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巴拿馬城10月19日電(記者侯熙文 蘇津)第23屆伊比利亞美洲國家首腦會議19日在巴拿馬城落下帷幕。22個成員國中11個國家的領導人缺席會議。與會代表反覆強調革新,但這一成立20多年的地區合作機制已然走到了「生死攸關」的十字路口。
分析人士指出,拉美國家經過多年經濟發展後,已無需像當年那樣對前宗主國言聽計從。本屆峰會上,一大批左翼國家領導人的缺席就證明了這一點。偌大一個南美洲,只有哥倫比亞和巴拉圭兩國總統參加了這次會議。
作為下屆首腦會議主辦國,墨西哥總統培尼亞·涅託本應在會議閉幕前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詳解振興伊比利亞美洲的具體舉措,但他卻以國內事務繁多為由提前離開會議,留給與會代表一臉愕然。
反觀政治和經濟影響力都在下降的西班牙,連續幾年深陷經濟危機,已經自顧不暇。儘管西班牙首相拉霍伊在會上不斷強調「西班牙依然重視拉美」,但要讓其花費大把銀子用於維持這一日漸陳舊的合作機制已顯力不從心。
與此同時,伊比利亞美洲合作秘書處作為首腦會議的第一個常設機構,本身面臨著嚴重的效率低下、脫離現實的問題。西班牙代表團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指出,由於國情差異很大,成員國在一些問題上很難統一意見,這也直接導致了新一任秘書處秘書長遲遲無法產生。
的確,由於語言和文化趨同,伊比利亞美洲國家首腦會議自成立以來為增進兩個地區間的了解和繁榮作出了不少貢獻。拉霍伊指出,西班牙在拉美的累計投資已達到2000億美元,而拉美也在幫助西班牙走出經濟危機出了一把力。
然而,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的今天,伊比利亞美洲國家已經明顯分離成兩個集團:拉美和歐洲地區。隨著拉美國家自主性進一步增強,包括南方共同市場、南美洲國家聯盟、太平洋聯盟、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等在內的本土組織不斷湧出,且充滿活力。
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儘管成立還不到兩年,但發展勢頭迅猛。今年初在共同體框架內舉行的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歐盟峰會,為拉美和歐洲地區國家之間直接對等交流提供了新平臺。
面對這一形勢,伊比利亞美洲國家首腦會議不得不決定「瘦身」,從2014年墨西哥韋拉克魯斯峰會起改為兩年一屆,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歐盟峰會交錯舉行。
會議通過的其他改革舉措還包括增加與會領導人之間的非正式對話,調整秘書處資金來源的構成,增加新成員國或觀察員國,將伊比利亞美洲國家間的教育、文化、科研合作機構納入合作秘書處的框架內,增加執行效率等。
有分析人士稱,隨著時間推移,伊比利亞美洲的合作機制不可避免地將步入疲態,前有政治上囊括更多國家的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後有經濟上已實現成員內部完全自由貿易流通的太平洋聯盟,伊比利亞美洲國家應該最終轉型為文化類的交流機制,探索成員國之間的真正紐帶,尋覓新的合作動力。
會議宣言提到,要創建一個伊比利亞美洲各國大學間公開且免費的網上教育平臺,並在伊比利亞半島和拉丁美洲國家之間鋪設一條海底光纜,從而加強地區間的信息溝通。這正是利用了成員國間最豐厚的共同資源——語言和文化,利用文化交流來推動其他領域合作。這可能才是伊比利亞美洲合作機制的真正出路所在。
(原標題:新聞分析:伊比利亞美洲合作之路走到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