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是講四塊石頭的故事?其實這是人類數萬年的靈石崇拜情結

2020-12-19 悠南書館

人類歷史,其實也是一部浩如煙海的石頭進化史。在數萬年來的人類歷史長河中,石頭有著不可或缺的積極作用,人類也因此生出了石頭崇拜情結。

我國四大名著其實就是講四塊石頭的故事,也就是說石頭的主線貫穿整部小說。

《紅樓夢》原名《石頭記》,所謂石頭便是寶玉出生時所戴的那塊玉,而寶玉也是石頭的化身。在紅樓夢第一回曹公便交代了寶玉這塊石頭的來歷:

原來女媧氏鍊石補天之時,於大荒天稽崖練成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媧皇氏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單只剩了一塊未用,便棄在此山青埂峰下。誰知此石自經鍛鍊,靈性已通,只見眾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材不堪入選,遂自怨自嘆,日夜悲號慚愧。

賈寶玉的本質是一塊頑石,而這塊看似無用的頑石,恰恰造就了他與世格格不入的反抗性格,保持了自己獨立孤高石頭本性。曹雪芹以石頭開篇,著重描寫了這款石頭的來源去向,結局寶玉丟玉,回到青峰埂出家做和尚。整部小說以石頭開篇,也以石頭結束。將石頭人物化,便是來自人類最原始的石頭情結。

《西遊記》第一回便寫到了石猴孫悟空的出世:

"那座山,正頂上有一塊仙石……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通靈之意。內育仙胎,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

孫悟空誕生於仙石之中,值得注意的是,他並不是石頭裡蹦出來的,而是由石卵孵化而來。古人認為石頭主宰者生育,是人類的祖先。

孫悟空的人物性格裡帶著石頭本性,他生性直率,無拘無束,具有反抗精神。完成西天取經以後,孫悟空修成正果,成為鬥戰勝佛。

學者杜貴晨認為《西遊記》是一部以修心為旨的「仙石記」,開篇對這塊仙石的描寫奠定了全書「修心」的基調。

《水滸傳》裡將石頭進行了魔化,在第一回「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裡施耐庵寫道:

「當洪太尉遊到伏魔殿叫人開殿,幾個火工道人把伏魔殿打開:只見中央一個石碑,約高五六尺,下面石龜趺坐,大半陷在泥裡」。

龍虎山伏魔殿的那塊石碑,是用來鎮壓108個魔君,上面刻著4個大字「遇洪而開」。在小說一開始洪太尉就放走了這些妖魔,這108個魔君其實就是暗指梁山108好漢。全書以石頭開篇,放走108妖魔,對於當時「亂自下生」的北宋朝來講,具有極其深刻的暗示意味。

相對於前三部名著,《三國演義》裡的石頭情結沒那麼明顯,但其實在開篇羅貫中就將石頭做了隱化暗喻。《三國演義》的開篇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在這裡「青山」暗指「江山」,「山,眾石聚而為山也。」《三國演義》從開篇詞奠定了全書江山爭奪,群雄稱霸的豪情基調。

在四大名著裡,石頭是很重要的一條主線,也因此不少學者認為四大名著其實就是寫四塊石頭的故事。石頭頻頻出現的背後,是人類數萬年來的靈石崇拜情結。

靈石崇拜的起源

靈石崇拜,也叫石頭崇拜,自史前社會便開始存在,這種崇拜情結是自然而然的。

古人認為「萬物皆有靈」,人們對自然充滿敬畏。水、火、月亮、石等一切事物都有可能成為人們敬拜的對象。

最早的石頭崇拜,源自於對山嶽的崇拜。《禮記·祭法》中記載「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人們相信每一座山都有山神,掌控著周邊人的命運,於是產生了對山嶽的信仰和崇拜。

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人類從進入石器時代,人們開始使用石頭製造的工具。石斧、石刀、石刮等器具的出現,極大改善了人類生活。不僅如此,人類還從啄木鳥擊打巖石的啟發中學會了鑽木取火。人們認為這種木和石摩擦產生的火焰是上天的恩賜,這不僅說明了火的神聖,更反映了石頭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

人類對石頭的崇拜從遠古時期便開始存在,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基於石頭崇拜衍生出了一系列神話傳說和風俗習慣,這些又反過來加深了人類的石頭崇拜情結。

神話中的靈石崇拜

中國古代很多神話與石頭相關,女媧補天用的是五彩石,這些石頭後來也被稱作女媧石,民間一直流傳著關於女媧石的傳說。此外「精衛填海」、「盤古開天闢地」、「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都與石頭息息相關。

對於人類怎麼產生的,神話裡記載是女媧捏泥造人,而不少學者認為這裡的泥其實便是一些未成精的石頭。

在中國的神話裡,石頭具有生育的功能,不少神話人物便是從石頭裡出生的。

以治水聞名的大禹,便從石頭「生」出來的。《淮南子·修勿訓》中記載著大禹的出生:「大禹之母女狄得石入珠,愛有吞之,生禹。」講的是大禹的母親有一天在河邊撿到一塊精美如珠的石頭,因為太喜愛便把它吞了下去,不久後生了大禹。

在中國神話傳說中,大禹由靈石所生,他的夏啟兒子也是石頭所生,他的妻子塗山氏由人變成了石頭。這三個人的生存都與石頭息息相關,這些故事生動地反映出了夏潮對石頭的崇敬和神化。

遠古時代人們相信人類的祖先是石頭所生,對石頭有著特殊的敬畏和信仰。也因此在漫長的人類社會中,人類對靈石崇拜的禮俗也應運而生。

禮俗中的靈石崇拜

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被人們奉為神靈。在我國古代,歷代天子登基時,需對著山神舉行祭祀大典。祭山時用玉石埋在地下,再將祭品雞、養、豬等投入山谷掛在樹梢,以示對山神的崇敬。

因為對山神的崇敬,人們認為山腳下的石頭具有闢邪鎮宅的用處。這當中最為著名的是「泰山石敢當。

傳說在漢朝時漢武帝登上了泰山,將4塊泰山石放在未央宮內,具有闢邪的作用。在神話故事中,泰山石敢當被擬人化,成為民間驅魔除妖的大神。

「泰山石敢當」源自於遠古人類人們對靈石崇拜的遺俗。2006年5月20日,「泰山石敢當」習俗經國務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敦煌卷中《用石鎮宅法》中記載:「凡人居宅處不利,有疾病,逃亡,耗財,以石九十斤斤,正鬼門,大吉利;人家居宅以來,數亡遺失錢不聚,市買不利,以石八十斤,鎮辰地大吉。」說的是只要家中有不順的地方,可以用石頭鎮宅驅魔,以保平安吉利。

文學作品中的靈石崇拜

人類對於石頭崇拜的情結被引申到了文學作品中,石頭作為素材被各種文學作品引用借喻,比如上文說到的四大名著,此外在我國關於石頭的文學作品頗多。

《蓮社高賢傳》的傳說中有一位叫道生的法師,因為堅持「眾生皆有佛性」的理念,為寺廟其他人所不容。這位僧人每天就在虎丘山的寺廟裡,對著一眾石頭開始講《涅槃經》,講到精彩處石頭頻頻點頭,最終石頭被點化。

在《雲林石譜》裡,作者開篇第一句就寫道:「石者,天地至精之氣也。」一句至高評價將對石頭的喜愛溢於言表。

除了文學作品,我國漢字中的很多詞,皆與石頭相關。「石破天驚」、「堅如磐石」「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些褒義詞都表達了人類對石頭品性的肯定。

當代民俗中的靈石崇拜

人類社會發展至今,人們對石頭並沒有像古人那般崇拜,但仍然保留了一些文化習俗。

去過西藏的朋友,一定不會忘記在十字路口、湖邊和村寨出口處的一堆堆刻著佛像和經的石頭,這就是「瑪尼堆」,也被稱為「神堆」。在藏傳佛教地區,人們把石頭視為是有生命、有靈性的東西,「瑪尼堆」表達了藏族人民對神明的敬畏。

在臺灣,人們稱神石為「石頭公」,也叫「石將軍」,小孩出生後,會被抱來拜石頭公,求紅線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祈禱孩子一生平安。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臺灣各地石頭公廟會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

雲南路南縣彝族的支系撒尼,人們以石為神,誰家小孩子有病時,人們常常會獻祭一塊石頭以保護孩子平安。

儘管中國各民族,乃至世界諸多原始部落對於祭拜石頭都流傳著各自的故事,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對石頭充滿敬畏,進而衍生出了石頭崇拜情結。

在人類歷史上,各種各樣的石頭伴隨著人類從荒蠻時代,走向文明,直至未來。這種石頭崇拜,源自於原始社會的影響,也源於人們的感恩和敬畏之心。

參考文獻

《紅樓夢》 曹雪芹

《西遊記》 吳承恩

《三國演義》 羅貫中

《水滸傳》 施耐庵

《淮南子》 劉安

《禮記》 戴聖

《中國古代文化中的靈石崇拜情結》 唐萍

《試論「石生人」母題對明清小說的影響》 謝麗芳

相關焦點

  • 實用英語 -「四大名著」翻譯成英語應該怎麼說?
    四大名著算得上是國內文學的寶貴財產相信廣為人知的還是《西遊記》陪著不少人度過了童年認孫悟空為大英雄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有關四大名著的英文The Journey to the West《西遊記》算是一個比較直白的翻譯了「西邊的旅程」journey /d:ni/
  • 中國原本有六大名著,為啥建國後變成了四大名著?少了哪兩本書?
    然而事實上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並沒有「四大名著」的說法,當時人們公認的是「六大名著」,現在的四大名著相比六大名著少了哪兩本呢?那個時候人們所說的六大名著其實比四大名著多了兩本書:《儒林外史》和《聊齋志異》。這兩本書也都是中國文學史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它們集詼諧幽默和諷刺於一體,體現了作者極高的文學水平,而老百姓也都喜歡這些通俗作品 。
  • 如何才能講好個人品牌故事?
    人是一種很特殊的動物,講故事是最古老的營銷方法,人性當中是先天性的拒絕理性的,人在聽到他人給自己講道理的時候,首先的第一反應就是排斥,比如:當有一個陌生人給你推銷東西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一般都是排斥的,這就是理性的反應;但是人性當中也有先天性的被故事吸引的特性,比如:你看了一部不錯的電影,看了個開頭,很想看到結尾,一開頭就忍不住的往下看,這就是人被故事吸引的特性
  • 古埃及人類心中永遠的聖地,古埃及基於生命本能的綠洲情結
    簡介:如果文明在一個地方長期發展,會對周圍環境產生一些奇怪的感覺,這使得文明中的許多產生一種奇妙的環境情結。這種情結不僅促進了人們對世界事物的崇拜,也擴大了人們內心的欲望。即使透過這些奇怪的情結,我們也能找到他背後的文化內涵。作為一個沙漠文明,古埃及文明在沙漠中追逐綠洲是瘋狂的,雖然發源於尼羅河盆地,但並不特別缺水,但並不影響綠洲複合體的形成。
  • 中國人的石頭文化源遠流長
    那麼我問你,你家蓋房用石頭沒,你家裝修用石材沒,你家有石頭用具沒……也許你會說,沒有沒有沒有……我開句玩笑話,說你別說啦,你腳下的路是用石頭鋪的!是的,雖然我們現在生活好了,好多人忽略了石頭在我們生活中存在的意義,但並不是它們不存在。雖然我們忽略了石頭的存在,但石頭情結已經紮根在我們心靈深處。
  • 百萬好書推薦活動:四大名著全套4本青少年版,青少年必看的名著
    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簡稱四大名著,是指《水滸傳》、《三國演義》 、《西遊記》 、《紅樓夢》這四部巨著,是中國文學史中的經典作品,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可謂中國文學史上的四座偉大豐碑。度好貨發起【百萬好書推薦計劃】活動,小編在百萬冊好書中選擇給大家推薦一套【四大名著全套4本青少年版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這套書包含四大名著,在此提醒本套是青少年版的四大名著,青少年版的四大名著有什麼好處呢?或者我這樣說吧,它更適合於青少年閱讀,大家都知道原版的四大名著裡面含有很多生僻詞,對於青少年來說字看不懂是一回事,不理解也是一個問題。
  • 明白了孫悟空為什麼誕生於石頭之中,才能體會吳承恩的了不起
    文/小冷《西遊記》的開篇就描寫了美猴王孫悟空的出世,不過,孫悟空並不是像其他人那樣誕生於女性母體當中,而是誕生於一塊石頭之中,不過,這塊石頭並不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是一塊仙石。女兒國國王劇照其實,吳承恩所著「孫悟空出於石頭之中」這一故事情節,不過是對我國上古時期人們對靈石崇拜的引申、神話罷了。
  • 帶你走進美麗的神話故事
    《西遊記》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書中的內容讓人讀來回味無窮,而電視劇版《西遊記》更讓無數國人愛不釋手。人們常常驚訝於孫悟空的七十二變;人們也羨慕唐僧的長生不老;人們更希翼的是各路神仙的騰雲駕霧……古往今來,人們非常喜歡在茶餘飯後講故事,尤其最喜歡聽神話故事。我們知道,故事可分為少兒故事、寓言故事、歷史故事、神話故事……而神話故事究竟是什麼呢?神話是由人民集體口頭創作,表現對超能力的崇拜、鬥爭及對理想追求及文化現象的理解與想像的故事。如《牛朗織女》、《八仙過海》、《后羿射日》等均屬於神話故事。
  • 高山仰止的四大名著到底牛在哪兒?
    非常可信,因為這句話最起碼說明了兩點,這個小孩,忠而且慧!當然,非常常見的還有另一種說法。出生世家,個人成績尤其在文學素養上面頗有造詣,我們又會說,某某某5歲就讀《紅樓夢》。像張愛玲,蔣方舟,笛安……相對於四大美女,四大天王,四字成語。四大名著對國人的影響才是真正深入骨髓的。
  • 流行語:四大名著譯名趣談
    我國文學史上的「四大名著」包括: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滸傳》、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明代吳承恩的《西遊記》、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   這四部古典長篇小說,是我國古代小說的巔峰之作,其對中國文學乃至文化的影響非常深遠。四大名著影響國人的同時,也逐漸走出國門。通過翻譯,四大名著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喜愛。那麼,它們在其它國家中叫什麼名字呢?
  • 網絡小說中的「四大名著」,《龍符》和《朱雀記》榜上有名!
    「四大名著」代表著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隨著網絡小說的崛起,古典小說式微,如今是網絡小說是現代文學的主流。評選新四大名著勢在必行,現在也有不少專業的網絡小說機構在做這樣的事情,但是絕大多數的網絡小說機構都是為了營銷自家的網絡小說作者和作品,沒有做到公平公正。
  • 莊戶老漢戲說「四大名著」
    莊戶老漢戲說「四大名著」文/衡敦壯在蘇北大運河邊有一個名叫衡瓦房的村莊,莊子裡有一位愛看書講古的衡老漢。這老爺子是地地道道的莊稼人,不過早年也上過幾年的私塾,懂得些文墨,是村子裡的文化人。他愛看古書,尤其是「四大名著」,不說是能夠倒背如流,也能把各個章節講得頭頭是道。
  • 建國後,為什麼要把六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被刪掉兩本家喻戶曉
    提起四大名著我相信很多人都可以說是耳熟能詳,從小學課本開始我們就開始學習了四大名著,因為對於青少年來說,學習中國古典名著也是認識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過程,而四大名著恰好可以讓年幼的青少年們對中國古代歷史和文化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 中小學生需要知道並背誦的中國四大名著知識點,考試不丟分
    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簡稱四大名著,是指《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按照成書先後順序)這四部巨著。四大古典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中的經典作品,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此四部巨著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難分高低的,都有著極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細緻的刻畫和所蘊含的深刻思想都為歷代讀者所稱道,其中的故事、場景、人物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可謂中國文學史上的四座偉大豐碑。
  • 四大名著「譯者痴」
    文/《環球》雜誌記者 胡豔芬 孫麗萍《環球》雜誌記者 田穎(發自柏林)《環球》雜誌特約撰稿 彭大偉(發自柏林)   如果人類都講一種語言,用同樣的口音,通天巨塔也許就能建成——巴別塔的故事從另一個角度告訴世人:一旦打破語言的隔閡,人類將形成強大的合力,這力量無可限量。
  • 敲斷400萬年的鐘乳石帶走,連石頭都偷!細數國內不文明旅遊事件
    導讀:敲斷景區400萬年的鐘乳石帶走,連石頭都偷!細數國內不文明旅遊事件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旅遊,這是社會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也算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我們得感恩大自然,賜予人類如此美好的河山可以欣賞,甚至應該感恩那些不宰客的人文景區,讓我們領略世界之美。事實上,無論對自然景觀,還是人文景區,只要遊客多了都不是好事。人一多就會帶來汙染,長此以往多少會破壞環境。所以,外出旅遊的時候,大家應該珍惜一些、文明一些,儘量減少給環境帶來負擔。然而,有些人卻非但不珍惜,還肆意加以破壞,實在是氣人。
  • 明清四大名著之《三國演義》是一本值得我們拜讀的書籍
    曾經某地有這樣的聲音:《紅樓夢》是中國古典文學的NO.1......所謂四大名著最好的是《紅樓夢》。我的看法:「第一《紅樓夢》,第二我排《西遊記》,第三我排《水滸傳》,《三國演義》我認為是混蛋。我不建議大家讀《三國演義》,我與《三國演義》漢、賊不兩立;我是讀陳壽的《三國志》。《三國演義》的三觀是不正的。」
  • 四大名著本來是六大名著?出版社偷懶少印2本,你猜是哪2本呢
    四大名著是中國歷史上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四本文學作品的合稱,四大名著是指《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不過,四大名著本來是六大名著你知道嗎?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四大名著的說法其實完全是一個誤會,使人們約定俗成的叫法,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大哥帶四塊石頭來鑑寶,專家:你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絕對是百萬級!
    大哥帶四塊雞血石來鑑寶,專家:你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鑑寶節目,古董是人類文明的見證,也是偉大的藝術品,在本期鑑寶節目中來了一位大哥。他所給我們帶來的藏品是四塊雞血石。雞血石一般都是幾百上千上萬一克。是石中之後。大哥說:我喜歡收藏雞血石,今天呢,我拿的是一個昌化的軟玉地大紅袍雞血石。我帶來的這組雞血石,可以叫春夏秋冬,也可以叫梅蘭竹菊。
  • 原來這才是「泰山石敢當」的由來,長知識
    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石有驅邪避兇的寓意,在遙遠的石器時代,人類的許多工具、武器、原材料都源於石頭,因此,先民對於石頭有一種敬畏的心理,在考古中就發現許多以石頭做為圖騰進行崇拜的例子。正所謂名山出靈石,泰山位於神州大地的東方,主生主春,是五嶽之尊,泰山的巖石自然而然地被認為具有靈性和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