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當時還在四川拖拉機廠做電焊工的張勇,利用業餘時間,在四川簡陽的一條馬路邊支起了四張桌子,開始了自己的麻辣燙生意。沒有一點經驗的他,只能用無微不至的服務感動顧客,雖然當時他的麻辣燙口味還談不上多麼「美味」,但顧客卻總是一次又一次地光臨這個叫「海底撈」的小店。
2010年,海底撈已經成為擁有超過50家連鎖店的餐飲企業,公司營業收入超過6億元,營業利潤超過1億元,資產總額達到2.5億元。讓顧客無可挑剔的服務已經成為海底撈的獨門秘訣,而這一切,也正是海底撈董事長兼總經理張勇的成功秘訣。
海底撈要出海
「地球人已經無法阻止海底撈!」這本是一句網絡上的玩笑話,但每當海底撈有「重大動作」的時候,無數的網友都會選擇這句話,來評價海底撈。近期,當海底撈推出上門送餐服務時,有網友拍下了海底撈服務人員上門服務的全程照片,並發布到了網上。一時間,「地球人已經無法阻止海底撈!」再次鋪天蓋地地襲來。
無法阻擋的到底是什麼?其實地球人都很清楚,那就是海底撈成功的法寶「服務」。上述網友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說:「本來火鍋送餐服務只是一些人開玩笑的構想,但沒想到海底撈卻將這一想法變成了現實,而且服務和店裡一樣好。」
在將自家的火鍋成功打入用戶的餐廳後,海底撈又有了新的計劃———讓海底撈的火鍋佔領美國人的餐桌。
今年五月,海底撈進軍美國市場的計劃被媒體曝光。據介紹,海底撈年內將在美國建立自己在海外的第一家門店。為了順利推進海外開店計劃,海底撈內部已經成立了海外管理部門,並製作了體現火鍋文化和企業文化的廣告宣傳片,而菜單、店面裝飾等其他細節工作也已經提上了日程。
據悉,海底撈已經初步選定美國的兩個區域作為開設第一家海外分店的首選。因為飲食習慣等因素的制約,大部分已經走出國門的餐飲企業在國外的客人往往是當地華人或者亞洲人,但海底撈卻想徵服美國人的胃口。「我們不只是推出一種餐飲模式,一種業態,而是希望傳遞出一種火鍋文化。目標是當地的主流市場,因此選擇開店的地址不會在華人聚居區,而是在當地有影響的商業區,或者高品質地區。」海底撈的一位工作人員這樣向外界透露。
與小肥羊、呷哺呷哺等火鍋企業相比,海底撈一直保持著克制謹慎的擴張速度,並堅持直營,目前在全國有52家門店。然而,海底撈的創始人張勇卻有著自己的宏大計劃。據了解,美國是海底撈海外發展的第一站,但不是唯一的目的地,海底撈的海外發展路徑是由美國擴展至北美,再發展到歐洲、東南亞等地。此前,張勇曾對媒體表達過海底撈未來上市的打算,海外擴張與上市無疑將形成良性互動。
那麼,美國人能不能阻止海底撈呢?即使在國內已經獲得良好的口碑,拓展海外市場對海底撈而言,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擺在海底撈麵前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在海外複製國內「變態服務」的成功經驗。等位時的跳棋、水果,免費的擦鞋、修指甲服務,還有能為顧客帶來快樂的服務人員,這些在海底撈的海外徵途中能否被保留,能否被海外消費者接受,現在還都是個未知數。「中國的員工帶不出去,服務員肯定需要本土化,怎麼把原來固有的經營特點嫁接當地的市場和文化是我們要研究的問題。」海底撈的內部人士已經預見到了海外擴張中的種種困難。
一位在美國紐約唐人街從事餐飲多年的華人向《經濟參考報》記者介紹,海底撈能否在美國立足需要面對兩個問題。第一,海底撈火鍋油膩辛辣,而美國人的飲食口味則比較清淡,能否適應美國人的口味還有待市場檢驗;第二,歐美餐飲行業儘管同樣講究「顧客至上」,但服務比較適中,相較之下,海底撈的服務卻太過熱情,反而會使歐美顧客產生不適應。
除此之外,還有分析人士指出,海底撈在海外擴張中,如何在不同於國內的環境組建服務團隊,將決定海底撈能否在美國市場站穩腳跟。如果要採用美國員工,能否讓美國人和國內海底撈員工一樣,為當地顧客提供無微不至的服務,是張勇必須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