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唐宋八大家」宋佔六家?

2020-12-24 麟開祥趾

「唐宋八大家」是對我國唐、宋兩代八個著名散文家的合稱,他們是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

最初將這八個作家的散文作品編選在一起刊行的是明初朱後的《八先生文集》,後來唐順之在《文編》一書中也選錄了這八個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葉古文家茅坤在前者的基礎上加以整理和編選,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鈔》,共160卷。「唐宋八大家」從此得名。

提倡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和文風,這在明中葉是有深刻的政治背景的。以明代「前七子」、「後七子」為代表的復古派壟斷文壇,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在散文創作中拋棄了唐宋以來文學發展的既成傳統,走上復古的道路。影響所及,致使一些文人學者在散文創作中一味以模擬秦漢古人為能事,其作品成為毫無靈魂的假古董。作為前後七子的反對派而出現的,有王慎中、唐順之、茅坤、歸有光等,他們強調唐宋作家的散文作品是學習和繼承秦漢古文優秀傳統的典範,應該加以提倡,並著手編選和刊行唐宋作家的散文選集。

由於這八位作家的文學觀點比較接近,都主張實用,反對駢體,他們的散文創作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因而「唐宋八大家」一經提出,便為後人普遍接受,成為文學史上的專有名詞。

「唐宋八大家」宋佔「六家」,而這「六家」恰恰全部活躍在仁宗時代;除此之外,思想上,周敦頤、「二程」開程朱理學之先河;史學上,有曾公亮、宋祁、司馬光等大家,司馬光更是親自操刀了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書法上,「宋四家」中三家出在這一時代,他們是蘇東坡、黃庭堅、蔡襄;政治上,則集合了範仲淹、歐陽修、張方平、包拯等一大批「慶曆名臣」,富弼、韓琦、文彥博、曾公亮相繼為相,歐陽修任參知政事,包拯為樞密院副使,司馬光知諫院,王安石知制誥,可謂人才鼎盛、君子滿朝;科技上,中國古代最能拿得出手的「四大發明」,有三項(活字印刷術、火藥、羅盤)誕生於仁宗朝;金融方面,則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官交子。

這是一個才俊輩出的時代,林語堂稱其為「史上文人所處的最好的時代」。也正因此,實現了文人想要的理想社會,他們才把「仁」字送給了趙禎。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時代,一個理想文人社會的形成,可遇而不可求,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君主的素養,有時偶然性反而會起決定作用。那麼,為什麼會是為政四平八穩的宋仁宗,成為理想文人社會的締造者呢?

縱觀北宋歷史,文人政治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自北宋肇始至宋真宗訂立宋遼澶淵之盟,皇帝的任性、無理時不時地幹擾正常的政治生活;第二階段是真宗後期和仁宗朝,文人政治高度發達,仁宗在位42年,對文人表現出極大的尊重,朝野上下多忠義之士;第三階段自神宗到北宋滅亡,文人政治逐漸演變為黨爭,成為北宋迅速崩潰的催化劑。宋仁宗之所以能成為一個好皇帝,是因為他有著極強的角色意識——一個「仁君」角色、一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合作者角色、一個「居於其位、眾星拱之」的和諧文人政治締造者角色。正是角色意識,使仁宗加強了道德自律,成為一個接近職業化的政治家。

仁宗不光虛心納諫,還設立了殿中侍御史裡行、監察御史裡行等職位,從制度上保障文人表達反對意見的權利,為文人政治的形成奠定了基礎。蘇軾的弟弟蘇轍參加進士考試,膽大包天地在試卷裡寫道:「我在路上聽人說,在宮中美女數以千計,終日裡歌舞飲酒,紙醉金迷。皇上既不關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們商量治國安邦的大計。」道聽途說就敢寫進試卷裡,考官們打算將其治罪。宋仁宗聽說後,卻說:「朕設科取士,本就是歡迎敢言之士。求直言而以直棄之,天下人怎麼看朕?!蘇轍一個小官,敢於如此直言,應該特與功名。」堅決錄取蘇轍。四川有個讀書人,獻詩給成都太守,主張「把斷劍門燒棧閣,成都別是一乾坤」。成都太守認為這是明目張胆地煽動造反,把他縛送京城。按照歷朝歷代的律條,此人應予以嚴懲,趙禎卻說:「這是老秀才急於要做官,寫一首詩洩洩憤,怎能治罪呢?不如給他個官。」就授其為司戶參軍。

仁宗寬宏仁慈的表現,還有很多事例,一方面,說明他很在乎自己的明君角色;另一方面,這種包容大度的胸懷也深刻影響了文人士大夫的心態。名臣範仲淹提出的「先天下而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樂精神,成為慶曆士人踐行政治倫理的標誌,正是仁宗朝良好文人政治環境涵養的結果。

中國古代不乏文人政治傳統,有些朝代把文人抬得很高,但只有在宋代,真正的文人政治才算實至名歸。有宋一代,「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宗家法」,其正式形成正是在仁宗時代。宋仁宗對讀書人非常寬容、仁慈,事關讀書人的臺諫制度和考試制度得到改革和完善。精神上一旦放寬鬆,文學、藝術、科技等各領域準能百花齊放、繁花似錦。

相關焦點

  • 「唐宋八大家」之遼寧往事①|「唐宋八大家」輝耀遼寧
    (明刻蘇洵蘇老泉文集 遼寧省圖書館藏 遼寧省博物館供圖)2020 年歲尾,遼寧省博物館舉辦的「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 走進「唐宋八大家」的世界
    這個唐宋文學界「天團」被後世稱為「唐宋八大家」,他們掀起的古文運動,使詩文面貌煥然一新,兼具文學革新和思想啟蒙的意義。12月2日,「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幕。作為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展覽之一,「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吸引著來自各地的觀眾走進遼博,通過文物感受八大家綿延千年的文脈和雄唐雅宋的時代風採。
  • 用古籍解讀「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
    此展展出省圖書館(省古籍保護中心)收藏的「唐宋八大家」重要古籍和有代表性版本32部,用古籍解讀「唐宋八大家」的家國情懷,同時讓更多的觀眾了解省圖書館館藏國寶。 「唐宋八大家」之名因《唐宋八大家文鈔》流傳 據省圖書館副館長姚傑介紹,此次展覽依託省圖書館(省古籍保護中心)的61萬冊古籍文獻,從中選出「唐宋八大家」代表性文獻和宋代至清代以來的重要版本32部,其中,選擇「唐宋八大家」每人3到4種重要古籍,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從宋代至清代以來,「唐宋八大家」文獻的流傳概貌
  • 遼寧省博物館:走進「唐宋八大家」的世界
    這個唐宋文學界「天團」被後世稱為「唐宋八大家」,他們掀起的古文運動,使詩文面貌煥然一新,兼具文學革新和思想啟蒙的意義。12月2日,「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幕。作為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展覽之一,「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吸引著來自各地的觀眾走進遼博,通過文物感受八大家綿延千年的文脈和雄唐雅宋的時代風採。
  • 文物文獻同展:古籍解讀「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展出的同一天,「文道:唐宋八大家古籍文獻展」 在遼寧省圖書館開展。此展展出省圖書館(省古籍保護中心)收藏的「唐宋八大家」重要古籍和有代表性版本32部,用古籍解讀「唐宋八大家」的家國情懷,同時讓更多的觀眾了解省圖書館館藏國寶。
  • 從文物展到文化展:讓「唐宋八大家」聚首瀋陽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近日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引起文博界和公眾廣泛關注。遼寧省博物館副館長董寶厚介紹展覽緣起時表示,遼寧省博物館有眾多唐宋以前的書畫珍品,但是專業鑑賞者並不多,而「唐宋八大家」則是無人不曉,由此想到圍繞「唐宋八大家」的生平故事、傳世文章甄選館藏書畫珍品,舉辦此一主題展。 「以往我們辦展覽大多是從藝術史的角度去梳理和整合館藏書法、繪畫作品和器物的。此次,我們緊扣時代脈搏,貼近人民生活,嘗試辦出讓普通大眾看得懂的展覽。」
  • 【國學司南】「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開展
    這是史上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和時代風華的主題文物展。展覽將以文垂千載、德行篤定、家國情懷三大部分,從文學、人物、精神三個方向十六個單元全方位呈現唐宋八大家,展期持續至2021年3月2日。唐宋八大家,又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分別為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先生。
  • 「唐宋八大家」,來齊了!
    此次展覽是史上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和時代風華的主題文物展,展出含書法、繪畫、古籍、碑帖拓片、陶瓷等門類展品共計115件(組)。展覽現場唐宋八大家,又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分別為唐代柳宗元、韓愈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
  • 現場|「唐宋八大家」如何展陳:三大展廳,文脈所系
    《宋刻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還是在書跡中品賞蘇東坡與友人泛舟江上的詩畫天地,都讓觀眾一步步走近唐宋八大家質樸平實而又超逸的中國文化的境界。通過文物展覽的方式弘揚和宣傳唐宋八大家的文學成就、生平事跡和家國情懷,對於展示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價值取向,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有著積極意義。」
  • 千古文心寫山河,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印象!
    展覽走廊處的「唐宋八大家」生平簡表正因如此,此次遼寧省博物館「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才更顯其膽識所在。好在這樣一場囊括三大主題、16個小單元,覆蓋4000平方米展廳面積,且牽涉書法、繪畫、古籍、碑帖拓片、陶瓷等諸多門類文物的展覽,儘管展線很長、內容很多,卻並不令人感覺疲勞。
  • 曾鞏,唐宋八大家裡面最低調的一個,比三蘇傳奇,影響了明清兩朝文人
    大宋 曾鞏 曾鞏,可謂「唐宋八大家」裡面最委屈的一個,如果不是高考語文考,估計沒人記得住他。 作為唐宋八大家裡面最容易因為漏掉而丟分的一個選項,即使被記住,他也只是個人名。
  • 國寶文物如何呈現「唐宋八大家」,遼博公布「山高水長」目錄
    唐宋八大家,又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分別為唐代柳宗元、韓愈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在中國文學史影響深遠,其中,蘇軾的書畫更是影響巨大。
  • 國寶級真跡文物現身遼寧省博物館:唐宋八大家九百年後再「聚首」
    12月2日,史上首個展現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和時代風華的展覽——「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幕。唐宋八大家作為中國古代文學極負盛名的矩陣,歷經風霜砥礪,為後人留下寶貴的文化資源。文學與藝術相得益彰,此次遼寧省博物館策展團隊希望能以書法、繪畫等文物呈現文學,進而向觀眾展現中國古代文學史,通過唐宋八大家的文學成就和他們的事跡,將他們的思想情懷、家國情懷傳遞給世人。唐宋八大家詩文名篇數量眾多,但相關傳世墨跡等文物數量鮮少,且多寡情況極不平衡。
  • 遼博年末大展掀起觀展熱潮:走進「唐宋八大家」的世界
    這個唐宋文學界「天團」被後世稱為「唐宋八大家」,他們掀起的古文運動,使詩文面貌煥然一新,兼具文學革新和思想啟蒙的意義。12月2日,「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幕。作為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展覽之一,「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吸引著來自各地的觀眾走進遼博,通過文物感受八大家綿延千年的文脈和雄唐雅宋的時代風採。
  • 遼博年末大展掀觀展熱潮 走進唐宋八大家的世界
    這個唐宋文學界「天團」被後世稱為「唐宋八大家」,他們掀起的古文運動,使詩文面貌煥然一新,兼具文學革新和思想啟蒙的意義。  12月2日,「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幕。作為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展覽之一,「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吸引著來自各地的觀眾走進遼博,通過文物感受八大家綿延千年的文脈和雄唐雅宋的時代風採。
  •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開展
    史上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 「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和時代風華 的主題文物展。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在遼寧省博物館拉開帷幕。 穿越千年的唐宋八大家首次聚首遼博, 如果這些「神仙」有群聊 你說他們嘮點兒啥?
  •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將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
    《瑞鶴圖》與「唐宋八大家」的關係,遼寧省博物館副館長董寶厚給出了二者的連接點:時間。《瑞鶴圖》成畫於1112年,這一年,正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轍去世的年份。至此,「唐宋八大家」全都離開人世。「僅從在世時間來講,公元1112年意味著『唐宋八大家』時代的終結。」董寶厚說。
  • 立言存道 一代清官張伯行與《唐宋八大家文鈔》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易舜唐宋八大家是中國古代選本文化的產物,選本作為文學批評的一種獨特方式,體現了編選者的文學思想。上圖是明代茅坤編寫《唐宋八大家文鈔》書影,茅坤不僅對每篇文章都有評點,而且對八大家的文章分別有一個總評,這一體例也為清朝張伯行採用。
  • 從「又見大唐」到「又見紅山」再到「唐宋八大家」,遼寧為什麼能連...
    十二月二日,由國家文物局和省委宣傳部共同主辦的「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盛大開展。透過一百一十五件(組)珍貴文物,向觀眾展現了「唐宋八大家」的精彩人生以及他們為代表的唐宋文化高峰。 展覽開幕伊始,即引起了國內外文博界和大眾的廣泛關注。
  • 曾鞏沒什麼名氣,我們也沒讀過他什麼文章,為何躋身唐宋八大家
    在這個時期,最著名的當屬唐宋八大家了。唐宋八大家名號的流傳在以往學過的知識中,我們知道唐宋八大家包括唐朝的韓愈,柳宗元還有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唐宋八大家的說法最早來源於明朝初期的朱右,他選取八大家的的文章撰寫了一部《八先生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