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書店一條街搬遷機遇 合肥科教書店轉型誠品書店

2020-12-21 贏商網

  交警王靖東在三孝口人行天橋執勤,他說他每天都能看到很多人走下天橋走進旁邊的書店,這種現象在他執勤的3年多時間裡從沒間斷過,他已經習慣了他們的存在。而在不久的將來,這一習慣王靖東將再也無法繼續,因為這些書店要搬走了。

  1997年財經法律考試書店在三孝口安家落戶;1998年第一家育才書店也在三孝口有了一席之地;2004年莘文書店也在三孝口成立;隨後,考生書店也加入了此陣營。前幾年從省博物館到三孝口天橋,一排門面房全是書店,後因圖書市場不景氣,有兩家經營不力於2012年關閉。

  好不容易頂住了各方壓力,現在這餘下的幾家書店卻面臨一個新的問題:搬家。為配合地鐵二號線工程建設,三孝口人行天橋以北的書店一條街的地段將在一個月內完成搬遷、拆除工程,合肥人眼中的三孝口書店一條街註定將成為歷史。

  書店一條街:等待搬家中平靜地賣書

  三孝口天橋以北書店一條街上,各家店鋪店門上都貼著「拆遷清貨」、「全場清貨」等醒目字眼。在牆上大大的「徵」字下,打包圖書、退書正是最近幾天三孝口的書店正在做的事情。

  許阿姨是財經法律考試書店的員工,她告訴記者,目前該書店容納的書約有200萬冊,其中上架的書約有120萬冊,庫存的約有80萬冊。當知道書店要拆遷的時候,他們一直在忙著退書,現在共退了約有50萬至60萬元的書了,其他的書則是等著打包搬新址或是庫存。

  三孝口育才書店的負責人也表示,書店目前正常營業,價格也沒下調太多,只是沒有再進很多書。「如果找好新地址,整理、打包、運書也僅需要幾天時間,所以後續的工作還要等到具體拆遷的時間下來再安排。」而旁邊莘文書店和考生書店的情況也大致如此,現下最著急的事情是找新址。

  王大爺正在新華書店內為孫子買輔導資料。他告訴記者,自己的家就住在三孝口附近,得知陪伴自己多年的書店即將不復存在,心裡有諸多不舍,最起碼的事是買個資料都要走老遠的一段路了。

  書店負責人:賣書這份體面的工作愈來愈難做

  很多老合肥人有個習慣:「買書就到三孝口」。考生書店的宣老闆介紹,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開始,「書店一條街」就在合肥小有名氣,現在這一排書店都要搬離了,也意味著有十幾年歷史的老城區書店一條街將會消失。

  而對許阿姨來說,財經法律考試書店不僅是她工作的地方,更是她展示和發揮自己的平臺。許阿姨本身沒什麼文化,且只有一隻眼睛看得見,對她來說找份體面的工作很難。2000年的4月份,她成為這家書店的工作人員。在她眼裡,書店是「文明場所」,來的顧客絕大部分都是知識分子,能得到這份工作她很開心。

  許阿姨工作認真的態度也得到了老闆的賞識。2003年許阿姨開始調整思路,退掉了所有政治類、3/4哲學類、部分的法律類書籍,同時增加了計算機、會計類等書籍,才慢慢形成現在的大中專教材、教師教育、各類職稱考試等品種的模式。

  漸漸地,老闆也很少來店裡,全權交給許阿姨打理,許阿姨很高興自己的工作得到了認可。書店每天的營業時間是8:00—20:00,有時客人不走,書店就不會關門。

  「很多人來到書店,都會先看看書,然後再決定買不買,有的人天天來看書,一看就是一兩個小時,有的甚至達到三四個小時,但是只要不在書上寫字或是撕破了書影響銷售,書店都不會攆人的。」許阿姨如是說道。

  許阿姨見證過書店輝煌的時候,同時也感受到了它所面臨的困境。書店最輝煌的時候每天的人流量能達到200人次,有的讀者甚至從福建、上海、浙江等地過來買書,而現在這段時間人流量就很少。

  而隔壁的考生書店的宣老闆也感嘆,以前書店最輝煌的時候一天的營業額能達到一萬元,而現在整個3月份的營業額才1000多元,人流量更是少得可憐。

  共同的感傷:到三孝口買書將成為回憶

  一位名為「木頭記」的日記豆瓣網友在他豆瓣主頁中寫道:「在我眼裡,愛知書店是這個乏味城市裡為數不多的學術書店。最早看到錢穆、黃仁宇、餘英時的名字,就是在當年二樓的書架上。我喜歡書店裡的布局,三聯的書擺滿幾個書架,旁邊是上海古籍,中華書局,或者其他。路過的時候只要進來掃一眼,就知道最近出了什麼新書,常銷類書籍一直佔據顯眼位置,那些碩學的名字隨著時日的推移進入記憶中去。對於無知懵懂的高中生來說,在這裡優遊的經歷是一種學術啟蒙。」

  而「木頭記」口中所說的愛知書店,曾經是合肥文藝青年的聚集地,以賣文學類書籍著稱。目前雖然一直在經營,經營者也從父親傳給了女兒,可書店的生意,卻愈發冷清了。記者採訪時發現,愛知書店新址正在裝修,四五十平米的面積,已經比原來小了太多。

  「這一排書店都要被拆了,也意味著有十幾年歷史的老城區書店一條街將會消失。」在接受省內另一家媒體採訪時,育才書店老闆張建兵遺憾地說,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開始,「書店一條街」就在合肥小有名氣。「很多老合肥人要買教輔書,首先就想到這裡的書店。現在要拆遷了,在感情上真的很難割捨。」張建兵說為了讓老顧客還能買到想要的書,他特地印了很多名片散發。

  無論是書店負責人還是買書人,對於書店一條街的即將消失,都充滿了淡淡的憂傷。

   搬走的書店:新址可能仍在三孝口附近

  莘文書店的劉姓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他們4家店的負責人都在積極尋找新地址,希望將來還能夠在一起經營書店。

  育才書店的負責人對於拆遷也表示理解,只是情感上很難割捨。很多人不斷詢問他店面會搬到哪,目前他所能做的就是給客戶多發點名片,以便取得電話聯繫。對於搬離選新址,他並不期待,因為他覺得「這是一種冒險」。

  考生書店的宣姓負責人表示幾家書店主營業務各有各的特色,可以相互彌補不足,私下裡各家負責人關係都不錯。如果這一次找不到價格合適的店面,他的書店也可能會關門。

  對於這次搬遷,不論是書店還是個人更多的是擔心書店的未來。財經法律考試書店許阿姨感慨,工作了十幾年,三孝口的人氣是別處不能相比的。書店搬新址,沒有一年到兩年的時間,經營和人氣是很難起色的,再加上其他成本,壓力可想而知。正在聊時,該書店的老闆打來了電話,和許阿姨商討看過的新址。許阿姨說目前比較滿意的新地址距離三孝口也不遠,坐公交車不超過一站路的距離,不過「仍在商量」。

  就連隔壁蛋糕店的女老闆也想和4家書店在一起,因為這裡不僅有書香,也有那進口鬆軟香甜的蛋糕香。

  科教書店:堅守三孝口轉型「誠品」書店

  就在幾家書店正在為到哪選新址而奔走時,三孝口的合肥科教書店也將結束長達半年多的內部裝修,打算在今年5月份開門迎客。安徽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企業管理發展部主任徐春生曾在採訪中表示,因目前實體書店的生存危機,公司在2012年上半年就開始著手三大轉型。改造後原科教書店4000平米左右的面積不變,1到8層,重新布局。

  具體將參照臺灣著名的「誠品」書店,投資1000多萬元打造安徽首家概念書店,也就是說在書店裡,不再只有購書的傳統意義,還可以坐在沙發上喝咖啡,利用書店提供的無線網絡上網,查閱所需資料。改造後的科教書店是集閱讀、生活創意、文化消費、餐飲體驗為一體,從而實現以文化為主體,商業價值的最大化。

本文轉載來自:江淮晨報,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合肥三孝口書店一條街將搬遷 科教書店堅守轉型誠品書店
    為配合地鐵二號線工程建設,三孝口人行天橋以北的書店一條街的地段將在一個月內完成搬遷、拆除工程,合肥人眼中的三孝口書店一條街註定將成為歷史。A 書店一條街:等待搬家中平靜地賣書三孝口天橋以北書店一條街上,各家店鋪店門上都貼著「拆遷清貨」、「全場清貨」等醒目字眼。在牆上大大的「徵」字下,打包圖書、退書正是最近幾天三孝口的書店正在做的事情。
  • 臺灣:誠品書店
    臺灣:誠品書店 2003年02月28日 09:11:51  來源: 直到80年代末期,臺灣的書店普遍停留在「賣書」階段。
  • 讀唄| 從「誠品書店」到「誠品」:一家精英藝術書店的擴張歷程
    讀唄 | 從「誠品書店」到「誠品」:一家精英藝術書店的擴張歷程 iwangshang / 康倩茹 / 2017-07-19 摘要:誠品書店不僅是一代人心中的文化地標,更是一種現象
  • 誠品書店進駐香港 別讓實體書店成"免費樣品店"
    8月11日,被譽為「臺灣文化地標之一」的誠品書店首家香港分店在希慎廣場開業,三層約3700平方米的規模讓它榮升為全港最大書店,火爆程度就連工作日都人滿為患。  誠品駐港,多少讓人有些喜出望外。要知道,隨著實體書店的日漸式微,僅兩年內中國已有一萬多家書店關門,過去十年裡更是近五成民營書店倒閉。而就在不久前,北京人氣極高的獨立書店「單向街」也再度被迫搬遷。
  • 誠品書店首次以「書街」形式打造店鋪 新店取名「誠品R79」
    誠品最近在臺北開了一家新店,不過跟以往的店鋪不一樣,這更像是一條擺滿「書攤」的書街。   這條街全長近300米,以「排檔」概念打造書店,開放式陳列書籍,設有人文文學、藝術、影音工坊等主題館,也有甜品店、紅豆餅鋪、咖啡館等店鋪。   這是誠品28年來第一次以「書街」形式打造的店鋪,取名「誠品R79」。
  • 臺北誠品書店敦南店即將關閉,實體書店今年怎麼了?
    文 | 危老怪 編輯 | 沈小山 今年,書店界身陷「水逆」期。 2019.10.22,單向街書店愛琴海店宣布撤店倒計時,撤店時間,2019年12月31日。 2019.11.04,讀庫貼出緊急甩賣通知,因順義庫房要緊急搬遷,朋友圈掀起一陣買書狂潮。
  • 實體書店回暖?「誠品」「方所」早已狂奔在路上
    自2010年以來,網絡購書、數字出版成為主流趨勢,面對網際網路的強勢發展和房價的不斷攀升,傳統民營書店毫無招架之力。再加上大型國有書店、盜版書等對小眾人文書店的雙重打擊,實體書店迎來了一波倒閉潮:三聯書店為轉型求生,關閉廣州所有分店;光合作用書房資金鍊斷裂,7家直營店、3家加盟店全部關閉;2013年,龍之媒董事長徐智明也宣布結束龍之媒書店業務。
  • 誠品書店的「奇蹟」
    誠品書店不僅是臺灣家喻戶曉的書店,而且在東南亞甚至在世界華人圈裡,都享有盛譽,它「24小時不打烊」的經營理念,將過去只賣書的傳統書店成功轉型為極受現代人歡迎的新型書店,它曾創下的「史無前例」的三項紀錄,至今為人們津津樂道。
  • 誠品書店成標杆 書店發展模仿更應「因地制宜」
    「向誠品學習」「克隆誠品」「成為××城市的誠品」……如今,眾多書店經營者的話語中,總少不了「誠品書店」這個標杆。尤其是隨著上海市政府對實體書店的扶持政策出臺,越來越多實體書店開始重新定位、轉型求生,臺灣誠品書店更是成為被學習模仿的對象。誠品書店為何這樣牛?誠品模式又是否真能適合每個實體書店模仿?
  • 誠品書店與臺灣書業三十年
    1.書店是時代的創造者,也是承載者。       1980年代經濟現代化催生了臺灣首家大型連鎖店;在1980年代後期,一方面更多人開始追求更精緻的文化藝術,且社會轉型使得人們渴求更多批判知識,因此有了誠品。在新的世紀,全球都進入網絡時代,網絡書店開始空襲臺灣。
  • 臺北人留戀的「精神地標」——漫步臺北重慶南路書店街
    臺北重慶南路的書店街,就是愛讀書的臺北人記憶裡的「精神地標」。不久前去臺北,第一件事就是專程前往重慶南路逛書店,感受這條書店街的文化氣息。 這裡承載著臺北人百年閱讀記憶。重慶南路是臺北市一條重要道路,它位於中正區、共有三段,臺灣總統府就坐落在重慶南路一段122號。重慶南路一段曾聚集臺北百家書店,素有「臺北書店街」的美稱,作為臺北的重要文化地標,這裡承載著臺北百年閱讀記憶。
  • 從書店到地產?誠品書店闖入蘇州「豪宅」市場?!
    自在香港銅鑼灣開出臺灣外的首家分店後,誠品書店曾一度在大陸地產圈掀起一段熱潮。 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各大商業地產開發商頻頻向誠品書店拋出橄欖枝,看重的無疑是其品牌效應帶來的「高人氣」。
  • 單向街書店眾籌自救:疫情會是壓垮實體書店的最後稻草嗎?
    單向街的慶祝方式,就是在官方公眾號上發布眾籌求助計劃,打出了「走出孤島,保衛書店」的煽情口號。15年至少求救過三次單向街創立於2005年,業主在2009年續約時加租,單向街開始了第一次求救。求救的結局是,另外一個商業地產項目願意引入網紅書店。單向街和新業主的合作條件是,免收租金,但按照收入進行分成。
  • 誠品書店關門潮,實體書店還有發展嗎?
    7月3日,誠品生活深圳店宣告2020年底將結束營業,這是誠品今年計劃關閉的第六家門店。 在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化的背景下,店鋪關閉好像已經不是什麼大新聞了,但是估計沒有人會想過,「關門潮」會這麼快發生在誠品的身上。
  • 臺北著名24小時書店誠品敦南店即將關閉,實體書店今年怎麼了
    2019.11.04,讀庫貼出緊急甩賣通知,因順義庫房要緊急搬遷,朋友圈掀起一陣買書狂潮。 2019.11.05,老書蟲北京三裡屯店宣布關店,儘管盡了最大努力,但續租請求最終未能獲得批准。
  • 誠品書店從書店到地產:跨界試水「冷門」地產
    若誠品只是想把「品牌」做成產品標籤,而不是跳出價格壁壘,與市場真正接軌,那這個項目最終只會變成一個類似「金茂府」的營銷事件。  自在香港銅鑼灣開出臺灣外的首家分店後,誠品書店曾一度在大陸地產圈掀起一段熱潮。
  • 誠品書店大陸開業一周年
    臺灣誠品書店「登陸」一周年:在大陸銷售業績不錯21日,在臺灣誠品書店大陸首店開業一周年之際,書店營運總監郎正中表示,面對當下實體書店的式微,蘇州誠品書店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接下來,誠品書店將繼續擔當好大陸、港、臺書籍流通的橋梁,推動大陸、港、臺文學作品的溝通與交流。
  • 南京與蘇州,先鋒書店與誠品書店,誰更勝一籌?
    如果你在南京,先鋒書店會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你在蘇州,或許誠品書店也是個絕佳的去處。小編的五一假期已經畫上了句號,這次去南京感受了一趟文藝之旅。先鋒書店——這次給我印象最深的地方,讓我聯想起之前去過的蘇州誠品書店。兩家書店各有千秋,各有特色,都是國內數一數二的文藝青年打卡聖地。
  • 我的夢躲在誠品書店的角落裡——走馬觀花臺北誠品書店
    臺北之行近在眼前,我腦海裡出現敦化南路誠品書店的想像,越來越頻繁。想像中的敦化南路,是一條小商小鋪肩並肩的小街。每到夜幕降臨以後,這些小商小鋪裡杏黃色的燈火會順著木質窗欞流瀉到青石板鋪成的街道上。熙熙攘攘但絕不擁擠的人們步履悠閒地走在街道上,突然,就走到了誠品書店門前。
  • 誠品書店-進東京
    誠品生活是誠品集團於 2010 年成立的子公司,這個品牌涵蓋文化創意產業平臺(也就是百貨店式的運營)、餐飲、酒店等多項業務,你熟悉的誠品書店業務也包涵在「誠品生活」品牌之中。△ 1989 年,首家誠品書店在臺北市開業。圖片來源 | eslite 誠品相較其他分店,誠品生活日本橋顯得有些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