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張勇:海底撈強大 核心競爭力從來都不是服務

2020-12-20 贏商網

  都說服務是海底撈(需求面積:800-1500平方米)的企業戰略,是海底撈的核心競爭力。但董事長張勇自己的解讀卻不是。

  他認為,海底撈之所以強大、所向披靡,核心競爭力是他自己獨創的、能夠激發員工創意、熱情、積極性的一套海底撈人力資源體系,這是海底撈自己摸索嘗試出來的,也是餐飲行業所獨有的。

  海底撈張勇:一個技校生的逆襲

  

  創辦海底撈的張勇,僅僅是技校畢業。成功後,他登上了北大的講臺。

  1988年,18歲的張勇技校畢業後,進入四川拖拉機廠。

  「靠雙手改變命運」,是張勇常說的話之一。

  這位出生在四川簡陽的70後,兒時最深刻的記憶就是貧窮。初中畢業後,他在父母的要求下,進了簡陽一所包分配的技工學校學電焊。這件事讓張勇感覺很不爽,時至今日,他仍然以初中畢業,來介紹自己。

  18歲,張勇技校畢業,分配到了他父親當廚師的國營四川拖拉機廠。但在他眼裡,父親辛苦了一輩子,也沒能改變貧窮的命運,工廠顯然不是他施展抱負的地方。

  1994年,經歷了幾次「走捷徑」失敗後,張勇決定正正規規開家火鍋店,就在他為取名而煩惱時,一旁打麻將的老婆,正好和了把「海底撈」,於是一家具有傳奇色彩的火鍋店誕生了……

  94年,第一家「海底撈火鍋」正式開業。如今,他管理2萬多員工,公司年營業額達數十億。

  以下是張勇對自己獨創的人力資源體系的總結:

  1、用雙手改變命運

  問題一:海底撈的核心價值觀——「雙手改變命運」,是怎麼樣形成和確立的?

  張 勇:餐飲是一個完全競爭的行業,消費者體驗至關重要。我們在很早的時候就非常重視顧客滿意度,而顧客滿意度是由員工來保證和實現的。所以,我們確立了「雙手改變命運」的核心理念來凝聚員工。想藉此傳達的是,只要我們遵循勤奮、敬業、誠信的信條,我們的雙手是可以改變一些東西的。員工接受這個理念,就是認可我們的企業,就會發自內心地對顧客付出。我們在服務上的創新都是員工自己想出來的,因為他們深受「雙手改變命運」這個核心理念的鼓舞。

  這個價值觀一旦確立,我們的制度體系就會圍繞這個理念來設計。比如,我們員工的職業發展規劃,其實就是建立在這個理念基礎上的。海底撈一般不從外部聘請管理人員,並不是說外面的管理人員不好,而是從外面聘人,把好的職位都留給外面的人,我們說的和做的就不一樣了。我們告訴大家雙手改變命運,實際上卻把大家的路給堵死。所以,我們的職業發展路徑一定是從基層一級一級往上走,不能壞了規矩。

  

  問題二:海底撈招人是什麼樣的標準?海底撈員工的離職率在10%以下,這在同業內是很低的,你是怎麼做到這點的?

  張 勇:坦白說,我們招人沒有標準,因為我們招不到人,我們確實是沒有資格去選。只要應聘的人身體健康,願意幹,我們就可以招。

  一個人在海底撈上班至少要在三個月以上才算是海底撈的員工。按這個標準算的話,海底撈的員工流失率是非常低的,而且我們的幹部流失率幾乎為零。哪怕我們把一個店長撤了,甚至人走的時候我們給提供一筆八萬元的安家費,都沒有人走。此外,還有很多單位願意到海底撈招人,我們還推薦一些人到其他地方去,都沒有人走。從我創業到現在,我們只走了兩個幹部。

  這些年來,我最自豪的就是海底撈員工的忠誠度,因為這個忠誠度,實際上是員工用心服務顧客的基石。發現一些顧客不滿意的地方,員工會去彌補,這個是我很滿意的。

  其實幹部是離不開海底撈的,因為海底撈能讓他有一個體面的生活,換到別的地方去,可能他什麼都沒有。一個人要體面地生活,收入是一個基本的前提,在這個基礎上再關注他的精神層面。我們確實在這方面想了很多辦法。比如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們就給大堂經理這個級別的幹部的父母發錢。這個事情看上去很簡單,但這使他在當地村裡面很威風,他會覺得到了海底撈以後,連家人每月都有200塊錢的補貼。如果他還要辭職,那就可想而知了,連他父母都會幫我說話,讓他留在這裡好好幹。

  

  2、如何留住人才的秘訣

  問題三:海底撈員工的工資水平比同行業高多少?

  張 勇:我不確切知道同行業的工資水平是多少,我估計差不多高出同行業10%。我覺得這個是微不足道的,更重要的是打造人力資源體系,在這個體系中,讓員工在物質和精神層面都有收穫和發展。

  問題四:如果招聘員工真沒得選的話,這些員工進來以後,又如何能夠快速地融入海底撈的企業文化呢?他們怎麼能夠像老員工一樣對待客戶,或者按照企業的規定和要求去做呢?這個其實挺難的。

  張 勇:快速融入企業文化只存在於想像或願望當中。我們也發生過店員和顧客發生爭執甚至拿了顧客買單的錢就跑掉的情況。但是我們一直都在努力讓員工儘快地融入我們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訴求當中。

  除了個別失職的情況,我們絕大多數員工都是很努力地在為公司服務。很多員工在社會上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到了海底撈之後,我們會給他一些人性化的東西。在這種情況下,其實給他一點他就會很感激。我覺得我們其實可以做得更好,這裡面有一個執行的問題。因為每一個新員工接觸的是領班,而領班對公司企業文化的理解是有差異的,所以你會發現在海底撈還是會有老人欺負新人的現象,這跟他的師傅、跟他的領班、跟他的店長有很大的關係,畢竟很多師傅、領班和店長也都很年輕,十九歲或者二十歲出頭,讓這些小孩子明白什麼叫責任、什麼叫戰略目標,確實很不容易。

  

  問題五:現在90後的人都開始進入社會工作了,你如何管理好這部分員工?

  張 勇:我們店裡面很多員工都是90後,還是有很多很勤奮的。我覺得還是要把創新做成這個企業的文化和人力資源體系的一部分。比如,我們不能拿對待70後的員工的方式來對待90後的員工。比如對於我這個年代從農村出來的員工,給他父母發200塊錢他就很感激了,覺得有面子。但是對於90後,再給他發200塊錢可能就不適合他了。他可能希望在宿舍裡面安一臺電腦,下班之後打打遊戲,跟他外地的女朋友在網上聊聊天。我們就得根據這些人的特點和需求,做不同的安排或設計。

  3、核心競爭力是人力資源體系

  問題六:員工、顧客、股東,這三者如果要排一個順序的話,你是不是把員工視為第一位?

  張 勇:不是,做生意還是要賺錢的,我覺得三個都一樣重要,而不是說哪一個更重要。比如股東不掏錢投資,員工就沒有工作的平臺。但員工進到公司以後,你不停地壓榨他,他就不會好好服務你的客戶。所以在我看來,這三個是同等重要。

  對於員工的關懷,我一直希望我們能做的更多,做得更好。我們的員工絕大多數都是農民工,他們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處在社會最底層。十幾年前,很多農民工還拿不到工錢,很多餐飲業的員工就住在地下室。我們給員工的待遇稍微改善了一下,給他們的照顧適當多一些,外界就覺得我們把員工擺在第一位了。其實我覺得這些還是不夠的,和歐美國家相比也還是有差距的。我希望未來在這方面我們能夠做的更好。

  

  問題七:海底撈的確非常注重員工的感受,為員工的生活和工作做出了人性化的安排。那麼,海底撈的成本在同行業裡是不是高一些?你認為員工不是第一重要,那你的核心競爭力到底是什麼?

  張 勇:我一直在琢磨餐飲業的核心競爭力究竟是什麼,是環境、口味、食品安全還是服務品質?我想了很多,發現這些到最後都不能形成核心競爭力。我覺得人力資源體系對餐飲企業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我們能把這個人力資源體系打造好的話,它會形成一種自下而上的文化。我認為這個可能會成為海底撈未來的一個核心競爭力。

  關於成本,對於我們來說,主要是兩類成本開支比較大。一個是食品安全方面的,一個是員工的勞動力成本。食品安全方面,我們現在已經基本上做到機械化清洗、機械化切割,包括洗菜的水要零細菌,清洗車間的溫度等等,這些都是按照一個很高的標準在建,這個成本一定會高一些。至於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我覺得這是一個好事情,因為我們企業的理想就是增加基層員工的收入,通過市場的調節,通過增加售價,或者壓低股東的一些回報,我們可以保證員工的收入有較大的增長空間。你的售價可能會比其他對手高一點,但你是品牌,一切問題就解決了。

  

  4、海底撈如何考核員工?

  問題八:海底撈的普通員工在服務顧客時有不小的自由度,這個自由度大了,你可能就會面臨虧錢。這方面你是怎麼管理和控制的?

  張 勇: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回到我剛才提到的在員工、股東、顧客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我們不能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考慮問題,我們一定要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比如一個顧客到了海底撈要等座,座位也沒有,一點小吃也沒有,人家一定就不等了,而不等的結果就是我們沒有收入。所以,我們必須在這種情況下增加一種服務,而增加這個服務的成本實際上是非常微不足道的。還比如給客戶退菜,對於我們來說,食材成本是很低的,所以一定不要因為這麼一點成本跟客人發生衝突。一些人都只算自己的帳,不算員工、同事、顧客的帳,所以合作者只會越來越少。

  做生意一定是要賺錢的,只是不能太短視,不能只是說這一單賺了多少錢。比如說顧客吃火鍋,都喊鹹了,這時應該給顧客免單的。因為顧客消費你的產品,是一個不合格的產品,這個損失一定是要由商家承擔的。

  

  問題九:現在媒體都在宣傳你不考核利潤。利潤到底考不考?如果不考核利潤,店長如何去獎勵?績效跟他的報酬有什麼關係?

  張 勇:利潤一定是要考核的。我們對利潤的看法,不看短期,而是要看長期。這個月賺不到錢,我一定考慮的是在未來賺更多的錢。但對一個優秀店長我確實沒有直接去考核他的利潤,因為我覺得,如果想讓一個企業變得強大,每個店長在每個月和每一年的賺錢能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們有沒有能力把員工凝聚到一起,有沒有能力去保證顧客的滿意度。這樣才能保證我們長久的利潤。我們考核店長就兩個指標,員工滿意度和顧客滿意度。員工不滿意,顧客就沒法滿意。

  我們的戰略目標就是不斷提高顧客滿意度,在保證顧客滿意度的前提下,把海底撈建設成一個民族品牌。

  5、苦練內功,做高端品牌

  問題十:把海底撈這個品牌開到全中國的每一個角落,是你說的嗎?未來,你對上市有沒有考慮?

  張 勇:我是這樣提的,把海底撈開到全中國。這是一個比較籠統的說法。我還是想把海底撈做成一個高端品牌,火鍋本身就是一個大眾化的東西,高端也高端不到哪裡去,但是我希望海底撈在火鍋裡面是一個比較高端的。換句話說,收費還想貴一點,但這一定受限於當地的消費水平,所以有些地方還是不合適開。

  一年多前完成了股改工作之後,我們就把融資停掉了。關於上市,我理解其首要任務還是融資,一定是想融資之後投資一些硬體和軟體,改善企業的一些架構。我們很早以前就重視人力和物流,這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事情,海底撈的效益完全可以保證做這些事情。而且中國的資本市場還不夠規範,我目前不太願意加入進去,或許實在缺錢了我可能才想進去。目前,我還是想靠自己的力量穩步發展。

  我覺得現在制約我們的還是人力資源等幾個體系的問題。一個企業要發展,還是軟實力的問題。軟實力就涵蓋了人力資源體系、信息化管理體系、財務體系、物流體系等等,只有把這些體系建立起來,海底撈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品牌。當這些體系都很差的時候,你拿一大堆錢開很多店,這不是加速毀滅嗎?所以我覺得現在不是快速擴張的時候,現在是靜下心來打造基礎體系的時候,我這麼多年一直堅持這個觀點。

  海底撈CEO張勇還分享過一個小故事:

  海底撈去日本開店時,一個40多歲男子跪拜在海底撈店門口,自稱是某餐飲企業老闆,聽說海底撈做得好,前來學習。

  「我覺得很可怕,只是聽說我們做得好就這麼認真前來學習。」張勇說。

本文轉載來自:中國企業家、世紀名家講堂,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海底撈為何如此強大?核心競爭力竟然不是服務
    都說服務是海底撈(需求面積:800-1500平方米)的企業戰略,是海底撈的核心競爭力。但董事長張勇卻認為,海底撈之所以強大、所向披靡,核心競爭力是他自己獨創的、能夠激發員工創意、熱情、積極性的一套海底撈人力資源體系,這是海底撈自己摸索嘗試出來的,也是餐飲行業所獨有的。
  • 張勇:海底撈的甩手掌柜
    難道不是嗎,看到長發女顧客,皮筋一定會送上來;只打了一個噴嚏,薑湯就端到你手邊……至於那個流傳甚廣的冰激凌的故事——一位顧客臨走時隨口問了一句:「怎麼沒有冰激凌?」5分鐘後,服務員拿著「可愛多」氣喘籲籲地跑回來:「讓你們久等了,這是剛從超市買來的。」——任你再不輕易動情,恐怕都會被感動。  看上去,對海底撈來說,服務已經不是表面功課,而是已經滲透進員工的思想裡,是根基。
  • 海底撈張勇: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這就是海底撈的現狀
    「家文化」確實不是海底撈的根基。      有一家河南許昌起家的連鎖企業——胖東來,雖然至今未走出河南,但時不常會被拿來與海底撈相提並論,他們都因員工服務意識極強,公司非常關愛員工而聞名業內外,都被扣上了「家文化」的帽子。      在胖東來,一個保潔員大媽也能月入5000元,因為覺得有尊嚴,可以用牙刷一點一點的擦洗超市門口過街天橋。
  • 張勇:海底撈不是學不會,而是不值得學
    同其他火鍋店不一樣,海底撈一開始不是靠味道取勝的,「那時我連炒料都不會,火鍋味道很一般,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態度好點,客人要什麼速度快點,有什麼不滿意多賠笑臉……這也算歪打正著,因為火鍋相對於其他餐飲,品質的差別不大,因此服務就特別容易成為競爭中的差異性手段。」
  • 海底撈張勇:企業家的恐懼一般人體會不到!
    儘管海底撈方面對《北京商報》、《華夏時報》等媒體表示,「股東配售對增加海底撈在資本市場的流動性能夠產生一定的作用。股東配售的總量小,不代表公司基本面的變化,更不是對未來有不同的預期,公司經營不受任何影響。」
  • 海底撈張勇,一年一個25億的秘密
    2 服務高於一切雖然開了火鍋店,半路出家的張勇幾人,其實並不會做火鍋,味道也就可想而知。如何在火鍋界突圍,就成了張勇一直以來的思考重心。口味不是他所擅長的,慢慢他有了信條「服務高於一切」。為了贏得顧客,他可是費盡了心思。
  • 海底撈隱患重重 新加坡首富張勇的資本吃相
    難怪,連見過無數大場面的小米雷軍都欽佩不已。有人說,資本市場的行情從樂極生悲,再到否極泰來,背後不過是人性的輪迴。以此來看,從菜品到服務、模式甚至到企業管理,各方面都最大限度順應人性的海底撈,自然也能在資本市場長袖起舞,甚至成為資本主人。
  • 張勇:海底撈提供「地球人拒絕不了」的服務
    這本是一句網絡上的玩笑話,但每當海底撈有「重大動作」的時候,無數的網友都會選擇這句話,來評價海底撈。近期,當海底撈推出上門送餐服務時,有網友拍下了海底撈服務人員上門服務的全程照片,並發布到了網上。一時間,「地球人已經無法阻止海底撈!」再次鋪天蓋地地襲來。  無法阻擋的到底是什麼?其實地球人都很清楚,那就是海底撈成功的法寶「服務」。
  • 海底撈核心價值觀:「雙手改變命運」如何確立?
    提及海底撈(需求面積:800-1500平方米),一般人首先會想起它的服務。但海底撈董事長張勇不服,他說海底撈的核心競爭力根本不是服務,而是能夠激發員工創意、熱情、積極性的一套海底撈人力資源體系,這是海底撈自己摸索嘗試出來的,也是餐飲行業所獨有的。
  • 焦點分析|海底撈啟動接班人計劃,張勇到底在盤算什麼?
    幾乎是同一時間,海底撈創始人兼董事長張勇發出內部信,真摯闡述了「接班人計劃」。4月28日下午,這封內部信登上了微博熱搜榜榜首引發了廣泛的社會討論。這既彰顯了海底撈強大的品牌效應,也為張勇和海底撈圈了一波粉絲。
  • 海底撈張勇:四張桌子、一口鍋締造千億火鍋帝國
    當張勇要求楊小麗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楊小麗覺得故事都很虛,她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要管理數百名員工,還要寫工作日記,巨大的壓力下,她還要完成讀書任務。那天,她給張勇打了個電話,這通電話成為情感宣洩的閘口,她哭著說自己「不幹了」。她沒有「不幹」,一直堅持到了現在,隨著海底撈的上市,她的身價飆升至30億元,她的另一個稱號是「中國最牛服務員」。
  • 海底撈張勇:技校畢業電焊工出身的窮小子,賣火鍋成了新加坡首富
    海底撈,很多朋友都去吃過,很多人是為了專門體驗他們家的服務。海底撈從簡陽的一個四張桌子的小火鍋店到現在成為中國火鍋的扛把子,哈佛大學都把海底撈作為案例收錄到教材。1994年和同學合夥開了一家火鍋店,取名海底撈,一開始火鍋店裡就有四張桌子。在四川遍地都是火鍋店,都是靠味道取勝,張勇之前根本沒有任何經驗,就是拿個菜譜現學現賣,味道可想而知,所以一開始生意冷清。味道一般,張勇只能從服務下手,他對客戶的服務做到了極致。
  • 海底撈張勇:想讓員工為公司拼命,你必須先學會談錢!
    說起海底撈,我們總能想起它的變態服務,這種變態服務根植在海底撈創立的第一天,並且在其後24年的發展中成為海底撈的一張王牌,海底撈今天的成功離不開這張王牌。 問題來了,最初的變態服務直接起源於張勇,當海底撈成功開了成百上千家店後,張勇如何讓數萬名員工跟他一樣,把海底撈當成自己的家,拼命為顧客提供最感動人心的服務?
  • 張勇對「合伙人」動刀,海底撈的布局從一開始就都是狠招
    他開始了連續創業之旅,倒騰汽油,幹博彩機都沒掙到錢,幹了一家串串火鍋掙了一萬多塊錢,可被愛情衝昏了頭腦的張勇為了追求愛情荒廢了生意。屋漏偏逢連陰雨,在這一年,張勇被拖拉機廠開除了,他徹底成了無業游民。他才明白,不是創業不對,是自己撈偏門不對。創業了三次,還得一女朋友呢,還有機會。
  • 賦企貓:阿里入局火鍋,張勇搶張勇生意,海底撈霸主地位將不保?
    海底撈的矚目戰績既凸顯了其競爭優勢,也反映出火鍋市場的發展機遇。火鍋業務的商業潛力令眾多資本躍躍欲試,阿里便是其中之一。近日,阿里申請「盒馬火鍋」商標之舉,引發一番討論,網友戲稱阿里CEO張勇要搶海底撈CEO張勇的生意了。
  • 獨家| 張勇:海底撈加速擴張的秘密是什麼
    對於專業程度高,不是內部人員輕易能學會的崗位,我們才會引進人才,但海底撈這樣的崗位非常少,這麼多年幾乎不太從外面引進,我們總是希望從下面長出新的力量。  海底撈所有的店長都是內部培養的,連海外店長也堅持不從外面招。我們剛到美國時,美國的店長不懂英語;開到日本、韓國時,店長也不懂日語、韓語,顧客還是都在排隊。剛開始我也覺得很驚訝,怎麼排隊,怎麼溝通?
  • 張勇親筆信「有點皮」,海底撈接班人「局有點大」
    就看大家能不能學得會;5.餐廳的核心是什麼?張勇的答案是「菜品」和「服務」;6.十年,一塊接班人的「大肥肉」掛在每個海底撈人的眼前,巨大誘惑,足以改變一個人和一個團隊;十年,你品,你細品。餐飲老闆內參 王新磊 | 文海底撈(06862)創始人張勇在4月27日通過公司內部郵件,宣布「海底撈接班人計劃的全面啟動」。張勇表示,他將在10至15年內退休,除施永宏、苟軼群、楊小麗以外的所有員工,都有機會參與領導者接班計劃。
  • 海底撈上市,史上最大餐飲IPO!張勇親述24年管理內核
    從簡陽一家幾十平米的路邊小店,到如今在中國和全球的中式餐飲市場中均排名第一的餐飲巨頭,二十四年的時間裡,張勇帶領海底撈走過了一段光輝的路程。眾所周知,服務是讓海底撈聲名遠播的重要原因。很多餐飲品牌到海底撈參觀學習,但是至今沒有任何相似的案例,這是因為極致服務的背後是更為複雜的人力管理策略,能夠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主動去做服務。
  • 海底撈的「騙局」:年賺 265 億,靠的不是服務!
    來源:全景財經4月末,50歲的張勇公布退休計劃。同日,海底撈也發布自願公告,宣布了公司採納領導人才選拔的計劃。張勇表示,自己將在10-15年內完成退休,期間除施永宏、苟軼群、楊小麗外,海底撈全體員工都有機會參與接班人海選。
  • 大熊陪吃火鍋,上廁所小心翼翼,海底撈的服務,我不能再忍了……
    根據今年2月份有關海底撈的最新文獻顯示,用戶前往海底撈的首要原因仍是服務貼心,佔比接近40%。數據顯示,以服務為核心競爭力的海底撈始終牢牢保持著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似乎是一件好事,但在疫情期間,服務這個競爭力反倒成了海底撈最大的阻礙:顧客是衝著服務來的,而只有門店才能提供配套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