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在文學發展上作出了怎樣的貢獻,為什麼如此受人推崇?

2020-12-09 鈞儒說史

近日遼寧博物館開設了唐宋八大家相關文物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有不少歷史文化愛好者紛紛慕名而來,欣賞這些千年之前的文物,去感受當時的文化氣息。

我們常說的唐宋八大家指的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蘇洵,蘇轍以及曾鞏八人。他們被人們並稱的原因是他們在散文發展上都作出了十分卓越的貢獻。自從他們之後,古文便成為了散文中的絕對主流,為之後千年的文言文發展奠定了方向。

那麼在唐宋八大家之前,中國的古文發展又是什麼樣的呢,他們為了改變當時的局面作出了什麼努力,取得了怎樣的效果呢?

上圖——唐宋八大家畫像

一、古文運動之前散文的發展趨勢

散文作為中國傳統文學中最重要的體裁之一,其和詩歌幾乎擁有著一樣久遠的歷史,儒家經典《尚書》便是中國散文的發源之作。而在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大量哲學思想流派的誕生,散文也迎來了其第一個發展高峰期,這時的文章多注重說理,行文流暢自然。雖然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進行修飾,但是依然極富美感。

上圖——《尚書》書影

在兩漢時期,隨著儒家思想成為主流,散文的思想性便不及戰國時期了。不過此時的散文更注重敘事,《史記》、《漢書》都是兩漢敘事性散文的巔峰之作。而且在政壇上,散文也成為了最主流的政論問題,賈誼所做的《過秦論》和《論積貯疏》便是其中翹楚。而在儒家經學發展到極盛的東漢時期,一些考據類的散文便成為了主流。雖然其在文學價值和思想性上遠不及之前的文章,但至少還保持著傳統的散文寫作方式。

但是在東漢末年,隨著中央政府的衰落,儒家思想的統治力出現鬆動。士大夫階級過上了奢靡的生活,這讓經學不再流行。這樣的思潮對於文學的發展也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人們開始追求言辭的華麗,而逐步忽視對於內容和思想的闡述。這樣的局面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一直沒有得到扭轉。

上圖——風流的魏晉名士

雖然在這一時期有人提出用華麗的駢儷手法來進行散文創作並不利於文學的進步,並作出了一定的抗爭。比如西魏權臣宇文泰就曾經讓蘇綽仿照《尚書》的文體來寫作政令,並要求官員效仿。但是這種文體比堆砌辭藻的駢儷文更加難以理解,因此最終也沒有對散文發展的風氣形成太大影響。

上圖——西魏名臣蘇綽

在隋朝統一中國之後,在南朝十分發達的駢儷文化對北朝文人也造成了深遠的影響,這讓初唐的文風十分浮華。雖然唐詩在這一階段確然得到了發展,但是在散文界卻似死水一潭。

在這樣的情況下,唐代還是有部分文人挺身而出,呼籲人們模仿漢代之前的散文來進行寫作。其中以最有影響力的當屬蕭穎士和李華。他們二人雖然推崇古文,但是為人卻都比較溫和內斂,因此並沒有在文壇上引起太大的反響。但是他們的理念深深地影響到了韓愈,這也引發了唐代古文運動的興起。

二、韓愈與柳宗元的復古嘗試

韓愈作為唐代著名文人,其不但有著極高的文學素養,也有著不小的政治抱負,這讓他在為人處世方面顯得十分積極且富有熱情。因此韓愈的身邊長時間聚集了一批文人墨客,他們都希望能夠從韓愈身上汲取自己所需的能量。

上圖——韓愈畫像

而韓愈本人也確實是一位天生的煽動家,他有著與生俱來的宣傳能力。他最突出的特點是善於宣傳自己,從而獲得別人的認可。與此同時他還能鼓動身邊之人與其站在一起,這讓韓愈在當時擁有著極強的號召力,李賀,賈島等人都是他的親密戰友,其中賈島更是在韓愈的勸說下才從寺廟中還俗的。

韓愈之所以需要壯大自己的隊伍,是因為他想徹底地改變唐代文壇中駢儷文盛行的局面。其口號中最為人熟知的便是"文以載道",即散文的本來目的應該是表達思想,而不是炫耀文採。而韓愈也先後寫下了《原道》,《上時相書》等文章。

不過韓愈的性格還是過分激進,其在唐德宗準備迎接佛舍利的時候,作《諫迎佛骨表》力陳其弊端,結果觸怒了皇帝,最終遭遇貶官的處罰。而韓愈在政壇上的失勢讓其團體的影響力出現了大幅下降,因此他引領的古文運動也逐漸式微,沒有達到其預期的結果。

上圖——柳宗元塑像

而和韓愈同時代的文學家中,還有一些推崇古文文體的文人,其中以柳宗元的成就最高。相比於韓愈,柳宗元的為人無疑是更加內向的,因此他並沒有在文壇上掀起太大的波瀾。但是他在文學上的成就,是要高於韓愈的。

相較於韓愈,柳宗元的文章更加整潔雋潔,而且他在政壇失意之後,便寄情山水,這讓他的文字中有一種天然的美感,這都是韓愈所不能比擬的。而且柳宗元在作文的過程中,十分喜歡模仿屈原的《離騷》,這也讓他的文字有著詩情畫意,令人神往。

雖然柳宗元沒有像韓愈那樣舉起反抗駢儷文的大旗,但是他在自述中也表達了對於古文的推崇:

每為文章,本之《書》、《詩》、《禮》、《春秋》、《易》,參之《穀梁》以厲其氣,參之《孟》、《荀》以暢其支,參之《老》、《莊》以肆其端,參之《國語》以博其趣,參之《離騷》以致其幽,參之《太史》以著其潔。

而他的文章雖然不為時代潮流所稱道,但是其依然吸引了大批擁躉,他的寫作模式和價值取向也被時人所效仿,這也讓韓愈古文運動的精神得到了延續。

三、北宋時期古文運動的勝利

而在唐代晚期,經學因為之後的亂世再次陷入低迷,這讓駢儷文再次佔據了文壇的優勢地位。不過在北宋建立之後,國家十分重視儒家文化的發展,這讓中國進入了有一個思想活躍的時期。在這種文化氛圍之下,駢儷文這種不利於表達思想的文體自然會遭到文人的排斥。

上圖——歐陽修雕像

於是在北宋周期的時候,由歐陽修最先開始了對於駢儷文的反擊,他和韓愈一樣提倡在行文的時候效仿漢代之前的古人,而其自己也是這一理論的積極踐行者。由於歐陽修在北宋政壇上有極高的聲望,因此他多次負責科舉考試的閱卷工作。

在他擔任主考官的時候,凡是遇到在辭藻上用盡心機,但卻沒有思想內核的文章,他都一律不予錄用。而歐陽修的做法對北宋文壇的風氣造成了極大的影響,讓古文再次煥發了生命力。

上圖——歐陽修弟子曾鞏

而且歐陽修的文章對稍稍在其後的文人也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其弟子曾鞏在繼承了歐陽修主張的同時,還和王安石等人有著不錯的私交,他們二人之後也成為了古文運動的領軍人物。再加上與二人同時期的三蘇,依靠著出眾的文學天賦,突破了文章結構的桎梏,將詩意灌注到古文之中,讓這種文章逐漸被大眾所接受。

而在這一時期之後,人們終於意識到文章思想的重要性,並放棄了對於遣詞造句的執著,這也讓北宋的文壇煥然一新。而在第二次古文運動之後,在接近千年的中國文壇中,古文都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地位,這也說明了北宋六家的重要作用。

在這裡需要說明的是,之所以北宋六家能夠有如此強大的影響力,除了和他們本身出眾的文學能力息息相關之外,當時思想界的活躍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正是因為他們在政治理論上有層出不窮的新見解,所以才需要通過文章來進行表達。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麼在他們之後,雖然文壇上不乏天縱奇才,但終究難以企及他們的高度,這主要是因為後世的思想碰撞再也不似北宋這般激烈了。

上圖——三蘇塑像

四、結語

唐宋八大家作為中國古文發展史上繼春秋戰國之後的又一高峰,被後人廣為稱頌。他們除了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之外,其對於中國古代散文發展的推動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

在唐代中期,駢儷文依然盛行於世,韓愈面對這樣的情況,提出了復古的口號,號召文人們去模仿漢代之前的文章,將重點放到自己思想的表達之上,而不是被詞句捆住手腳。不過韓愈的古文運動最終因為其在政治上的失敗戛然而止,只有柳宗元等少數幾人延續了其理念,讓古文運動的星火得以傳到北宋。

而北宋經學和儒家傳統的復興,為古文運動提供了最好的土壤。在歐陽修的倡導之下,北宋的學子們終於逐漸摒棄了駢文,開始在散文中揮灑自己的思想。其後湧現的王安石,曾鞏和三蘇將第二次古文運動推向了高潮,徹底奠定了古體散文在文壇上的優勢地位,這也是他們在文學領域的最大貢獻。

參考文獻:

【1】《舊唐書·韓愈傳》

【2】《容齋隨筆·韓柳為文之旨》

相關焦點

  • 立言存道 一代清官張伯行與《唐宋八大家文鈔》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易舜唐宋八大家是中國古代選本文化的產物,選本作為文學批評的一種獨特方式,體現了編選者的文學思想。上圖是明代茅坤編寫《唐宋八大家文鈔》書影,茅坤不僅對每篇文章都有評點,而且對八大家的文章分別有一個總評,這一體例也為清朝張伯行採用。
  • 曾鞏沒什麼名氣,我們也沒讀過他什麼文章,為何躋身唐宋八大家
    唐詩宋詞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瑰寶,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歷經千年滄桑的詩歌散文在如今仍然膾炙人口,給人帶來美學享受,在唐宋時期的文學天空中,可謂群星璀璨,每一位詩人詞人都以其獨特的風格,美妙的文風寫下了一篇篇流傳至今的千古絕唱。
  • 針對古文不興的局面,唐宋八大家提出了什麼改革方針,取得了什麼效果?
    近日遼寧博物館開設了唐宋八大家相關文物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有不少歷史文化愛好者紛紛慕名而來,欣賞這些千年之前的文物,去感受當時的文化氣息。 我們常說的唐宋八大家指的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蘇洵,蘇轍以及曾鞏八人。
  • 唐宋八大家這個稱謂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會得到古代社會的普遍認可
    說到唐宋八大家?很多人可能會嘴一撇,嗤笑一聲:「誰不知道啊,小學三年級就學過,難道你以為我還不如小學生?不就是韓愈、柳宗元,三蘇、王安石、歐陽修和曾鞏嗎?」為什麼大家會對唐宋八大家這麼熟悉,隨便找個人就可以如數家珍般地說出八大家的名字?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弄清楚唐宋八大家這個稱謂是怎麼來的。
  • 曾鞏毫無名氣,憑什麼和蘇軾並列,入選「唐宋八大家」?
    說起來,唐宋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的就數曾鞏了,許多人認為他只是一個湊數的,其實不然,在明清兩朝,曾鞏在文章方面,備受推崇,甚至超越蘇軾。唐宋八大家首先要明確一點,唐宋八大家,評選的只是在文章方面有建樹的作者,所以就別問李白、杜甫為什麼不能入選了。
  • 「唐宋八大家」,來齊了!
    韓愈和柳宗元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們先後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文發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八大家中蘇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稱「三蘇」,分別為蘇洵、蘇軾、蘇轍,又有「一門三學士」之譽。故可用「韓柳歐王曾三蘇」概括。
  • 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險些被人遺忘的才子!
    這個故事裡值得玩味之處並不在於蘇軾之才高,歐陽修之謹慎,而在於那個被錯認之人——他的才情可說和蘇軾不相上下,卻在歷史神奇的巧合中被悄然掩藏。然而,真正的才華終究會透過千年的塵埃而熠熠生輝,這個險些被人遺忘的才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此時少壯自負恃,意氣與日爭光輝。」
  • 走進「唐宋八大家」的世界
    兩個朝代,八位文學大家,詩詞九千多首,散文一萬兩千餘篇。韓愈、柳宗元,唐代古文運動領袖;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王安石、曾鞏,臨川文學的代表。這個唐宋文學界「天團」被後世稱為「唐宋八大家」,他們掀起的古文運動,使詩文面貌煥然一新,兼具文學革新和思想啟蒙的意義。12月2日,「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幕。
  • 唐宋十大文學巨匠
    如果說到中華文學最燦爛的時期,相信肯定不少人會脫口而出——唐宋時期,的確唐詩宋詞作為中國古代文學體裁的兩座高峰,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但是唐宋時期,還有一種文學體裁達到了極其鼎盛的地步。今天我們就聊一聊唐宋時期的最著名的文學形式——古文!
  • 從「又見大唐」到「又見紅山」再到「唐宋八大家」,遼寧為什麼能連...
    作為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和時代風貌的主題文物展,觀眾在感受這場文化盛宴的同時,也會產生一個疑問:這樣高水平的展覽為什麼會出現在遼寧?「唐宋八大家」以文學著稱,以他們為主題辦學術講座或是詩文賞析活動,很容易讓人理解。但是辦一場主題文物展,就多少超出一般人的想像了。「唐宋八大家」的詩詞文章,怎麼與文物聯繫起來?這樣的疑問,恰恰是「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所要提供給人們的重要啟示——博物館辦展思路的轉變。
  • 為何「唐宋八大家」宋佔六家?
    「唐宋八大家」是對我國唐、宋兩代八個著名散文家的合稱,他們是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最初將這八個作家的散文作品編選在一起刊行的是明初朱後的《八先生文集》,後來唐順之在《文編》一書中也選錄了這八個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葉古文家茅坤在前者的基礎上加以整理和編選,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鈔》,共160卷。「唐宋八大家」從此得名。提倡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和文風,這在明中葉是有深刻的政治背景的。
  • 遼寧省博物館:走進「唐宋八大家」的世界
    兩個朝代,八位文學大家,詩詞九千多首,散文一萬兩千餘篇。韓愈、柳宗元,唐代古文運動領袖;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王安石、曾鞏,臨川文學的代表。這個唐宋文學界「天團」被後世稱為「唐宋八大家」,他們掀起的古文運動,使詩文面貌煥然一新,兼具文學革新和思想啟蒙的意義。
  • 唐宋八大家之曾鞏,為什麼會被後世稱頌
    曾鞏,字子固,江右人,出生於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後居臨川,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他的一生為官清正廉潔,口碑極好。曾鞏算是一個早慧之人,十二歲的時候就出口成章,文章錦繡。他不但是「唐宋八大家」,還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並稱「南豐七曾」。曾鞏是宋代新古文運動的重要骨幹,在古文理論方面主張先道後文,文道結合。文風源於六經,又集司馬遷、韓愈兩家之長,平實質樸,溫厚典雅,為時人及後輩所師範。
  • 「唐宋八大家」之遼寧往事①|「唐宋八大家」輝耀遼寧
    (明刻蘇洵蘇老泉文集 遼寧省圖書館藏 遼寧省博物館供圖)2020 年歲尾,遼寧省博物館舉辦的「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將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
    「洪範授受圖並楷書尚書洪範」首次展出《洪範》是《尚書》中的一個篇章。此次展出的這件文物將書法與繪畫相結合,採用白描的方式,完美呈現了源自春秋時期、滋生「唐宋八大家」的文學與思想土壤。亮點二:熔古鑄今,凸顯「唐宋八大家」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的意義以及對今天的借鑑和啟迪。唐宋時期是我國文學發展的一個高峰,文學以先聲和先行的作用推進時代發展。
  • 千古文心寫山河,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印象!
    展覽走廊處的「唐宋八大家」生平簡表正因如此,此次遼寧省博物館「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才更顯其膽識所在。好在這樣一場囊括三大主題、16個小單元,覆蓋4000平方米展廳面積,且牽涉書法、繪畫、古籍、碑帖拓片、陶瓷等諸多門類文物的展覽,儘管展線很長、內容很多,卻並不令人感覺疲勞。
  • 文賦之外——八大家以藝術的名義相遇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稱,在明代,「唐宋八大家」這一群體稱謂由此得名並漸廣為人知。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八大家為什麼是他們呢?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在12月2日的展覽開幕式上表示,「唐宋八大家是中國文學史的高峰,他們先進的古文運動,兼有文學革新和思想啟蒙的雙重意義。通過文物展覽的方式弘揚和宣傳唐宋八大家的文學成就、生平事跡和家國情懷,對於展示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價值取向,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有著積極意義。」
  • 遼寧省博物館「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下月...
    展覽將以文垂千載、德行篤定、家國情懷三大部分,從文學、人物、精神三個方向十六個單元全方位呈現唐宋八大家。此次展覽共展出書法、繪畫、古籍、碑帖拓片、陶瓷等各門類文物115件(組)。」主題文物此次展覽展出與「唐宋八大家」主題有關的書畫、碑帖拓片、古籍等展品百餘部,是「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的首次聚集。
  • 2020寧夏公務員備考人文常識——唐宋八大家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常識:唐宋八大家,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複習。   「唐宋八大家」是我國文學歷史上著名的八大文豪,他們在我國文學史上都有哪些作品?具有哪些特色呢?今天就為同學們進行歸納總結。   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他們都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那什麼叫做古文呢?它是和駢文相對而言的。
  • 「唐宋八大家」之首,唐朝文學家韓愈的文學成就和觀點
    大傢伙們,咱們又見面了,今天分析分析「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的為人、觀點還有他帶給我們寶貴文學歷史。第一,他繼承儒家的傳統觀點,認為道是目的和內容,文是手段和形式;主張用道來充實文的內容,文道合一,以道為主。而道的內涵,就是仁義。第二,古道載於古人之文,尊尚古道,就要提倡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