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5成8臺灣民眾不滿蔡英文兩岸政策

2021-01-20 華夏經緯網

  6月26日,臺灣民意基金會舉辦發表會公布最新民調,關於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的表現,只有3成5滿意,但有高達5成8不滿意。這是蔡英文上任以來,在兩岸關係方面,臺灣民眾滿意度最低、不滿意度最高時刻。為何5成8臺灣民眾不滿蔡英文兩岸政策?究其原因,恐怕主要有以下方面:

  蔡英文當局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導致了兩岸無法就旅遊、經濟合作等議題進行商談。

  蔡英文雖然在去年「520」就職演說中宣示,尊重「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將依據「中華民國憲制性規定」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法律處理兩岸事務;但空心模糊,預留「臺獨」空間,被大陸定性為「一份沒有答完的考卷」;並且迄今為止,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導致「九二共識」這個兩岸聯繫溝通的共同政治基礎蕩然無存,兩岸聯繫溝通機制「停擺」,兩岸無法就旅遊、經貿、「國際空間」等議題進行商談,不僅兩岸協議商談中止,臺灣的所謂「國際空間」受到巨大壓縮。民進黨籍前臺南縣長蘇煥智說,蔡英文的支持度下降,兩岸與外事交流是重要原因,包括臺灣無法參與世衛大會、巴拿馬「斷交」,民眾顯著不滿意。

  蔡當局大力推進柔性「臺獨」路線,降低了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和就學的意願。

  蔡當局以所謂「維持現狀」、「釋放善意」為口頭禪、為煙霧彈、為迷魂湯,大力推行文化「臺獨」政策,廢止馬當局的「課綱微調」;「去蔣化」、「去孫化」、「去鄭化」、「去祖化」;不僅不廢止或凍結「臺獨」黨綱,而且還將「臺獨之父」鄭南榕自焚日訂為「言論自由日」;近日曝光的臺灣「12年公共教育課綱草案」內容表明,將「臺灣史、中國史、世界史」修改為「臺灣史、世界史、東亞史」,將中國史列入東亞史,使中國史「消失了」,將原本以漢人為主軸的史觀,改為重點放在臺灣近五百年脈絡,以構建下一代以臺灣為主體的下一代史觀。

  這些數典忘祖的作為,就是要割斷臺灣跟大陸的血緣、政治、歷史、社會連結的臍帶關係,製造臺灣跟大陸無關的假象,向臺灣青少年等民眾灌輸「臺獨」思想,助長「臺獨」思潮,培養更多的所謂「天然獨」。另外,蔡當局推行以「告別以往過度依賴單一市場(指大陸市場)現象」為主軸的「經濟臺獨」,大力推動「新南向政策」,出現一些臺灣企業在越南、印度投資遭到重罰的嚴重後果,「新南向」變成「新難向」。近日,蔡當局「行政院長」林全聲稱,希望日本未來能邀請臺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樂意跟對岸維持好的經濟關係,也願意跟對岸繼續談後續有關降低雙方貿易壁壘的作法。這說明,蔡當局推動「新南向政策」舉步維艱,前途渺茫;又想加入TPP,還想跟大陸商談經貿。但蔡當局只要不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臺灣加入TPP難度甚大、跟大陸商談經貿也不太現實。還有,蔡當局增加防務預算,努力提升武器研製水平,還不斷懇求美國、日本支持臺灣提升戰力,以「以武拒統、以武護統」。

  這些「謀獨」的行徑,傷害了大陸居民的民族感情,引起了他們的厭惡反感,導致他們赴臺旅遊和就學的意願大為降低。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大陸赴臺遊客數量逐漸下滑,今年1到4月,總人數為22萬人,和去年同期相比下滑6成,景點區人次也下滑超過1萬。業者分析指出,估算今年全年大陸遊客將較去年縮減120萬至150人次,今年觀光損失預估高達743.3億元新臺幣,對航空、飯店、遊覽車、旅行社、民宿業等正在造成嚴重衝擊。新北市遊覽車公會理事長馬景仲透露,全臺待售遊覽車已達3000臺到4000臺,售價僅剩原價四分之一。觀光業者深受其害,苦不堪言。今年到臺灣求學深造的大陸學生數字跌至新低:減少了16%,只有1693人;大學畢業留臺繼續深造人數也是新低,只佔37%。在名額減少的情況下,臺灣仍有50所可招收陸生的學校招生未滿,也創了新低。赴臺陸客和陸生的大幅減少,直接給臺灣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蔡當局對大陸民眾實行歧視乃至敵視的政策,暴露了蔡英文倡議兩岸「釋放善意」的偽善真面目。

  大陸基於「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持續向臺灣同胞推出一系列優惠便利政策措施,包括根據臺胞就學、就業、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出臺涉及文教、出行、保險、求學等20多項政策,讓臺胞在大陸享受「國民待遇」。大陸已設立41個「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12個「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示範點」。第九屆海峽論壇期間,大陸針對臺灣青年推出2600多個就業職缺、600多個實習機會、3100個創業職業。種種善舉,體現了大陸對臺灣同胞的誠意與善意,是真正在向臺灣「釋放善意」。

  反觀蔡當局常常把「釋放善意」掛在嘴邊,卻對大陸新娘、學生、遊客、漁民實行歧視乃至敵視的做法。目前,臺灣大陸新娘儘管有4萬多人,但蔡當局「立法院」不同意將陸配取得臺灣身份證的年限從六年減少為四年。蔡當局不僅沒有對歧視大陸學生的「三限六不」政策鬆綁,還假惺惺說基於人道、人權,將陸生納入健保,不僅要陸生自付全額保健費,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蔡英文對遼寧火燒車罹難的陸客採取歧視行為,只向罹難的臺籍導遊送輓聯,而對罹難的24名陸客不聞不問、冷血無情。蔡當局這些歧視乃至敵視大陸居民的不良行徑,引起了大陸民眾的不滿乃至氣憤,製造和加劇了兩岸的對立和緊張氣氛,是對蔡英文「釋放善意」說法的最大否定和諷刺,暴露了其虛偽、偽善的醜惡的面孔,引起了臺灣民眾的憂慮及不不安。這是臺灣民眾不願看到的不良現象,自然會把這筆帳算在蔡英文身上,對她產生不滿和反感。(中國臺灣網網友:張良驊)

    來源:中國臺灣網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焦點

  • 民調: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表現 5成8臺灣民眾不滿意
    據報導,臺灣民意基金會6月的全臺性民意調查重點有8項,分別為:蔡英文聲望、林全「內閣」施政表現、巴拿馬「斷交」事件、蔡英文兩岸政策表現、民眾年金改革、前瞻基礎建設計劃、婚姻平權「釋憲」、通姦除罪化。在蔡英文聲望部分,     有33.1%的臺灣人贊同蔡英文領導臺灣的方式,同時,有49.6%的人不表贊同。
  • 臺灣民眾高呼「醒來」 蔡英文不能繼續裝睡
    臺灣《聯合報》近日刊發社論,稱蔡英文很清楚兩岸互動的鑰匙在哪,也知道兩岸對話的密語為何。當民眾高聲呼喚「醒來」時,蔡英文不能繼續裝睡。文章摘編如下:根據《聯合報》日前發表的兩岸關係調查結果,不滿蔡英文兩岸表現的人增為五成六,對大陸民眾有好觀感的比率逆轉增為四成九,願赴大陸就業的臺灣民眾增為四成,主張「急獨」和「緩獨」的人降為兩成四。這些,都顯示兩岸氣氛出現了可觀的變化。蔡英文對於這樣「官冷民熱」的氛圍,仍無動於衷嗎?蔡英文上任後,不斷強調「維持現狀」,避免逾越紅線。
  • 蔡英文兩岸政策民眾不買帳 綠營內部警告:快改
    蔡英文(臺媒)海外網12月19日電蔡英文上臺以來,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係形勢複雜嚴峻,招致臺民眾不滿。民進黨內部也開始對其兩岸政策表示質疑,登記參選民進黨主席的遊盈隆19日就正告蔡英文,應該重新評估目前的兩岸政策。
  • 臺灣民眾渴求未來出路,蔡英文不能再裝睡!
    臺灣《聯合報》20日發表社論說,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在就職周年前夕拋出「新情勢、新問卷、新模式」的兩岸互動新主張後,兩岸關係彷佛就一直在等中國大陸對臺政策的定調。如今十九大已落幕,兩岸關係真正的考驗要開始了,但蔡英文當局卻靜悄悄地,看不出有新的方向或主張。
  • 蔡英文要「退了」?82%的臺灣民眾感到不滿
    導讀:據相關新聞報導,蔡英文於8月底時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將要在明年開放萊豬進口。在沒有事先進過任何的民意調查和相關部門批准的情況下,蔡英文就私自開放萊豬進口,這也導致臺灣民眾感到非常不滿。進口萊豬,從根源上侵犯了豬農戶的利益以及市民的身體健康。
  • 蔡英文民調再溜滑梯就職周年近7成臺民眾表不滿
    臺灣公布最新民調,數據顯示68%島內民眾對蔡英文施政表不滿。(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海外網5月9日電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就職即將滿一年,臺灣媒體今日(9日)公布「蔡英文就職一周年滿意度大調查」,結果顯示近68%島內民眾對蔡英文整體施政表現不滿意,且愈年長愈不滿,45歲以上民眾不滿意度更突破75%,民眾對「府院」團隊不滿意度也高達60%;逾50%民眾則認為不論兩岸、經濟還是勞工權益等,蔡英文都輸給馬英九。
  • 【港臺時事】民眾很不滿?狀況百出的蔡英文上臺百日只有「四大皆空」
    有人說,執政剛滿百日的蔡英文當局毫無「新朝盛象」,反而是碎片化的政治凸槌(閩南語,失誤),已漸漸組合成系統性的總體危機。不信且看各家媒體和機構所做的民調共識——滿意度跌破五成,接近2008年敗選基本盤;兩岸、財經、「轉型正義」、勞工與司改政策等五大領域,民眾的不滿意度都高於滿意度,其中又以對兩岸和財經表現最為不滿;有超過六成的受訪者對蔡英文的「新政」無感。
  • 在臺灣,支持蔡英文兩岸政策的多是小學以下學歷?
    自蔡英文上任以來,其兩岸政策一直飽受質疑。近日,國民黨智庫就「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對維持兩岸和平是否有幫助」公布最新民調。民調顯示,認為蔡英文大陸政策對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穩定,非常沒有幫助的佔18.8%,不太有幫助的佔27.8%,認為非常有幫助的只有3%。
  • 內政無料兩岸政策無膽 島內民眾不買蘇貞昌的帳
    而他一直用心防堵的蔡英文,卻防不勝防地冒出來,一下子就佔去了上風?細究起來,大概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在臺灣的內政上無料,二是在兩岸政策上無膽。近一年來,臺灣民眾確實火大。自然民眾會認為蘇貞昌在處理臺灣的內政上無想法、無主見,無真材實料,對他不買帳也就是自然而然了。同樣在兩岸問題上,蘇貞昌的決策、膽識也與人民期待落差很大。去年,蔡英文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敗選之後,民進黨內一片檢討之聲。
  • 臺灣沉淪全怪大陸?蔡英文「甩鍋」前還是先看看島內民眾啥反應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近日發表的涉及兩岸關係的講話,徹底撕掉了其「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現狀」「不挑釁」「零意外」等遮羞布。縱觀全篇,充斥著大陸「威脅」臺灣、「挑戰」區域和平穩定的論調。她還不斷煽動臺灣民眾仇視大陸,以圖「綁架」臺灣民眾和她一起「克服挑戰」「把危機化作轉機」,更叫囂臺灣是面對「大陸崛起和擴張」的「第一道防線」。
  • 惠及臺灣民眾的26條 為何成了蔡英文的「眼中釘」
    針對蔡英文、民進黨當局近日聲稱,大陸推出「26條措施」就是「逼迫」臺灣接受「一國兩制臺灣方案」。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7日晚間應詢表示,民進黨當局刻意混淆視聽,欺騙民眾,進一步暴露了他們心中只有政黨私利,完全不把臺灣民眾的利益放在心上,老百姓心中有桿秤。
  • 馬英九辦公室:蔡英文兩岸政策論述空談且善變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馬英九辦公室發言人範姜泰基7日表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兩岸政策論述仍是空談,既然要延續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就不要反對「九二共識」,否則就是推翻馬英九的兩岸政策。
  • 洪秀柱:追求兩岸永久和平 蔡英文兩岸政策空洞
    中新社發 邢利宇 攝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國民黨2016年臺灣「大選」參選人洪秀柱14日說,等兩岸政策辯論後,大家會明白民進黨參選人蔡英文的兩岸政策空洞,而自己追求兩岸永久和平的決心,「大家都會接受」。臺灣「立法院」第8屆第8會期15日開議,國民黨政策委員會14日下午依慣例於開議前一天舉辦立法行政部門議事運作研討會。
  • 臺灣氣象專家:蔡英文過去印堂油亮 如今有黑斑
    原標題:臺灣氣象專家:蔡英文印堂有黑斑臺灣氣象專家李富城12日在個人臉書上表示,最近蔡英文印堂上老是有塊青暗色的黑斑,而為何這段時間才會有?他也不太了解。從電視上看,蔡英文選前跟選後的面像有著很大的差別。李富城表示,過去電視看見蔡英文印堂油亮,現在所見,印堂上老是有塊青暗色的黑斑,但也許攝影角度所致。不過李富城說,為何這段時間才會有,他也不太了解。
  • 臺灣「秋鬥」遊行登場,超六成民眾對民進黨當局施政非常不滿
    被認為可望創下30年來最大規模的臺灣「秋鬥」遊行22日下午正式登場,至少40個島內民間團體高舉「反瘦肉精美豬、挺中天」的大旗,怒嗆民進黨當局。而根據臺灣媒體發布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高達62%的臺灣民眾對民進黨當局的施政非常不滿,並且有45.9%的人對「秋鬥」訴求有感。
  • 臺灣民眾衝向蔡英文車隊
    蔡英文不可再軟弱,否則愧對民眾。釣魚島日本衝繩縣石垣市長中山義隆9日在市議會提案,將釣魚島列嶼行政區域地址更名為「登野城尖閣」,預計22日表決。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因對日軟弱,島內強烈不滿。臺民眾衝向蔡英文車隊 現場失控10日下午,臺灣民眾聚集到「民進黨中央總部」,要求民進黨當局對日本強硬起來。在蔡英文車隊出現後,抗議人群直接衝了上去,場面一度失控。
  • 成溪:兩岸政策孰優孰劣 臺灣人民有感
    成溪(評論員)    臺灣《聯合報》20日發表的兩岸關係調查結果顯示:不滿意蔡英文兩岸關係表現的臺灣民眾由四成八增加到五成六,另有四成七質疑蔡當局兩岸政策不當。調查還顯示,臺灣民眾對大陸政府和民眾的好感度分別為40%和49%,為歷次調查新高,願赴大陸就學、就業的臺灣民眾達到四成,尤其3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達53%,創7年來的新高。同時,臺獨支持率下降,贊成統一的比例有所上升。這些數字顯示出大陸與臺灣當局的兩岸政策孰優孰劣,臺灣人民有深刻感受;誰是真心實意為臺灣人民謀福祉,誰是實實在在為兩岸謀和平發展,臺灣民眾的眼睛雪亮。
  • 蔡英文「獨」性不改 臺灣民眾雪上加霜
    [新聞頁-臺海網] 新年伊始,儘管有七成以上民眾強烈反對,但美國的「萊豬」(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豬肉)進口還是成真了。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新年講話中表示,要用「最謙卑的心情」,請求民眾體諒「萊豬」開放。但蔡英文沒有等來民眾的體諒,卻引來了島內豬肉市場的一片混亂。
  • 兩岸快評:蔡英文「執政」三年對臺灣有「五大傷害」
    民進黨蔡英文自從2016年5月20日宣誓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開始,至今年5月20日,已在臺灣「執政」屆滿三年。蔡英文當局在臺灣「執政」的三年裡,罔顧民意,違法濫權,倒行逆施,牟取私利,至少給臺灣造成了以下「五大傷害」。第一,傷害了臺灣經濟成長。
  • 蔡英文幻想臺灣再成猛虎 民眾:只是條毛毛蟲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李俊峰 環球時報記者 吳志偉】「讓臺灣再度變成猛虎」——臺灣「總統」蔡英文剛剛在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上發表文章,展望2017年的臺灣,宣稱「要讓臺灣重回四小龍」。這篇文章同時公布在蔡英文辦公室的官網上,題目是「臺灣將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