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海底撈提供「地球人拒絕不了」的服務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1994年,當時還在四川拖拉機廠做電焊工的張勇,利用業餘時間,在四川簡陽的一條馬路邊支起了四張桌子,開始了自己的麻辣燙生意。沒有一點經驗的他,只能用無微不至的服務感動顧客,雖然當時他的麻辣燙口味還談不上多麼「美味」,但顧客卻總是一次又一次地光臨這個叫「海底撈」的小店。

  2010年,海底撈已經成為擁有超過50家連鎖店的餐飲企業,公司營業收入超過6億元,營業利潤超過1億元,資產總額達到2.5億元。讓顧客無可挑剔的服務已經成為海底撈的獨門秘訣,而這一切,也正是海底撈董事長兼總經理張勇的成功秘訣。

  海底撈要出海

  「地球人已經無法阻止海底撈!」這本是一句網絡上的玩笑話,但每當海底撈有「重大動作」的時候,無數的網友都會選擇這句話,來評價海底撈。近期,當海底撈推出上門送餐服務時,有網友拍下了海底撈服務人員上門服務的全程照片,並發布到了網上。一時間,「地球人已經無法阻止海底撈!」再次鋪天蓋地地襲來。

  無法阻擋的到底是什麼?其實地球人都很清楚,那就是海底撈成功的法寶「服務」。上述網友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說:「本來火鍋送餐服務只是一些人開玩笑的構想,但沒想到海底撈卻將這一想法變成了現實,而且服務和店裡一樣好。」

  在將自家的火鍋成功打入用戶的餐廳後,海底撈又有了新的計劃———讓海底撈的火鍋佔領美國人的餐桌。

  今年五月,海底撈進軍美國市場的計劃被媒體曝光。據介紹,海底撈年內將在美國建立自己在海外的第一家門店。為了順利推進海外開店計劃,海底撈內部已經成立了海外管理部門,並製作了體現火鍋文化和企業文化的廣告宣傳片,而菜單、店面裝飾等其他細節工作也已經提上了日程。

  據悉,海底撈已經初步選定美國的兩個區域作為開設第一家海外分店的首選。因為飲食習慣等因素的制約,大部分已經走出國門的餐飲企業在國外的客人往往是當地華人或者亞洲人,但海底撈卻想徵服美國人的胃口。「我們不只是推出一種餐飲模式,一種業態,而是希望傳遞出一種火鍋文化。目標是當地的主流市場,因此選擇開店的地址不會在華人聚居區,而是在當地有影響的商業區,或者高品質地區。」海底撈的一位工作人員這樣向外界透露。

  與小肥羊、呷哺呷哺等火鍋企業相比,海底撈一直保持著克制謹慎的擴張速度,並堅持直營,目前在全國有52家門店。然而,海底撈的創始人張勇卻有著自己的宏大計劃。據了解,美國是海底撈海外發展的第一站,但不是唯一的目的地,海底撈的海外發展路徑是由美國擴展至北美,再發展到歐洲、東南亞等地。此前,張勇曾對媒體表達過海底撈未來上市的打算,海外擴張與上市無疑將形成良性互動。

  那麼,美國人能不能阻止海底撈呢?即使在國內已經獲得良好的口碑,拓展海外市場對海底撈而言,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擺在海底撈麵前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在海外複製國內「變態服務」的成功經驗。等位時的跳棋、水果,免費的擦鞋、修指甲服務,還有能為顧客帶來快樂的服務人員,這些在海底撈的海外徵途中能否被保留,能否被海外消費者接受,現在還都是個未知數。「中國的員工帶不出去,服務員肯定需要本土化,怎麼把原來固有的經營特點嫁接當地的市場和文化是我們要研究的問題。」海底撈的內部人士已經預見到了海外擴張中的種種困難。

  一位在美國紐約唐人街從事餐飲多年的華人向《經濟參考報》記者介紹,海底撈能否在美國立足需要面對兩個問題。第一,海底撈火鍋油膩辛辣,而美國人的飲食口味則比較清淡,能否適應美國人的口味還有待市場檢驗;第二,歐美餐飲行業儘管同樣講究「顧客至上」,但服務比較適中,相較之下,海底撈的服務卻太過熱情,反而會使歐美顧客產生不適應。

  除此之外,還有分析人士指出,海底撈在海外擴張中,如何在不同於國內的環境組建服務團隊,將決定海底撈能否在美國市場站穩腳跟。如果要採用美國員工,能否讓美國人和國內海底撈員工一樣,為當地顧客提供無微不至的服務,是張勇必須考慮的問題。

相關焦點

  • 年入106億,快上市的海底撈還能保持「服務神話」嗎?
    即使你沒有吃過海底撈,也一定在江湖上聽過它的傳說。被譽為是「地球人拒絕不了的」貼心服務,被廣為傳播的讓員工死心塌地不離職的各種關懷事跡,從8000元起步資金開始的創始人打拼經歷,都讓海底撈頗具傳奇色彩。
  • 海底撈張勇需要成為「時間管理大師」
    但更深層的原因是,市場高估了海底撈,餐飲公司根本撐不起數千億港元的估值。即使疫情結束、火鍋消費反彈,海底撈作為一家火鍋連鎖店,其增速、收入和盈利等指標不可能過度偏離行業平均水準,也不可能擁有4500億或者2000億的市值。張勇很早就看到了問題關鍵。過去幾年間,張勇屢次公開表示,海底撈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 張勇:海底撈的甩手掌柜
    這會兒再問,還是這句,「我真的不知道」。他一臉無辜。  一問三不知的張勇是海底撈餐飲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長,那個傳說中的張大哥。自稱不知道海底撈靠什麼的他,在16年間將這個起步於四川的火鍋品牌做得遍布全國,風聲水起,而讓人不得不佩服的是,和那些往往靠主打招牌菜的餐飲企業不同,去海底撈,你總是很難說清楚是為了吃什麼,但就是願意去,而且,不惜屈「上帝」之尊排隊等候。
  • 地球人已經無法阻止海底撈了…變態服務背後有哪些故事...
    地球人已經無法阻止海底撈了!   4月27日彭博消息,海底撈董事長張勇稱,今年可能新開80家門店,其中十家新店將開在海外。   ——我是牛B轟轟的分割線——   作為國內知名餐飲公司,海底撈以「服務有毒」著稱。類似一個人去吃飯,對面會放玩具熊陪你的事情已經不新鮮了。
  • 海底撈張勇:海底撈強大 核心競爭力從來都不是服務
    都說服務是海底撈(需求面積:800-1500平方米)的企業戰略,是海底撈的核心競爭力。但董事長張勇自己的解讀卻不是。   他認為,海底撈之所以強大、所向披靡,核心競爭力是他自己獨創的、能夠激發員工創意、熱情、積極性的一套海底撈人力資源體系,這是海底撈自己摸索嘗試出來的,也是餐飲行業所獨有的。
  • 海底撈張勇: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這就是海底撈的現狀
    他旗下還有兩家分公司,一家是提供餐飲業供應鏈服務的蜀海,另一家是面向大眾進行複合調味料生產的頤海。      實際上,海底撈的焦慮並非僅與移動網際網路相關,而是成長的煩惱。當下海底撈與張勇都面臨著一系列調整——組織架構調整、分配與收入機制調整、高管調整,還有開店策略調整。背負著光環,這些調整如置於外界的顯微鏡下,張勇壓力如何能不大。
  • 海底撈張勇,一年一個25億的秘密
    2 服務高於一切雖然開了火鍋店,半路出家的張勇幾人,其實並不會做火鍋,味道也就可想而知。如何在火鍋界突圍,就成了張勇一直以來的思考重心。口味不是他所擅長的,慢慢他有了信條「服務高於一切」。為了贏得顧客,他可是費盡了心思。
  • 海底撈張勇:四張桌子、一口鍋締造千億火鍋帝國
    當張勇要求楊小麗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楊小麗覺得故事都很虛,她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要管理數百名員工,還要寫工作日記,巨大的壓力下,她還要完成讀書任務。那天,她給張勇打了個電話,這通電話成為情感宣洩的閘口,她哭著說自己「不幹了」。她沒有「不幹」,一直堅持到了現在,隨著海底撈的上市,她的身價飆升至30億元,她的另一個稱號是「中國最牛服務員」。
  • 張勇:海底撈不是學不會,而是不值得學
    同其他火鍋店不一樣,海底撈一開始不是靠味道取勝的,「那時我連炒料都不會,火鍋味道很一般,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態度好點,客人要什麼速度快點,有什麼不滿意多賠笑臉……這也算歪打正著,因為火鍋相對於其他餐飲,品質的差別不大,因此服務就特別容易成為競爭中的差異性手段。」
  • 她來自農村初中未畢業,卻是海底撈的貴人,幫助張勇成新加坡首富
    中國人就是天生的吃貨,在四川沒有什麼煩惱不是一頓火鍋能解決的,一頓解決不了就兩頓。如今川味火鍋風靡全國,最大的受益人是一個電焊工出身的四川簡陽人,他叫張勇,他創辦的企業叫海底撈,曾經是拖拉機廠的電焊工,如今成了新加波首富。而這背後有一個初中沒畢業的農村女孩功不可沒,她可以說是海底撈的貴人,成就了張勇也成就了自己。
  • 為什麼海底撈一上市,張勇夫婦就移民新加坡?原因在於「兩字」
    而說起餐飲行業,可能很多人首先會想到海底撈。的確,歷經多年的發展,這家火鍋企業早已憑藉著一流的服務聞名於全國。此前,據福布斯公布的2019年新加坡富豪榜單顯示,新加坡的新晉首富竟是海底撈的創始人張勇,其身家還高達138億美元。
  • 看技校生張勇,如何用服務開創他的海底撈王國
    在如今這個時代學歷也不能代表未來就能過得舒坦,因為需要高學歷的工作真不多,而且有高學歷的人也真不少!今天就來說說海底撈之父的技校生,靠自己的服務贏得大家認可的逆襲之路。鼓勵自己,逆境中也要野蠻生長!同其他火鍋店不一樣,海底撈一開始不是靠滋味制勝的,「那時我連炒料都不會,火鍋滋味很一般,想要生計下去只能情緒好點,客人要什麼速度快點,有什麼不滿意多賠笑臉……這也算歪打正著,由於火鍋相對於其他餐飲,質量的差別不大,因而服務就特別容易成為競爭中的差異性手段。」
  • 海底撈創始人張勇:為了討好你們 我都累死了
    海底撈創始人張勇保持著慣有的低調,最近突然曝光度增加了。一篇《海底撈「暴君」張勇:為了討好你們,我都累死了》的稿件近日在網上瘋傳,文中說他對員工的要求,挑剔到近乎苛刻,不過他的目的很專一:討好顧客。
  • 海底撈隱患重重 新加坡首富張勇的資本吃相
    同年9月19日,海底撈確定最終發行價,每股17.8港元。同年9月26日,海底撈正式登陸資本市場。從一家夫妻小店到龍頭上市公司,可以說,海底撈的服務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海底撈董事長張勇曾表示:「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態度好點,客人要什麼速度快點,有什麼不滿意多陪笑臉。」
  • 張勇對「合伙人」動刀,海底撈的布局從一開始就都是狠招
    海底撈的創始人張勇是個奇怪的人,和一眾大企業創始人的高學歷相比,張勇實在不值一提。張勇出身農家,從小就是個搗蛋鬼,學習成績不好。初中畢業之後只能上個技校學手藝。高考登科不成,這才手藝傍身。在那個年月裡當個工人也不錯。
  • 為何海底撈剛敲鐘上市,張勇夫婦便移民新加坡?原因竟是「兩字」
    當提到餐飲業,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海底撈。事實上,經過多年的發展,這家火鍋企業早已以其一流的服務而聞名。此前,根據《福布斯》2019年新加坡富豪榜,新加坡新首富是海底撈創始人張勇,身家138億美元。據了解,新加坡首富一直被黃志祥和黃志達所統治。如今,來自四川的張勇僅用一年時間就登上了首富的寶座。
  • 海底撈張勇:我們的價值觀就是「雙手改變命運」
    張勇說,雙手改變命運,首先就是要掙到錢。出生於1970年的張勇,與那個時代的大多數人一樣,童年充滿了關於飢餓和貧窮的刻骨記憶,這對他的一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張勇說我家在一個小縣城,家對面是一個農機站,當時一類向農民提供農機服務的組織。
  • 臺灣服務領先大陸20年? 海底撈能否徵服臺灣?
    經常走訪兩岸的臺灣人,對海底撈一定不陌生,這是中國最夯的火鍋連鎖店。從當年四川鄉下、6張桌子的小店起家,20年來在海內外開了121家店,擁有逾2萬名員工,一年6000萬的消費人次。只賣火鍋,卻做到家喻戶曉,除了店數多、規模大,最重要的是被稱為「連地球人都阻止不了」的種種貼心服務。不僅成為哈佛商學院教材,更吸引臺灣服務業跨海取經。
  • 海底撈張勇:技校畢業電焊工出身的窮小子,賣火鍋成了新加坡首富
    提到海底撈就必須說到創始人張勇,這個技校畢業,電焊工出身的窮小子怎麼做生意這麼厲害,海底撈做成了全國最大,自己也成了新加坡首富。張勇,1971年出生在四川簡陽縣,父親是拖拉機廠的廚師,家裡經濟條件很一般,再加上自己成績也不突出,初中畢業後張勇上了技校,畢業後成了拖拉機廠的一個電焊工。
  • 海底撈張勇:企業家的恐懼一般人體會不到!
    儘管海底撈方面對《北京商報》、《華夏時報》等媒體表示,「股東配售對增加海底撈在資本市場的流動性能夠產生一定的作用。股東配售的總量小,不代表公司基本面的變化,更不是對未來有不同的預期,公司經營不受任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