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到19日
哈爾濱普降多年未遇大雪
市民出行困難重重
104路一圈兒跑6小時
201路兩車間隔31站
本文圖片 微信公眾號「黑龍江日報」
暴雪凸顯哈爾濱公交短板「這麼大的雪,不敢開車,只能乘公交,沒想到苦等一個小時。」有的公交線路51個站點竟只有2臺車,兩車間隔31站……一場多年未遇大雪的到來,讓哈爾濱市民出行遇到了巨大難題,放棄駕車出行的人紛紛轉向公交車。雪後這幾天,哈市乘公交出行的市民明顯增多,雖然已經預見到了行車難,但公交速度之慢還是讓不少人抱怨:
走到公交站難、
在公交站等車難、
按時坐上公交車難、
公交車一路跑著難。
19日到23日,記者分多路對雪後公交車乘車情況進行了採訪。
人行道積雪成殼 一走一出溜19日9時許,記者從南崗區290號小區出發,右行六七十米到達醫大二院公交站臺。這段路沒有被清理,由於臨近三甲醫院,來往行人較多,細窄的雪已被碾壓成殼,厚度接近10釐米。「你要不就在雪道上一走一出溜地擠,要不就在鬆散的厚雪裡踩,我昨天看到對向走的人錯不開,動不動就有人滑倒。」一名商販說,大家都不願意在雪地裡走,因為雪厚,一走就灌一鞋雪。記者一路走過醫科大學站臺、服裝城站臺、黑龍江大學站臺、理工大學站臺,這些站臺間隔大約都在百米左右,人行道均未清雪。
在20日走訪時,記者發現中興大道(哈西大街街口)公交站、壹品新境公交車站、復旦路(哈西大街交口)、宜家公交站、綏化路公交站臺等也存在類似情況。
公交站被雪封堵 上公交車蹚雪窩不僅走到公交站不容易,上公交車也要蹚雪窩。20日8時許,學府路電影機廠公交站臺上,十幾名市民站在雪窩中,正焦急地等待公交車。公交站臺進站方向和出站方向,都堆起了高高的雪山。3名在道裏區商圈工作的乘客說,等半個小時好不容易看見一輛106路,但車卻沒法正常進站,停在了道中間。「我們三人剛想上車,就看到清雪的鏟車推雪過來,因為害怕,沒趕上公交。」
記者看到,這裡有68路、69路、98路、104路、106路、114路、220路、218路、237路、369路等10條公交線路經過,候車的乘客大多只能站在道路中央。
21日11時40分許
在64路、8路等博物館站開往南崗終點方向的站臺上,記者看到,由於清雪不及時,這些車輛不能靠近站臺停車,乘客從站臺踩著積雪才能到車門處,有的帶小孩的家長,根本不敢快走,擔心雪路滑摔倒了。
白天等車幾分鐘 晚上苦等一小時公交32路車,從道裏區群力民生尚都至南崗區北方劇場,總共26個站點,經過顧鄉、火車站等人員密度較大的地區,其線路相對平直,不繞彎,白天平均等車時間只有兩三分鐘。19日20時,哈市正降大雪,記者在哈站北廣場公交站等了近一小時才來了一輛32路車,車上乘客滿員,十分擁擠,費了很大勁才擠上去。一路上等車的乘客頗有怨言,大家都希望夜車能再多一些。
21日11時08分
記者到道外阿拉伯廣場一側的7路公交車站點,這裡已經有十多位等車的乘客。他們都說,等車時間有點長。11時13分,一輛7路公交車緩緩駛進站臺,車下的乘客蜂擁而上,這輛車的下客門頂端封閉不嚴,寒風直往車裡鑽,乘客張先生說,等車時凍夠嗆,車上門還有縫,冬天坐車真遭罪啊。
51個站點2臺車 兩車間隔31站22日上午,記者來到道裏區工農大街上省五院公交站,這一站點公交線路還是比較多的,有32路、15路、113路等十餘條線路。相比其他線車兩三分鐘或四五分鐘一趟,201路「獨樹一幟」,乘客等了半個多小時才上車。記者通過手機上的「哈爾濱公交出行APP」對201路進行查詢,該線路從道裏區群力新區的南湖路站至南崗區的泰山路站,總共51個站點,上午9時28分數據顯示,整條線路上竟然只在前進路與市一院兩個站點附近有兩輛公交車在載客運營。14時26分的數據顯示,前一輛車已經到達第37站寬城街,後一輛車剛開到第6站嶗山路(滇池路口),相鄰兩車竟然間隔31站。
按照當天路滑堵車情況,兩站行駛加上乘客上下車的時間,至少需要兩分鐘,這樣一算有些站點的乘客需要等1個多小時才能登上201路車。201車隊的田隊長說,車輛間隔時間長,一是終點站附近積雪太深,二是充電的場地距離首末站太遠。
25分鐘等不來車 只能換乘倒車20日9時20分
記者來到位於哈市南崗區和興路上的哈師大南學區站,根據站牌顯示,有379路、68路、59路、601路等7條線路在此停靠。此時站臺上已有10餘名市民在候車。
記者注意到,從9時25分至9時45分,有大約10輛379路公交車進站,而其餘線路只有87路和83路公交車各一輛進站。而為了不影響公交車進站,環衛工人已將站臺積雪清理出來,但87路卻沒有進站,而是停在車行道上。最後,很多市民只能選擇乘坐379路再進行倒車。一名帶著孩子的市民告訴記者,自己在這裡等了快半個小時,結果一輛68路都沒有來,「電子站牌明明顯示還有2站,可怎麼都不見過來。」
21日15時53分
記者在南崗區博物館開往道外方向的7路公交車站臺上看到,這裡等車的人不少。一輛7路公交車進站後,乘客出現擁擠上車的情形。五六分鐘後,這輛車才駛離站臺。「都等半天車了,再不擠上來,下趟車不知什麼時候才能來。」一位中年人氣喘籲籲地說。
一圈兒跑6小時 乘客司機都煩21日11時許
記者在醫科大學公交站乘上了一路104路公交車,剛上車司機便提醒:「小心腳下,太滑,抓著點東西!」上車踏步處全是雪水,車一啟動人便滑動,一不小心就會摔倒。「我剛剛擦過一遍,可沒辦法,人一上來就帶滿雪水了。」這路公交車始末站為糖業研究所、太平橋,一路經過學府路、東西大直街,有28個公交站點。司機介紹說,平時跑一個封閉圈一個多小時,他一天最多可以跑8圈,這兩天都是跑一圈半,「19日我一圈跑了6小時,乘客煩我也煩啊。」
22日8時33分
記者從道外十四道街乘坐一輛開往南崗方向的94路空調車。車上雖然人不多,可是並不暖和。乘客都穿戴嚴實。司機也穿著厚厚的棉服。車輛在9時17分才到了和興路站,用了四十多分鐘的時間。在和興路一家公司上班的遲紅說,沒下這場大雪時,在站臺等四五分鐘就可以坐上車。「周五、周六連續兩天,幾乎都等了半個多小時,路上開得也慢。」
22日15時31分
記者在道外北環十二道街一側看到,多輛公交車擁堵,幾乎排到了九道街。一輛12路車的司機說,這一路堵車得厲害,車開不起來的主要原因是路面清理不好。「道裡群力地區有些道路清雪不好,又在公路大橋附近堵了近20分鐘,這車開得累啊。」這位司機說。
「我坐102路上班,從三大動力路經和興路、康安路、新陽路到友誼路,用了兩個多小時,一路人擠人,坡也上不去,上班都晚了。」19日,家住電機廠家屬區的劉女士這樣抱怨。22日,記者聯繫到102路車隊,一位工作人員說:「我們車隊有35臺公交車,現在出車25臺,調整車間距為10分鐘一臺,夠用了。出現問題,一是雪天路況不好,為保障行車安全,車速都要求在30邁以下;二是車站大多沒有被清理出來,車輛無法正常停靠,繞來繞去肯定費時間;三是車輛為電動公交,在雪天裡動力性和續航能力都欠缺,行駛速度也就更加緩慢了。」
一個小時有的發8班 有的只發兩班因道路有積雪行車速度慢,很多公交在區間運行的時間都拉長了,始發站發車的情況又如何呢?記者現場記錄了位於道外區北馬路天邑瀾灣公交首末站的發車情況。該站點設有20路、131路、205路、101路、76路、102路6條公交線路,11月20日7時26分至8時26分期間,受降雪影響,該公交車首末站共有23臺公交車發出。其中101路、76路發車情況相對較好,能在10分鐘之內發出一個班次;20路、205路公交車發車時間不太穩定,大約10多分鐘發出一個班次。102路公交車7時35分班車發出後,下一個班車8時19分才發出,間隔時間較長。而131路在7時26分至8時26分期間,只有7時57分發出一個班車。
經過21、22日周末兩天的清雪,道路行車情況開始好轉,該首末站發車的情況又如何?11月23日7時49分至8時49分期間,該首末站同樣共有23輛班車發出,101路發車最為密集,一個小時內發出8輛班車;76路大約10分鐘一個班次;131路一個小時內發出3輛班車,最大間隔18分鐘。
其他線路中,102路發出3輛班車最大間隔15分鐘;205路公交車平均間隔在20分鐘左右;20路7時49分至8時24分期間只發了一個班次,但第二個班次間隔較短,8時39分發出。
記者在記錄期間,該場站兩次出現站內所有線路一臺公交車都沒有的情況,最多的時候有14位乘客站在寒風中等車。一位公交車駕駛員說,他早上6點多就從對向的首末站發車了,雖然多數路段清雪了,但路況不理想,特別是7點後堵車路段很多,正常一小時左右的路程跑了兩個多小時,到站後也不能休息,只能立刻再發車。
不全是雪惹的禍 公交還需補短板記者從哈市交通部門了解到,十年來,冰城一直致力於發展「公交都市」。不斷加大編碼公交的主城區的合理覆蓋,以期實現5分鐘乘坐出行理念;不斷更新公交車型和配置,以期實現綠色環保理念;不斷優化站臺設置和改造,以期實現「零換乘」、「全信息」理念;不斷推進公交專用道施劃,以期實現公交優先理念……應該說,硬體建設一年比一年好了,但與之對應的軟實力卻不配套。
有業內人士報料稱:這場大雪,清楚地暴露了公交行業亟待改變的三大問題:站臺保養不力、充電續航不足、駕駛員數量和培訓不到位。據了解,這場大雪來臨之前,公交行業又出現了「司機荒」。哈市有近150條公交編碼線路,每條線路平均都有35臺以上的車輛,駕駛員保有量應該在70人上下,但大多數車隊駕駛員數量也就過半。這導致每天的出車率不能實現「能出必出」,行車間距增大,乘客等候時間加長。一些車隊急於招募駕駛員,對於從業門檻把控並不到位,個別屢有違章甚至是事故前科的駕駛員、來自周邊村縣未經系統培訓的駕駛員,也輕鬆從業。
此外,也有車隊長告訴記者,公交司機在疫情期間流失比較嚴重,因為當時公交是減圈運營,人員最多減了50%,再想招回就很困難。還有的車隊經營不好,存在壓工資的情況,也導致很多駕駛員流失。為了保證公交線路正常運行,在特殊情況期間,應該給公交駕駛員更多的保障。同時,也充分發揮公交專用道的作用,比如新陽路早晚高峰壓力很大,但因交警部門對佔用專用道處罰力度大,所以行車反而相對容易些。
哈爾濱市政協委員、東北林業大學交通研究中心主任裴玉龍教授建議,針對極端天氣應形成一系列公共運輸應急預案,如應急管理、指揮、救援計劃等,不只是針對冬季暴雪,還有夏季暴雨等自然災害,通過應急預案把暴雪、暴雨等極端天氣對公共運輸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這次暴雪也使哈爾濱市這樣地處高寒地區的城市,地面公交問題顯現,應加快地下軌道交通建設,與地面交通建設協調發展。
(原題為《一場暴雪凸顯哈爾濱公交短板!》)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