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王靖東在三孝口人行天橋執勤,他說他每天都能看到很多人走下天橋走進旁邊的書店,這種現象在他執勤的3年多時間裡從沒間斷過,他已經習慣了他們的存在。而在不久的將來,這一習慣王靖東將再也無法繼續,因為這些書店要搬走了。
1997年財經法律考試書店在三孝口安家落戶;1998年第一家育才書店也在三孝口有了一席之地;2004年莘文書店也在三孝口成立;隨後,考生書店也加入了此陣營。前幾年從省博物館到三孝口天橋,一排門面房全是書店,後因圖書市場不景氣,有兩家經營不力於2012年關閉。
好不容易頂住了各方壓力,現在這餘下的幾家書店卻面臨一個新的問題:搬家。為配合地鐵二號線工程建設,三孝口人行天橋以北的書店一條街的地段將在一個月內完成搬遷、拆除工程,合肥人眼中的三孝口書店一條街註定將成為歷史。
書店一條街:等待搬家中平靜地賣書
三孝口天橋以北書店一條街上,各家店鋪店門上都貼著「拆遷清貨」、「全場清貨」等醒目字眼。在牆上大大的「徵」字下,打包圖書、退書正是最近幾天三孝口的書店正在做的事情。
許阿姨是財經法律考試書店的員工,她告訴記者,目前該書店容納的書約有200萬冊,其中上架的書約有120萬冊,庫存的約有80萬冊。當知道書店要拆遷的時候,他們一直在忙著退書,現在共退了約有50萬至60萬元的書了,其他的書則是等著打包搬新址或是庫存。
三孝口育才書店的負責人也表示,書店目前正常營業,價格也沒下調太多,只是沒有再進很多書。「如果找好新地址,整理、打包、運書也僅需要幾天時間,所以後續的工作還要等到具體拆遷的時間下來再安排。」而旁邊莘文書店和考生書店的情況也大致如此,現下最著急的事情是找新址。
王大爺正在新華書店內為孫子買輔導資料。他告訴記者,自己的家就住在三孝口附近,得知陪伴自己多年的書店即將不復存在,心裡有諸多不舍,最起碼的事是買個資料都要走老遠的一段路了。
書店負責人:賣書這份體面的工作愈來愈難做
很多老合肥人有個習慣:「買書就到三孝口」。考生書店的宣老闆介紹,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開始,「書店一條街」就在合肥小有名氣,現在這一排書店都要搬離了,也意味著有十幾年歷史的老城區書店一條街將會消失。
而對許阿姨來說,財經法律考試書店不僅是她工作的地方,更是她展示和發揮自己的平臺。許阿姨本身沒什麼文化,且只有一隻眼睛看得見,對她來說找份體面的工作很難。2000年的4月份,她成為這家書店的工作人員。在她眼裡,書店是「文明場所」,來的顧客絕大部分都是知識分子,能得到這份工作她很開心。
許阿姨工作認真的態度也得到了老闆的賞識。2003年許阿姨開始調整思路,退掉了所有政治類、3/4哲學類、部分的法律類書籍,同時增加了計算機、會計類等書籍,才慢慢形成現在的大中專教材、教師教育、各類職稱考試等品種的模式。
漸漸地,老闆也很少來店裡,全權交給許阿姨打理,許阿姨很高興自己的工作得到了認可。書店每天的營業時間是8:00—20:00,有時客人不走,書店就不會關門。
「很多人來到書店,都會先看看書,然後再決定買不買,有的人天天來看書,一看就是一兩個小時,有的甚至達到三四個小時,但是只要不在書上寫字或是撕破了書影響銷售,書店都不會攆人的。」許阿姨如是說道。
許阿姨見證過書店輝煌的時候,同時也感受到了它所面臨的困境。書店最輝煌的時候每天的人流量能達到200人次,有的讀者甚至從福建、上海、浙江等地過來買書,而現在這段時間人流量就很少。
而隔壁的考生書店的宣老闆也感嘆,以前書店最輝煌的時候一天的營業額能達到一萬元,而現在整個3月份的營業額才1000多元,人流量更是少得可憐。
共同的感傷:到三孝口買書將成為回憶
一位名為「木頭記」的日記豆瓣網友在他豆瓣主頁中寫道:「在我眼裡,愛知書店是這個乏味城市裡為數不多的學術書店。最早看到錢穆、黃仁宇、餘英時的名字,就是在當年二樓的書架上。我喜歡書店裡的布局,三聯的書擺滿幾個書架,旁邊是上海古籍,中華書局,或者其他。路過的時候只要進來掃一眼,就知道最近出了什麼新書,常銷類書籍一直佔據顯眼位置,那些碩學的名字隨著時日的推移進入記憶中去。對於無知懵懂的高中生來說,在這裡優遊的經歷是一種學術啟蒙。」
而「木頭記」口中所說的愛知書店,曾經是合肥文藝青年的聚集地,以賣文學類書籍著稱。目前雖然一直在經營,經營者也從父親傳給了女兒,可書店的生意,卻愈發冷清了。記者採訪時發現,愛知書店新址正在裝修,四五十平米的面積,已經比原來小了太多。
「這一排書店都要被拆了,也意味著有十幾年歷史的老城區書店一條街將會消失。」在接受省內另一家媒體採訪時,育才書店老闆張建兵遺憾地說,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開始,「書店一條街」就在合肥小有名氣。「很多老合肥人要買教輔書,首先就想到這裡的書店。現在要拆遷了,在感情上真的很難割捨。」張建兵說為了讓老顧客還能買到想要的書,他特地印了很多名片散發。
無論是書店負責人還是買書人,對於書店一條街的即將消失,都充滿了淡淡的憂傷。
搬走的書店:新址可能仍在三孝口附近
莘文書店的劉姓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他們4家店的負責人都在積極尋找新地址,希望將來還能夠在一起經營書店。
育才書店的負責人對於拆遷也表示理解,只是情感上很難割捨。很多人不斷詢問他店面會搬到哪,目前他所能做的就是給客戶多發點名片,以便取得電話聯繫。對於搬離選新址,他並不期待,因為他覺得「這是一種冒險」。
考生書店的宣姓負責人表示幾家書店主營業務各有各的特色,可以相互彌補不足,私下裡各家負責人關係都不錯。如果這一次找不到價格合適的店面,他的書店也可能會關門。
對於這次搬遷,不論是書店還是個人更多的是擔心書店的未來。財經法律考試書店許阿姨感慨,工作了十幾年,三孝口的人氣是別處不能相比的。書店搬新址,沒有一年到兩年的時間,經營和人氣是很難起色的,再加上其他成本,壓力可想而知。正在聊時,該書店的老闆打來了電話,和許阿姨商討看過的新址。許阿姨說目前比較滿意的新地址距離三孝口也不遠,坐公交車不超過一站路的距離,不過「仍在商量」。
就連隔壁蛋糕店的女老闆也想和4家書店在一起,因為這裡不僅有書香,也有那進口鬆軟香甜的蛋糕香。
科教書店:堅守三孝口轉型「誠品」書店
就在幾家書店正在為到哪選新址而奔走時,三孝口的合肥科教書店也將結束長達半年多的內部裝修,打算在今年5月份開門迎客。安徽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企業管理發展部主任徐春生曾在採訪中表示,因目前實體書店的生存危機,公司在2012年上半年就開始著手三大轉型。改造後原科教書店4000平米左右的面積不變,1到8層,重新布局。
具體將參照臺灣著名的「誠品」書店,投資1000多萬元打造安徽首家概念書店,也就是說在書店裡,不再只有購書的傳統意義,還可以坐在沙發上喝咖啡,利用書店提供的無線網絡上網,查閱所需資料。改造後的科教書店是集閱讀、生活創意、文化消費、餐飲體驗為一體,從而實現以文化為主體,商業價值的最大化。
本文轉載來自:江淮晨報,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