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佛寺有看頭:王勃撰塔銘,蘇軾留墨寶

2020-12-13 中華人

廣州六榕寺面積雖小,但因兩位古人曾來過這裡,知名度極高。

在廣州這座繁華喧囂的大都市中,有一方掩映於榕蔭叢中的千年古寺,名叫「六榕寺」。

在一天清晨,我來到了位於六榕路上的六榕寺。在六榕寺門口,我發現其寺門朝東開,不像一般寺廟的門朝南開。一幅楹聯掛在寺門兩邊,引起了我的興趣。

楹聯的內容是:「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無數記東坡」。

我想,「博士」是誰呢?「東坡」還好猜,應為蘇東坡。可他為何來這座寺院呢?為找到準確答案,我走進六榕寺內,我便處處留心察看。

六榕寺寺門

六榕寺內有花塔,六祖堂內有銅像

穿過六榕寺天王殿,便是一個庭院,正中是一座舍利塔,名為「六榕寺花塔」,人們習慣叫它「花塔」。

據說,「花塔」最初為木塔,後來遭遇火災,木塔被焚毀。到了宋代,六榕寺(當時叫做淨慧寺)住持德超和尚募資重建該塔時,改為磚木結構的樓閣式塔,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模樣。

塔高約57米,從外看有九層,據介紹裡面還有許多暗層。塔的簷角都懸掛著吊鐘,整個塔宛如花柱,塔尖則像花蕊,所以有了「花塔」的美名。花塔不僅是六榕寺的標誌性建築,也是整個寺院的中心,其他建築皆圍繞花塔而建。

花塔乃寺院的中心

「花塔」的東面有彌勒殿、韋馱殿,塔西則是大雄寶殿,內供奉清康熙二年(1663年)以黃銅精鑄的三尊大佛像,儀態慈祥。從大雄寶殿出來後,我又分別參觀了說法堂、觀音殿、藏經閣等建築,我還來到六福堂,看到了被尊為「禪宗六祖」的慧能銅像,了解了六榕寺與禪宗之間的淵源。

王勃撰寫塔銘,竟成生前絕筆

六榕寺建有碑廊,有11通碑,其中有四通碑,上刻唐代詩人王勃專門為該寺「花塔」撰寫的銘文。原來的石碑早已被毀,現存的石碑是1991年僧人們請書法家重新書後寫新刻的。

我恍然大悟,原來「一塔有碑留博士」中的「博士」,指的就是王勃呀!。

寺內的一位僧人見我們盯著石碑看個不停,便熱情地講起了王勃在六榕寺的故事。

唐朝上元二年(675年),當時享譽盛名的大文學家王勃從山西老家前往交趾(今越南北部地區)探望在那裡做縣令的父親,十一月抵達廣州的時候,剛好碰上六榕寺(當時叫「寶莊嚴寺」)開法會。寶莊嚴寺舍利塔剛結束了一次修葺,煥然如新。寺裡的僧人欽仰王勃大名,對他講述該寺略史及此次修塔的因緣後,請他為舍利塔撰寫銘文。

六榕寺的碑廊

王勃欣然接受,洋洋灑灑寫了一篇《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記》,共有3200字,這是中國文學史上至今已知的最長的佛塔銘文。據記載,刻有這篇文章的碑石豎在當時的舍利塔旁。後來,舍利木塔在南漢滅亡時遭焚毀,刻有王勃《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記》一文的碑石也遺失了。幸好有《王子安集》《廣東通志》上還載有這篇文章,才能使其傳頌至今。

大約在上元三年(公元676年)春夏,王勃已經到了交趾,見到了他的父親。不久,王勃便踏上了歸途。然而,不幸的事情發生了。由於南海風急浪高,把船打翻,王勃不幸溺水而死,年僅26歲,所以,《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記》就成了他的絕筆。

東坡題書「六榕」,寺院因此改現名

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蘇東坡在被貶後,流放南國。途中來到了廣州,慕名到六榕寺—遊。

六榕寺當時叫「淨慧寺」,寺內主持道琮久仰蘇軾大名,便藉此機會,向蘇東坡求墨寶留作紀念。蘇東坡見寺中院子裡有六株榕樹,樹影婆娑,盤根錯節,生機盎然,隨即寫下「六榕」二字。字為楷書,瀟灑遒勁,落款為「眉山蘇軾題並書」。

寺內的蘇東坡塑像

因蘇東坡的題字使該寺的知名度大增,該寺也就漸漸有了「六榕寺」這個別名。蘇軾所書「六榕」手跡,成為該寺的一件重要文物。

到了清光緒年間,淨慧寺修葺一新,當時的巡撫張兆棟在寺內見到東坡墨寶,覺得非常珍貴,於是正式把「淨慧寺」改名為「六榕寺」,並沿用至今

二十世紀初,寺內的六棵古榕樹只剩下兩棵,時任主持的鐵禪和尚便補栽了4株,為紀念這一大事,還專門建了一座補榕亭。

補榕亭的不遠處,還有一個小院落,名叫「圓通」。館內有一白色玉石所鑄的蘇東坡塑像,頭戴竹笠,腳踏木屐,衣袂飄然,站在刻有「六榕」二字的褐紅色石基上。

所以,從王勃到蘇東坡,這兩位名人讓小小的六榕寺知名度大增,成為一處文化底蘊深厚的旅遊景點。

相關焦點

  • 一塔有碑留博士 六榕無樹記東坡
    如今在六榕寺山門上的一副對聯:「一塔有碑留博士 ,六榕無樹記東坡」,講述的證實王勃、蘇東坡與六榕寺的故事。文/ 記者廖靖文筆者幼時住在六榕路旁,其時正是改革開放初期,但在六榕路上卻每天都能看到金髮碧眼的外國人,他們都是慕名前來參觀六榕寺的遊客,可見六榕寺在廣府文化中的地位斐然。
  • 廣州史話: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無樹記東坡
    約1900年代,六榕寺內的六祖佛像去過六榕寺的朋友,不知道你們是否有留意過山門兩側的對聯——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無樹記東坡?你們可知對聯中的「博士」、「東坡」是誰,他們與六榕寺有怎樣的因緣呢?約1900年代,六榕寺花塔上聯「一塔有碑留博士」記載了王勃為六榕寺寫下了《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
  • 「國寶」花塔內有乾坤 每層樓梯都有「機關」
    花塔內有藏有八層暗層,樓梯也暗藏「機關」,作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這座花塔還留有蘇東坡、王勃等名人的墨寶,更添傳奇色彩。據唐代王勃的塔碑文記載,以前這是一座四角六層的方塔,而現在則是八角九層。雖然外觀有九層,但塔內還有八層暗層,加起來共有十七層。從外部看,整座花塔像是花朵疊成的一根花柱,塔頂則像一朵花蕊。從空中俯瞰,整座塔就如同一朵盛開的蓮花,所以被街坊稱為「花塔」。  花塔正面朝東,是仿樓閣式磚木結構,塔身除鬥拱及樓層、欄杆用木製外,其餘大部分用磚砌就。
  • 「國寶」花塔 內有乾坤
    花塔內有藏有八層暗層,樓梯也暗藏「機關」,作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這座花塔還留有蘇東坡、王勃等名人的墨寶,更添傳奇色彩。據唐代王勃的塔碑文記載,以前這是一座四角六層的方塔,而現在則是八角九層。雖然外觀有九層,但塔內還有八層暗層,加起來共有十七層。從外部看,整座花塔像是花朵疊成的一根花柱,塔頂則像一朵花蕊。從空中俯瞰,整座塔就如同一朵盛開的蓮花,所以被街坊稱為「花塔」。花塔正面朝東,是仿樓閣式磚木結構,塔身除鬥拱及樓層、欄杆用木製外,其餘大部分用磚砌就。
  • 雨中遊古剎,廣州佛教五大叢林之一,王勃和蘇東坡都留下墨寶
    雨中遊古剎,廣州佛教五大叢林之一,王勃和蘇東坡都留下墨寶文圖丨二指禪掌門說到廣州五大叢林,佛友們都很熟悉了:六榕寺、海幢寺、光孝寺、華林寺、大佛寺。果然是名剎:寶塔巍峨,樹木蔥茂,文物薈萃,目不暇接有沒有?六榕寺建於南朝宋代,當時叫「廣州寶莊嚴寺」。梁大同三年,曇裕法師從扶南(柬埔寨)請得佛陀舍利回廣州,得到梁武帝詔許後,於寶莊嚴寺大殿前修建舍利塔,稱「敕賜寶莊嚴寺舍利塔」。佛塔為一座四角形的六層木塔,下瘞佛舍利,木塔內外繪畫著佛典圖解。
  • 吳錚強·尋宋︱杭州表忠觀碑:蘇軾被「退稿」
    趙抃又邀請曾通判杭州的蘇軾撰並書寫碑記。元豐元年(1078)八月十三日,徐州黃樓建成的第二天,蘇軾的碑記一揮而就——趙抃的報告及朝廷的批示被全文照錄,然後加上蘇軾創作的四言銘文,這種文筆還受到王安石的誇獎,而墨跡就是書法史上著名的楷帖《表忠觀碑》。於是人們以為,杭州從此有了一座表忠觀,《表忠觀碑》刊石立於其內。
  • 王勃的詩作《滕王閣》,最後一句留一「空」,此「空」價值千金
    王勃的詩作《滕王閣》,最後一句留一「空」,此「空」價值千金中國有四大古樓,滕王閣為其中一座。關於滕王閣,曾經大才子王勃曾經寫過一片七言古詩《滕王閣》對其加以描述。可以說,欲了解滕王閣,一定要先拜讀王勃這首詩。
  • 廣州六榕寺,王勃和蘇軾都曾來過,蘇軾還親筆題了寺名
    六榕寺與光孝寺一路之隔,門前道路就叫六榕路,昨天經過寺廟門前,一眼瞥見大門口的楹聯是「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無樹記東坡」,想來是和蘇子有些關係,再看寺內有寶塔崚嶒,氣度非凡,料得有些年頭。昨晚睡前查了資料,原來六榕寺也是廣州市一座歷史悠久、海內外聞名的古剎,舊時與光孝、華林、海幢寺並稱廣州佛教四大叢林。
  • 王勃《滕王閣序》這一名句不是詩,卻比詩更美!
    王勃是初唐四傑之一,而初唐四傑在唐朝詩壇上是一道不能錯過的風景,這四個人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官當得小,但是名氣很大,在青少年時期 「四傑」之名就流於世上。文學上的順風順水並不能掩飾其不幸的遭遇,就拿王勃來說,他就是四傑裡死的最早的一個,王勃溺亡的時候年僅26歲。
  • 女兒國國王就葬在這座佛寺中
    寺垣已毀,下存房舍、塔廟遺址,均為土坯建築,殘存的牆壁最高的有10多米,有重樓。遺址內有3座高塔,頗宏偉。最北一座聳立在半山腰,可俯視全寺遺址。南塔保存較好,塔身圓形,土坯築成,塔頂呈穹形,塔身中部有一圈柱洞,可能存有木骨,塔周有圍牆,牆上有10餘個佛龕。
  • 和子由澠池懷舊 宋代:蘇軾
    和子由澠池懷舊宋代:蘇軾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 浙江臨海的這座佛寺,曾是鑑真東渡的落腳地,來往遊客卻不多
    有了初步的認識,你對「臨海小京都」是否有些許期待了。龍興寺位於臨海城內巾山西麓,始建於唐神龍元年,初名「神龍寺」。古寺歷史悠久,距今也有1300多年的歲月。它如一位年邁的老者,悄悄地翻頁著臨海這座小城的日曆。自唐朝以來,龍興寺就是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唐天寶年間,鑑真大師六次東渡扶桑弘法,在其第四次東渡日本前,曾住錫於此。
  • 匠門雜記 | 山裡有座廟,廟裡藏著六個朝代的遺蹟
    ,山裡有座廟,廟裡有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裡有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循環往復,可以永遠講下去,有點無釐頭的風格。嚴格說來,和尚住的地方是「寺」,有時也稱「院」、「庵」、「堂」,裡面供奉佛祖和菩薩。「廟」是祭祀祖先、聖賢和神靈的場所,與佛教寺院有所區別,但中國民間一般把這類宗教祭祀性質的建築統稱為「寺廟」,分不太清楚。
  • 借來的蘇軾墨寶撤了 將展出其複製品 另一國寶蘇軾畫作《北宋蘇軾...
    12 月 22 日,遼寧省博物館 "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 中從吉林省博物院商借的文物《北宋蘇軾行書洞庭中山二賦卷》撤展。將展出其複製品。不過在 2021 年 2 月 2 日,該展覽上還將有重磅文物《北宋蘇軾瀟湘竹石圖》亮相。
  • 北魏王朝首都洛陽有佛寺千餘座,被譽為「佛國」
    [摘要]自孝文帝,洛陽城大規模建造佛寺、佛塔、佛窟,使洛陽佛寺數量達1367座,僅西域僧人即3000多人。孝文帝身邊有位西域高僧菩提跋陀,長期為孝文帝講經祈福、出謀劃策,頗受敬重。但跋陀好山林之樂,不喜城市的喧鬧,一到洛陽,心煩氣躁,悶悶不樂。孝文帝深知跋陀之意,下詔在京畿的嵩山專為跋陀修建了少林寺,供他靜養修煉。今少林寺山門石坊刻有「祖源諦本」「跋陀開創」「嵩少禪林」「大乘勝地」等字跡,顯示了少林寺的來歷及它在佛教界的顯赫地位。
  • 杭州一座千年古寺,曾得蘇軾題詩,保存完好卻少有遊客來訪
    01杭州究竟有多少佛寺?恐怕大多數人都說不清。作為江南重要的一座城市,而且還曾經是南宋的都城,杭州的發達程度和人文底蘊都是非常深厚的。光是千年古寺,這裡就有好幾座,比較著名的有西湖邊的靈隱寺,三天竺和淨慈寺。在靈隱寺的光輝籠罩下,很多其他的佛寺倒顯得比較默默無聞了,例如位於吳山的寶成禪寺。雖然這座寺免費開放,但大多數時候是看不到遊客的,即便是在節假日的時候,也是這樣。如果你去遊覽,可能逛完全程發現只有你自己一個人。這座禪寺處在杭州吳山東南,它附近就是著名的城隍廟和清河坊街區。
  • 廬山上的這座佛寺,牌匾是康有為題的,很少有人注意到
    廬山旅遊有兩條線路可以走,東線遊覽五老峰和三疊泉,看的是奇山和瀑布;西線是景區的精華部分,主要是拜佛求道,這裡不僅僅有幾座古老的佛寺,還有仙人洞,呂洞賓得道的洞穴。廬山黃龍寺就是其中一座比較古老的佛寺。
  • 泰國小城佛寺太多,這座精緻廟宇不收錢卻難見中國遊客!
    這個小鎮最需要的是佛寺。不僅古城內密布著眾多古佛寺,古城護城河外也有不少特色鮮明,頗受歡迎的佛寺,如布帕蘭寺,雙龍寺,拉莫裡寺等。清邁還有一些看起來精緻卻少人問津的佛寺。比如本文提到的瓦特帕寶,漢譯為帕寶寺。相信很多人都沒聽說過這座寺廟,在一些清邁旅遊攻略中也很難找到與之相關的介紹。帕寶寺位於清邁古城北部,毗鄰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