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6日 10:01 來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歐鈺宇 劉銳軍 編輯:羅珊珊
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歐鈺宇 劉銳軍 攝
媒體記者提問。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歐鈺宇 劉銳軍 攝
廣西新聞網貴港11月25日訊(通訊員 歐鈺宇 劉銳軍)11月24日,筆者從貴港市人民政府24日召開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港南區專場新聞發布會獲悉:港南區累計已減少貧困人口4.54萬人(含2014年、2015年退出戶),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底的5.8%下降到2019年底的0.26%,全區50個貧困村通過相關評估檢驗,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港南區轄7鎮2個街道,總人口70萬人。「十三五」期間,港南區精準識別貧困村50個,建檔立卡貧困戶12429戶47422人(含2014、2015年退出戶)。港南區圍繞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八有一超」目標,積極推動教育、醫療、住房、飲水「四大戰役」和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綜合保障性扶貧等各項扶貧惠農政策全面落實。全區實現易地扶貧搬遷381戶1602人,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5300元,超過自治區每人每年4000元的脫貧線,全區兜底保障對象均實現「應保盡保」。
尤其是在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方面,港南區積極探索建立「黨支部+村民合作社+產業基地+搬遷貧困戶」模式,通過整合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其他涉農資金571.5萬元,按照每畝每年扶持5000元的標準,連續投入3年,在橋圩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就近建立了沃柑特色產業種植基地。基地流轉土地444.6畝,按照戶均1畝的標準將流轉的土地劃分給381戶搬遷戶。搬遷戶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參與產業發展,每年每戶享有60%的利潤收益,戶均增加收入約1200元。基地吸納了有勞動能力的搬遷戶146人次到產業基地務工,務工月均收入約2000元。在全市率先完成381戶搬遷戶的不動產權證辦理,比自治區的要求提前半年時間完成。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
為壓實脫貧攻堅責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港南區創新第一書記管理方式方法,建立一線約談、上門訪談和集體懇談「三談」工作機制,嚴管與厚愛相結合,有效鼓足幹勁。一線約談圍繞脫貧攻堅中存在的問題,成立由自治區下派的工作隊隊長、紀委監委、組織、扶貧等部門組成的工作組,深入鎮村對當地黨委及第一書記開展一線約談,找差距、查原因、尋對策,促使立行立改、真改實改。今年以來,共約談第一書記70餘人次。上門訪談圍繞保持第一書記隊伍穩定的要求,深入開展「敲門」行動,組織後盾單位對第一書記家屬進行全覆蓋上門訪談送關愛。目前,全區共走訪慰問第一書記家屬400餘人次,發放慰問金近10萬元,幫助解決困難80餘個。集體懇談圍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由組織部門分片區召開第一書記集體懇談會,聽取意見建議,制定關愛和激勵措施,使第一書記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擔當實幹。今年以來,表彰第一書記36名;提拔晉升扶貧一線幹部32人,其中第一書記8名。
在新聞發布會上,港南區委書記範洪亮表示,將以高度的政治自覺、責任擔當,保持攻堅態勢,善始善終,善做善成,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收官之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港南應有的貢獻。