹底激怒了武士階層,代表武士利益的西鄉隆盛抓住機會,掀起了反抗政府的鬥爭,明治政府對於這些敢於反抗的武士毫不手軟,西興隆盛兵敗自殺,他也被稱為「最後的武士
  • 《七武士》武士的沒落與戰後日本電影的崛起
    《七武士》的歷史背景在更進一步分析這部影片為何如此成功之前,有必要對日本武士的沒落進行簡單的了解,這樣才可以更好的從電影所處的時代背景去分析片中人物的行為動機。日本武士與歐洲騎士都產生於公元八世紀,但兩者出現的動因和肩負的職責卻迥然不同,騎士是西歐列強強化國家軍事力量的產物,通過在經濟和軍事上的改革組建起一支強大的,以騎士為領導核心的部隊,對內鎮壓農民起義,對外殖民擴張;與此相反的是,日本武士是土地紛爭激烈化的產物,土地被私人佔有後,中央的權威被大大削弱,擁有土地的貴族們都擁有了足以和中央抗衡的軍事力量,武士的存在主要就是為了保護貴族們和他們的領地
  • 在日本坐一趟「武士列車」
    日光所在的日本東北地區是日本武士文化最濃鬱的地區。其中會津和米沢地區尤其突出。連接於日光和會津的要道上,有一個古老的村莊——「大內宿」,這裡曾是武士們往來穿梭的必經之地,至今保存著當年武士住宅的樣子。如今這裡成了遊客了解當年貴族和武士住宿文化和歷史的窗口。大內宿的建築都是葦子屋簷,尖頂,許多遊客身穿武士服裝在此地遊覽。大內宿最有名的美食是「大蔥蕎麥麵」,筆者一行特意專程體驗了一下。
  • 源於中國的陰陽師,為何在日本能盛極一時?
    其實,在日本平安時代盛極一時的陰陽師,最早是源於我國的陰陽學說,只不過,傳到日本後,它走的是上層路線,直接被日本統治者扶持利用,然後發揚光大,直至湧現出像安倍晴明這樣炙手可熱的人物;而在中國,它走的則是下層路線,最終淪落為給普通民眾看相算命測風水的江湖術士。
  • 日本末代武士消亡史
    因此明治政府在藉助武士勢力將地方割據的幕府勢力推翻後,也顧不上有「卸磨殺驢」之嫌,立即掉過頭來開始對武士體制動刀。 曾經最早開啟學習西方改革之路的有志武士們,也難逃被時代的浪潮衝擊卷挾,最終以浪漫而悲壯的姿態,走向沒落的歷史命運。
  • 日本史話:日本武士階層如何興起?德川幕府時期武士如何生存?
    武士衝破卑微的出身,加入以推翻天皇和貴族統治為目標的義軍,並崛起成為統治階層的一員。武士給死氣沉沉的日本帶來了革新,使原來以出身決定等級,墮落而了無生趣的貴族政府,過渡到新的崇尚武士技藝和價值的軍事政府,建立了新的政治體系和社會秩序。隨後日本獲得統一,與外界隔絕。這種封建秩序的瓦解最終結束了日本七百年武士所向披靡並統治日本的歷史。
  • 最後的武士:日本對華間諜戰始祖西鄉隆盛之死
    西鄉隆盛則是日本政府中最早開始策劃侵略中國的人,號稱日本近代的又一雄才,他是薩摩藩出身,生於下級藩士家庭。日本的「經營之神」稻盛和夫將他奉為精神偶像,他也是梁啓超崇拜的人物。2003年美國和日本合拍的電影《最後的武士》就以西鄉隆盛的故事為藍本。在西鄉隆盛所處的年代裡,日本歷史進入了新的紀元。1868年,日本天皇睦仁即位,改年號為「明治」。
  • 日本酒文化與武士的沒落:將軍禁酒令擋不住的「大喝會」
    跟過去相比,現代日本人酒量如何?根據日本政府統計的2011年度「酒類銷售(消費)數量等情況表」,可以發現東京人喝酒最兇,成人平均一天消費301毫升(全國平均是224毫升)。相較之下,似乎現代日本人的酒量漲了。
  • 最後的武士——日本西南戰爭始末
    日本維新三傑:木戶孝允、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在與幕府的戰爭中,維新派對偏向自己或者保持中立的諸侯們曾作出諸多妥協,暫時容忍他們割據一方。大部分武士未能在軍隊中謀得差事,明治政府為他們專門頒布了「俸祿制」,由中央財政支付過去各藩負責的武士工資(但下降了一半左右),以免他們一貧如洗。
  • 西方人眼中的日本精神《最後的武士》
    阿爾格蘭得知此事後帶著其餘幾位武士有驚無險地將勝元救了出來,逃回村中後他被人問起為何要做到這份上,「因為他們要摧毀我所愛的一切。」殲滅戰已不可避免,手持武士刀的不足五百人,而攜槍帶炮的足有上萬人。屋內多麗子為阿爾格蘭披好了武士的鎧甲,已儼然是名日本武士的他與同伴們一起策馬奔向了敵方的陣營。
  • 明治維新150年︱最後的武士——日本西南戰爭始末
    日本維新三傑:木戶孝允、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在與幕府的戰爭中,維新派對偏向自己或者保持中立的諸侯們曾作出諸多妥協,暫時容忍他們割據一方。待到戰火平息,急於推行改革的木戶孝允決心首先收權,力主進行「版籍奉還」,強制各藩將土地和人口交給中央政府管轄。
  • 日本史話:日本武士階層如何興起?德川幕府時期武士如何生存?
    武士衝破卑微的出身,加入以推翻天皇和貴族統治為目標的義軍,並崛起成為統治階層的一員。武士給死氣沉沉的日本帶來了革新,使原來以出身決定等級,墮落而了無生趣的貴族政府,過渡到新的崇尚武士技藝和價值的軍事政府,建立了新的政治體系和社會秩序。隨後日本獲得統一,與外界隔絕。這種封建秩序的瓦解最終結束了日本七百年武士所向披靡並統治日本的歷史。
  • 上車還能看表演:在日本坐一趟"武士列車"
    一位武士還把刀遞到筆者的手裡,讓我們試一試拿刀的感覺,並為大家講解持刀的基本姿勢。武士刀如人生列車從東京出發經過了兩個多小時,到達了日光車站。日光所在的日本東北地區是日本武士文化最濃鬱的地區。其中會津和米沢地區尤其突出。連接於日光和會津的要道上,有一個古老的村莊——「大內宿」,這裡曾是武士們往來穿梭的必經之地,至今保存著當年武士住宅的樣子。
  • 文化體驗 在日本坐一趟「武士列車」
    一位武士還把刀遞到筆者的手裡,讓我們試一試拿刀的感覺,並為大家講解持刀的基本姿勢。武士刀如人生列車從東京出發經過了兩個多小時,到達了日光車站。日光所在的日本東北地區是日本武士文化最濃鬱的地區。其中會津和米沢地區尤其突出。連接於日光和會津的要道上,有一個古老的村莊——「大內宿」,這裡曾是武士們往來穿梭的必經之地,至今保存著當年武士住宅的樣子。
  • 電影《最後的武士》,一日本武士寫了一首詩,至今被國人奉為經典
    電影《最後的武士》,一日本武士寫了一首詩,至今被國人奉為經典「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這首詩出自於《七絕·改詩贈父親》,是毛主席當年離家時所作的,當時他只有17歲。
  • 郭松民 《隱劍鬼爪》:日本武士與中國儒生
    (點擊上方【崑崙策研究院】可關注)
  • 《七武士》:戰爭中日本武士的人道精神
    豐臣秀吉徵戰四方,逐步統一日本,但距離德川幕府的統一政權建立還有將近20年。天下秩序未定。農民生活困苦,常有山賊搶掠稻米。農民憑何保衛自己?不是糧食沒了,就是頭沒了。村莊裡的長老給出了建議:聘請武士。他們來到城裡尋找武士,面對的卻是武士甚至小混混們的嘲笑。他們沒錢,只供白米飯,哪有武士會來保護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